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IFI的电机控制和防盗报警扩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483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WIFI的电机控制和防盗报警扩展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门、电动窗等所采用的电机控制器使用方式比较传统方式控制,基本上都是通过RF射频配对的遥控器实现无线RF控制(RF频率包括但不限为433MHz等国家免申请的发射接收频率),用户需随身携带遥控器遥控电机控制器来开关门、窗等。但是,控制器的无线遥控距离都不大于200米,受遥控使用环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遥控距离会缩短为几十米或不能使用。使用时需要随身携带遥控器,如果一个家庭或工厂有两个或者更多的门或窗时,就要携带两个或者更多的遥控器,携带既不方便又不易区分,若是想远距离(200米以上)或者异地控制更是不可能实现,同时遥控器控制电机的日常使用记录情况也无法记录。而且用RF遥控器操控的方式还存在RF遥控器遥控码容易被干扰的抗干扰性差的问题和容易被复制的安全性问题。

为了解决携带多把遥控器不方便的问题和RF遥控器遥控码容易被复制的安全问题,于是业内出现采用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方式控制的方式,但这个只能控制蓝牙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电机控制器。

此外,目前电动门、电动窗不具备防盗报警功能,无法远程通知主人或转接公安联动,所以不能达到很好的防盗报警目的。

最关键的,如果要让用户改用手机等智能化控制终端控制电机,一般常规做法就是将传统的电机控制器整个更换为可以支持手机等终端控制的智能电机控制器。这样的改造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机控制器的遥控方式单一、不便携带、不便集中管理、使用情况无法记录、不能远程控制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WIFI的电机控制和防盗报警扩展组件,适用传统电机控制器且具有方便携带、保密性好、多门控制和可记录操控历史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WIFI的电机控制和防盗报警扩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展控制盒、报警装置、门磁模块和终端控制器;该扩展控制盒包括主控MCU、WIFI通信模块、以太网模块、RF射频发射模块、RF射频接收模块;该主控MCU与WIFI通信模块、RF射频接收模块、主控MCU和RF射频发射模块相连;该WIFI通信模块与终端控制器通信以接收电机控制指令和反馈电机运行状态;该RF射频发射模块和RF射频接收模块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以及接收电机控制命令或报警信号;该门磁模块与RF射频接收模块无线通信以在检测到异常状态时发送报警信号;该报警装置根据主控MCU的报警信号报警。

优选的,所述WIFI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芯片和WIFI天线,该WIFI通信芯片与WIFI天线相连。

优选的,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采用以太网通信芯片,该以太网通信芯片与所述主控MCU相连。

优选的,所述门磁模块包括门磁、感应电路、电池和RF射频发射模块,该感应电路与门磁、电池和射频发射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终端控制器包括智能手机或平板或电脑或智能可穿戴设备。

优选的,所述RF射频接收模块和RF射频发射模块的通信频率为433MHz。

优选的,所述RF射频发射模块设有RF发射天线以发送电机控制码值。

优选的,所述RF射频接收模块设有RF接收天线以接收门磁模块发来的报警信号。

优选的,还包括路由器,该路由器与所述WIFI通信模块或以太网模块相连以实现和终端控制器的通信。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组件解决了传统的控制器的遥控装置遥控方式单一、不便于携带、控制器设备不便于集中管理、使用情况无法记录、不能远程控制、射频码易被干扰且容易被复制等问题,适用控制传统电机控制器且具有抗干扰、智能化、方便携带、保密性好、多门控制和可记录操控历史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组件,除了采用RF遥控器控制外,还可采用终端控制器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以太网模块实现控制多个扩展控制盒,从而实现多个扩展控制盒的集中管理,在手机端需安装APP,软件中可视化界面的每个图标对应一个控制器,方便管理。

3、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在终端控制器中还可记录和储存操控历史,对于控制器何时使用、使用的情况(例如开门、关门)、哪部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控制等信息做详细记录,用户需要时便可对该信息进行查看、追踪,十分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采用本实用新型组件的系统结构框图;

其中:10、扩展控制盒,11、主控MCU,12、WIFI通信模块,13、RF射频接收模块,14、WIFI天线,15、RF射频接收天线,16、RF射频发射模块,17、RF射频发射天线,18、以太网模块,20、报警装置、30、门磁模块,40、终端控制器,50、电机,60、传统电机控制器,70、路由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一种基于WIFI的电机控制和防盗报警扩展组件,包括扩展控制盒10、报警装置20、门磁模块30、终端控制器40和路由器70。该扩展控制盒10包括主控MCU11、WIFI通信模块12、RF射频接收模块13、RF射频发射模块16、以太网模块18。该门磁模块30包括门磁、感应电路、电池和RF射频发射模块,该门磁安装于门或窗上,该感应电路与门磁、电池和射频发射模块相连,通过门磁感应门或窗是否被撬开或非法打开,并经射频发射模块将报警信号发送至RF射频接收模块13,再传送至主控MCU11。RF射频接收模块13设有RF射频接收天线15以接收射频信号模式的报警信号,RF射频发射模块16设有RF射频发射天线17以发送射频信号模式的电机控制码值至传统电机控制器60来控制电机50。

WIFI通信模块12包括WIFI通信芯片和外围电路,该WIFI通信芯片连接有WIFI天线14,该WIFI通信芯片工作在STA模式时,通过WIFI天线14与路由器70无线连接,通过路由器70接入互联网后与终端控制器40无线通信,接收路由器70转发的来自终端控制器40的电机控制命令,或将报警信号通过路由器70转发至终端控制器40。当WIFI通信模块工作在AP模式时,则直接与终端控制器无线相连,直接接收来自终端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命令,或发送报警信号给终端控制器。若已采用WIFI通信方式,则不启用以太网通信方式。

该以太网模块18包括带有以太网通信功能的以太网通信芯片和其它外围电路,该以太网通信模块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70并接入互联网后和终端控制器通信,接收路由器70转发的来自终端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命令,或通过路由器70转发报警信号。若已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则不启用WIFI通信方式。

该主控MCU11与WIFI通信模块12、RF射频接收模块13、以太网模块18和报警装置20相连以接收电机控制命令或报警信号,并可控制RF射频发射模块16发送电机控制码至传统电机控制器60或发送报警信号至报警装置20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控制器40可采用智能手机或平板或电脑或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控制设备。RF射频接收模块13和RF射频发射模块16的通信频率可采用国家的免申请的发射接收频率,包括但不限于433MHz。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在实际应用中,在终端控制器40上安装电机控制和监视APP软件,APP软件跟带有WIFI通信模块12和/或以太网模块18的扩展控制盒10进行通信,APP软件发送的指令通过互联网传输,然后经路由器70转成WIFI数据或以太网数据,再转换成射频信号的电机控制码,经过RF射频发射模块发送至传统电机控制器60,实现电机控制。在电动门、电动窗的安全监控方面,如果遇到盗贼撬门而入,则门磁感应到该异常状态,感应电路产生报警信号通过射频发射发送至RF射频接收模块13,主控MCU11将该报警信号转换成WIFI数据或以太网数据通过WIFI通信模块12或以太网模块18发送至路由器70,路由器70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终端控制器40的APP软件,完成电动门、电动窗的报警过程。终端控制器40可以控制和监视位于WIFI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意地区的扩展控制盒10,控制和监视的距离可近可远。在报警同时,主控MCU11同时启动报警装置20进行声光报警,对入侵者做出警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终端控制器40与扩展控制盒10的通讯模式有4种:点对点通讯,即一部终端控制器40控制和监视一个扩展控制盒10;点对多点通讯,即一部终端控制器40控制和监视多个扩展控制盒10;多点对点通讯,即多部终端控制器40控制和监视一个扩展控制盒10;多点对多点通讯,即多部终端控制器40控制和监视多个扩展控制盒10。要实现这4种通讯模式,要求用户在首次使用时,必须根据终端控制器40和对应的扩展控制盒10各自的唯一识别号做相互的绑定操作,绑定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若用户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终端控制器40或扩展控制盒10,需要将终端控制器40和对应的扩展控制盒10各自的唯一识别号做相互的解绑操作。

除此之外,从终端控制器40上可以查看扩展控制盒10的日常使用记录情况,具体到哪一天几点几分几秒由谁控制过扩展控制盒10。同时还支持用户信息定制,比如设置开门通知,当门开启的时候,反馈信息会实时发送到用户的终端控制器40,提醒用户门已开启。在没有路由器70的环境下,WIFI通信模块支持以WIFI AP热点模式实现与终端控制器的直连通信,网络部署方式多样化。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