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859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系统电缆制作的辅助器具,具体来说是航空大型综合系统的电缆制作的布线板。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军机、民机大型综合系统的电缆制作中,划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线束电缆由成千上万根电线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成品,需要技术工人、工装设备科学配合才能完成。早期电缆制作如下,参见图1。先下A到B的线束,绑扎;再下A到C的线束,再绑扎;再下B到C的线束,再绑扎, 最后把三根电缆线束按图示绑扎,组成一根完整电缆。在电缆生产常规过程中,针对图1做下线模板,参见图2。根据技术图纸要求确定长度后,分别在A、B、C、D处插上定位销子,对应电缆连线表,按顺序直接下线,直到下线完成后再绑扎,就成为一根完整的电缆。在科技进步的今天,需完成的电缆系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科研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验,在此过程中,电气原理图不断的更改和优化,电气结构图也随之变化,在达到批生产之前,一直处于时时更新与优化中。因此,现有线缆制作方式存在低效率,不便于操作,准确性难以保证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下线准确性高的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下线模板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还具有若干定位销子, 每一定位销子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上述插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50mm。上述下线模板为矩形,其长X宽为^iiX lm。上述下线模板为塑料下线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1、下线过程标准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误差;2、便于工程操作;3、模板可重复使用;4、高效可迅速快捷达到工程化目的; 5、可以组合适应于不同电气原理图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适应当今各种技术状态变化有力工具。

图1是早期电缆制作方式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常规制作方式在模板上进行布线定位示意图。[0017]图3是本新型下线模板(即线束装配板)的主视图。图4是含有多种形式下线需求的一个工程实例图。图5是本新型下线模板和多个定位销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图5示出,本新型由下线模板和若干定位销子组成。下线模板1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每一定位销子2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定位销子的个数根据线缆制作工程需求而定。下线模板上插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50mm。该间距范围为20mm—80mm。制作实施例下线模板采用矩形板,其长X宽为aiiX lm。下线模板的尺寸可制作为多种规格型号,根据工程要求多块下线模板组合起来使用(参见图4)。下线模板可采用塑料制作。制作一套模板,单块模板长2000mm,宽1000mm,内间隔 50mm钻一孔,针对孔距配定位销子,如图5所示。实际工程中,可根据电缆下线需求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达到下线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其特征是,下线模板(1)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还具有若干定位销子(2),每一定位销子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其特征是,所述插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其特征是,所述下线模板(1)为矩形,其长X宽为anXl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其特征是,所述下线模板(1)为塑料下线模板。
专利摘要一种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属电子系统用电缆制作的下线模板。下线模板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还具有若干定位销子,每一定位销子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线缆制作高效,准确,易于操作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B13/012GK202025577SQ20112013372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朱江渠, 李大平, 林胤 申请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实业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