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48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供 插置于主机连接器与其输出端之间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
背景技术
同轴线主要指两种导体共享一个中心轴,在光电科技与电子产业蓬勃发展下,由于考虑信号接收功率的优点以及可挠折性佳、防电池波干扰(EMI)等 因素,许多电子或是光电产品或是笔记本型计算机中的主机板与液晶面板 (Panel),已经普遍使用极细同轴线(Mini Coaxial Cable)作为影像信号联系, 甚至许多移动电话、随身视听产品也都采用极细同轴线作为接收的媒介。 该极细同轴线(Mini Coaxial Cable)通过组接而成为一线材组则为极细同轴线 组合件(Micro Coaxial Cable Assembly)。由于该极细同轴线主要是在两个导体之间作为桥接,而目前的该极细同轴线 组织构造,其主要系将主机的各个线芯利用铆线(夹固)将其铆接于端子的末端, 并且外部成形一传输盒体,该盒体则形成复数组插孔,而屏幕端的线材组则对应 束集,且并且外部成形一接收盒体,该接收盒体则设有复数对应插孔的插脚,通 过公母对应而可以接合与导通。但如此一来,须两端分别加工各形成一个盒体, 无论加工成形的时间与成形的成本,皆较为耗费,且分接的插脚与插孔,并须逐 一对应,而使用不便,因此并不理想。因此已知的极细同轴线组合件结构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基板的排片状插接型态,达到 与各个对应的连接器接合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 板,设有一接收排片,且所述接收排片表面设有复数接收点片,所述接收点片可 供信号接收端/传输端的连接器延伸出的极细同轴线连接;以及一传输排片,所述 传输排片设有复数的传输点片,所述传输点片与所述接收点片相通,藉以提供所 述基板便于插置另一信号传输端/接收端的排状连接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还可以采用以 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转接组合件结构,其中所述基板为一印刷电路板。前述的转接组合件结构,其中所述传输排片与所述接收排片之间,于所述 基板凸设一垣片,藉以分隔所述二排片。前述的转接组合件结构,其中所述基板对应设一上盖,且所述传输排片与 所述接收排片之间,于所述基板凸设一高于所述传输点片,且高于所述接收点片 的垣片。前述的转接组合件结构,其中所述基板设有一可供与所述上盖以焊锡为密 接的下盖,藉由该密接增加抗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的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 合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基板的排片状插接型态,达到与各个对应的连接器接合的便利性。2. 提升插接的准确性与产品质量。3.当发生插接错误时,也可以利用基板片上由该上盖抽离的便利性,可以重 新以利用焊接或是利用胶着等附着型态接设于该基板,重新插接,从而提升产品 的重新加工的错误改正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连接槽对应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主机和屏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现请参阅图1 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 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连接槽对应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 基板(l)可以为经过布局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该印刷 电路板为依电路设计,将连接电路零件的电气布线所制成的布线图形,经由设计 而构成该基板(l),且该基板(1)设有接收排片(12),且该接收排片(12)表面设有复 数接收点片(PAD)(121),该接收点片(121)可供信号接收端/传输端的连接器延伸出 的极细同轴线的线排(41)连接,该连接可以为利用焊接或是利用胶着等附着型态 将极细同轴线接设于该基板(l),该接收接收点片(PAD)(121)的材质为金属,例如 铝(Al)或铜(Cu)经由该金属因此可以与该基板(l)的内部电路导通。
所述传输排片(ll)设有复数的传输点片(PAD)(lll),该传输点片(lll)与该接
收点片(121)相通,藉以提供该基板(l)便于插置于如图3所示另一信号传输端/接
收端机板(5)的排状连接槽(51)。该传输点片((lll)同样也可为金属,例如铝(A1)
或铜(Cup经由该金属可以导接于该基板(l)的内部电路。
前述的极细同轴线的线材的该各个单元线缆为32-46AWG。 一般线径的粗细是以号数来表示的,数目越小表示线径愈粗,所能承载的电流就越大,反之则线 径越细,耐电流量越小。藉由本实用新型将两端连接的线路整合于一个基板(l), 藉以提供该基板(l)便于插置于另一信号传输端/接收端的排状连接槽。再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主机和屏幕的示意图。如图所 示,所述传输端(4)可以为主机,至于该接收端(3)则可以为屏幕,所谓发出与接 收则为相对用语,不局限于主机或屏幕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在该传输排片(11)与该接收排片(12)之间,于该基板(l)凸设一垣 片(13),藉以分隔该二排片(ll)、 (12)。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基于完整性而于该基 板(1)对应设一上盖(2),该上盖(2)可以利用榫接、卡合等各种活动式组接型态与 该基板(l)结合。且该垣片(13)的高度于盖设上盖时,可以高于该传输点片 (PAD)(ll),且高于该接收点片(PAD)(12),当上盖盖合时,可以避免该上盖对该 传输点片(PAD)以及该接收点片(PAD)形成损害。该基板(l)的传输点片(PAD)(ll), 可以将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地信号)通过PTH(全板电镀孔)(贯穿孔)连接到基 板(l)背面的接地层。而本实用新型专门于该基板(1)设有一可供与该上盖(2)以焊 锡为密接的下盖(IO),藉由该密接增加抗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 扰的效果。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 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组件符号说明:i).基板io).下盖u).传输排片iii).传输点片i2).接收排片i2i).接收点片i3).垣片2).上盖3).接收端4).传输端41).线排5).机板5i).排状连接槽。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设有一接收排片,且所述接收排片表面设有复数接收点片,所述接收点片可供信号接收端/传输端的连接器延伸出的极细同轴线连接;所述基板还设有一传输排片,所述传输排片设有复数的传输点片,所述传输点片与所述接收点片相通,藉以提供所述基板便于插置另一信号传输端/接收端的排状连接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基板为一印刷电路板。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传输排片与所述接收排片之间,于所述基板凸设一垣片,藉以分隔 所述传输排片与所述接收排片。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基板对应设一上盖,且于所述传输排片与所述接收排片之间,于所 述基板凸设一高于所述传输点片,且高于所述接收点片的垣片。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基板设有一可供与所述上盖以焊锡为密接的下盖。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设有一接收排片,且所述接收排片表面设有复数接收点片,所述接收点片可供信号接收端/传输端的连接器延伸出的极细同轴线连接;所述基板还设有一传输排片,所述传输排片设有复数的传输点片,所述传输点片与所述接收点片相通,藉以提供所述基板便于插置另一信号传输端/接收端的排状连接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排插式极细同轴线转接组合件结构具有可以基板的排片状插接型态,达到与各个对应的连接器接合的便利性,以及具有提升插接的准确性与产品质量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2/24GK201392917SQ20092000882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9日
发明者廖恒模 申请人:廖恒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