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23767阅读:来源:国知局
21c。且,触控感测结构132还可包括电压供应单元1321d。本实施例是以第一感测层1321a透过电路直接与电容侦测单元1321c电性连接,及第二感测层1321b透过电路直接与电压供应单元1321d电性连接为例。
[0055]触控感测结构132可包括驱动电路及感测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称的Tx、Rx,图未显示),而其材料可以是导电层(当然也可使用透明导电层,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掺氟氧化锡、掺铝氧化锌、或掺镓氧化锌)、奈米金属线层、石墨烯(graphene)、或金属网栅(metal mesh),本发明并不限制。
[0056]由于触控感测结构132电性连接在控制单元15,从而用户可透过在触控外盖13上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可让用户以例如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进行触控操作,而且面板11可依据用户操作的姿态(或称为手势)显示对应的操作指示。举例来说,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控外盖13上轻敲时,面板11将会执行对应位置信息的对象。藉此可透过在触控外盖13上直接控制、执行面板11所显示的结构化电子文文件或对象,因此可实现无挡触控的目的。
[0057]电容侦测单元与第一感测层、第二感测层耦合,以侦测该些第一感测线与该些第二感测线之间耦合电容的改变,并提供第一手指输入信号。详细而言,当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近乎接触特定的侦测点时,手指将会改变对应在侦测点位置的第一感测线与第二感测线之间的稱合电荷(charge coupling),进而影响到该侦测点的电容值。透过电容侦测单元侦测第一感测线与第二感测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改变,即可判断用户手指所接触的位置。
[0058]另外,电容侦测单元1321c可以包括有一个或多个感应芯片(sensor 1C),其用以侦测各侦测点P的电容值,并将模拟型式的电容信号转换成数字电容信号,再将数字电容信号传输到与电容侦测单元1321c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12(图2,图未示出两者的连结关系)。
[0059]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线与电容侦测单元之间可还包括滤波器,其可利用例如反向放大器(inverting amplifier)电路。透过滤波器可消除触控感测结构内部的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例如不同的第一感测线之间的电容效应、不同的第二感测线之间的电容效应、或各感测线分别与地电位之间的电容效应。滤波器可使输入到电容侦测单元的信号不受侦测点以外的电容影响。
[0060]触控外盖13包括外盖131及触控感测结构132。外盖131设置在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相对在面板11的另一侧(即显示面的相对侧),而触控感测结构13可部分面积或全面积地设置在外盖131上。在本实施例中,外盖131具有盖体1311及自盖体1311的至少部分周缘延伸的侧壁1312,而触控感测结构132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2,并可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至少部分盖体1311。另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32除了设置在盖体1311之外,还可延伸设置在外盖131两侧的侧壁1312上,也就是触控感测结构132是由盖体1311直接延伸到外盖131的两个侧边,以增加用户的执行操作的面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32也可只设置在盖体1311。
[0061]另外,触控感测结构132包括引导块132a以取代实体按键(例如声音键、电源键等),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引导块132a是用以取代传统的电源键。亦即,当本实施例的引导块132a被触发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启动至使用状态。本实施例的引导块132a设置在触控外盖的下半部,例如靠近手掌握持处。于此,上半部或下半部可以是以外盖131的中心或触控感测结构132的中心为基准,并以用户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时之情况而论之,高于中心上的部分为上半部,低于中心下的部分为下半部。
[0062]此处称「手持式电子装置1启动至使用状态」是指手持式电子装置1将会从待机状态、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启动至使用状态启动至使用状态。此处的待机状态(Sleep)是指仅有内存供电的状态。休眠状态(Hibernate)则是将储存于随机存取内存之数据写入硬盘,并停止各组件工作的状态,换句话说,休眠状态将会将数据写入硬盘后才停止各组件之电源供应。
[0063]本实施例的引导块132a可设置在如图3的盖体1311处,或者如图4将引导块132b、132c设置在侧壁1312处。本实施例的引导块132a的配置位置为固定,且此处的触控感应结构132仅能作为电源的启动以及关闭使用,不能作为直接控制、执行面板11用。但亦可有一实施例的引导块的位置可由用户自行调整,当触控感测结构132进行控制、执行面板11上的程序时,引导块132a将会作为一般的触控感测结构132使用。当手持式电子装置1在待机状态、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时,引导块132a才作为切换状态用。举例来说,当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为待机状态时,部份触控感测结构132构成引导块132b,引导块132b并非独立于触控感测结构132的额外构件。
[0064]透过新的高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网栅、金属奈米导线、奈米碳管或石墨烯,导入在触控外盖的触控感测结构,不仅可避免在面板上造成金属线干涉条纹降低可视性的困扰,还可以增加感测电路的信号、减少噪声的干扰。
[0065]以下将特别补充引导块132a可能的启动判断方法,但不以下述判断方法为限制。本实施例可透过使用者在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可预先设定该使用者的握持习惯,并依据引导块132a感测到的触发事件,而判断是否引导块132a是否可被触发,并使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启动至使用状态。
[0066]具体而言,首先,可计算引导块132a的该些侦测点的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时间、触发频率、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控制单元12可分析该用户在操作设定接口时所触发侦测点的一触发数量分布、或一触发时间、或一触发频率、或一触发数量形貌、或一触发位置,并将其定义为一激活判断条件,并储存在记忆单元14内。换句话说,就是先将该使用者在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的握持位置或习惯等等定义为激活判断条件。
[0067]当使用者握持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控制单元12可分析握持位置被触发的侦测点位置,并将此位置相邻且触发数量大于一预定值定义为一触发区域。另外,触发频率为某些位置的点击频率,而触发时间是指抓握位置超过一定时间为激活判断条件,故当触发时间大于一预定时间可被视为有效的输入动作;或者定义一预定的触发频率为激活判断条件,而预定的触发频率可视为密码,类似摩斯密码的概念,当触发频率符合激活判断条件,始可进行后续的输入动作。
[0068]在设定完成后,控制单元12每间隔一预定时间就计算引导块132a上的该些侦测点的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因此,当使用者的手碰触到引导块132a时,控制单元12在接收碰触讯号之后,可计算被触发的侦测点的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并将计算取得的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与预先储存在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内的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
[0069]若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时,则允许引导块132a被触发,并使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启动至使用状态。
[0070]换句话说,必须在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符合激活判断条件的前提下,手持式电子装置1启动至使用状态才可使用。
[0071]因此,当有其它使用者握持并想操作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则会因触发数量分布、或触发时间、或触发频率、或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与原用户所预先设定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