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方法及应用该节能方法的电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500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节能方法及应用该节能方法的电子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方法,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节能方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移动设备使用的重要因素。通常移动设备在锁屏进入休眠状态后,触摸屏仍然会保持通电,这样会消耗一部分电池电量。技术实现要素: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休眠时切断触摸屏供电的电子装置及节能方法。一种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电子装置是否处于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要退出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未处于休眠状态,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要进入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准备进入休眠状态,控制模块拉低输出至触控面板的第一信号并记录输出至触控面板的第二信号此时的第一工作状态;若电子装置准备退出休眠状态,拉高所述第二信号,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拉高所述第一信号,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拉低所述第二信号,经过第三预设时间后将所述第二信号恢复为第一工作状态。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一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接收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输出的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所述触控面板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当所述电子装置进入休眠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变为低电平并记录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电子装置停止对所述触控面板供电;当电子装置退出休眠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依照第一预设时序调整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的工作状态,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第二信号为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触控面板恢复正常工作。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电子装置休眠时可以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控制触摸面板断电以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图。图2为本发明节能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0控制模块10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11触控面板12电源模块1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发明电子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触控面板12及电源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0包括一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1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11储存一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述触控面板12与所述控制模块10及所述电源模块13相连。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输出的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至所述触控面板12。所述触控面板12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当所述电子装置100进入休眠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变为低电平并记录所述第二信号此时的第一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电源模块13停止对所述触控面板12供电。当电子装置100退出休眠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10将所述第二信号变为高电平,所述控制模块10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将所述第一信号变为高电平,所述控制模块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将所述第二信号变为低电平,所述控制模块经过第三预设时间后将所述第二信号恢复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触控面板12将恢复所述电子装置100休眠前的工作状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100为一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电脑。所述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的时序存在一定的要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装置100退出休眠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10可以依照时序要求调整第一及第二信号的状态,最终实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第二信号恢复第一工作状态即可使所述触控面板12恢复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1毫秒,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5毫秒,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50毫秒。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为重启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初始化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10还包括若干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接口,所述控制模块10通过所述若干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调整所述第一及第二信号的状态。请参考图2,本发明节能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0:判断电子装置是否处于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到步骤500;若电子装置未处于休眠状态,到步骤300;步骤300: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要进入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准备进入休眠状态,到步骤400;若电子装置不准备进入休眠状态,到步骤1000;步骤400:控制模块拉低输出至触控面板的第一信号并记录输出至触控面板的第二信号此时的第一工作状态;步骤500: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要退出休眠状态;若电子装置准备退出休眠状态,到步骤600;若电子装置不准备退出休眠状态,到步骤200;步骤600:拉高所述第二信号;步骤700: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拉高所述第一信号;步骤800: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拉低所述第二信号;步骤900:经过第三预设时间后将所述第二信号恢复为第一工作状态;步骤1000:所述电子装置正常工作。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电子装置100休眠时可以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控制触摸面板12断电以节约能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