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40484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场采血处理和血液制品生产技术,具体涉及用来对血液作内含物质成份分离处理的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
目前,在制备工业原料血浆和临床成分输血,以及治疗性血浆置换时,所需使用的血液成份分离杯,主要是美国HACMCONETICS公司的圆柱形血液成份分离杯。已有的这种血液成份分离杯,由于其杯体和杯盖两者的连接封口方式是,采用铝箔卡扣包接封口(如青霉素瓶口的封装那样),或是采用粘接剂粘接封口,在其高速旋转的工作状况下,易产生渗漏及破裂,而粘接剂的有害成份及微粒,向杯体内的迁移渗透,会造成血液的污染和对血细胞的损伤,且已有技术的这种连接封口方式,给其多次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由此威胁着血液制品和治疗性血液置换的质量,甚至发生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体和杯盖两者连接封口可靠的,不会产生渗漏、破裂的,无生产工艺性污染并减少对血细胞损伤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它仍具有杯体,和杯体成静连接的杯盖,在杯体内设有与杯体成紧配合连结的内胆,在内胆的上部且位于杯体内,设有相互呈邻接配合的伞形导流外套管和伞形导流内套管,且伞形导流外套管的立管通过杯盖的中央通孔,而伸露在杯盖顶部,伞形导流内套管的中央孔内,套装有下通管,下通管下端通过内胆而直插杯体底部,而其上端则与伞形导流内套管成静连结。伞形导流内套管的上立管则通过伞形导流外套管的立管内孔,与进出三通内孔成静配合连结。而在伞形导流外套管的立管外部,套装有杯形防护罩,且杯形防护罩的下口紧套在静片上,面对静片邻接有与杯盖成粘接连结的动片,而其改进点在于所说的杯体上口外圆柱面,与杯盖的内圆柱面两者成紧压配合,且杯体上口外圆柱面上的凸台,与杯盖的下沿口,两者成焊接连结。由于杯体与杯盖两者圆柱面的紧压配合,再加上焊接连结,从而有效保证了防免在其工况下的渗漏和破裂,限止了重复使用,实现了无生产工艺性污染和减少对血细胞的损伤,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点在于所说的杯体的底部呈
形凹台状,以降低输入血流的撞击强度,进一步减少血液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损伤。所说的进出三通进口处横置内孔,与竖置内孔的连接,呈
形圆弧过渡连接,而所说的伞形导流内套管的上立管的内孔,在位于其与下通管的接合处的孔形,呈
漏斗状,以进一步减少流动血液由于通道不平正、不圆滑,所产生的与管壁的碰撞,而造成其所含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损伤,同时提高血液的分离效果。
所说的杯体的上沿口面,与杯盖的内孔平面,两者成焊接连结。这样的二次焊接,更加保障了杯体和杯盖的封口连接,不但可以增大防免渗漏、破裂的能力,提高密闭程度,而且可以节省“O”形密封圈,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以上改进的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杯体和杯盖连接封口可靠,不易发生渗漏破裂,有效限止再次使用,血液流动平滑顺畅,血液细胞损伤较轻,无生产工艺性污染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内胆3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杯体1和杯盖2焊接连结示图;图5为进出三通7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仰视图;图8为伞形导流外套管4和伞形导流内套管5配装剖视图;图9为图8去掉伞形导流外套管4后的伞形导流内套管5之俯视图;图10为静片9的主视剖面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12为动片10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A-A剖视图;图14为杯盖2的剖视图;图15为杯体1的上口部位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附图1、2、4、5、6、7、9、11、13、14和15,本实用新型之杯体1底部呈
形凹台状。杯盖2与杯体1成紧压配合,在其两者接合部位,分别有两道焊接处(13)和(17);进出三通7进口处呈
形圆弧过渡连接;在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的内孔,且位于其与下通管6的接合处14部位的孔形,呈
形漏斗状。本实用新型除动片10采用石墨耐磨材料和静片9采用陶瓷材料,以及杯形防护罩8采用硅橡胶外,其它均为塑料件,其分离容积为198ml,最大直径为φ83.5mm,高为150mm。它完全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每次采血离体量以200~400ml为宜的规定。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内胆3,压装是杯体1的上部之杯孔内(2)将下通管6插装入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内孔内,再按附图8那样,将伞形导流外套管4与伞形导流内套管5装配好,由于设在伞形导流内套管5上平面(见图8、9)上的凸头5-2,而令伞形导流外套管4,与伞形导流内套管5之间存在间隙。并由在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一端,套装上杯形保护罩8和静片9,以及用硅橡胶粘接有动片10的杯盖2;(3)而后将第2步组装成的部件,通过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与进出三通之内孔相装接;(4)将第3步组装成的部件,用模具置放在由美国升华公司生产的SPART超声波焊接机上,令下通管6与伞形导流内套管5,以及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与进出三通7,分别达成焊接连结;(5)将第4步组装成的部件,令下通管6通过内胆3的内孔插入杯体1的底部,接着将杯盖2与杯体1完成紧压装连结;(6)最后将第5步组装成的本实用新型之整体,再次置放在以上所述的超声波焊接机上,分别通过环形焊点1-1和2-1,令杯盖2和杯体1完成13和17两处的焊接连结。至此,本实用新型即组装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例将已有的血液导入进出三通7进入杯体1内的本实用新型,置设在自动血液分离机上,作3000RPM至6000RPM高速旋转时,静片9的翅翼9-1,被设在进出三通7内腔的筋肋7-1阻挡而静止不动(见图11、7)。由于血液中所含成份的质量不同,且依次由血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逐序上升。当处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中,质量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离心力,从而使血液成份按密度大小沿径向分层,最重的红细胞在外层,其次是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白膜层,血浆最轻则处在最内层。依靠连续不断由输入管道输入血液,使紧贴在杯体1外壁的红细胞逐渐增多,推动已分层的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沿内胆3的圆壁依序逐一上抬,并经由伞形导流内套管5,与伞形导流外套管4之间的间隙,沿着所说的内套管5和外套管4两者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向上流动,最终由进出三通7的出口管排出,从而分别取得经过分离后的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而红细胞则存留在杯体1内。当杯体1充满红细胞后,采血泵反转,则红细胞回输给供血者或患者体内。以上所描述的过程,均由自动血液分离机自动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具有杯体(1),与杯体(1)成静连接的杯盖(2),在杯体(1)内设有与杯体(1)成紧配合连结的内胆(3),在内胆(3)的上部且位于杯体(1)内设有呈邻接配合的伞形导流外套管(4)和伞形导流内套管(5),且伞形导流外套管(4)的立管通过杯盖(2)的中央通孔,而伸露在杯盖(2)的顶部,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中央孔内套装有下通管(6),下通管(6)下端通过内胆(3)直插杯体(1)的底部,而其上端则与伞形导流内套管(5)成静连结,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则通过伞形导流外套管(4)的立管内孔,与进出三通(7)的内孔成静配合连结,而在伞形导流外套管(4)的立管外部,套装有杯形防护罩(8),而杯形防护罩(8)的下口紧套在静片(9)上,面对静片(9)邻接有与杯盖(2)成粘接连结的动片(10),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杯体(1)与杯盖(2)成静连结是,杯体(1)的上口外圆柱面,与杯盖(2)的内圆柱面成紧压配合,且杯体(1)上口外圆柱面上的凸台(11),与杯盖(2)的下沿口(12),两者成焊接连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杯体(1)的底部呈
形凹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出三通(7)A部进口处的横置内孔与竖置内孔的连接,呈
形圆弧过渡连接,而所说的伞形导流内套管(5)的上立管(5-1)的内孔,在位于其与下通管(6)的接合处(14)的孔形,呈
形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杯体(1)的上沿口面(15),与杯盖(2)的内孔平面(16),两者成焊接连结(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杯,是自动血液分离机的配套器械。它针对美国HACMCONETICS公司的圆柱形血液成分分离杯作改进,而令杯体(1)与杯盖(2)紧压配合连结,并经过超声波焊接连结。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封口可靠;不渗漏、不破损;限止重复使用;血液通道顺畅,无生产工艺性污染,减少血液细胞损伤,是目前一种理想的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杯。
文档编号G01N33/49GK2397492SQ9922983
公开日2000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日
发明者吴强, 王济炎 申请人:吴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