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566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面板、一记忆单元、一触控外盖以及一控制单元。触控外盖包括一外盖及一触控感测结构,外盖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侧,触控感测结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外盖上,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点,以提供输入位置,且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外盖的上半部。控制单元分别与触控感测结构及记忆单元电性连接。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与面板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控制单元依照比例关系将输入位置变换成面板的显示位置,面板在显示位置显示醒目提示。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用户视线及减少面板刮伤,还可单手操控。【专利说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使得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信息装置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及卫星导航等手持式通信装置。除了一般以键盘或鼠标输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触控式技术来操控信息装置是一种相当直觉且受欢迎的操控方式;其中,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输入操作界面,使得任何年龄层的用户都可直接以手指选取或操控信息装置。[0003]公知具备触控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中,都是直接在面板上进行触控的操作,但是,在中、小尺寸面板上进行操作时,手指可能会挡住眼睛的视线或挡住屏幕显示的软件物件,使得手指可能会对高信息密度显示画面的链结开启产生误触的现象。[0004]为了避免误触的现象的解决方法大多采取增大面板的尺寸,减少遮蔽的比例,以降低误触的情况。这种作法会造成手持式电子装置体积的增加,违背手持式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使得在体积较小的平板计算机、手机等产品中难以实现。另外,由于需在面板上碰触、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因此常会有刮伤面板的现象发生;另外,公知具备触控功能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在操作时,大都需要以一手持握电子装置,而另一手在面板上进行操作,若只以单手同时持握跟进行操作时,则只能透过大拇指进行操控,实在不方便。[0005]另外,面板需要导入稀土类的透明触控感测结构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才能使面板同时兼具触控及显示功能,但受限于稀土金属铟矿日趋耗竭、成本高升以及导电性比金属差等问题,故以稀土金属铟矿所制成的透明触控感测层并不是好的选择。另外,随着显示屏幕增大必须因应增大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也造成成本的增加。[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可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用户视线以及减少面板刮伤的问题之外,还可具有单手操控的便利性,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0007]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透过将触控外盖设置在相对于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另一侧以执行输入动作,让用户在操作时,不会遮挡面板所显示的画面或物件,以避免误触的情形,还可具有单手操控的便利性。[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透过触控感测结构只设置在手指可操作的区域,减少触控感测结构的配置面积,降低成本。[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面板、一记忆单元、一触控外盖以及一控制单元。触控外盖包括一外盖及一触控感测结构,外盖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侧,触控感测结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外盖上,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点,以提供输入位置。控制单元分别与触控感测结构及记忆单元电性连接。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与面板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控制单元依照比例关系将输入位置变换成面板的显示位置。[0010]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小于面板的面积时,则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外盖的上半部。[0011]在一实施例中,外盖还包括一盖体及至少一侧壁,至少一侧壁自盖体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盖体。[0012]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包括金属网栅、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奈米碳管、或石墨烯。[0013]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是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0014]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包括一第一感测层、一第二感测层以及电容侦测单元。第一感测层具有多条第一感测线,且多条第一感测线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二感测层相对第一感测层设置,第二感测层具有多条第二感测线,且多条第二感测线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多条第一感测线与多条第二感测线分别交错设置以形成多个侦测点。电容侦测单元与触控感测结构耦合,以侦测多条第一感测线与多条第二感测线之间耦合电容的改变。[0015]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外盖与面板之间还包括电路板、电池、或记忆卡。[001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外盖,设置在如上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面板以及一控制单元,触控外盖设置在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侦U。触控外盖包括一外盖以及一触控感测结构。触控感测结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外盖上,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点,以提供输入位置。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与面板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控制单元依照比例关系将输入位置变换成面板的显示位置。[0017]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小于面板的面积时,则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外盖的上半部。[0018]在一实施例中,外盖还包括一盖体及至少一侧壁,至少一侧壁自盖体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盖体。[0019]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透过将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触控外盖,让用户可透过触控外盖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以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用户视线以及减少面板刮伤的问题。另外,透过触控感测结构只设置在手指可操作的区域,减少触控感测结构的配置面积,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21]图2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方块图。[0022]图3是图2的触控外盖的功能方块图。[0023]图4A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0024]图4B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与面板的比例关系示意图。[0025]图5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操作示意图。[0026]图6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操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以下将参考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加以说明。[0028]请先参考图1到图4B,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方块图。图3是图2的触控外盖的功能方块图。图4A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B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与面板的比例关系示意图。[0029]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可例如是智能型移动电话(smart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1ningsystem,GPS)等。在此,是以智能型移动电话为例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元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及/或集成电路的硬件、软件、或韧体的组合中实现。[0030]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包括一面板11、一控制单元12、一触控外盖13以及一记忆单元14。控制单元12分别与面板11、触控外盖13及记忆单元14电性连接。[0031]面板11设置在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一侧,例如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靠近用户视线的那一侧;其中,面板11可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或电泳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面板11可显示电子数据例如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⑶I),而图形用户界面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图形,以在面板11上以图形(例如图像icon)的方式呈现各种已知软件部件。[0032]触控外盖13包括外盖131及触控感测结构132。外盖131设置在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相对于面板11的另一侧(显示面的相对侧),而触控感测结构132可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外盖131上。在本实施例中,外盖131具有盖体1311及自盖体1311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的侧壁1312,而触控感测结构132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2,并可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至少部分盖体1311。另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除了设置在盖体1311之外,还可延伸设置在外盖131两侧的侧壁1312上,也就是触控感测结构132是由盖体1311直接延伸到外盖131的两个侧边,以增加用户的执行操作的面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32也可只设置在盖体1311;另外,实体按键(例如声音键)也可以由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来取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因此,若是用户想要在触控外盖13上进行操作时,如图1所示,面板11的显示将不会被手指遮蔽,还可进一步避免误触的情形。[0033]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设置在盖体1311的触控感测结构132可设置在外盖131的上半部。其配置的位置是用户抓握时,手指(特别是食指跟中指作为主要操作指)可进行操作的区域。在此,上半部或下半部可以是以外盖131的中心为基准,高于中心之上的部分是上半部,低于中心之下的部分是下半部。[0034]只设置在手指可操控处的效果在于:减少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配置面积,而达到降低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成本的目的。[0035]另外,透过触控外盖13可提供用户以触控的方式进行输入的其它好处在于,触控外盖13不须配合面板11的显示效能而采用透明的触控感测材料(例如ΙΤ0),因此材料的选择上更具有弹性且较易控制成本;也不会有金属导线产生金属的条纹干涉影响显示面板的可视性,提高手控操作的效率与便利性。[0036]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例如是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并形成在外盖131朝向面板11的内表面(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内部),或设置在外盖131远离面板11的外表面(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外部),或同时设置在外盖131朝向面板11的内表面与外盖131远离面板11的外表面(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内部与外部)。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可以是直接形成在盖体1311及两侧壁1312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若触控感测结构132设置在外盖131远离面板11的外表面时,则需加上一层保护层来保护触控感测结构132。此夕卜,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外盖131的材料可为玻璃、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并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整体构件之一。换句话说,触控外盖13不是一外加的部件(外加部件例如是电子装置的保护壳或保护套),因此,由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中将触控外盖13分离后,可看见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内部构件,例如电池或集成电路等元件。[0037]另外,触控感测结构132可包括驱动电路及感测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称的Tx、Rx,图未显示),而其材料可以是导电层(当然也可使用透明导电层,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掺氟氧化锡、掺铝氧化锌、或掺镓氧化锌)、奈米金属线层、石墨烯(graphene)、或金属网栅(metalmesh),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若使用金属网栅、或奈米金属线、或石墨烯作为触控感测结构132的材料时,则可进一步利用Tx及Rx进行无线电力的传输(例如无线充电)。[0038]请特别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包括第一感测层1321a、第二感测层1321b以及电容侦测单元1321c。且,触控感测结构132还可包括电压供应单元1321d。本实施例是以第一感测层1321a透过电路直接与电容侦测单元1321c电性连接,及第二感测层1321b透过电路直接与电压供应单元1321d电性连接为例。[0039]第一感测层1321a具有多条第一感测线,且多条第一感测线沿第一方向(X方向)排列设置。第二感测层1321b相对第一感测层1321a设置,第二感测层1321b具有多条第二感测线,且多条第二感测线沿第二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多条第一感测线与多条第二感测线分别交错设置以形成多个侦测点P。电压供应单元1321d提供电压信号到第二感测线,由于第一感测线与第二感测线距离很近,且都是导体,因此各第二感测线与各第一感测线之间在交错位置(侦测点P)处将会产生耦合电容。[0040]另外,第一感测层1321a与第二感测层1321b在空间中是分离设置。具体来说,第一感测层1321a与第二感测层1321b是位在空间中的不同平面。[0041]电容侦测单元1321c与第一感测层1321a、第二感测层1321b耦合,以侦测用户的手指在触控感测结构132的输入位置。[0042]详细来说,当用户的手指接触或近乎接触特定的侦测点P时,手指将会改变对应于侦测点P位置的第一感测线与第二感测线之间的稱合电荷(chargecoupling),而影响到侦测点P的电容值。透过电容侦测单元1321c侦测第一感测线与第二感测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改变,可判断用户手指所接触的位置(得到输入位置)。[0043]另外,电容侦测单元1321c可以包括有一个或多个感应芯片(sensor1C),其用以侦测各侦测点P的电容值,并将模拟型式的电容信号转换成数字电容信号,再将数字电容信号传输到与电容侦测单元1321c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12(图2,图未示出两者的连结关系)。[0044]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线与电容侦测单元之间可还包括滤波器,其可利用例如反向放大器(invertingamplifier)电路。透过滤波器可消除触控感测结构内部的寄生电容(parasiticcapacitance),例如不同的第一感测线之间的电容效应、不同的第二感测线之间的电容效应、或各感测线分别与地电位之间的电容效应。滤波器可使输入到电容侦测单元的信号不受侦测点以外的电容影响。[0045]接着,请一并参考图5以及图6,图5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操作示意图。[0046]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中,面板将会依据用户的操作而显示不同的图形用户界面。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图形用户界面也可以是其它的显示界面,例如是多媒体的播放界面、图像、文本文件、表格或电子邮件。[0047]面板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图形,而且用户可利用例如一个手指或多个手指,或触控笔接触触控外盖,以对面板所显示的图形进行对应操作。[0048]本实施例的触控外盖13的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面积小于面板11的面积,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面积与面板11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可特别参考图4B),比例关系将会是控制单元12将触控外盖13的触控点转换成面板11的对应位置用。本实施例虽例示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面积小于面板11的面积,但也可有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面积等于(甚至是大于)面板11的面积,当触控感测结构132涵盖触控外盖13的侧边时,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面积可能会大于面板11的面积。[0049]当用户例如以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进行触控操作,面板11可依据用户操作的姿态(或称为手势)显示对应的操作指示,控制单元12会将触控感测结构132的输入位置变换成面板11的显示位置,面板11会在显示位置显示醒目提示,而与显示在面板11上的图形用户界面产生互动。[0050]举例来说,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滑动时,面板11也有一对应的光标(例如箭头或手的形状)在对应位置跟着滑动。在此,触控可例如是用户透过手指或触控笔,以接触或近乎接触的方式完成。另外,与图形用户界面产生互动可例如是用户透过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以触控的方式进行点选、放大或移动。举例来说,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轻敲时,面板11将会拖曳对应位置信息的物件112,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不须透过在面板11上进行操作,只需透过在触控外盖13上直接控制、执行面板11所显示的物件112,也可达到与面板上进行操作相似的效果。[0051]不过,在不同环境中,相同操作姿态可以启动不同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例如(I)在网页尺寸变小时,缩放及/或放大与卷动相结合;(2)如果物件已经被置中及放大,则倒转(或旋转)放大及/或置中。[0052]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用户在触控外盖13上的多指反向移动姿态,网页可以被放大。相反的,响应用户的多指相向移动姿态,网页可以被缩小。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用户的基本垂直向上(或向下)的滑动姿态,网页(或其它电子数据)可以沿垂直方向一维的向上(或向下)卷动。[0053]补充说明的是,控制单元12除了会将触控外盖13的触控点转换成面板11的对应位置以外,控制单元12也会将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的移动速度依据比例关系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在触控感测结构132上不须大幅度地移动就可以对面板11进行控制、执行面板。[0054]因此,在触控外盖13上操作时用户将不会被自己的操作手遮挡(可实现无挡触控的效果),还可具有单手操控的便利性,以食指或中指在触控外盖13上操作时比公知单手在面板11操控时用拇指的灵活度大增,并创造单手握持多指触控的新用户体验。[0055]所称的「触控」可包括操作手势或操作姿态,例如轻敲一下或轻敲多下、一下的滑动或多下的滑动(例如由左到右滑动、由右到左滑动、向上或向下滑动)或者多指手指依序敲击、多指一起滑动等。此外,操作手势对应的操作动作可以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出厂设定,也可由用户依据不同的使用习惯编辑而成。[0056]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还可包括另一触控感测结构(图未显示),另一触控感测结构可设置在面板11上,使得面板11成为触控显示面板,因此,用户除了可在外盖131上进行无挡触控操作之外,另一个触控感测结构也可提供另一种与装置沟通的操作界面,因此用户可选择在外盖131上进行无挡触控操作,也可选择直接在触控显示面板上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或同时在外盖131与触控显示面板上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0057]其中,控制单元12设置在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内部的电路板中,其可由单一个处理芯片或多个处理芯片构成。控制单元12除了可以控制面板11所显示的内容夕卜,同时也可以控制触控外盖13的作动。另外,记忆单元14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的储存媒体,并可以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内部的内存,或是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外部的内存(例如云端内存),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其中,记忆单元14例如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内存(RAM)、快闪(Flash)内存、或可程序化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其它形式的内存,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另夕卜,一个或多个程序可储存在记忆单元14内,并配置由控制单元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执行。另外,记忆单元14也可储存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及各种文件档案(document)的电子数据等。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应用程序可以是文字编辑程序或是电子邮件程序等,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程序是指用于检测电子数据的数据结构并产生对应的连接指令的程序。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是以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为例,并由控制单元12执行这些程序。[0058]虽图面未绘出,但触控外盖13与面板11之间还包括电路板、电池、或记忆卡。[0059]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时,可预先设定用户的握持习惯,并依据触控感测结构132感测到的触发事件,而判断是否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可被激活而执行后续的输入动作。[0060]具体来说,可计算多个侦测点的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控制单元可分析用户在操作设定界面时所触发侦测点的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并将其定义是激活判断条件,并储存在记忆单元内。换句话说,就是先将用户在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时的握持位置或习惯等定义是激活判断条件。[0061]因此,当有其它用户握持并想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时,则会因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与原用户所预先设定的激活判断条件不相同,而无法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提高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安全性。[0062]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还可包括指纹辨识单元(图未显示),指纹辨识单元与控制单元12电性连接,并可辨识至少一根手指头的指纹。因此,用户可预先将其指纹储存在记忆单元14中,在要激活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时,可将手指头碰触例如触控外盖13的盖体1311上的特定区域,而控制单元12可将特定区域内的指纹与预先储存的指纹进行比对,若符合,则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可被激活,并接受该用户输入的输入动作。若不符合,则控制单元12判定该用户是不允许的用户,故无法激活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006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还可包括掌纹辨识单元(图未显示),掌纹辨识单元与控制单元12电性连接,并可辨识用户的至少部分掌纹。因此,用户也可预先将其掌纹储存在记忆单元14中,在要激活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时,可将手掌贴触例如触控外盖13的盖体1311上的特定区域,而控制单元12可将特定区域内的掌纹与预先储存的掌纹进行比对,若符合,则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可被激活,并接受该用户输入的输入动作。若不符合,则控制单元12判定该用户是不允许的用户,故无法激活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I。上述的输入动作例如可以是开启网页、读取电子邮件的内容、执行APP等,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0064]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处在强光环境中,例如户外的太阳或室内的强照度灯。用户可以单手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且其触控外盖朝向强光环境的光源(面板朝向用户),此时面板背向强光环境的光源(背光),触控外盖得以遮挡光源提高可视性,并继续以单手进行如前述的操作或输入控制。进一步来说,用户可只以单手握持,并由该手的食指及/或中指进行控制输入。因此,可提高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在强光光源(如阳光下)单手操作的便利性。且以食指或中指在触控外盖上操作时比公知单手操控时在面板用拇指的灵活度大增,并创造单手握持多指触控的新用户体验。[00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透过将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触控外盖,让用户可透过触控外盖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以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用户视线以及减少面板刮伤的问题。另外,透过触控感测结构只设置在手指可操作的区域,减少触控感测结构的配置面积,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0066]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权利要求】1.一种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一记忆单元;一触控外盖,包括一外盖及一触控感测结构,所述外盖设置在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相对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所述触控感测结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外盖上,所述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点,以提供一输入位置;以及一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及所述记忆单元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与所述面板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所述控制单元依照所述比例关系将所述输入位置变换成所述面板的显示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小于所述面板的面积时,则所述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外盖的上半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还包括一盖体及至少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侧壁自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所述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所述盖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包括金属网栅、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奈米碳管、或石墨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是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包括:一第一感测层,具有多条第一感测线,且所述多条第一感测线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一第二感测层,相对所述第一感测层设置,所述第二感测层具有多条第二感测线,且所述多条第二感测线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多条第一感测线与所述多条第二感测线分别交错设置以形成所述多个侦测点;以及一电容侦测单元,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耦合,以侦测所述多条第一感测线与所述多条第二感测线之间耦合电容的改变。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外盖与所述面板之间还包括电路板、电池、或记忆卡。8.—种触控外盖,设置在一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面板以及一控制单元,所述触控外盖设置在相对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外盖包括:一外盖;以及一触控感测结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外盖上,所述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点,以提供一输入位置;其中,所述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与所述面板的面积具有比例关系,所述控制单元依照所述比例关系将所述输入位置变换成所述面板的显示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外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结构的面积小于所述面板的面积时,则所述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外盖的上半部。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外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还包括一盖体及至少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侧壁自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所述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所述盖体。【文档编号】G06F3/041GK204009822SQ201420417675【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发明者】吴许合,卢添荣申请人: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