一种纱线耐碱沾色的快速试验方法

文档序号:26097874发布日期:2021-07-30 18:0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耐碱沾色的快速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丝光棉织物具有丝绸一般的外观,色泽明亮,颜色鲜艳,织物表面光洁、毛羽少,品质感和档次感很高,而且尺寸比较稳定,缩水率小,色牢度高,不易起毛起球,穿着舒适。

丝光棉织物一般采用工艺有纱线丝光面料和领片再丝光的双丝光工艺,或者为了节约成本纱线不做丝光处理,只是面料或者领片经过丝光处理;无论采取双丝光工艺还单丝光工艺,都要求纱线的耐碱沾色牢度要好,尤其对于深浅间条的织物在后丝光时,要求深色纱线上的染料在浓碱中不掉色或者掉色比较少,否则容易造成掉色后的染料沾到浅色纱线上,导致浅色变色。

为了避免织物在丝光过程中出现浅色纱线被深色纱线沾污的情况,纱线在织造前或丝光前要进行耐碱沾色牢度检测,满足要求的纱线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退回纱厂返修。

gb/t707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丝光色牢度》中要求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然后冲洗、酸洗、再冲洗和干燥,虽然模拟了织物丝光水洗的过程,但是与实际大生产拟合度不高,如同尺寸试样与贴衬物各一块四周缝合,试样与贴衬物的结合不是很紧密,织物与贴衬布之间有空隙,水解染料容易进入容易而不是被贴衬布吸附,而对于深浅间条的织物,深色纱线与浅色纱线是紧靠一起,深色染料一旦牢度不好,就会沾到浅色纱线上;组合试样浸泡氢氧化钠溶液后,洗涤过程的浴比大、时间长,尤其流动水洗的时间很长,这会使得水解染料充分去除,很难在贴衬布上反映真实沾色情况。再比如,组合试样浸泡3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织物或者纱线表面经过柔软处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又不加渗透剂,组合试样很难在碱液中浸透,更不会进入纤维内部,染料的水解不充分,掉落的染料量就少,贴衬布上沾色的染料也相应的变少。

此外,面料织造厂为了检测纱线的耐碱情况,会用深色纱线与白色纱线或者浅色纱线织成间条,然后跟着大生产试验后,看布面白色纱线或者浅色纱线的沾色情况,这种方法最能反映真实生产情况,但是试验的时间比较长,尤其对于只有织造没有后整的工厂来说并不适用,亟需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模拟织物后丝光的大生产过程,进而提高了纱线耐碱沾色检测的速度,并有效防止了撞色或者深浅间条织物在后丝光过程浅色沾色情况发生的纱线耐碱沾色的快速试验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耐碱沾色的快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准备;

在缕纱测长仪上摇取待测纱线5克、衬纱5克,并保证衬纱与待测纱线同支数;将纱线对折,然后取待测纱1股、衬纱2股,并用手编成松紧适度的辫子纱,辫子纱的松紧程度以利于试剂渗透为准;

s2:浸碱;

将辫子纱放入28波美度的烧碱溶液中并加入耐碱渗透剂,浴比1:30,搅拌浸没1.5min;

s3:水洗;

取出辫子纱,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2min;

s4:酸洗;

将辫子纱按浴比1:30,在0.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5min;

s5:冲洗;

在流动的自来水下清洗1-2min;

s6:洗涤;

按浴比1:30将辫子纱放入清水中洗涤30min;

s7:烘干;

取出辫子纱并用冷水冲洗1-2min,解开辫子,烘干纱线;

s8:评级;

对增白衬纱上的沾色用灰色卡评级。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衬纱中增白剂的用量为4bk0.2%。

优选地,所述s2中的耐碱渗透剂的浓度为4g/l。

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的清水温度为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同支数的有色纱线与白色衬纱并按照一定规律编成辫子,然后将组合试验浸泡在烧碱溶液中,然后经过水洗、酸洗、冲洗、洗涤、烘干等过程,最后对白色衬纱进行评级,进而能充分模拟织物后丝光的大生产过程,不仅提高了纱线耐碱沾色检测的速度,而且有效防止了撞色或者深浅间条织物在后丝光过程浅色沾色情况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一种纱线耐碱沾色的快速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准备;

在缕纱测长仪上摇取待测纱线5克、衬纱5克,并保证衬纱与待测纱线同支数,衬纱中增白剂的用量为4bk0.2%;将纱线对折,然后取待测纱1股、衬纱2股,并用手编成松紧适度的辫子纱,辫子纱的松紧程度以利于试剂渗透为准;

s2:浸碱;

将辫子纱放入28波美度的烧碱溶液中并加入耐碱渗透剂(耐碱渗透剂的浓度为4g/l),浴比1:30,搅拌浸没1.5min;

s3:水洗;

取出辫子纱,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2min;

s4:酸洗;

将辫子纱按浴比1:30,在0.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5min;

s5:冲洗;

在流动的自来水下清洗1-2min;

s6:洗涤;

按浴比1:30将辫子纱放入清水中,并将清水加热至60℃并洗涤30min;

s7:烘干;

取出辫子纱并用冷水冲洗1-2min,解开辫子,烘干纱线;

s8:评级;

对增白衬纱上的沾色用灰色卡评级。

沾色色牢度标准:

(1)衬纱沾色4级及以上,可用于色织间条布和撞色领;

(2)衬纱沾色3.5级及以上,可用于素色布和同色领上,或退纱厂处理;

(3)衬纱沾色3级为不合格,退纱厂处理。

本发明采用同支数的有色纱线与白色衬纱并按照一定规律编成辫子,然后将组合试验浸泡在烧碱溶液中,然后经过水洗、酸洗、冲洗、洗涤、烘干等过程,最后对白色衬纱进行评级,进而能充分模拟织物后丝光的大生产过程,不仅提高了纱线耐碱沾色检测的速度,而且有效防止了撞色或者深浅间条织物在后丝光过程浅色沾色情况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