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装置及光记录方法_3

文档序号:8207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光源驱动部73、第2光源驱动部74、均衡器75、数据再生部76、循轨错误产生部77、循轨控制部71、物理地址再生部78、光盘马达驱动部79、馈送(feed)机构80、控制器81、以及未图示的聚焦控制部、中继透镜控制部等。
[0072]数据调制部72对由控制器81提供的记录用数据进行调制,并向第I光源驱动部73提供调制信号。
[0073]第I光源驱动部73基于来自数据调制部72的调制信号,产生用于驱动第I光源33的驱动脉冲。
[0074]均衡器75对来自第I受光部62的再生RF信号执行例如PRML(Partial ResponseMaximum Likelihood)等均衡处理,产生二值信号。
[0075]数据再生部76根据从均衡器75输出的二值信号来解调数据,并根据解调后的数据执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而产生再生数据,将该再生数据提供给控制器81。
[0076]循轨错误产生部77基于第2受光部69的输出,通过例如差分推挽法等产生循轨错误信号,并提供给循轨控制部71。
[0077]循轨控制部71基于来自循轨错误产生部77的循轨错误信号控制循轨致动器70,使物镜60朝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循轨控制。
[0078]物理地址再生部78基于第2受光部69的输出,在引导层的引导轨道再生调制成例如抖动或凹坑列等的管理信息及物理地址(扇区号),并提供给控制器81。
[0079]光盘马达驱动部79基于控制器81的控制,向旋转驱动光盘11的光盘马达82提供驱动信号。
[0080]馈送机构80是朝光盘11的半径方向搬送光拾取头32的机构。
[0081]未图示的聚焦控制部通过驱动未图示的聚焦致动器而使物镜60朝光轴方向移动。
[0082]控制器81(控制部)包括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0M (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器81基于加载至分配给RAM的主存储器的区域的程序,控制整个光盘驱动器31。
[0083]驱动器单元30中搭载着多个所述光盘驱动器31,且分别可独立地控制,能分别同时对装填的光盘11执行信息记录及再生。
[0084]本实施方式的光记录系统I假定支持两面光盘,因此,各光盘驱动器31中,对应该光盘11的一面(正面)和另一面(背面)分别各配置有一台光拾取头32作为第I光拾取头(包含第I引导光光学系统)及第2光拾取头(包含第2引导光光学系统),且对应各光拾取头32而设有数据调制部72、第I光源驱动部73、第2光源驱动部74、均衡器75、数据再生部76、循轨错误产生部77、循轨控制部71、物理地址再生部78、馈送机构80、聚焦控制部、中继透镜控制部等。而且,控制器81统括地控制所述两个系统。
[0085][RAID控制器40] RAID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控制器40针对来自主机装置50的记录命令等执行RAID控制,S卩,向驱动器单元30内的I个以上的光盘驱动器31多重地记录数据,或者通过分段(striping)而分散记录。
[0086]从RAID控制器40收到记录或再生指示的各光盘驱动器31的控制器81,用于对光盘11两侧的具引导层的光盘111执行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控制。
[0087][主机装置50]主机装置50是控制本光记录系统I的最上位的装置。主机装置5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主机装置50制作或准备记录用数据,并向RAID控制器40提供该记录用数据的记录命令。此外,主机装置50向RAID控制器40提供包含由用户等指定的文件名的读出命令,在RAID控制器40做出响应后从该RAID控制器40取得相符文件名的数据。
[0088][光记录系统I的动作]接下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记录系统I的代表性动作,说明记录层的数据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帧的制作顺序。
[0089]光盘驱动器31的控制器81首先制作应付加于图6所示的数据帧的ID(Identificat1n data)。制作该ID时,控制器81将对应主机装置50预先指定的光盘层数的光盘层数信息、和对应记录目标的记录层的记录层标志符(层信息)连结,制作扇区信息(Sector Informat1n)。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单面设有4层记录层的多层光盘。
[0090]接着,控制器81按以下方式产生构成ID的另一个要素即逻辑地址。
[0091]于此,详细说明逻辑地址的制作处理。图8是表示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物理地址和分配给各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的关系的图。图8中,实线表示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物理地址,虚线表示分配给四个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从离引导层最近的层起,四个记录层依次表述为记录层L0、记录层L1、记录层L2、记录层L3。另外,向四个记录层记录用户数据是按照L0、L1、L2、L3的顺序进行,各个记录层中记录用户数据是从内周朝外周进行。
[0092]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物理地址空间只有一个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容量大小,因此,这种情况下只能分配一个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空间。所以,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引导层的物理地址和记录层信息,通过计算获得虚线所示的全体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
[0093]具体来说,将引导层中的物理地址的最大值(最终物理地址)设为PSNjnaxJfE录层Lx的记录层信息设为x(x = 0,1,2,…)、将对应记录层Lx的数据区域中的记录目标位置的物理地址设为PSN、将记录于记录层Lx的数据区域中的记录目标位置的数据单位被赋予的逻辑地址设为LSN,通过LSN = (PSN_maxXx)+PSN…(I)的式子而进行所述计算。
[0094]图9是表示逻辑地址的分配具体内容的图。例如,在引导层从内周侧起分配“I”至“100”的物理地址,将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前导物理地址设为“10”,将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最终物理地址设为“90”。另外,这些物理地址的值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的值。
[0095]若按照(I)式计算逻辑地址LSN,在记录层L0(x = O)的数据区域的情况下,(100 X O)+PSN的计算结果为逻辑地址,因此将引导层的数据区域的物理地址“ 10”至“90”直接作为记录层LO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配。记录层LI (X=I)的数据区域中,(100X1)+PSN的计算结果变成逻辑地址,因此分配“110”至“190”作为记录层LI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记录层L2(x = 2)的数据区域中,(100X2)+PSN的计算结果变成逻辑地址,因此分配“210”至“290”作为记录层L2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记录层L3(x = 3)的数据区域中,(100X3)+PSN的计算结果变成逻辑地址,因此分配“310”至“390”作为记录层L3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
[0096]另外,从记录层读出用户数据时,用主机装置50指定的逻辑地址(LSN)除以引导层的物理地址的最大值(PSN_MAX)。所述计算得到的商的值为记录层信息(X),余数为物理地址(PSN) ο
[0097]像以上那样制作逻辑地址后,控制器81将制作的扇区信息(SectorInformat1n)和逻辑地址合并而制作ID。然后,控制器81向ID付加该ID的错误检测码、用户数据、错误检测码而制作数据帧。而且,控制器81执行数据帧的扰码处理、ECC块制作、交叉存取,并将结果作为记录用数据提供给数据调制部72。
[0098]数据调制部72以8/16转换符号等记录符号对记录用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信号提供给第I光源驱动部73。第I光源驱动部73基于来自数据调制部72的调制信号,向第I光源33提供驱动脉冲。由此,从第I光源33射出记录再生光R1,向具引导层的光盘111的记录层的数据区域记录用户数据。
[0099][关于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光记录系统I中,是利用引导层的物理地址和记录层信息,通过计算来产生多个记录层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由此,与利用抖动或凹坑列向各个记录层预先记录物理地址,然后利用此物理地址产生各记录层的逻辑地址的方式相比,可以提升多层光盘的制造良率。也就是说,对于利用抖动或预制凹坑等向各记录层记录物理地址的光盘来说,只要存在一个发生物理地址读入错误的记录层,这样的光盘便会被作为不良品处理。因此,这种多层光盘的情况下,随着记录层的层叠数增加,不良品的发生概率趋于增大,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从引导层读出物理地址便可,因此记录层的多层化相对容易,也能期待制造良率的提升。
[0100]〈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所述第I实施方式中,多个记录层的记录方向共通化,均为从内周朝外周的方向。因此,从某个记录层朝另一记录层连续存取的情况下,必须使光拾取头从数据区域的外周位置一下子移动(跳跃)至内周位置,从而产生此移动量的时间损耗。因此,考虑设置使螺旋朝向彼此相反的2层引导层的方式。
[0101]如图10所示,本方式中,将引导层GO的引导轨道的螺旋朝向设为“内一外”,将引导层Gl的引导轨道的螺旋朝向设为“外一内”,由此存取相邻的记录层中连续记录的用户数据时光拾取头不会发生远距离跳跃,可以避免所述时间损耗。
[0102]本发明也能应用于这种方式。图11是表示两个引导层GO、Gl的数据区域的物理地址和分配给四个记录层L0、L1、L2、L3的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的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分配给两个引导层G0、G1的物理地址的图。
[0103]引导层GO中从内周朝向外周而连续地记录“I”至“PSN_max”的物理地址,引导层Gl中相反地从外周朝向内周而连续地记录“PSN_max+l ”至“PSN_maxX 2”的物理地址。
[0104]这种情况下,将引导层GO中的物理地址的最大值设为PSN_max、将记录层Lx的记录层信息设为1“ = 0,1,2,…)、将对应第偶数个记录层LxU = 0,2,…)的数据区域中的记录目标位置的引导层GO中的物理地址设为PSN0、将对应第奇数个记录层Lx(X = 1,3,…)的数据区域中的记录目标位置的引导层Gl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