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707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其包括角筒状盒部、连接到盒部的后端且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的连接部、和连接到连接部的后端的开口筒型压接部,其中,电线的端子部紧固到压接部,从而能够实现导电。专利文献1:W02004/114469

发明内容
在该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中,连接部通过以下方式而得以加强:在构成连接部的左右侧板部中形成相应的板状部,且由连接部将各板状部连接到构成压接部的压接件。然而,由于连接部具有平板状,所以无法期望其强度有显著的增加。基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其目的是可靠地加强连接部。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包括: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整体上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并且具有角筒状盒部;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后方的开口筒型压接部;和将所述盒部的后端和所述压接部的前端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电线,该电线紧固到所述端子接头,以电连接到该端子接头。所述连接部大致为U形,其中,成对的侧板部从底板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所述底板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到构成所述盒部的底壁部和构成所述压接部的安装板部。所述侧板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到从所述底壁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部和从所述安装板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压接件。在压接部中,通过将所述压接件包绕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部上的所述电线的端子部上、同时使所述压接件变形弯曲,从而压接所述电线。在所述侧板部的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各端边缘部中,形成有若干个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从与所述侧壁部相连的各前端连续延伸到与所述压接件相连的后端,并且具有向内弯曲的区域。连接部通过加强部加强,并且由于加强部从与盒部的侧壁部相连的各前端连续延伸到与压接部的压接件相连的后端,并且具有向内弯曲的区域,所以加强部具有高刚性,并且能够可靠地加强连接部。下列结构可以增加到本发明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I)所述加强部相对于所述底板部的高度在所述加强部的各前端处低于所述盒部的侧壁部的高度,并且朝向后端侧增加。以此方式,加强部在其各前端处的高度小于盒部的侧壁部的高度,因此可以允许盒部的后端边缘用作用于锁定在其他元件上的锁定部。在此,由于加强部的高度朝向后端侧逐渐地增加,所以当与高度在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恒定的情况相比时,加强部的总刚性被加强。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盒部的后端处确保用于锁定在其他元件上的较大锁定面积,而不降低加强部的可靠性。
(2)在所述加强部的前端部中,所述侧板部的位于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各端边缘被弯曲,以与所述侧壁部的后端边缘相连续。在这种方式下,在加强部的前端部中,位于从底板部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各端边缘被弯曲,以平滑地连接到侧壁部的后端边缘,因此,缓和了在加强部的前端部上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应力集中等导致的变形等。(3)所述加强部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底板部的高度设定为低于所述盒部的侧壁部的高度,从而允许所述盒部的后端边缘用作锁定部,并且在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壳体中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体上的保持件从后方锁定所述锁定部,从而防止所述端子接头从壳体脱离,并且所述保持件与所述加强部接触或者紧邻所述加强部,且与该加强部对向。在这种方式下,在由保持件防止插入壳体中的端子接头脱落的状态下,即使端子接头在与端子接头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位,也能够通过使得保持件与加强部接触,来限制或抵制端子接头的移位。


图1是实施例1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图2是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电线连接到端子接头之前的状态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电线连接到端子接头之前的状态的端子接头的俯视图。图5是端子接头的展开图。图6是示出图1的用于连接部的加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2的用于连接部的加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的前视图。图9是沿图7中的线X-X的横截面图。图10是沿图7中的线Y-Y的横截面图。图11是沿图7中的线Z-Z的横截面图。图12是沿端子接头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示出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由保持件锁定的状态。图13是沿与端子接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横截面图,示出保持件被永久地锁定在壳体中的状态。图14是沿与端子接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横截面图,示出保持件被临时地锁定在壳体中的状态。图15是壳体的前视图。图16是壳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6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包括端子接头10和电线30,端子接头10例如通过将金属板材(见图5)弯曲冲压为预定形状而形成在前后方向伸长的细长形,电线30被紧固到端子接头10的后端部,且在端子接头10的长度方向上向后延伸。
端子接头10具有:设置在其前端部(在图1和图2中的左手侧的端部)上的角筒状盒部11 ;设置在盒部11的后端的开口筒型压接部17 ;和将盒部11的后端和压接部17的前端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3。盒部11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底壁部12 ;分别从底壁部12的左右侧边缘几乎成直角地向上延伸的成对左右侧壁部13 ;和从侧壁部13的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方向上的端边缘)几乎成直角(与底壁部12大致平行)延伸的上壁部14。弹性接触片15各纳在盒部11中,并从上壁部14的如端边缘向后折置且向后延伸。从如方插入盒部11中的配合端子(附图中省略)的突片弹性地夹在弹性接触片15和底壁部12之间,从而能够实现电导通。通过切除上壁部14和侧壁部13的一部分,从而在盒部11中形成用于锁定在矛杆42 (将在下文中描述)上的一次锁定部16。压接部17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安装板部18 ;从安装板部18的左右侧边缘的各前端侧区域向上延伸的成对的左右对称的第一压接件19 ;和从安装板部18的左右侧边缘的各后端侧区域向上延伸的成对的左右不对称的第二压接件20。安装板部18的前端侧区域和第一压接件19构成电线筒部21,并且安装板部18的后端侧区域和第二压接件20构成绝缘筒部22。电线30的前端部(端子部)由被称为“施加器”的自动压接机(附图中省略)压接到该压接部17,从而建立电导通。电线30是公知形式的电线,其中由绝缘覆层32包绕导体31。如图2所示,在电线30的前端部中,从比电线筒部21的前后长度稍长的区域去除绝缘覆层32,以使得导体31露出(剥开)。通过将导体31的露出部安装在安装板部18的与电线筒部21对应的区域上,然后将左右第一压接件19紧固到导体31,同时使这些压接件变形弯曲,以使其卷绕(围绕)导体31,并且将左右第二压接件20紧固到电线30的由绝缘覆层32围绕的一部分上,同时使这些压接件变形弯曲,以使其卷绕(围绕)所述部分,从而进行所述电线30的压接。所述压接过程导致这样的状态:在电线筒部21中,成对第一压接件19对称地变形弯曲,第一压接件19的各延伸端部咬入导体31的上表面,同时其弯曲方向外侧上的表面相互接触。另一方面,在绝缘筒部22中,在前后方向错位的两个第二压接件20包绕绝缘覆层32的外周。连接部2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底板部24 ;形成为分别从底板部24的左右侧边缘几乎垂直地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成对左右侧板部25 ;和用于加强整个连接部23的加强部26。底板部24的前端连接到盒部11的底壁部12的后端,并与其齐平,并且底板部24的后端连接到压接部17的安装板部18的前端。侧板部25的前端连接到盒部11的侧壁部13的各后端,并与其齐平,并且侧板部25的后端连接到前侧压接件的各前端,并大致与其齐平。如图9至图11所示,连接部23的由底板部24和左右侧板部25组成的一部分通常具有U形横截面。如图1、3和6所示,侧板部25离底板部24的高度(向上延伸的长度)设定为小于侧壁部13的高度,因此在盒部11上表面和侧板部25的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方向上的端边缘)之间产生台阶状高度差。该高度差使得形成用于配置保持件50的防脱部52 (将在下文中描述),以确保其在连接部23上方的空间,并且使得在盒部11的后端部中形成二次锁定部27 (用作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锁定部),所述二次锁定部面对所述防脱空间,且能够锁定在防脱部52上。加强部26形成为连接到左右侧板部25的各上端边缘部,且彼此对称。每个加强部26从相应的侧板部25 (连接部23)的前端到后端的整个长度上连续地延伸。因此,加强部26的各前端连接到盒部11的侧壁部13的后端边缘,加强部26的各后端连接到压接部17的第一压接件19的前端边缘。如图3和图4所示,在电线30压接到压接部17之前的状态下,加强部26具有平板形,并且连接到各侧板部25且与各侧板部25齐平。当从一侧观察端子接头10时,在加强部26的各前端部中,位于从底板部24向上延伸方向上的端边缘发生弯曲,以平滑地连接到侧壁部13的各后端边缘,这种形式使得加强部26的各前端部能够用作应力缓和部28。类似地,在电线30被压接之前的状态下,加强部26的各上端边缘的位于应力缓和部28后方的区域以恒定的梯度(倾斜角)倾斜,以使得这些区域的高度朝向它们各自的后端逐渐地增加。在应力缓和部28后方的倾斜区域中,这些区域的各前端的上端边缘的高度低于侧壁部13的高度。此外,加强部26的各后端的上端边缘的高度低于第一压接件19上端的高度。在将电线30压接到压接部17的过程中,使每个加强部26形成为弯曲形。如上所述,在压接过程中,第一压接件19向内变形弯曲,以卷绕导体31且咬入导体31的上表面,但是由于加强部26的后端直接连接到第一压接件19的前端边缘,所以加强部26也跟随第一压接件19的变形,且向内变形弯曲。虽然该变形发生在从加强部26的各后端到前端部的区域范围中,但是应力缓和部28也可以构成为变形弯曲或不可以构成为变形弯曲。此外,在压接期间,直径向前增大的喇叭口部19F形成在第一压接件19的各前端部,并且加强部26的后端相应地连接到这些喇叭口部19F的各前端。如图7以及9至11所示,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变形弯曲的加强部26的尺寸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加。此外,如图6所示,当从一侧观察时,在位于应力缓和部28后方的加强部26的各上端边缘的这些区域中,加强部26的上端边缘相对于底板部24的高度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加强部26的上端边缘以大致恒定的角度倾斜。此外,加强部26的上端边缘的各后端的高度等于第一压接件19的前端(喇叭口部19F)的高度。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在与端子接头1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切割的横截面中,加强部26的各变形区域(沿圆形弧的方向上的长度)从前端侧向后端增加。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构成为插入壳体40中。如图12至图1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壳体40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三排的多个腔体41形成在壳体40中,并且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构成为从后方插入腔体41。通过沿着腔体41的内壁形成的、锁定所述一次锁定部16的矛部42,从而使得被插入腔体41中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被保持在防止其脱落的防脱状态下。此外,在壳体40中形成有在壳体40的外侧面上开口且与腔体41连通的容纳空间43。该容纳空间43构成为容纳保持件50的可防止端子接头10脱落的一部分。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容纳空间43内,通过切除容纳空间43的开口面附近的一部分而形成临时锁定部44,并且通过切除比临时锁定部44更内侧位置上的一部分而形成永久锁定部45。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保持件50中,形成板厚度方向对应于左右方向的支撑板部51和从支撑板部51横向地悬臂式延伸的三个防脱部52。每个防脱部52呈板厚度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的板形,并且三个防脱部52垂直地间隔开,以与腔体41相对应。此外,最上面的防脱部52的一部分用作弹性锁定件53,该弹性锁定件的上表面侧具有突起。
保持件50从一侧被组装到壳体40。在组装期间,防脱部52的各前端部(延伸端部)进入容纳空间43中,并且如图14所示,在组装开始时,保持件50由锁定在临时锁定部44上的弹性锁定件53的突起保持在临时锁定位置。在保持件50处于临时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防脱部52处于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其在组装方向上从所有的腔体41向后(在图14中向左)缩回,因此允许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插入腔体41中。在保持件50被保持在临时锁定位置、且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已经插入所有的腔体41之后,移动保持件50,以使其被推入永久锁定位置,如图13所示。当保持件50从临时锁定位置移动到永久锁定位置时,如果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的一部分依然没有到达适当的插入位置,则防脱部52的各前端部的锥形表面向这些处于半插入状态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的二次锁定部27施加向前的压力,从而将半插入状态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推入适当的插入位置。已移动到永久锁定位置的保持件50由锁定在永久锁定部45上的弹性锁定件53的突起保持在永久锁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2所示,防脱部52从后方锁定二次锁定部27,否则,接近二次锁定部27且与其对向。由防脱部52和二次锁定部27提供的锁定效果可靠地防止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脱落。此外,锁定二次锁定部27的防脱部52紧邻加强部26的上端边缘且与其对向,否则与其接触,因此,即使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在各腔体41中不恰当地向上移位,也能够使得加强部26与防脱部52接触,从而抵制或限制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不恰当的向上移位。在本发明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A中,连接部23通过形成加强部26而被加强。加强部26从连接到盒部11的侧壁部13的各前端连续地延伸到连接到压接部17的第一压接件19的后端,并且具有向内弯曲的区域,并且相应地具有高刚性,且能够可靠地加强连接部23。此外,由于加强部26的各前端部用作应力缓和部28,所以缓和了加强部26的前端部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变形等。此外,由于加强部26的前端的高度小于盒部11的侧壁部13的高度,所以盒部11的后端边缘可以形成为用作二次锁定部27,其是用于锁定在保持件50上的装置。在此,由于加强部26的高度朝向后端侧逐渐地增加,所以当与高度在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恒定的情况相比时,加强部26的总刚性得以加强。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盒部11后端确保用于锁定在保持件50上的较大锁定面积,而不降低加强部26的可靠性。其他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例如,诸如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I)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的高度从前端朝向后端增加;然而,加强部的高度也可以从如端朝向后端减小,可以从如端到后端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恒定,或者可以在如端和后端之间的一位置产生变化。(2)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盒部的后端用作用于锁定在保持件上的锁定部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盒部的后端不用作用于锁定在其他元件上的锁定部的情况。( 3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加强部的各前端部中,在从底板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的加强部的端边缘弯曲,以平滑地连接到侧壁部的后端边缘;然而,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的加强部的前端部的端边缘也可以是笔直的,以由交叉的方式连接到侧壁部的各后端边缘。(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连接到压接件的各端边缘的、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的加强部的后端部的端边缘与压接件的端边缘处于相同的水平;然而,加强部的后端部的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的端边缘也可以低于压接件的在向上延伸方向上的端边缘。(5)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得保持件能够与加强部接触的结构用于限制或抑制端子接头在壳体内的移位;然而,加强部也可以不具有限制或抑制端子接头移位的功能。( 6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压接处理期间,加强部构成为随着压接件变形弯曲而变形弯曲;然而,加强部也可以通过由施加器的压制加工将压力直接施加到加强部上而变形弯曲。(7)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端子接头是阴端子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前端具有突片且具有连接到突片后端的盒部的阳端子。附图标记表A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10端子接头11 盒部12底壁部13侧壁部17压接部18安装板部I9第一压接件(压接件)23连接部24底板部25侧板部26加强部27 二次锁定部(锁定部)30 电线40 壳体50保持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包括: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整体上在前后方向上呈细长形,且具有:角筒状盒部;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后方的开口筒型压接部;和将所述盒部的后端和所述压接部的前端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电线,所述电线固定到所述端子接头,以电连接到所述端子接头,其中,所述连接部大致为U形,并且其成对的侧板部从底板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所述底板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到构成所述盒部的底壁部和构成所述压接部的安装板部,所述侧板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到从所述底壁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部和从所述安装板部的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压接件,在所述压接部中,所述电线通过如下方式被压接:使得所述压接件卷绕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部上的所述电线的端子部周围,并且使得所述压接件变形弯曲,以及在所述侧板部的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各端边缘部中,形成有若干个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从与所述侧壁部相连的各前端连续延伸到与所述压接件相连的后端,并且具有向内弯曲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部相对于所述底板部的高度在所述加强部的各前端处低于所述盒部的侧壁部的高度,并且朝向后端侧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其中,在所述加强部的前端部中,位于从所述底板部向上延伸方向上的各端边缘被弯曲为平滑地连接到所述侧壁部的后端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部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底板部的高度设定为低于所述盒部的侧壁部的高度,从而允许所述盒部的后端边缘用作锁定部,并且在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壳体中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体的保持件从后方锁定所述锁定部,从而防止所述端子接头从所述壳体脱离,并且所述保持件与所述加强部相接触或者紧邻所述加强部,且与所述加强部对向。
全文摘要
一种安装有电线的端子接头,能够可靠地强化连接。连接部(23)大致形成为U形,其中,成对的侧板部(25)从底板部(24)向上延伸。底板部(2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续至盒部(11)的底壁部(12)和压接部(17)的安装板部(18)。侧板部(2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续至盒部(11)的侧壁部(13)和压接部(17)的压接件(19)。在压接部(17)中,通过使得第一压接件(19)弯曲和变形、同时相对于安装在安装板部(18)上的电线(30)的端子部卷曲第一压接件(19),从而压接压接电线(30)。在一实施例中,在侧板部(25)竖立方向上的边缘部上,从连续至侧壁部(13)的前端到连续压接件(19)的后端连续延伸地形成加强部(26),并且具有弯曲区域的加强部(26)以向内折叠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H01R13/42GK103081230SQ2011800421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日
发明者铃木雅和, 樱井利一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