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封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96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封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产品改良结构,具体来说,是涉及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多芯片或器件,合并封装在一塑封体内的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a Package, SIP)或多芯片模块(multichip module,MCM)封装的一种封装用引线框架载片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系统级封装(SystemIn a Package, SIP)或多芯片模块(multichip module, MCM)封装中,两个或以上的芯片与器件之间需要进行焊线,而这两种器件具有不同的厚度, 但其又不可以通过减薄焊接这种半导体封装流程中常用方法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两个不同厚度以上的芯片或器件合封在一个塑封体内,装载在同高度的载片台上时,因器件2厚度900微米,芯片1厚度300微米,因器件2厚度900微米在组装已无法更改,芯片1厚度300微米与器件有相600微米的落差,芯片1与器件2之间需要打线连接,打线3的弧高会达到650微米以上,但该弧高已超出组装控制能力,在线与芯片连接点之间极易产生崩裂,同时经过后道工序料的填入,线极易产生大幅度变形。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从对芯片1厚度不进行减薄处理,维持芯片来料时的原始厚度600 700微米,但这种做法600 700微米厚度芯片,进行切割工序作业时,会超出切割工序当前的切割能力,加速切割工序用切割刀片的损耗,刀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另一个通常的处理工艺是改变打线方向,即从器件2打线至芯片1, 但这时,器件与线弧的整体高度会达到1100微米以上,有超出塑封体厚度的巨大风险;而且打线的第二焊点与芯片表面形成过大的夹角,对产品可靠性非常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封装用引线框架载片台,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为实现本实用新型而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封装,包括承载第一部件的第一载片台, 以及承载第二部件的第二载片台,该第一部件的厚度大于第二部件的厚度,第一载片台的深度大于第二载片台的深度。较优地,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差约等于所述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的深度差。较优地,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50微米。[0011]较优地,所述第二载片台与第一载片台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350微米的深度差。较优地,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50微米。较优地,所述第二载片台与第一载片台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450微米的深度差。较优地,所述第二部件厚度为300微米;所述第一部件厚度为900微米;所述第一载片台与第二载片台之间具有550微米的深度差。优选地,第一载片台和第二载片台之间由连筋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用引线框架载片台,可以使不同部件之间以低弧150 250微米高度差实现连接,稳定在封装能力范围内,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

参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半导体封装;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以及图3是图2中半导体封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用引线框架载片台,如图2,图3所示,包括承载第一部件1(例如为器件)的第一载片台4,以及承载第二部件2 (例如是芯片)的第二载片台5。 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需要打线连接。第一部件1的厚度大于第二部件2的厚度,第一载片台4的深度大于第二载片台 5的深度。载片台的深度是指部件放置在载片台上时的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深度。较佳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厚度差约等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的深度差。更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厚度差与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50微米。更佳地,第二载片台5与第一载片台4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350微米的深度差。更佳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50微米。更佳地,所述第二载片台5与第一载片台4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450微米的深度差。下面结合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a Package, SIP)或多芯片模块(multichipmodule,MCM)封装要求,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用引线框架载片台进一步说明,第二部件2厚度300微米,第一部件1厚度900微米,与第二部件2有600微米的落差,如图2、图 3所示,将承载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载片台设置成相对独立的两个载片台,即承载第一部件1的第一载片台4与承载第二部件2的第二载片台5。如图3所示,第一、第二两载片台4、5之间可以通过打凹的连筋6连接。图3的右上角的5’是第二载片台5的放大的表不。第二载片台5与第一载片台4之间有550微米的深度差,其深度差弥补了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厚度差600微米,从而消除了打线两端点之间的高度差,即第一部件 1与第二部件2的厚度差,从而使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能够以150 250微米厚度差实现低弧连接,该低弧稳定在封装能力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其载片台的打凹深度差具有一定的可容忍高度差,从而使例如器件和芯片的部件之间以低弧150 250微米高度差实现连接,稳定在封装能力范围内,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方案。同时,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权利要求1.一种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第一部件(1)的第一载片台G),以及承载第二部件⑵的第二载片台(5);所述第一部件(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件O)的厚度,所述第一载片台的深度大于第二载片台(5)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 (2)之间的厚度差约等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之间的深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 (2)之间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之间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片台( 与第一载片台 (4)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350微米的深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 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第二载片台(5)的深度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片台( 与第一载片台 (4)之间具有大于450微米的深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厚度为900微米;所述第二部件( 厚度为300微米;所述第一载片台(4)与第二载片台(5) 之间具有550微米的深度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片台(4)和所述第二载片台( 之间由连筋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导体封装,包括承载第一部件的第一载片台,以及承载第二部件的第二载片台,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一载片台的深度大于第二载片台的深度。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H01L23/495GK202196775SQ20112005553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石海忠, 赵亚俊, 陈巧凤, 顾夏茂 申请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