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检测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23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分构成相互焊接固定焊接板29和轭架23的部分,所以与仅由向周向延伸的部分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熔融长度,实现焊接强度的提尚。
[0126](7)具有:转向机构9,其具备随着方向盘I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向轴2、和经由扭力杆3与转向轴2连接的小齿轮轴4,将方向盘I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8、8传递;齿轮箱外壳17,转向轴2及小齿轮轴4被旋转自如保持在齿轮箱外壳17 ;多极磁铁20,设置于小齿轮轴4,绕旋转轴O交替配置有N极和S极;一对磁轭21、22,与多极磁铁20相对设置,由磁性材料形成;保持部件,其固定于转向轴2,由以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焊接板29和轭架23构成,在利用焊接板29和轭架23夹持所述检测部件的状态下,通过相互焊接固定焊接板29和轭架23来保持一对磁轭21、22,使一对磁轭21、22和转向轴2不接触;霍尔IC传感器27,其设置于齿轮箱外壳17,通过检测一对磁轭21、22内的磁场的变化来检测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的相对旋转,一对磁轭21、22内的磁场因多极磁铁20和一对磁轭21、22的相对旋转而变化,多极磁铁20和一对磁轭21、22的相对旋转随着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电动马达10,其向转向机构9赋予转向辅助力;马达控制回路15,其基于在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之间产生的转矩来计算对电动马达10的指令信号,并向电动马达10输出指令信号,而所述转矩是从霍尔IC传感器27的输出信号求出的。
[0127]因此,在一对磁轭21、22不会产生随着嵌入成形的冷却收缩导致的内部应力,所以能够抑制一对磁轭21、22的歪斜,提高转矩传感器13的检测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转向辅助力的控制精度。
[0128](8)具有:转向机构9,其具备随着方向盘I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向轴2和经由扭力杆3与转向轴2连接的小齿轮轴4,将方向盘I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8、8传递;齿轮箱外壳17,转向轴2及小齿轮轴4被旋转自如地保持在齿轮箱外壳17 ;多极磁铁20,其设置于小齿轮轴4上,绕旋转轴O交替配置有N极和S极;一对集磁环24、25,其与多极磁铁20相对设置,由磁性材料形成;保持部件,其固定于转向轴2,由以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焊接板29和集磁环架26构成,在利用焊接板29和集磁环架26夹持所述检测部件的状态下,通过相互焊接固定焊接板29和集磁环架26来保持一对集磁环24、25,使一对集磁环24、25和转向轴2不接触;霍尔IC传感器27,其设置于齿轮箱外壳17,通过检测一对集磁环24、25内的磁场的变化来检测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的相对旋转,一对集磁环24、25内的磁场因多极磁铁20和一对集磁环24、25的相对旋转而变化,多极磁铁20和一对集磁环24、25的相对旋转随着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电动马达10,其向转向机构9赋予转向辅助力;马达控制回路15,其基于在转向轴2和小齿轮轴4之间产生的转矩来计算对电动马达10的指令信号,并向电动马达10输出指令信号,所述转矩从霍尔IC传感器27的输出信号求出。
[0129]因此,在一对集磁环24、25上不会产生随着嵌入成形的冷却收缩导致的内部应力,所以能够抑制一对集磁环24、25的歪斜,提高转矩传感器13的检测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转向辅助力的控制精度。
[0130](其它实施例)
[0131]以上,基于实施例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结构,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0132]例如,实施例中表示了适用于转矩传感器的例子,但也可以适用于旋转传感器。该情况下,第二部件设置于外壳。
[0133]另外,磁性部件的极数,只要N极和S极是各I极以上即可。
[0134]也可以由经过连接部213的径向内侧的小径部、经过连接部223的径向外侧的大径部、连接小径部和大径部的放射方向连接部构成焊接板29和轭架23相互焊接固定的部分。由此,被焊接固定的部分成为大致波形形状,所以能够使熔融长度更大。
[0135]以下,对从实施例能掌握的保护范围所记载的发明以外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0136](a)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7]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相互进行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定位的定位卡合部。
[0138]焊接固定时,旋转方向的定位是重要的,通过设置定位卡合部,能够提高旋转方向定位精度。
[0139](b)根据(a)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40]所述定位卡合部由卡合突起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卡合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形成为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所述卡合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在与所述卡合突起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凹状而收容所述卡合突起部,
[0141]在将绕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作为周向时,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具有熔融部和缺口部,所述熔融部向所述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周向两侧且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相对的一侧突出,在焊接固定工序中熔融,所述缺口部设置于所述熔融部和所述卡合突起部的边界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侧开口的凹状,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第二保持部件在焊接固定后也成为相互分离的状态。
[0142]在熔融部分与卡合突起部邻接的情况下,熔融热有可能被卡合突起部侧夺走,熔融部分的卡合突起部侧端部可能会发生熔融不良。该熔融不良成为第一保持部件相对于第二保持部件的浮起的原因,所以通过设置缺口部,抑制熔融热向卡合突起部侧转移,从而抑制浮起。
[0143](c)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44]所述第一保持部件或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收容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凹部。
[0145]通过凹部吸收第一、第二连接部的板厚,能够使第一保持部件和第二保持部件接近。其结果,能够缩短焊接部分的轴向长度,在第一、第二保持部件配置第一、第二磁轭部件后,可以提尚焊接固定如的状态下的组装稳定性。
[0146](d)根据(C)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47]所述凹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移动的旋转方向限制部。
[0148]能够提高第一、第二磁轭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定位精度。
[0149](e)根据(C)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50]在将绕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作为周向时,所述凹部形成为,所述旋转轴方向深度在所述周向的两端部比其它部分更深。
[0151]凹部的周向两端部是与第一、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在将第一、第二磁轭部件冲压成形的情况下,是所谓飞边产生的部位。通过使凹部的周向两端部比其它部分更深,能够避免该飞边,因而能够提高第一、第二连接部相对于保持部件的组装精度。
[0152](f)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53]所述第一保持部件或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在所述旋转轴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
[0154]第一、第二爪部是插入保持部件的贯通孔的结构,所以能够提高在保持部件组装了第一、第二磁轭部件的状态下的组装稳定性。
[0155](g)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56]所述第一保持部件或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径向位置限制部,所述径向位置限制部通过与所述第一爪部的内周面及所述第二爪部的内周面抵接,规定所述第一磁轭部件及所述第二磁轭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位置。
[0157]第一、第二磁轭部件相对于磁性部件的同轴性是重要的,所以为了提高第一、第二磁轭部件的轴心位置精度,在保持部件设置与第一、第二爪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径向位置限制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第二磁轭部件相对于磁性部件的同轴性。
[0158](h)根据(g)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59]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径向位置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与所述磁性部件相互分离的位置。
[0160]径向位置限制部和磁性部件在轴向不重叠,所以能够使两部件在径向相互重叠,从而实现径向尺寸的小型化。
[0161](i)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62]在将绕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作为周向时,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轴,具备将所述周向的规定部分切开的缺口部、和沿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假想圆形成的一对圆弧状部分,
[0163]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形成为,沿着该第一检测部件的所述圆弧状部分的假想圆的直径比沿着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所述圆弧状部分的假想圆的直径大,
[0164]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具备第二检测部件侧卡合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圆弧状部分之间且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缺口部相反的一侧,朝向径向外侧以凸状形成,
[0165]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二检测部件用卡合突起,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用卡合突起与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侧卡合部卡合,由此,进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所述周向的定位,并且进行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的径向相对定位。
[0166]能够提高第二检测部件的周向定位和与第一检测部件的相对定位精度。
[0167](j)根据⑴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68]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备壁部,所述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之间,形成为向所述第一检测部件侧突出,
[0169]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具备熔融部和保持部,所述熔融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壁部的面向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侧的面抵接,在焊接固定工序中熔融,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熔融部的径向两侧,通过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分别抵接,保持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
[0170]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所述熔融部形成为小径部、大径部、连接部在所述周向上交替配置,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靠近部分抵接而熔融,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壁部的径向外侧靠近部分抵接而熔融,所述连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小径部和所述大径部。
[0171]熔融部形成所谓波形,因此,能够增大熔融长度,并且熔融部的大径部有助于提高第一检测部件的保持力,小径部有助于提高第二检测部件的保持力。
[0172](k)根据(j)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73]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减厚部,所述减厚部设置于所述壁部的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相反的一侧,是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开口的凹状。
[0174]能够利用减厚部减小壁部的质量,抑制熔融热的发散。
[0175](I)根据⑴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76]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检测部件卡合部,所述检测部件卡合部形成向所述旋转轴方向开口的凹状,收容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端部。
[0177]能够提高焊接固定前后的第一、第二检测部件的定位精度。
[0178](m)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0179]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具备熔融部和保持部,所述熔融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抵接,在焊接固定工序中熔融,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熔融部的径向内侧或外侧,与所述检测部件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端部抵接,
[0180]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所述保持部形成为,所述旋转轴方向的部件厚度相对于所述熔融部减小,从而在焊接固定后能够可挠变形。
[0181]保持部的挠性变形即弹性变形成为对检测部件的施力,能够提高检测部件的保持力。
[0182](η)根据(m)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83]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备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所述熔融部抵接的第二保持部件侧抵接部、和收容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件收容部,
[0184]所述检测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比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侧抵接部更向所述第一部件侧突出。
[0185]与检测部件相比,第二保持部件侧抵接部成为相对于第一保持部件更加凹陷的状态。因此,在焊接固定第一保持部件时,熔融部的第一保持部件进入第二保持部件的凹处,其结果是,保持部挠曲,能够提高检测部件的保持力。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