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

文档序号:10489207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确定能够反映催化剂状态的SCR脱硝系统参数,依据边界条件获取各负荷工况下参数的实时运行数据,并进行基于拉依达准则(3σ准则)的数据滤波处理,根据数据滤波处理后的有效数据绘制SCR脱硝系统参数时间变化曲线,以此为依据计算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并从经济性的角度实时计算并预测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专利说明】
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动力行业,具体涉及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我国燃煤锅炉广泛采用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以实现对烟气中 NOx的减排。催化剂作为SCR脱硝反应的核心,其活性高低直接影响脱硝效率的高低,而且催 化剂是脱硝工程初期投资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
[0003]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烟气中潜在的化学性毒害物质以及烟尘冲刷、高温波动等都 会造成催化剂活性的下降从而逐渐发生老化现象。当催化剂的老化发生到一定程度,会导 致脱硝效率不能达到设计值,烟气中NOx的排放不达标,氨逃逸率增加。
[0004] 目前,各发电厂及科研机构普遍采用离线的实验室性能测试及活性检测方法,如 文献"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失活研究综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14)",文献"烟气 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检测与评价,中国电力2010(11)"等。从表观活性、微观结构以及表面沉 积物等方面入手对催化剂的活性温度、机械强度参数、化学成分含量和工艺性能指标指标 以及活性变化进行评价,从而对催化剂的运行、管理及更换提供指导。
[0005] 这种离线方法一般利用机组停机检修机会进行,对于催化剂状态的把握具有一定 的滞后性,而且对于催化剂更换时间预测更是一种不确定预估。为此需要探索一种在线方 法,对能够反映催化剂状态的脱硝系统关键参数进行详细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对其变化 趋势规律的掌握建立标准模型及流程,实现对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这对于发 电厂脱硝系统检修计划的制定和检修成本的预算及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
[0007] 该方法涉及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1)确定反映催化剂状态的SCR脱硝系统在线参数
[0009] 即脱硝效率ESCR、喷氨流量SNH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ΡΡΜ、Ν0 Χ排放浓度CNQx-Qut,确 定SCR反应器温度T、烟气流量F Ga,SCR系统NOx入口浓度CnhASCR系统稳态运行条件参 数;
[0010] 2)确定方案的边界条件
[0011]机组运行状态良好,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在炉内停留时 间稳定,且入炉煤质稳定;
[0012] 3)获取各负荷工况下参数的实时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过滤处理
[0013] 3-1)获取机组设计负荷P1*别处于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各要求负荷工况下机 组稳态运行时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Escr,Snh3,PPM,CNQx-Qut的实时运行数据;
[0014] 其中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分别定义为50%Pe、75%Pe和100%P e;
[0015] 3-2)对3-1)获取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基于拉依达准则即3〇准则的数据滤波处理 并剔除奇异数据;
[0016] 4)绘制脱硝系统参数时间变化曲线
[0017] 以12小时为时间单位,分别计算过去12小时内所有参数经过数据滤波处理得到的 n-m个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并用这些算太平抝佶令則給制低伯益、由伯益和高伯益工况 下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受
[0018] 5)通过对变化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
[0019] 5-1)脱硝效率£=(〇降低到设计要求最低脱硝效率五#时,脱硝催化剂达到理 SGRiY 论更换时间,如式(4)式所示; m-EsGR
[0020]
(4)
[0021 ] 5-2)Ν0χ排放浓度C;; (〇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Cf 时,脱硝催化剂达到理 Λ Ox-Our t)ut0 论更换时间*^ ,如式(5)式所示; lNOx-Oui
[002;
(5)
[0023] 5-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PPMPl(t)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脱硝催化 剂达到理论更换时间/P;,如式(6)式所示;
[0024] (6)
[0025] 〖)和PPMPi(t)三条曲线各自出现转折点,分别 对应式(4)、式(5)和式(6)分别推算的理论更换时间,和,通常这 三个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定义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ig,如式(7)所 示:
[0026]
(7)
[0027] 6)计算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0028] 在Pi负荷工况下,如果达到理论更换时间Ig,而不更换脱硝催化剂,通过增加的 喷氨消耗量与液氨成本单价计算增加的喷氨成本,并计入相关脱硝设备增加的电量,计算 得到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如式(8)所示:
[0029]
(8)
[0030] 式中,PNH3为液氨成本单价,更换脱硝催化剂后的喷氨流量*,pKWH为上网电 价,KWH为相关脱硝设备每12小时增加平均电耗;
[0031] 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由催化剂购置成本现值BC、安装费用现值Ic及废催化剂 处理费现值DdI过复利法计算得到,如式(9)所示,其中y为计息年化利率,t为计息时间,12 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
[0032]
(9)
[0033] 当额外的运行消耗成本Cf(X)与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在延长期内的经济收 益相等时,如式(10)所示,可实时计算并预测不同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 间'
[0034]
(10)
[0035] 或将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的额外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Cf if)与脱硝催化剂更换 成本Rc(t)绘制与时间相关的曲线,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换时间ij;,其他边界 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负荷Pi越高,时间越短;
[0036] 根据式(10)计算的脱销催化剂在Pi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 换时间/&,通过不同Pi负荷工况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所占比例权重α Ρι,计算脱硝催化剂的 T=Fi* Π-4- r'^rl i-P- / 1 1 \ Cr-. ~
[0037
(Il)
[0038]式中,αΡι的取值,根据历史负荷情况考虑,也可根据年度或月度调度计划考虑。 [0039]所述的机组稳态运行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边界条件:
[0040] I)机组负荷Pi在各要求负荷工况下取值时,上下波动必须稳定在±0.5%Pe内,且 稳定取值时间必须超过120秒;
[0041 ] 2) SCR反应器温度T和烟气流量FGas取值必须同时满足(1)式,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 120 秒:
[0042] (1)
[0043] 式中,Topi和/^分别为SCR反应器温度和烟气流量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 CrC7S〇 况下的性能试验值或初始设计值;
[0044] 3)SCR反应器入口的NOx浓度CNQx-1(1取值必须满足式(2),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120 秒:
[0045 (2)
[0046] 式中,,为SCR系统NOx入口浓度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下的性能试 NOx-InQ 验值或初始设计值,CNCix-Ini和CN〇x-inj为任意时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δ&〇 χ-ιη为 任意时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的变化率。
[0047]采用本发明不但能够实时预测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而且能够从经济性的 角度实时计算并预测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为电厂SCR脱硝催化剂的管理以及检修 计划制定和费用准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脱硝催化剂达到理论更换时间是否更换对应的喷氨流量对比图。
[0049] 图2是额外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与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时间相关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1 ] 1)确定能够反映催化剂状态的SCR脱硝系统在线参数
[0052] SCR脱硝系统在线参数中,确定能够反应催化剂状态的参数为脱硝效率Escr、喷氨 流量SNH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ΡΡΜ、Ν0χ排放浓度CNQx-Qut,确定SCR反应器温度T、烟气流量 Fc aJPSCR系统NOx入口浓度CnohASCR系统稳态运行条件参数。由于SCR脱硝装置一般分为 A侧和B侧,则可按A侧和B侧分别确定两组参数。
[0053] 2)确定方案的边界条件
[0054]该方案实施的边界条件是:机组运行状态良好,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温度、过量空 气系数、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保持稳定,且入炉煤质保持稳定;
[0055] 3)获取各负荷工况下参数的实时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过滤处理
[0056] 3-1)获取机组设计负荷P1*别处于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各要求负荷工况下机 组稳态运行时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Escr,SNH3,PPM,CNQx- Qut的实时运行数据,低负荷、中负荷 和高负荷一般分别定义为50%Pe、75%Pe和100%P e;
[0057] 其中,确定机组是否稳态运行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边界条件:
[0058]①机组负荷Pi在各要求负荷取值时,上下波动必须稳定在±0.5%Pe内,且稳定取 值时间必须超过120秒;
[0059] ②SCR反应器温度T和烟气流量Fcas取值必须同时满足式(1),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 120 秒:
[0060] (1)
[0061]式中,ToPiPi7=。分别为SCR反应器温度和烟气流量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 况下的性能试验值或初始设计值;
[0062]③SCR反应器入口的NOx浓度值必须满足式(2),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120 秒:
[0063]
[0064] 式中,C= 为SCR系统NOx入口浓度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下的性能试 Ν?χ-InO. 验值或初始设计值,CNox-Ini和CNOx-Inj为任意时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δ&〇 χ-ιη为 任意时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的变化率。
[0065] 3-2)对3-1)获取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基于拉依达准则(3〇准则)的数据滤波处理, 将奇异数据全部剔除,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0066] 3-2-1)先计筧所有数据(数据量用η表示)的算术平均值;
[0067]
[0068]
[0069]
[0070] 3-2-3)以/Ji.-万L> 3σ为剔除筛选条件,将m个奇异数据剔除掉,数据滤波处理后 的有效数据为n-m个。
[0071] 4)绘制脱硝系统参数时间变化曲线
[0072] 以12小时为时间单位,在每日的0点整、12点整,分别计算过去12小时内所有参数 经过数据滤波处理得到的n-m个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并用这些算术平均值分别绘制各 要求负荷工况下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U),PPMPl(t), Cpi (0。 NOx^CHit v y
[0073] 5)计算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
[0074] 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硝催化剂的活性会不断的降低,在Pi负荷工况且稳定的边界 条件下,脱硝效率⑴逐步降低,在标准要求范围内,NOx排放浓度C: ⑴和出口氨浓 度或氨逃逸率PPMpUt)逐步升高,当各自分别变化到设计要求的极限值时,认为达到了脱硝 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因此,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对曲线进行数据拟合来预测 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
[0075] 5-1)脱硝效率五=(?)降低到设计要求最低脱硝效率五时,认为达到了脱硝催 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如式(4)所示;
[00
(4)
[0077] 5-2)N0x排放浓度CU/)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__时,认为达到了脱硝催 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如式(5)所示;
[0078]
(5)
[0079] 5-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PPMPl(t)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户/^^时,认为达到 Q 了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Cw,如式(6)所示;
[0080]
(6)
[0081] 但是,由于机组处于运行过程中无法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更换,或者在多层催化剂 中并非所有层催化剂活性都降低至无法容忍的程度,即使达到了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 间,一般也不对催化剂进行更换,而是通过加大喷氨流量(?)来提高脱硝效率五=(/), 降低NOx排放浓度(::_(/)和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PPMpiU)。因此,在Pi负荷工况下,
(t)三条曲线各自出现转折点,分别对应式(4)、式(5)和式(6) 分别推算的理论更换时间,通常这三个时间不尽相同,因此, 定义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如式(7)所示:
[0082]
(7)
[0083] 6)计算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0084] 在Pi负荷工况下,如果达到理论更换时间而不更换脱硝催化剂,则只有通过 加大喷氨流量(0来达到提高脱硝效率、降低NOx排放浓度和氨逃逸率的目的,虽然延长 了脱硝催化剂的运行时间,充分利用了催化剂的活性,但是相比于更换脱硝催化剂后的喷 氨流量,两者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喷氨流量差:,通过在时间轴上的 积分得到增加的喷氨消耗量
,如图1所示。
[0085] 因此,针对不同Pi负荷工况,可通过增加的喷氨消耗量与液氨成本单价可计算增 加的喷氨成本,另外,计入相关脱硝设备增加的电量,计算得到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如(8) 式所示:
[0086]
(g)
[0087]式中,pNH3为液氨成本单价,ρκ?为上网电价,KWH为相关脱硝设备每12小时增加平 均电耗。
[0088]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与机组运行负荷工况Pi无关,它是由催化剂购置成本 现值BC、安装费用现值IoS废催化剂处理费现值DdI过复利法计算得到,如式(9)所示,其中 y为计息年化利率,t为计息时间,12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
[0089]
[0090]当额外的运行消耗成本C^(Z)与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在延长期内的经济收 益相等时,如式(10)所示,可实时计算并预测不同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 间'議。
[0091]
(1〇):
[0092] 也可将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的额外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C/"与脱硝催化剂更 换成本Rc(t)绘制与时间相关的曲线,如图2所示。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换时间 ?&,其他边界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负荷Pi越高,时间越短。
[0093] 根据(10)式计算的脱销催化剂在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换时间可 通过不同Pi负荷工况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所占比例权重αΡι,计算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t〇R,如式(11)所示
[0094]
(11)
[0095] 式中,αΡι的取值,可根据历史负荷情况考虑,也可根据年度或月度调度计划考虑。
【主权项】
1. 一种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下步骤: 1) 确定反映催化剂状态的SCR脱硝系统在线参数 即脱硝效率EsCR、喷氨流量SNH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PPM、M)x排放浓度Cn日X-日ut,确定 SCR反应器溫度T、烟气流量FGas和SCR系统NOx入口浓度CNOx-in为SCR系统稳态运行条件参数; 2) 确定方案的边界条件 机组运行状态良好,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溫度、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稳 定,且入炉煤质稳定; 3) 获取各负荷工况下参数的实时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过滤处理 3-1)获取机组设计负荷Pi分别处于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各要求负荷工况下机组稳 态运行时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EsGR,SNH3,PPM,CNQx-Qut的实时运行数据; 其中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分别定义为50%Pe、75%Pe和100%Pe; 3-2)对3-1)获取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基于拉依达准则即30准则的数据滤波处理并剔 除奇异数据; 4) 绘制脱硝系统参数时间变化曲线 W12小时为时间单位,分别计算过去12小时内所有参数经过数据滤波处理得到的n-m 个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并用运些算术平均值分别绘制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下 四个SCR脱硝系统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的,尸巧W巧巧,C二。。,脚;; 5) 通过对变化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 5-1 )脱硝效率左:。巧降低到设计要求最低脱硝效率怎:^J寸,脱硝催化剂达到理论更 占 CK lyCKiJ 换时?'司,如式(4)所示;(4) 5-2)Μ)χ排放浓度CA' (0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时,脱硝催化剂达到理论更 换时间,如式(5)所示; 站-('\.化-从"巧) 5-3)出口氨浓度或氨逃逸率PPMPi(t)升高至排放要求极限值时,脱硝催化剂达 到理论更换时间?,如式(6)所示;在Pi负荷工况下,及巧、C"脚和PPM"(t)S条曲线各自出现转折点,分别对应 式(4)、式(5)和式(6)分别推算的理论更换时间通常运Ξ个 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定义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理论更换时间ig,如式(7)所示:6)计算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在Pi负荷工况下,如果达到理论更换时间而不更换脱硝催化剂,通过增加的喷氨消 耗量与液氨成本单价计算增加的喷氨成本,并计入相关脱硝设备增加的电量,计算得到增 加的运行消耗成本,如式(8)所示:式中,ΡΝΗ3为液氨成本单价,更换脱硝催化剂后的喷氨流量*化),PKWH为上网电价, KWH为相关脱硝设备每12小时增加平均电耗; 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由催化剂购置成本现值Be、安装费用现值Ic及废催化剂处理 费现值化通过复利法计算得到,如式(9)所示,其中y为计息年化利率,t为计息时间,12小时 为一个时间单位;当额外的运行消耗成本与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c(t)在延长期内的经济收益相 等时,如式(10)所示,可实时计算并预测不同Pi负荷工况下脱硝催化剂的最佳更换时间 谅;或将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的额外增加的运行消耗成本与脱硝催化剂更换成本Re (t)绘制与时间相关的曲线,不同Pi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换时间其他边界条件一 致的前提下,负荷Pi越高,时间fS?越短; 根据式式(10)计算的脱销催化剂在Pi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对应不同最佳更换 时间,通过不同Pi负荷工况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所占比例权重qPi,计算脱硝催化剂的最佳 更换时间toR,如式(11)所示式中,(/1的取值,根据历史负荷情况考虑,也可根据年度或月度调度计划考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脱硝催化剂最佳更换时间的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组稳态运行必须同时满足Ξ个边界条件: 1) 机组负荷Pi在各要求负荷工况下取值时,上下波动必须稳定在±〇.5%Pe内,且稳定 取值时间必须超过120秒; 2. SCR反应器溫度T和烟气流量FGas取值必须同时满足式(1),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120 秒:式中,和Ff,.分别为SCR反应器溫度和烟气流量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下 0 Gas. (} 的性能试验值或初始设计值; 3. SCR反应器入口的NOx浓度CNQx-in取值必须满足式(2),且稳定取值持续超过120秒:式中,为SCR系统NOx入口浓度在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工况下的性能试验值或 初始设计值,CNOx-Ini和CNOx-Inj为任意时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SCNOx-In为任意时 刻SCR系统NOx入口浓度的两个取值的变化率。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5844083SQ20161015379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王大鹏, 王智微, 马鹏波, 杜保华
【申请人】西安西热电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