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637发布日期:2019-08-13 20:4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态硬盘加工领域,具体为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简称固盘,固态硬盘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几近相同,外形和尺寸也基本与普通的 2.5英寸硬盘一致。固态硬盘具有传统机械硬盘不具备的快速读写、质量轻、能耗低以及体积小等特点,同时其劣势也较为明显。在固态硬盘的生产中,目前还没有一种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包括定位孔、上固定块、连接口、左支撑板、接插固定板、右支撑板、下固定块、紧固条、填充垫块,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板置于整个结构的最左侧,左支撑板的右侧中间设置一个接插固定板,接插固定板的右侧有一个右支撑板,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一个定位孔,接插固定板的上端设置一个上固定块,接插固定板的下端有一个下固定块,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的内侧均有一个连接口,接插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填充垫块,填充垫块的外侧有一个紧固条。定位孔的个数为四个,上固定块与接插固定板采用固定连接,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相互对称,下固定块与上固定块的尺寸相同,填充垫块通过填充空隙来提高结构的紧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孔来精确定位,使得固态硬盘能接插在最准确的位置,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用于连接固定接插固定板,提高结构的牢固性与整体性,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用于安装连接口,同时起到阻隔导向作用,便于接插固态硬盘,避免固态硬盘位移影响测试效果,利用连接口来接插固态硬盘,接插固定板辅以固定支撑固态硬盘,通过填充垫块来填充接空隙,进而提高结构的紧密性,紧固条用来加固接插固定板,使得固态硬盘接插方便,且结构牢固稳定,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且各构件连接灵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

1—定位孔,2—上固定块,3—连接口,4—左支撑板,5—接插固定板,6—右支撑板,7—下固定块,8—紧固条,9—填充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固态硬盘接插导向装置,包括定位孔1、上固定块2、连接口3、左支撑板4、接插固定板5、右支撑板6、下固定块7、紧固条8、填充垫块9,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板4置于整个结构的最左侧,左支撑板4的右侧中间设置一个接插固定板5,接插固定板5的右侧有一个右支撑板6,左支撑板4与右支撑板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一个定位孔1,接插固定板5的上端设置一个上固定块2,接插固定板5的下端有一个下固定块7,上固定块2与下固定块7的内侧均有一个连接口3,接插固定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填充垫块9,填充垫块9的外侧有一个紧固条8。定位孔1的个数为四个,上固定块2与接插固定板5采用固定连接,左支撑板4与右支撑板6相互对称,下固定块7与上固定块2的尺寸相同,填充垫块9通过填充空隙来提高结构的紧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孔1来精确定位,使得固态硬盘能接插在最准确的位置,左支撑板4与右支撑板6用于连接固定接插固定板5,提高结构的牢固性与整体性,上固定块2与下固定块7用于安装连接口3,同时起到阻隔导向作用,便于接插固态硬盘,避免固态硬盘位移影响测试效果,利用连接口3来接插固态硬盘,接插固定板5辅以固定支撑固态硬盘,通过填充垫块9来填充接空隙,进而提高结构的紧密性,紧固条8用来加固接插固定板5,使得固态硬盘接插方便,且结构牢固稳定,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且各构件连接灵活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