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56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pad,游戏设备和显示器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触控电极主要采用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材料形成,其方阻在100ω/口以上,由于阻抗偏高,只能适用于一些小尺寸的触控屏,对于有更低阻抗需求的大尺寸的触摸屏则不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低阻抗的金属网格作为大尺寸触控屏的触控电极。

然而,由于金属网格本身不透光,导致显示区内的线路容易暴露,因此在工艺上需要做到很小的线宽(5μm以下)才能达到良好的隐蔽效果,使得金属网格的制备工艺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以在满足大屏幕触控屏对触控电极低阻抗的要求以及整体高透光性要求的前提下,减小触控电极的制备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异层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目标触控电极,所述目标触控电极采用方阻低于预设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所述目标触控电极为网格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异层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且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触控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目标触控电极,其中目标触控电极采用方阻低于预设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为网格结构,使得目标触控电极的方阻能够满足大尺寸触控屏的要求,且被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透明的目标触控电极可以部分位于显示区而不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其线宽可以做的较大,进而降低了目标触控电极的制备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虚线aa’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矩形虚线框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矩形虚线框内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于区分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受这些术语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虚线aa’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21,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31,且第一触控电极12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31的延伸方向相交。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异层设置,且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50,用于避免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之间的电信号干扰,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31能够配合实现用户触控操作的检测。进一步的,第一绝缘层150可以作为第一触控电极层120的绝缘基材,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层120通过溅镀或者涂覆的方法制备在第一绝缘层150之上的。可选的,第一绝缘层150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cop)等。第一绝缘层15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和第一绝缘层150之间还可以存在第二连接层160,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层160可以为光学胶粘剂(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其它可以实现连接功能的材料。

示例性的,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在远离第一绝缘层150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层170。进一步的,第二绝缘层170可以作为第二触控电极层130的绝缘基材,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电极层130是制备在第二绝缘层170之上的。可选的,第二绝缘层170的材料可以与第一绝缘层150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第二绝缘层17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1为目标触控电极,所述目标触控电极采用方阻低于预设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图3是图1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矩形虚线框内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20(目标触控电极)为网格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触控电极为本实施例中经过特殊设计的触控电极,该触控电极可满足大尺寸触控屏的低阻抗要求,能够保证屏幕的整体透光性,且制备相对简单。使用方阻低于预设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目标触控电极,一方面能够降低目标触控电极的整体阻值,满足大尺寸触控屏对触控电极低阻抗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时,透明的性质使得目标触控电极可以部分位于显示区而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可将目标触控电极的线宽做的较大,进而达到降低目标触控电极制备工艺难度的有益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目标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121为例进行说明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目标触控电极还可以为第二触控电极131或第一触控电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31。示例性的,第一触控电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31中的非目标触控电极的材料可以为低方阻ito,银胶金属网格,铜金属网格或纳米银等。

此外,将目标触控电极设计为网格结构可以减小目标触控电极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目标触控电极的透光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31的形状、尺寸、数量和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包括异层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21,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31,且第一触控电极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31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触控电极121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31为目标触控电极,其中目标触控电极采用方阻低于预设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为网格结构,使得目标触控电极的方阻能够满足大尺寸触控屏的要求,且被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透明的目标触控电极可以部分位于显示区而不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其线宽可以做的较大,进而降低了目标触控电极的制备难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值可以为70ω/□。触控电极需要在触控ic的驱动下进行工作,因此,触控电极的方阻应与触控ic的驱动能力相匹配,对于大尺寸触控屏,由于触控电极数量、长度以及宽度都相对较大,因此其方阻应相对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实施例较佳的设置目标触控电极的方阻低于70ω/□。

可选的,目标触控电极采用的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ito。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材料还可以是ito/ag、ito/ag/ito、ito/cu/ito、纳米银丝或聚乙撑二氧噻吩(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方阻低于预设值的ito可以通过溅镀或者涂覆的方法制备,该制程工艺成熟,因此可以在保证较高良品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21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31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21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31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

可选的,触控面板10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固定基板110,第一触控电极层120绝缘贴附于固定基板110远离触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第二触控电极层130绝缘贴附于第一触控电极120远离固定基板110的一侧。示例性的,固定基板110可以为盖板或偏光片。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贴附是指固定基板110本身为绝缘材料,且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中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层140,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固定基板110之间的连接。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50,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在远离第一绝缘层150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层170。其中,第一连接层140与第二连接层160的材料以及结构可以相同,例如第一连接层140和第二连接层160的材料可以均为oca。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层140与第二连接层160的材料以及结构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连接的作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可以是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结构相同或者结构不同的导电层。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若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结构相同,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50进行绝缘,通过第二连接层160进行连接。若结构不同,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可以为透明导电转印薄膜,此时,第一触控电极层120本身由两层结构组成,包括绝缘基底,以及涂布在绝缘基底之上的导电层,导电层可为纳米银丝。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层12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可以采用例如热压的工艺实现绝缘连接,绝缘基底受热会产生变形,实现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30的连接,第二连接层16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省略。

继续参见图3,目标触控电极可以包括多个环形部1211和多个连接部1212,环形部1211与连接部1212间隔设置,相邻的环形部1211和连接部1212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目标触控电极的形状、尺寸以及环形部1211和连接部12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5是图3中矩形虚线框内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目标触控电极同层的其他区域还设置有透光度调节层122,透光度调节层122与目标触控电极绝缘设置。透光度调节层122包括多个分立的透光调节部1221,透光调节部1221的结构与目标触控电极网格结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低方阻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低方阻的ito材料)的透光性相对较低,因此设置有目标触控电极的区域透光性要低于触控面板的其他区域,当触控面板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位于显示区的部分目标触控电极会形成显示阴影,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本实施例在目标触控电极同层的其他区域设置透光度调节层,以使得目标触控电极所在膜层的透光性更为均匀,避免触控显示装置中明显阴影的出现,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触控装置20可以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0。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