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与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633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与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例如位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基端侧的内窥镜主体和该内 窥镜主体所连接的动力单元构成的医疗器械中采用的连接器及医疗装 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电、流体、光等连接的连接器,已知有这样的多功能连接 器由互相嵌合的凸侧连接器和凹侧连接器构成,且在凹侧连接器的内 周面设有电连接部,在凹侧连接器的轴心部设有光连接部,将凸侧连接 器插入凹侧连接器中,从而同时进行电连接和光连接(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l、 2)。
此外,作为电信号和光信号用的连接器,已知有这样的复合连接器 在凸侧连接器的外周部设置电信号连接用的多个端子,并且在轴心部设
置光信号用的光缆(fiber cable)。在凹侧连接器的内周面设置多个电 接点,并且在轴心部设置供光缆插入的通孔以及与该通孔对置的光电转 换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再有,作为光纤连接器,已知有这样的连接器在与光纤的端部连 接的插头的内部设置光纤连接端,并且在插头的外部设置电接触端子。 在电气设备的插座孔中设置受光元件及电接触端子,从而能够同时进行 电连接和光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5)。
此外,在内窥镜等医疗装置中,在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的基端部设 有主体部,在主体部连接有用于与光源装置等相连的通用软线。在插入 部中贯穿有与照明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连接的信号线、弯曲操作线、 送气送水或抽吸管路等内装物。再有,在主体部设有上述照明光学系统、 信号线及各种管路的连接部,且设有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送气送水及抽吸等各种操作按钮。
此外,还已知有操作部由插入部侧主体和该插入部侧主体装拆自如 地与之连接的动力单元构成的结构。在上述动力单元具备由电动机驱动
的弯曲驱动机构的驱动侧联结器(coupling),在插入部侧主体具备电动
角度机构的从动侧联结器,如果将插入部侧主体与动力单元相连接,则 弯曲驱动机构的驱动侧联结器和电动角度机构的从动侧联结器就被连接 起来。
再有,已知有这样的连接器在周边设备及与其电连接的内窥镜的 插入部侧主体上设有电连接的电接点部,如果将插入部侧主体与周围设 备相连接,则电接点部彼此接触并电连接,从而能够进行电信号的收发 (例如,参照专利文件6、 7)。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0 — 22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241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 — 237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5 — 38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6 — 7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6 — 133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 — 22455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 5所公开的连接器由互相嵌合的凸侧连接器和凹 侧连接器构成,以便能够同时进行电连接和光连接,但对凸侧连接器和 凹侧连接器的嵌合精度有要求。即,重复进行凸侧连接器和凹侧连接器 的装拆,如果在两者间产生磨损,则有可能导致电连接不良。再有,在 光连接部中,即使产生微小的轴心偏差也会导致光量下降,特别是在内 窥镜装置的照明用光纤的连接中,由于需要较高的光传输效率,所以不 能采用专利文献1 5所公开的连接器。
再有,即使在专利文献6、 7所公开的医疗装置的周边设备及与其电 连接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侧主体的连接中,反复进行装拆,如果在两者间 产生磨损,则有可能导致电连接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 靠地进行电连接和光连接来实现可靠性的提高的连接器和医疗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备设置在固定基板上的第一基准面;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 地支撑于上述第一基准面上的第一连接器部;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
上并与上述第一基准面大致平行的第二基准面;以及至少平行且移动自
如地支撑于上述第二基准面上的第二连接器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连接器部优 选为大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连接器部优 选为大致平行地设置。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准面和上述第二基准面优选为 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具有凸 缘部,在上述第一基准面上具有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凸缘部 的凸缘承座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二连接器部上具有凸 缘部,在上述第二基准面上具有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凸缘部 的凸缘承座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基准面具有在三维上 摆动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一连接器部的支撑单元。
所示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二基准面具有在三维上 摆动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支撑单元。
所示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 连接器部是可进行电、光学中任一种或两种连接的连接器部。
第十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装置具备第 一医疗器械,该第一医疗器械具有上述第一至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 述的连接器.,以及第二医疗器械,该第二医疗器械装拆自如地连接在上述第一医疗器械上。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电 连接器、光学连接器中任一种或两种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第二医疗 器械是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光学连接器中任一种或两种上的 内窥镜。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大 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 第二医疗器械是具备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上的操 作部主体的内窥镜。
所述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大 致平行地设置的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第二医 疗器械是具备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上的操作部主 体的内窥镜。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器可相对于基准面移动,且连接器以追随与 之连接的部件的方式进行连接,所以具有能够准确地进行例如电连接、 光学连接或同时准确地进行这些连接来提高可靠性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非 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连 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6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 非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剖开的侧视图。
图7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
7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剖开的侧视图。
图8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娆性连接器,(a)、 (b)是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 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 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连 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 元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3是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装置的插入部侧主体和动力单元的 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标号说明
85:底架(固定基板);89:凸缘承座部(第一基准面);93:壳体 (第一连接器部);105:凸缘承座部(第二基准面);109:光导固定部
件(第二连接器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图1 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医疗装置10的整体结构, 且是将医疗装置10设置在手术台11旁边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具备脚轮 12的支撑台13上装载有光源装置14、视频处理器15及控制箱16等。 在支撑台13上沿垂直方向立设有构成支撑机构17的支柱18,在该支柱 18的上端部,经由在水平面内转动自如的臂19而设有作为医疗器械保持 部的内窥镜保持部20。
在内窥镜保持部20上保持有作为医疗器械的内窥镜21。内窥镜21 由主体部22、与主体部22连接的插入部23及通用软线24构成。在插入 部23上设有弯曲部25及前端结构部26。在通用软线24上设有连接器 27,该连接器27连接到光源装置14上。在内窥镜21的前端结构部26上具备照亮体腔内的照明光学系统、
观察体腔内的观察光学系统。照明光学系统使来自光源装置14的照明光 经由通用软线24、插入部23而从前端结构部26的前面射出。观察光学 系统是由视频处理器15接收来自在前端结构部26上设置的固体摄像元 件等摄像单元的影像信号并施行给定的信号处理,并将从该视频处理器
15输出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控制面板28。在控制面板28上,除了给定的 内窥镜图像显示在其显示部29上外,还在该显示部29的显示面上设有 触摸面板式等的操作部。因此,手术者能够从该控制面板28的操作部输 入各种操作指示。
再有,控制箱16用于使在将内窥镜21用于观察和处置时进行送气 和送水用的电磁阀单元(未图示)工作。该电磁阀单元经由在插入部23 的内部设置的送气送水管路和抽吸管路等来进行送气送水及抽吸动作的 控制。控制箱16的系统控制器与光源装置14及视频处理器15电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在控制箱16的电磁阀单元上可装卸地安装有流 体控制盒30。该流体控制盒30具备流量调节机构,该流量调节机构具有 与送气、送水、前方送水有关的阀芯。电磁阀单元用来驱动流体控制盒 30的流量调节机构。
此外,对内窥镜21进行送气、送水及前方送水的三根管33a、 33b、 33c的一端连接在控制箱16上,另一端与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连接。 这些管33a、 33b、 33c由中空的柔软树脂材料形成。上述通用软线24内
插有光导纤维和信号线。
在支撑机构17的臂19上立设有多个支撑柱34a、 34b,在这些支撑 柱34a、 34b上设有对管33a、 33b、 33c及通用软线24的中间部分进行支 撑的保持器35a、 35b。
图2是示意表示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及插入部23的内部结构的构 成图。控制箱16经由管33a、 33b、 33c与主体部22相连接,并从主体 部22连通到插入部23的前端结构部26。因此,在由控制箱16的电磁阀 单元驱动并从流体控制盒30进行送气送水动作时,能够通过管33a、 33b 而从前端结构部26进行送气送水。再有,在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中内置有弯曲驱动机构36,该弯曲 驱动机构36具备根据弯曲操作指示而被控制的电动机,该弯曲驱动机构 36使弯曲部25上下左右进行弯曲动作。在内窥镜21中贯穿有后述的光 导(light guide) 46,该光导46构成将由光源装置14供给来的照明光束 进行光传输的照明光学系统,该光导46从前端结构部26射出。在前端 结构部26中设有由固体摄像元件构成的摄像单元37。在视频处理器15 上连接有对来自摄像单元37的影像信号进行传递的信号缆线38、影像基 板39、挠性基板40及信号缆线41。该信号缆线41穿插于主体部22及 通用软线24的内部,并连接到视频处理器15的给定端子上。
图3是表示内窥镜21的主体部22的立体图。在插入部23的基端部 设置的主体部22由插入部侧主体50和作为供给源侧主体部的动力单元 51构成,该动力单元51相对于该插入部侧主体50可装拆,用于向插入 部侧主体50供给动力、流体、光、电力、信号。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 50及动力单元51的外部结构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50前端部的侧 部设有突出部52,在该突出部52中设有相对于插入部侧主体50的轴向 朝外侧倾斜的钳子插入口 45。
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中间部设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安装面50a,在 安装面50a上,开口朝向基端侧地配置有构成流体连接器的送气接头53a、 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及漏水检测接头54。 B卩,送气接头53a、 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配置于与插入部侧主体50的基端侧即 离开上述钳子插入口 45的位置处。钳子插入口 45用于插拔钳子、导管 等处置用具,虽然存在成为不清洁区域的情况,但通过使送气接头53a、 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离开钳子插入口 45能够防止被感染。
此外,在使用后清洗内窥镜21的内窥镜自动清洗装置中,需要自动 进行漏水检测、向各管路的送气、送水以及经由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 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向各管路插入刷子这三种功能。于是,将送气接 头53a、送水接头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及漏水检测接头54配置成横 向一列,而且通过使漏水检测接头54的开口与送气接头53a、送水接头 53b、前方送水接头53c平行,从而在内窥镜自动清洗装置侧,仅通过一个方向的控制就能够实现上述三种功能。而且,将漏水检测接头54配置 于最外侧是考虑了在以手动进行漏水检测时不妨碍其它接头。
再有,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基端部一体地设有方筒部55,在该方 筒部55的后端一体地设有圆筒部56。在方筒部55的外侧部设有与上述 弯曲驱动机构36联动的作为从动侧部件的从动侧联结器57。在圆筒部 56的后端面上设有与上述光导46连接的光导连接器58。再有,圆筒部 56的后端部由电绝缘材料形成,且在其外周面沿周向配置有作为电信号 用连接器的多个电接点部59。
图4 图7表示插入部侧主体50及动力单元51的内部构造,图4 是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5是 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6表示插 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非连接状态,且是仅将动力单元51剖开 的侧视图,图7表示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的连接状态,且是 仅将动力单元51剖开的侧视图。
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50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50的内部 设有底架(chassis) 61,底架61构成方筒部55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刚 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底架61的后端部被开口,且在包围该开口的端缘部 形成有嵌合阶梯部62。
在该底架61的后端部设有构成圆筒部56 —部分的圆筒状的嵌合部 件63。嵌合部件63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在基端部设置了具 有凸缘部64的封闭部65,且在前端部设置了开口的小直径部66。在嵌 合部件63的凸缘部64设有与底架61的嵌合阶梯部62嵌合的环状槽67, 且该嵌合阶梯部62和环状槽67由O形密封圈68水密地密封。
在嵌合部件63上设有构成圆筒部56 —部分的圆筒状的插入侧连接 器主体69。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基端部的开口经由 O形密封圈70而水密地与小直径部66嵌合。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 端部由壁厚的分隔壁封闭,在该分隔壁上一体地设有与插入侧连接器主 体69的轴心同心的小直径的突出筒部71。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 周面配置有上述电接点部59,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分隔壁而延伸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内部。
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内部,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72被填料压 挤部件73以压接状态固定,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填料72并 被水密地保持。另外,在填料压挤部件73上固定有与导线部59a连接的 挠性连接器74,在该挠性连接器74上连接有连接器75。如图8 (a)所 示,挠性连接器74在环状基部74a上设有与导线部59a连接的连接孔74b 。 再有,在环状基部74a的外周部一体地设有放射状地突出的舌片状的多 个端子片74c。而且,将这些端子片74c如图8 (b)所示那样沿同一方 向弯折立起,并在各端子片74c上设置有连接器75。
此外,如图4 图7所示,在上述嵌合部件63的封闭部65的中心 部一体地设置有向圆筒部56的后端部方向突出的筒部76,且在其内周面 上形成有螺纹部76a。螺纹部76a上旋入固定有由管构成的光导固定部件 77的基端部,光导固定部件77的前端部突出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 突出筒部71的内部。在光导固定部件77的内部插入有上述光导46。
在光导46的前端部嵌合有管状的光导嵌合部件78,该光导嵌合部 件78的基端部嵌合于光导固定部件77的内周面。在光导嵌合部件78的 前端部固定有透镜框79,在透镜框79中安装有光学透镜80。在透镜框 79的外周面旋合有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且两者间由O形密封圈82水 密地密封。在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外周面也安装有O形密封圈83, 由该O形密封圈83将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突 出筒部71之间水密地密封。另外,在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前端部设 有凸缘部81a,且在该凸缘部81a和突出筒部71之间夹装有由金属构成 的电连接器保护部件84。
因此,设有电接点部59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与透镜框79及电连 接器固定部件81由O形密封圈82、 83水密地密封,插入侧连接器主体 69相对于嵌合部件63由O形密封圈70水密地密封。
接下来,对上述动力单元51侧进行说明,上述动力单元51侧设有 底架85,该底架85构成动力单元51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 部件构成。底架85设有供插入部侧主体50的嵌合部件63插入的圆筒状的空腔部86。在空腔部86的内周面设有受嵌合部87,在该受嵌合部87 上沿周向配置有由金属弹性部件构成的多个指状物88。
在底架85的前端部设有构成第一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89,在该凸 缘承座部89上通过周壁部90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90上的压紧部件91 而形成有环状槽92。在底架85的前端侧设有作为第一连接器的圆筒状的 壳体93。在壳体93的基端部上设有凸缘部94,该凸缘部94嵌合到底架 85的环状槽92中。环状槽92的内径形成为比壳体93的凸缘部94的外 径大,且壳体93相对于环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在凸缘部94 和压紧部件91之间夹装有O形密封圈95,并利用O形密封圈95水密地 密封。因此,构成了将凸缘部94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地支撑于凸缘承座部 89的支撑单元。
在壳体93的内部设有圆筒状的端子固定部件96。在端子固定部件 96的内周面上与电接点部59对应地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这些电端 子部97从端子固定部件96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 端面上,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98被填料压挤部件99以压接状态固定, 且各电端子部97'的导线部97a贯穿填料98并被水密地保持。再有,填 料压挤部件99由被旋入固定的端子固定环100压紧固定在壳体93上。
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基端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相邻且作为除去水 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01,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前端侧设有与电端 子部97相邻且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01的除去方向不同的方向进 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02。
第一刮片101沿壳体93的内周面由圆环状的橡胶部件形成,且如截 面形状所示那样在基部形成细颈部101a,并在前端部形成有圆弧状的滑 动接触部101b。而且,第一刮片101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1b的内径比上 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径稍小,且在第一刮片101随着插入侧连接 器主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插拔而以细颈部101a 为支点向左右方向弯曲的状态下,滑动接触部101b形成为与插入侧连接 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第二刮片102也沿壳体93的内周面并由圆环状的橡胶部件形成,且如截面形状所示,基部102a通过刮片固定环103而被固定在端子固定部 件96上,并在前端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滑动接触部102b。而且,第二 刮片102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2b的内径比上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 外径稍小,且第二刮片102形成为滑动接触部102b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 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定部件96的插拔而与插入侧连接器主 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这样,在端子固定部件96上隔着电端子部97设有第一刮片101和 第二刮片102,可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相对于动力单元51的端子固 定部件96的插拔而利用第一刮片101将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 表面上的水分除去。再有,构成为可利用第二刮片102来阻止在插入侧 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附着的水分因重力而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此外,在端子固定部件96的前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基板 104。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前端部设有构成第二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 105,且在该凸缘承座部105上由周壁部106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106上 的压紧部件107形成有环状槽108。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前端侧设有作 为第二连接器的圆筒状的光导固定部件109。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基端 部设有凸缘部110,该凸缘部110嵌合到光导固定基板104的环状槽108 中。环状槽108的内径形成为比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的外径 大,且光导固定部件109相对于环状槽108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在 凸缘部110和压紧部件107之间夹装有0形密封圈111,利用0形密封 圈111水密地密封。因此,构成了将凸缘部IIO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地支 撑于凸缘承座部105的支撑单元。
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内部容纳有光导嵌合部件112,在该光导嵌合 部件112的外周面和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内周面之间由O形密封圈113 进行密封。光导嵌合部件112相对于光导固定部件109在轴向上移动自 如,且由弹簧112a对光导嵌合部件112向基端侧弹性地施力。在该光导 嵌合部件112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14,在该通孔114的内部安装有 光导115。在光导115的端面上以紧密接触状态设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 学透镜116。光学透镜116安装在透镜框118上,透镜框118固定于在光导嵌合部件112上设置的嵌合筒117中。
下面,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50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动力单 元51的空腔部86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电、光学连接 的作用。
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50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 时,由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与指状物88接触,所以插入侧 连接器主体69在空腔部86的中心部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将插入侧连 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的前端 部首先接触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较深地插入空腔部86中时,插入侧连接 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与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滑动,并成为以 第一刮片101的细颈部101a为支点向空腔部86的深部方向弯曲的状态, 从而该滑动接触部101b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因 此,即使在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的水分有所残 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设 有多个电接点部59,并且在该电接点部59的表面上有时也附着水分,但 该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更深地插入空腔部86中时,电接点部59 和电端子部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50和动力单元51成 为电导通状态。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的最深部时, 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刮片102的滑动接触部102b 滑动接触,滑动接触部102b被弯折并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部的 外周面紧密接触。即,处于第二刮片102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前端侧 的外周面与突出筒部71之间隔断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 体69的前端侧和突出筒部71之间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102,也不 会使水分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即,在内窥镜20的使用状态中, 插入部侧主体50在纵向上处于下侧,并且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 侧和突出筒部71之间的水分因重力而向插入部侧主体50的电接点部59 的方向流动,但由于设有第二刮片102,所以能够隔断要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的水分。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的最深部时,插入侧连 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光 学透镜80和光学透镜116对置,并且动力单元51和插入部侧主体50成 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51侧的底架85的环状 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94弹 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子固 定部件96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环状槽108 中,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 圈111将光导固定部件109弹性地按压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从而使 光导固定部件109在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中时,即使插入侧 连接器主体69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端子固定部件96及光导固 定部件109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摆动而随之进行三维摆动。 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50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空腔部86 中时,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上插入前端侧向径向发生位置偏移, 也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而且,使电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接触并 电导通,并且使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从而 能够可靠地光学连接。
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12嵌合于光导固定部件109中,并且光导嵌 合部件112被弹簧112a弹性地按压在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凸缘承座部105 上。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 112的嵌合筒117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弹簧112a吸收,同时, 可使光学透镜80和116紧密接触。
图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 标记并省略说明。图9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20及动力单元121的内部构 造,并且是插入部侧主体120及动力单元121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 图。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120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120的内 部设有由铝等具有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的底架122。在底架122的后端部, 电连接器部件123和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相邻且以平行状态设置。在电 连接器部件123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有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 并且在该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上配置有电接点部59。
再有,在底架122上设有向后端部方向突出的筒部125,在该筒部 125上旋入固定有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通过插 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中心部而向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突出, 并在前端部设有凸缘部127。在该凸缘部127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128, 在该螺纹部128上旋入固定有盖(cap) 129。盖129的外周面经由O形 密封圈130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嵌合孔131紧密接触,并且在利用 电连接器固定支柱126支撑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同时水密地密封。
上述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圆筒部132。在圆筒部 132的内周面的基端部及前端部设有螺纹部133、 134。在基端部的螺纹 部133上从底架122的内侧旋入固定有光导固定框135,从而来加强光学 连接器部件124。在光导固定框135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插入有与 光导46嵌合的光导嵌合部件78,在光导嵌合部件78上嵌合有供安装光 学透镜80的透镜框79。透镜框79旋入固定在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螺 纹部134上,并经由O形密封圈83与光学连接器部件124水密地密封。
接下来,对动力单元121侧进行说明,在构成动力单元121主体部 的底架85上,与电连接器部件123及光学连接器部件124对应地,电连 接器空腔部136和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相邻且以平行状态设置。在电 连接器空腔部136中,在底架85的前端侧设有圆筒状的壳体93。在壳体 93的内部设有端子固定部件138。端子固定部件138设有圆筒部139和 将该圆筒部139的前端开口封闭的封闭部140。
在圆筒部139的内周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应于电接点部 59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在圆筒部139的基端侧设有与电端子部97 相邻并作为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01,在圆筒部139的前端侧, 在封闭部140的内表面设有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01的除去方向
17不同的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02。
在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中,相对于底架85而设有光导固定部件 109。在底架85的前端部设有构成第一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141,在该凸 缘承座部141中,由周壁部142和被固定在该周壁部142上的压紧部件 143形成有环状槽144。在底架85的前端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 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部件109。在光导固定部件109的基端部设有凸缘部 110,该凸缘部110嵌合到环状槽144中。环状槽144的内径形成为比光 导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110的外径大,从而使光导固定部件109相对 于环状槽144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凸缘部110和压紧部件143之间 夹装O形密封圈111来进行水密地密封。因此,作为第一基准面的凸缘 承座部89和作为第二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14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从 而构成了将凸缘部110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地支撑于作为第二基准面的凸 缘承座部141的支撑单元。
下面,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120的电连接器部件123和光学连接器 部件124插入动力单元121的电连接器空腔部136和光学连接器空腔部 137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120和动力单元121电、光学连接的作用。
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20,将电连接器部件123及光学连接器部件124 在动力单元121的电连接器空腔部136及光学连接器空腔部137中定位 并插入。电连接器部件123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的前端部接 触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较深地插 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时,使第一刮片101的滑动接触部101b在插入 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滑动,从而成为以第一刮片101的细颈部 101a为支点向电连接器空腔部136的深部方向弯曲的状态,且该滑动接 触部101b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因此,与第一实 施方式同样,即使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外周面上的水分 有所残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并且电接点部59表面的水分 也会被第一刮片101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更深地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中时,电 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120和动力单元121成为电导通状态。此外,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部的外
周面与第二刮片102的滑动接触部102b滑动接触,从而使滑动接触部 102b弯曲并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因此, 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前端侧上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102, 也不会使水分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电连接器空腔部136的最深部时, 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79嵌合到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 中,光学透镜80和光学透镜116对置,且动力单元121和插入部侧主体 120也成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121侧的底架85的环状 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94弹 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子固 定部件96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在底架85的环状槽144中,光导 固定部件109的凸缘部IIO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由O形密封圈111将 光导固定部件109弹性地按压在底架85上,从而使光导固定部件109在 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插入电连接 器空腔部136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 动,端子固定部件138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摆动而随之进行 三维摆动。并且,即使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 光导固定部件109也会伴着光学连接器部件124的摆动而随之进行三维 摆动。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20并将其连接到动力单元121上时, 即使相互之间在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 而且,使电接点部59与电端子部97接触并电导通,使透镜框79嵌合到 光导嵌合部件112的嵌合筒117中,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光学连接。
图10及图11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 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0是插入部侧主体145及动力单元146的 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1是插入部侧主体145及动力单元146的 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在插入部侧主体145的光导固定部件77的前端部设有弹簧压紧部件 147。透镜框148嵌合固定在光导46上,且在该透镜框148上安装光学 透镜80。弹簧149以压縮状态夹装在透镜框148的背面和弹簧压紧部件 147之间。再有,在透镜框148上设有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81的内周面 隔开间隙地嵌合的凸缘部148a,并且该凸缘部148a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 81的凸缘部81a对置。而且,O形密封圈150夹装在凸缘部148a和81a 之间并将它们水密地密封。因此,透镜框148相对于电连接器固定部件 81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且透镜框148由弹簧149支撑,在轴向上移动 自如。
接下来,对动力单元146进行说明,在壳体93的内部设置的端子固 定部件96的前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光导固定基板104。在光导固定基 板104的前端部设有封闭部151,并且在该封闭部151的中心部沿轴向贯 穿设置有通孔152,在该通孔152中安装有光导115。在光导115的端面 上以紧密接触状态设置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学透镜116。光学透镜116 安装在透镜框118上,该透镜框118固定于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设置 的嵌合筒117中。
因此,虽然光导115固定在光导固定基板104上,但由于上述透镜 框148被弹簧149弹性按压,所以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69的透镜框148 嵌合到光导固定基板104的嵌合筒117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 弹簧149吸收,同时,能够使光学透镜80和116紧密接触。
图12及图13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 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2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53及动力单元154 的非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3表示插入部侧主体153及动力单元154 的连接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首先,对插入部侧主体153侧进行说明,在插入部侧主体153的嵌 合部件63上设有圆筒状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 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并在其内周面上配置有电接点部59,各电接点部59 的导线部59a贯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分隔壁并延伸到插入侧连接 器主体155的内部。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部,作为弹性部件的填料157被填料 压挤部件158以压接状态固定,且各电接点部59的导线部59a贯穿填料 157并被水密地保持。再有,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设有电连 接器保护部件159。
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基端部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60, 在该通孔160中,管状的光导嵌合部件161对置设置。该光导嵌合部件 161的前端部与光导固定部件162嵌合。在通孔160中设有固定于光导固 定部件162上的透镜框163,在透镜框163中安装有光学透镜164。在透 镜框163的外周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165,并在与通孔160之间被水密 地密封。
接着,对动力单元154侧进行说明,在动力单元154侧设有作为固 定基板的底架166,该底架166构成动力单元154的主体部并由铝等具有 刚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底架166设有供插入部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的 圆筒状的空腔部166a。在空腔部166a的内周面设有受嵌合部87,在该 受嵌合部87上,沿周向配置有由金属弹性部件构成的多个指状物88。
在底架166的前端部设有圆筒状的壳体93。端子固定部件167通过 固定环167a固定在壳体93的内侧。端子固定部件167具有外周壁部168 和内周壁部169及封闭壁部170,并且设有供上述插入部侧连接器主体 155插入的圆环状的嵌合部171。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内周壁部169的 外周面上与电接点部59对应地配置有多个电端子部97。作为弹性部件的 填料172被填料压挤部件173以压接状态固定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封 闭壁部170上,且各电接点部97的导线部97a贯穿填料172并被水密地 保持。再有,在填料压挤部件173上设有填料压紧部件174,该填料压紧 部件174被旋入固定于已固定于端子固定部件167的电连接器保护部件 175上。
在端子固定部件167的内周壁部169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电端子部97 相邻并作为除去水分的除去单元的第一刮片176,在封闭壁部170侧设有 与电端子部97相邻并作为防止水分从与第一刮片176的除去方向不同的 方向进入的防止单元的第二刮片177。第一及第二刮片176、 177沿着内周壁部169的外周面由圆环状的橡 胶部件形成,外径形成为比上述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径稍大,并 且形成为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相对于动力单元154的端子固定部 件167的插拔而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滑动接触。
这样,在端子固定部件167上隔着电端子部97而设有第一刮片176 和第二刮片177,并且能够随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相对于动力单元 154的端子固定部件167的插拔而利用第一刮片176除去在端子固定部件 167表面上附着的水分。再有,构成为利用第二刮片177来阻止在端子固 定部件167的前端侧附着的水分因重力而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
此外,在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的内部借助于构成第一基准面的凸 缘承座部而设置有环状凹部178。在该环状凹部178中嵌合有光导嵌合部 件179的凸缘部179a。凸缘部179a的外径比环状凹部178的内径稍小, 从而在环状凹部178的外周面形成了间隙。凸缘部179a上接合有弹簧压 紧部件180,弹簧181以压縮状态夹装于弹簧压紧部件180和填料压紧部 件174之间。在光导嵌合部件179的中心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82,在该通 孔182的内部安装有光导115。在该光导115的端面上,以紧密接触状态 设置有由平板玻璃构成的光学透镜116,该光学透镜116安装在透镜框 118上。因此,光导嵌合部件179相对于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沿轴向移 动自如,而且弹簧压紧部件180被弹簧181弹性地支撑。
接下来,说明将插入部侧主体153的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动 力单元154的嵌合部171中,并将插入部侧主体153和动力单元154电、 光学连接的作用。
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53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 中时,由于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外周面接触指状物88,所以插入侧 连接器主体155在嵌合部171的中心部方向被弹性定位。在将插入侧连 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首先,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 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第一刮片176。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较深地插入嵌合部171中时,第一刮片 176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滑动,即使在洗涤时附着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上的水分有所残留,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76 擦去。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内周面上设有多个电接点部59,且在 该电接点部59的表面上有时也附着有水分,但该水分也会被第一刮片176 擦去。
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更深地插入时,电接点部59和电端子部 97对置,两者接触,从而插入部侧主体153和动力单元154成为电导通 状态。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最深部时,插入侧连 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与第二刮片177滑动接触,并且第二刮 片177紧密接触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即,插 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侧之间成为被第二刮片177隔断的状态。因 此,即使在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前端侧附着有水分,由于第二刮片 177,水分也不会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即,在内窥镜20的使用状 态中,插入部侧主体153在纵向上处于下侧,并且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 的前端侧的水分有时因重力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但通过设置第二 刮片177,从而能够隔断要向电接点部59的方向流动的水分。
这样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到嵌合部171的最深部时,插入 侧连接器主体155的光学透镜164和光学透镜116对置,从而使动力单 元154和插入部侧主体153成为光学连接的状态。
此外,壳体93的凸缘部94相对于动力单元154侧的底架166的环 状槽92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利用O形密封圈95将壳体93的凸缘部 94弹性地按压在底架166上。因此,壳体9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端 子固定部件167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79的凸缘部 179a相对于电连接器保护部件175在径向上移动自如,并被弹簧181弹 性地按压支撑,从而使光导嵌合部件179能够在三维上摆动自如。
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嵌合部171中时,即使插入 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摆动,端子固定部件167及光 导嵌合部件179也会伴着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摆动而随之在三维上 摆动。因此,在把持插入部侧主体153并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插入 嵌合部171中时,即使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的插入前端侧在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会没有阻塞感而顺畅插入。
再有,光导嵌合部件179被弹簧181弹性地按压在电连接器保护部
件175的凸缘部175a上。因此,在将插入侧连接器主体155嵌合到嵌合 部171中时的插入方向的冲击力能够被弹簧181吸收,同时,能够使光 学透镜164和116紧密接触。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 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 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从实施方式所示 的全部构成要素中除去几个构成要素。再有,也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 式范围的构成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备设置在固定基板上的第一基准面;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第一基准面上的第一连接器部;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并与上述第一基准面大致平行的第二基准面;以及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第二基准面上的第二连接器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连接器部大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连接器部大致平行地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准面和上述第二基准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上具有凸缘部,在上述第一基准面上具有至少 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凸缘部的凸缘承座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连接器部上具有凸缘部,在上述第二基准面上具有至少 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凸缘部的凸缘承座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准面具有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一连接器部的 支撑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准面具有在三维上摆动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二连接器部的 支撑单元。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连接器部和上述第二连接器部是可进行电、光学中任一种或两种连接的连接器部。
10. —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医疗装置具备第一医疗器械,该第一医疗器械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 述的连接器;以及第二医疗器械,该第二医疗器械装拆自如地连接在上述第一医疗器 械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电连接器、光学连接器中任一种或两种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第二医疗器械是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光学连接器中 任一种或两种上的内窥镜。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大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第二医疗器械是具备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 器上的操作部主体的内窥镜。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医疗器械是具备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器的内窥镜控制器械,上述第二医疗器械是具备可装拆地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及光学连接 器上的操作部主体的内窥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进行电连接和光学连接来实现可靠性的提高的连接器与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作为第一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89),该凸缘承座部(89)设置在作为固定基板的机架(85)上;作为第一连接器部的壳体(93),该壳体(93)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凸缘承座部(89)上;作为第二基准面的凸缘承座部(105),该凸缘承座部(105)设置在上述壳体(93)上,并与上述凸缘承座部(89)大致平行;以及作为第二连接器部的光导固定部件(109),该光导固定部件(109)至少平行且移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凸缘承座部(105)上。
文档编号H01R24/58GK101308975SQ200810095349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宫城正明, 泽井贵司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