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525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静电放电(ESD)防护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透过寄生的硅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提供放电路径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的ESD事件,指的是具有高电压的静电电荷,透过集成电路芯片的释放过程。虽然如此的静电电荷量通常不多,但是,因为高电压的原因,其释放的瞬间能量也相当的可观,如果没有善加处理,往往会造成集成电路的烧毁。
因此,ESD已经是半导体产品中重要的可靠度考量之一。比较为一般人熟悉的ESD测试有两种,人体放电模式(human body model,HBM)以及机器放电模式(machine model,MM)。一般商业用的集成电路都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HBM以及MM的耐受度,才可以贩售,否则,集成电路非常容易因为偶然的ESD事件而损毁。也因此,如何制造一个有效率的ESD防护装置/组件,来保护集成电路,也是业界一直不断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SCR是一个很普遍地适用ESD防护装置的组件。图1为硅控整流器的IV曲线图。因为SCR本身的持守电压Vhold非常的低(大约为1V左右),在ESD事件中,SCR所产生的热功率(IESD*Vhold)将会较其它种类的ESD防护组件,譬如说二极管、MOS、双接面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等,来的低。所以,SCR可以在相同的面积下,耐受较高的ESD应力。
图2为美国专利编号6,459,127所显示的一ESD防护组件,同时也是作为一耐受高电压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如图所示,此MOS为NMOS。NMOS的栅极110设于P型基底100上,源极以N+扩散区112所构成,漏极实际上是以N型井区102所构成,但是由N+扩散区106作为电极连接点。栅极110用以控制N+扩散区112与N型井区102的电性连接,可以接至接地线或是接至前级驱动器(pre-driver),视电路要求而定。
P型基底100透过P+扩散区116耦接至接地线。N+扩散区112也耦接至接地线。漏极透过N+扩散区106接至接合焊垫pad。利用N型井区102与P型基底100之间的高崩溃电压,所以图2中的NMOS可以承受高电压的电子信号由接合焊垫pad输入。
P+扩散区104的存在,所以形成了一个寄生的SCR,由P+扩散区104、N型井区102、P型基底100以及N+扩散区112所构成。图2中的虚线与箭头表示当ESD事件发生时的放电路径A。当一对接地线为正电压的ESD事件发生于接合焊垫pad时,于SCR触发后,电流由接合焊垫pad开始,经过P+扩散区104、N型井区102、P型基底100及N+扩散区112,到接地线而释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高电压MOS的ESD保护装置,具有较高的ESD耐受力及导通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包括一第一导电型基底、一场效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一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以及一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
该场效晶体管包括一第二导电型井区、一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以及一栅极。该第二导电型井区与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均形成于该基底中。该栅极,用以控制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与该井区的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形成于该井区中,作为该井区的电接触点。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形成于该井区中,位于该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与该栅极之间,其中,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该井区、该基底以及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组成一寄生的硅控整流器。
第一导电型可以是P型或是N型,第二导电型可以是N型或是P型。


图1为硅控整流器的IV曲线图;图2为习知ESD防护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NMOS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NMOS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5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NMOS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6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PMOS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7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PMOS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8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PMOS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100、200P型基底102、202N型井区104、116、204、216P+扩散区
106、112、206、212N+扩散区108、114、208、214、222场氧化区110、210栅极224虚置栅极pad接合焊垫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一耐高电压NMOS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此NMOS的栅极210设于P型基底200上,源极以N+扩散区212所构成,漏极实际上是以N型井区202所构成,但是由N+扩散区204作为电极连接点。栅极210用以控制N+扩散区212与N型井区202的电性连接,可以接至接地线或是接至前级驱动器(pre-driver),视电路要求而定。
P型基底200透过P+扩散区216耦接至接地线。N+扩散区212也耦接至接地线。漏极透过N+扩散区204接至接合焊垫pad。利用N型井区202与P型基底200之间的高崩溃电压,所以图3中的NMOS可以承受高电压的电子信号由接合焊垫pad输入。
场氧化区214分隔了N+扩散区212与P+扩散区216。场氧化区208设于P+扩散区206与栅极210之间,利用厚的氧化层来隔绝栅极210与N型井区202。如果没有场氧化区208,栅极210下的栅极氧化层可能因为在正常操作时,跨压过大而崩溃。场氧化区可由STI或LOCOS其中一种制程所形成。
P+扩散区206设于N+扩散区204与栅极210之间,耦接至接合焊垫pad。P+扩散区206的存在,所以形成了一个寄生的SCR,由P+扩散区206、N型井区202、P型基底200以及N+扩散区212所构成。
当接合焊垫pad于正常操作下(未发生ESD事件),则耦合一高电位,由于P型基底200与N型井区202均为低掺杂浓度,故P型基底200与N型井区202间的PN接面具有一较高的崩溃电压,在未发生ESD事件时,无法导通P型基底200与N型井区202的PN接面,故在正常操作下,寄生的SCR不会导通。
当一对接地线为负电压的ESD事件发生于接合焊垫pad时,由于N型井区202透过N+扩散区204接至接合焊垫pad,P型基底200透过P+扩散区216耦接至接地线,因此P型基底200与N型井区202的PN接面顺向导通,使得接地线与接合焊垫pad短路,而释放ESD电流。
当一对接地线为正电压的ESD事件发生于接合焊垫pad时,图3中的虚线与箭头表示当ESD事件发生时的放电路径B。于寄生的SCR触发后,电流由接合焊垫pad开始,经过P+扩散区206、N型井区202、P型基底200及N+扩散区212,到接地线而释放。
与习知技术相比较,如果所有区域的大小都一样的条件下,图3中的放电路径B明显的比图2的放电路径A来的短,因为放电路径A须绕过N+扩散区106,而放电路径B则不需要。ESD放电路径的长短,同时也意味着ESD触发时间的快慢。较短者于ESD事件时,会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早期的触发更能够在内部电路尚未受伤之前便释放ESD电荷,相对的会具有较佳的ESD防护效果。所以,与习知技术相比较,运用本发明的ESD保护装置的耐高电压NMOS将会有较高的ESD耐受力。
图3中的N+扩散区204与P+扩散区206虽然是相互接触,但是也可以相隔一间隙。图4与图5为此概念下的两个实施例。图4中,此间隙以场氧化区222所构成;在图5中,此间隙以虚置栅极(dummy gate)224所构成,虚置栅极224没有接到任何DC电源,为一个浮置(floating)闸。
P型组件与N型组件之间的转换,为业界人士所熟悉,同样也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图6至图8为运用本发明的三个PMOS剖面图,分别对应至图3至图5。其中,除了导电性N与P的对调之外,VSS电源线(较低电压电源线)也换成VDD电源线(较高电压电源线)。
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结构,除了可以产生一个寄生的SCR外,更可以提供一个比较短的ESD放电路径,能够有效改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导通速度,快速排放ESD电荷。使用本发明的MOS,将可以显著提升集成电路产品对ESD的耐受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包括一第一导电型基底;一第二导电型井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一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一栅极,用以控制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与该井区的电性连接,该栅极、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与该井区构成一场效晶体管;一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形成于该井区中,作为该井区的电接触点;以及一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形成于该井区中,位于该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与该栅极之间,其中,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该井区、该基底以及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组成一寄生的硅控整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二扩散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作为该基底的电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型为P型,该第二导电型为N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及该第一导电型第二扩散区在正常操作下,是连接一第一电源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型为N型,该第二导电型为P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及该第一导电型第二扩散区在正常操作下,是连接一第二电源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场氧化区,位于该栅极与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场氧化区,位于该第一导电型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虚置栅极,形成于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与该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型第一扩散区接触该第二导电型第二扩散区。
全文摘要
一种高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ESD)保护装置,运用于高电压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本发明利用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既有的结构,额外加上一个扩散区,来产生一个寄生的硅控整流器。并且,在适当的安排下,该硅控整流器的放电路径较短,因而有较快的反应速度,所以提供较佳的ESD防护。
文档编号H01L23/58GK1622325SQ200310115289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林耿立, 周业宁, 柯明道 申请人: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