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及具有该贴附板的配线器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933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及具有该贴附板的配线器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该贴附板配置成保持至少一个配线器具并固定至建筑物的安装面,并且还配置成使得具有用于暴露配线器具的前面的开口的用于配线器具的壁板可拆卸地附连至贴附板的前面。所述贴附板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框架,该框架配置成使得所述配线器具附连至所述框架;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接合件,该接合件独立于所述框架形成并配置成可拆卸地与设在所述壁板上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接合件配置成从所述框架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并且包括配置成结合至所述框架的结合部。
【专利说明】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及具有该贴附板的配线器具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该贴附板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配线器具装入开在安装面诸如建筑物墙壁上的孔内,以及涉及具有该贴附板的配线器具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0-193553 (以下称为“文件I”)公开了用于配线器具的板和配线器具组件。该板下文称为“壁板”。文件I中,当配线器具诸如开关、插座等装入开在安装面诸如建筑物墙壁上的孔内时,嵌入盒(开关盒)装入该孔内并且附连了配线器具的贴附板用螺钉固定至该嵌入盒。该壁板随后附连至所述贴附板的前侧,以使得用于将该贴附板固定至嵌入盒等的螺钉的头部由该板隐藏,从而改善了外观。
[0003]文件I中公开的壁板是合成树脂成型件,并且设在所述壁板背面的各突出片与各爪接合,从而将该壁板附连至所述贴附板,每个所述爪都形成于设在金属制成的贴附板上的各接合孔的内周边缘。
[0004]一个问题是当所述壁板多次附连至所述贴附板并且从所述贴附板上拆卸时,所述各突出片被磨损,从而减弱了壁板的各突出片与贴附板的各爪之间的接合力。因为所述各突出片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每个突出片与金属制成的各爪接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用于配线器具的壁板和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之间接合力的减弱,即使该壁板多次附连至所述贴附板以及从所述贴附板上拆卸。
[0006]本发明的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2)配置成至少一个保持该配线器具(100)并固定在建筑物的安装面上,并且还配置成使得具有用于暴露该配线器具(100)的前面的开口
(62)的用于该配线器具的壁板(5)可拆卸地附连至所述贴附板(2)的前面。所述贴附板(2)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框架(20)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接合件(30),所述框架(20)配置成使得所述配线器具(100)附连至该框架(20);所述接合件(30)独立于所述框架(20)形成并配置成可拆卸地与设在壁板(5 )上的接合部分(64a)接合。所述接合件(30 )配置成从框架
(20)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20),并且包括配置成要结合至该框架(20)的结合部(32)。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件(30 )附连至所述框架(20 )前面的用壁板(5 )覆盖的区域上。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件(30)包括多个配置成要结合到框架(20)上的结合部(32)。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件(30 )包括:前底座(31)以及腿部(32和32 ),所述前底座(31)沿框架(20 )的前面布置并配置成使得所述前底座(31)的端部(33 )在(D2 )方向上沿框架(20)的前面与接合部分(64a)接合;每个所述腿部(32和32)都配置成从前底座
(31)向后突出。所述腿部(32和32 )配置成使得每个腿部(32 )插入设在框架(20 )中的相应接合孔(28 )内,并且每个腿部(32 )的梢端(34 )与相应接合孔(28 )内周边缘接合。每个腿部(32和32)相当于所述结合部。
[0010]本发明配线器具组件(I)包括:配线器具(100)、上述贴附板(2)之一,其配置成保持该配线器具(100)并固定至建筑物安装面上,以及配置成可拆卸地附连至所述贴附板
(2)前面的用于配线器具的壁板(5)。
[0011]在本发明的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和该配线器具组件中,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用于该配线器具的壁板通过将设在壁板上的接合部分与固定在贴附板上的接合件接合来固定至由金属制成的框架。所述接合件独立于贴附板形成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因此可能抑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壁板的结合部的磨损,以及贴附板和壁板之间的连接松动,即使该壁板多次附连至所述贴附板并且从所述贴附板上拆卸。由于该接合件从所述框架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当所述壁板附连至框架的前侧时,该壁板起到了接合件压迫物的作用,从而避免该接合件拆开。即使当所述贴附板和壁板固定至建筑物的安装面时,该接合件也能够通过仅从所述贴附板上拆卸该壁板来容易地更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将根据如下具体描述和附图变得更易理解,其中:
[0013]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贴附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B是该实施例中配线器具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并且图1C是所述贴附板的主要部分的部分剖切透视图;
[0014]图2A是所述贴附板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2B是从后侧所见的所述接合件的透视图;
[0015]图3A是所述贴附板的正视图,图3B是沿图3A的A-A线剖开的横截面视图,图3C是所述贴附板的后视图并且图3D是图3B中“B”部分的放大视图;
[0016]图4A是该实施例中板体的正视图,图4B是沿图4A的C-C线剖开的横截面视图,图4C是所述板体的后视图并且图4D是所述板体的俯视图;
[0017]图5A是安装有所述配线器具的所述贴附板的正视图,图5B是所述贴附板的右视图,图5C是所述贴附板的后视图并且图是所述贴附板的底侧视图;
[0018]图6是配线器具组件的透视图;
[0019]图7是所述配线器具组件的正视图;
[0020]图8是所述配线器具组件的另一个示例的正视图;并且
[0021]图9A和9B是示出贴附板和板体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配线器具组件I由(至少)一个埋入型配线器具100、用于所述配线器具的贴附板(以下简称“贴附板”)2以及用于配线器具的壁板(以下简称“壁板”)5形成。壁板5、贴附板2和配线器具100沿第一方向(例如深度方向)Dl从第一侧至第二侧按顺序布置,所述第一方向Dl相当于安装面诸如建筑物墙壁的法向。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和第二侧沿第一方向Dl相对于所述配线器具100及其部件分别限定它们每个的“前侧”和“后侧”。
[0023]所述贴附板2配置成保持至少一个配线器具100并固定至建筑物的安装面,并且包括接合件30和由金属制成的框架20,该接合件3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配置成附连至该框架20。
[0024]所述框架20由金属(铸件)制成并且形如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l的第二方向(例如高度方向)D2延伸。在图6的示例中,所述框架20由如下件一体地形成:沿第二方向D2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侧(例如上侧和下侧)的两片附连片21 (21A)和21 (21B)、附连片21 (21A)和21 (21B)和第一端(例如左端)之间的保持片22 (22A)以及附连片21 (21A)和21 (21B)和第二端(例如右端)之间的保持片22 (22B)。也就是说,矩形开口 23由围绕该开口 23的附连片21和21以及保持片22和22形成,并且包括在配线器具100中的开关体101的前侧部分(沿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的一部分)插入该开口 23内。
[0025]每个所述保持片22和22都具有L型横截面,该L型横截面的围绕所述开口 23的各内缘向后延伸,并且每个向后延伸的部分都具有保持孔24,作为用于保持至少一个配线器具100的附连部分。
[0026]每个附连片21都具有:供螺钉插入的孔25,该孔25用于将所述框架20固定在嵌入盒(未示出)上,该嵌入盒安装于开在安装面诸如建筑物墙壁上的孔内;以及供螺钉插入的孔26和26,该孔26和26用于直接将所述框架20固定至安装面的墙壁材料。每个所述孔(25,26)沿深度方向Dl开孔。每个孔25形如长形孔,该长形孔在垂直于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一方向Dl)的第三方向(例如宽度方向)D3上更长,并且位于对应所述嵌入盒(未示出)的螺纹孔的位置。当将框架20固定至嵌入盒时,工人将安装螺钉穿过孔25和25驱入嵌入盒的各螺纹孔,从而将所述框架20固定至嵌入盒。当直接将框架20螺合至安装面的墙壁材料时,工人将木螺钉穿过孔26直接驱入所述墙壁材料,从而直接将所述框架20固定至所述墙壁材料。
[0027]如图6和9A-9B所示,每个附连片21都具有(例如两个)矩形接合孔27和27,所述接合孔27和27在附连片(21)的两端形成以便沿深度方向Dl开孔,并且壁板5的相应突出片64和64插入所述接合孔27和27内。
[0028]如图3A-3D所示,所述框架20具有(例如四个)矩形凹入部分29,每个所述矩形凹入部分29都布置成沿高度方向D2在中心侧与(例如四个)所述接合孔27邻近。每个凹入部分29都具有例如两个沿高度方向D2在凹入部分(29)底部并排形成的矩形接合孔28和28,以便沿深度方向Dl穿过所述框架20开孔。通过将每个接合件30的两个腿部32和32插入相应凹入部分29的两个接合孔28和28来将每个接合件30放入所述凹入部分29中,所述(例如四个)接合件30固定至所述框架20。如图1A-1C和2A-2B所示,每个接合件30包括两个腿部32和32,两个爪34和34的每个都形成于所述腿部32和32的外面上。所述框架20包括锥形表面28a,每个所述锥形表面28a都在所述接合孔28内周表面上形成,以便位于前侧(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并且每个锥形表面28a配置成当接合件30放入相应凹入部分29中时,与所述接合件30的相应腿部32接触以便推动所述爪34,从而使腿部32弯曲。所述框架20还包括凹口 28b,每个所述凹口 28b都形成在接合孔28的内周表面上,以便位于后侧(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并且每个所述凹口 28b配置成与腿部32的从相应接合孔28向后突出的所述爪34接合。
[0029]每个接合件30是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件。如图1A-1C和2A-2B所示,每个接合件30—体地包括前底座31和两个腿部32和32,并且从侧视角度看形成如同Π形。该接合件30形成为使得当布置在凹入部分29中时,前底座31的前表面与框架20的前表面齐平。如图1A所示,所述接合件30的两个腿部32和32从前底座31的后面(图中的下侦D向后突出并且在所述凹入部分29的底部插入所述接合孔28和28内。前底座31的沿高度方向D2的第一端(邻接接合孔27 —侧的端部)伸入接合孔27内,伴随以接合件30附连至所述框架20,并且从侧视角度看楔形的爪33设在所述第一端的梢端。具有爪33的前底座31的第一端侧具有大于该前底座31第二端侧的厚度,以确保爪33的强度。接合件30两个腿部32和32的每个都包括形成于腿部32和32梢端的外面(即腿部32和32的相面对表面的相反侧)上的爪34和34。
[0030]如下,所述接合件30附连至所述框架20。工人将接合件30的爪33 —侧朝向邻近凹入部分29的接合孔27引导,并且随后将接合件30的腿部32和32与凹入部分29的接合孔28和28对准以便将接合件30从前侧压入凹入部分29。此时,腿部32和32梢端的爪34和34与在前侧设在接合孔28和28的内周表面上的锥形表面28a和28a接触,以便被锥形表面28a和28a推动,从而将腿部32和32沿靠近方向弯曲。如果工人进一步向后按压接合件30,该爪34和34超过锥形表面28a和28a以便从框架20的后部穿过接合孔28和28突出,并且随后与设在接合孔28和28后侧的周缘上的凹口 28b和28b接合。结果是,所述接合件30固定至所述框架20。如图1A和IC所示,前底座31放入凹入部分29中并且前底座31的爪33伸入接合孔27内。
[0031]现在解释可拆卸地附连至贴附板2的前面的壁板5。如图6所示,该壁板5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形如矩形框架的板体6,以及用比合成树脂更硬的材料制成并且粘在板体6前面的壁板盖7。
[0032]如图4A-4D所示,所述板体6是例如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成型件,诸如热塑性树脂等,并且一体地包括:形如矩形框架并在其中心区具有矩形开口 62的前板60,以及从前板60的外围向后突出的端壁61。所述开口 62的尺寸设定为稍大于贴附板2的开口 23。板体6的高度(沿高度方向D2的尺寸)和宽度(沿宽度方向D3的尺寸)设定为分别大于贴附板2的高度(沿高度方向的尺寸)和宽度(沿宽度方向的尺寸)。
[0033]前板60具有突出部分63,该突出部分63形成于前板60的左侧(在宽度方向D3上第一侧的部分)并且形如向前突出的安装件。该突出部分63形如矩形板,其较长方向对应板体6的较长方向。
[0034]前板60具有四个突出片64,所述四个突出片64形成于前板60的后面并且每个都从对应于位于框架20四角的接合孔27的位置向后突出,以被插入相应的接合孔27。每个突出片64形如矩形,该矩形具有宽度(沿宽度方向D3),以及带有小于该宽度的尺寸的厚度(沿高度方向D2),并且突出片64的梢侧沿高度方向D2自由弯曲。如图1A-1C所示,每个突出片64都在突出片64的顶端部分(后端)具有接合齿(接合部分)64a。如图1B所示,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形成在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的面向对应的接合件30的一侧(上面两个突出片64和64的每个下侧以及下面两个突出片64和64的每个上侧)上,并且配置成可拆卸地与相应的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也就是说,每个所述突出片64都插入接合孔27并且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都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并且从而板体6附连至框架20。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是这样的形状(称作锯齿形):三个三角形凹槽沿深度方向Dl布置以便在沿深度方向Dl的多个附连位置(本实施例中是三个附连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
[0035]如图4A-4C所示,前板60具有U型狭缝65,每个U型狭缝65在围绕相应突出片64的部分形成以便沿深度方向Dl穿过前板60开孔。如图1B所示,每个狭缝65形成为围绕相应突出片64的相邻接合件30侧(B卩,上突出片64和64的下侧以及下突出片64和64的上侧),并且沿宽度方向D3围绕突出片64的两侧。结果是,每个突出片64的梢侧(后端侦D沿与相应接合件30相反的方向轻易地弯曲。
[0036]当工人将板体6 (壁板5)附连至贴附板2或者将板体6从贴附板2上拆卸时,每个突出片64都被接合件30的爪33推动并且每个突出片64都沿与相应爪33分开的方向受力。每个爪33推动突出片64的力也施加到了板体6中的突出片64的根端,但板体6与壁板盖7之间的粘附力被绕突出片64设置的各狭缝65所削减,并且因而突出片64的根端轻易地弯曲。因此,当每个突出片64都被接合件30的爪33推动时,板体6中的突出片64的根端也与突出片64 —起弯曲,从而将突出片64与接合件30接合,或者当削减施加到每个突出片64上的应力时,从接合件30上拆卸突出片64。
[0037]通过加工坚硬的板材(例如铝板),壁板盖7形成为像“U”型以便覆盖除了突出部分63外的板体6的几乎整个前板60。所述壁板盖7通过U型粘合片8粘在板体6的前面,在该U型粘合片8的两侧均涂有粘合剂。本实施例中,壁板盖7与板体6通过粘合片8粘在一起,但粘合材料诸如粘合剂(例如胶状粘合剂)可代替所述粘合片8使用。该粘合片8插在板体6和壁板盖7之间,但在图1B和9A-9B中未示出。
[0038]接下来解释附连至贴附板2的配线器具。在图5A_5D、6和7的示例中,配线器具100包括开关体101和操作手柄102,该开关体101具有容纳开关机构的机箱103,该开关机构配置成打开或闭合触头,并且该操作手柄102由开关体101支撑以便作为支点沿宽度方向D3 (左侧)绕操作手柄102任一侧转动。所述开关体101具有按钮104,该按钮104位于开关体101的前面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机箱103向后按压。机箱103容纳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用于每当按下按钮104时在触头之间切换ON和OFF。所述机箱103从前方看形如矩形,并且两个附连爪105和105沿较长方向(宽度方向D3)形成于机箱103的每侧。所述机箱103包括柔性片106,该柔性片106具有位于机箱103 —侧(本实施例中的右侧)的两个附连爪105和105,并且该柔性片106沿垂直于机箱103该侧的方向(D3)自由弯曲。如果施加用于沿进入机箱103的方向按压柔性片106的力,柔性片106上的附连爪105和105可沿所述进入机箱103的方向移动。该机箱103具有两个凸台107和107,所述凸台107和107位于机箱103的前面并且沿机箱103的较长方向(宽度方向D3)上的第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左侧)的边缘布置。每个所述凸台107和107都包括圆柱形部,该圆柱形部形成于所述凸台的梢端并且该圆柱形部的轴向与高度方向D2平行。在凸台107和107梢端的所述圆柱形部与设在操作手柄102后面的凹槽(未示出)接合,并且从而所述操作手柄102由开关体101支撑以便相对于开关体101自由转动。机箱103具有凹槽108和108,所述凹槽108和108位于机箱103的前面并且沿机箱103的较长方向(宽度方向D3)上的第二侧(本实施例中的右侧)的边缘布置。操作手柄102包括突出片109和109以及爪109a和109a,所述突出片109和109形成于操作手柄102的后面以便插入凹槽108和108,并且每个爪109a和109a形成于突出片109和109的梢端。每个爪109a和109a都钩挂在凹槽108和108的开口边缘上,从而防止不被开关体101支撑的操作手柄102的端部上浮。
[0039]当将开关体101附连至框架20时,工人首先将在开关体101第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左侧)的附连爪105和105插入相应的保持孔24和24内,所述开关体101的第一侧不具有柔性片106。当在左侧的附连爪105和105与保持孔24和24接合时,如果工人随后将在开关体101第二侧(本实施例中的右侧)的附连爪105和105插入相应的保持孔24和24内,所述开关体101的第二侧具有柔性片106,该柔性片106弯曲并且在右侧的所述附连爪105和105与相应的保持孔24和24接合。从而,在左侧和右侧的每个所述附连爪105都与保持孔24接合,并且因而所述开关体101附连至所述框架20 (贴附板2)。当将开关体101从框架20上拆卸时,工人沿进入机箱103的方向按压柔性片106来使得右侧的附连爪105和105从保持孔24和24中分离。如果工人随后将开关体101朝向框架20的后侧推,伴随以释放附连爪105和105与保持孔24和24之间的接合,所述开关体101可轻易地从框架20中拆卸。
[0040]如图所示,配线器具100的开关体101可通过一组附连部(例如四个保持孔24)附连至贴附板2。所述的一组下文称为“附连组”。开关体101前面的高度(沿高度方向D2的尺寸)大约是开口 23高度(沿高度方向D2的尺寸)的三分之一。所述贴附板2包括三个附连组以使得能够将多达三个开关体101附连至一个贴附板2。假如开关体101的尺寸限定为用于配线器具的单位尺寸,当仅具有单位尺寸的一个开关体101附连至所述贴附板2时,所述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的沿高度方向D2的中心附连组。当每个都具有单位尺寸的两个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时,所述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的沿高度方向D2的上附连组和下附连组。当每个都具有单位尺寸的三个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时,每个所述开关体101都附连至全部三个附连组。当仅一个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时,建议使用具有能够覆盖几乎全部开口 23面积的操作手柄102。当两个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时,建议使用两个操作手柄,每个所述操作手柄都具有这样的尺寸,该尺寸与仅附连一个开关体101时所使用的操作手柄102的高度方向D2上的尺寸的一半相同。当三个开关体101附连至贴附板2时,建议使用三个操作手柄,每个所述操作手柄都具有这样的尺寸,该尺寸与仅附连一个开关体101时所使用的操作手柄102的高度方向D2上的尺寸的三分之一相同。
[0041]通常实行在建筑物诸如住宅等的内墙上粘贴壁纸(布)。为了在墙壁上安装埋藏型配线器具,伴随以所述器具的后部埋藏在墙壁内,有必要将用于埋藏该器具的区域附近的壁纸移除,以便在该区域开出孔。在这个开孔作业中,由于未能整洁地移除存在于孔处的壁纸,壁纸可能停留在该区域以使得从孔的外围突出。承包商常将壁纸突出的部分插在贴附板2和墙壁之间。该安装过程中,壁板5可成功地附连。然而,当贴附板2附连至要被安装在墙壁上的嵌入盒并且随后为了方便起见壁纸粘贴在该墙壁上时,壁纸突出的部分不能插在贴附板2与该墙壁之间,并且结果是插在了壁板5与该墙壁之间。因此,如果所述壁纸插在壁板5与该墙壁之间,板体6处在被壁纸的厚度向前浮起的状态中。因此,本实施例中,组件的每个尺寸都设置为使得在板体6的后端(即端壁61的后端)与贴附板2的后端(即墙壁)之间具有预定的高度差,并且在这样的条件下,板体6中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可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因此,当所述板体6附连至贴附板2时,壁纸的突出部分插在板体6的后端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内。结果是,可能在所述板体6从所述墙壁浮起的状态下将所述板体6附连至贴附板2。
[0042]各种具有不同厚度的壁纸中,一般使用厚度在0.5-1.0mm范围内的壁纸。因此,本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板体6的后端(即端壁61的后端)与贴附板2的后端(即墙壁)之间的高度差可以三个阶段调节:约0.6mm、约1.2mm和约1.8mm。如图1B所示,接合齿64a形成为具有三个三角形凹槽,所述三个三角形凹槽沿深度方向Dl布置,并且每个三角形凹槽可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因此,通过改变与爪33接合的接合齿64a的位置,壁板5附连至贴附板2的附连位置可沿深度方向Dl以三个阶段调节。如图1B所示,当所述爪33与接合齿64a中三个三角形凹槽中前面的三角形凹槽接合时,壁板5至贴附板2的附连位置位于最内处。结果是,壁板5的后端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变为最小值(约0.6_)。如图9B所示,当所述爪33与接合齿64a中三个三角形凹槽中后面的三角形凹槽接合时,壁板5至贴附板2的附连位置位于前面。结果是,壁板5的后端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变为最大值(约1.8mm)。如图9A所示,当所述爪33与接合齿64a中三个三角形凹槽中的中央的三角形凹槽接合时,壁板5至贴附板2的附连位置位于上述各附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结果是,壁板5的后端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变为约1.2mm。
[0043]通过改变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的位置,壁板5的后端与墙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三个阶段调节。所需要的是改变每个突出片64的接合齿64a与相应接合件30的爪33接合的位置,来获得响应壁纸厚度的最佳间隙。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贴附板2(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配置成保持所述配线器具100并固定在建筑物的安装面上,并且还配置成使得具有用于暴露配线器具100的前面的开口62的壁板5 (用于配线器具的壁板)可拆卸地附连至贴附板2的前面。该贴附板2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框架20,该框架20配置成使得配线器具100附连至所述框架20 ;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接合件30,该接合件30独立于框架20形成,并且配置成可拆卸地与设在壁板5中的接合齿64a (接合部分)接合。每个所述接合件30配置成从框架20的前侧附连至所述框架20,并且包括配置成结合至所述框架20的结合部(由腿部32和32形成,在每个所述腿部32和32的梢端形成爪34)。
[0045]通过将设在壁板5上的各接合部分(每个所述接合部分都具有接合齿64a)与固定在贴附板2上的接合件30接合,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壁板5固定至由金属制成的框架20。每个所述接合件30独立于贴附板2形成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从而可能防止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每个结合部(64a)的磨损,即使所述壁板5多次附连至所述贴附板2并且从所述贴附板2上拆卸。结果是,可实现这样的贴附板2:结合到该贴附板2上的壁板5不可能从该贴附板2中释放。此外,每个接合件30从框架20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20,并且从而当所述壁板5附连至框架20的前侧时,该壁板5起每个接合件30压迫物的作用,从而防止每个接合件30的脱开。即使当所述贴附板2和所述壁板5固定在建筑物的安装面上,可通过仅从贴附板2上拆卸所述壁板5来容易地更换每个接合件30。
[0046]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合件30都附连至框架20的前面的由所述壁板5覆盖的区域上。
[0047]该结构中,当所述壁板5附连至所述贴附板2时,接合件30由壁板5覆盖,并且从而可改善安装好的配线器具组装I的外观。
[0048]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合件30包括多个(例如两个)配置成结合至所述框架20的结合部(即腿部32和32,在每个所述腿部32和32的梢端形成爪34)。
[0049]该结构中,每个接合件30的多个位置结合至框架20,并且从而当壁板5的所述各接合部分与接合件30接合或者从接合件30上拆卸时,每个所述接合件30难以从所述框架20中释放。
[0050]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合件30包括:前底座31以及腿部32和32,所述前底座31沿框架20的前面布置并且配置成使得该前底座31的端部33在方向D2上沿框架20的前面与相应接合部分64a接合;并且每个腿部32和32都配置成从该前底座31向后突出。所述腿部32和32配置成使得每个腿部32插入设在框架20中的相应接合孔28内并且每个腿部(32)的梢端(34)与相应接合孔28的内周缘接合。每个所述腿部32和32对应于所述结合部。
[0051]该结构中,每个接合件30的腿部32和32结合至框架20,并且从而当壁板5的各接合部分与所述接合件30接合或者从所述接合件30上拆卸时,每个接合件30难以从所述框架20中释放。
[0052]本实施例中,配线器具组件I包括:配线器具100 ;配置成保持所述配线器具100并固定在建筑物安装面上的上述贴附板2 ;以及配置成可拆卸地附连至贴附板2的前面的壁板5。
[0053]该结构中,通过将设在壁板5上的各接合部分(每个所述接合部分都具有接合齿64a)与固定至贴附板2的接合件30接合,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壁板5固定至由金属制成的框架20。每个所述接合件30独立于贴附板2形成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从而可能防止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每个接合部分(64a)的磨损,即使所述壁板5多次附连至所述贴附板2以及从贴附板2上拆卸。结果是,可实现这样的配线器具组件1:结合至贴附板2的壁板5不可能从该贴附板2中释放。此外,每个接合件30从框架20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20,并且从而当所述壁板5附连至框架20的前侧时,该壁板5起每个接合件30压迫物的作用,从而防止每个接合件30的拆开。即使当所述贴附板2和所述壁板5固定至建筑物的安装面时,也能通过仅从贴附板2上拆卸所述壁板5来容易地更换每个接合件30。
[0054]本实施例中,开关描述为附连至贴附板2的配线器具100,但所述配线器具不限于开关。例如,如图8所示,该配线器具可以是插座200,该插座200在其前面具有用于电源插头的插槽,或者多种可应用于其上的配线器具。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该贴附板配置成保持至少一个配线器具并固定在建筑物的安装面上,并且还配置成使得用于所述配线器具的壁板可拆卸地附连至所述贴附板的前面,所述壁板具有用于暴露所述配线器具的前面的开口, 其中所述贴附板包括: 由金属制成的框架,该框架配置成使得所述配线器具附连至该框架;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接合件,所述接合件独立于所述框架形成并配置成可拆卸地与设在所述壁板上的接合部分接合, 其中所述接合件配置成从所述框架的前侧附连至该框架,并且包括配置成结合至该框架的结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板,其中所述接合件附连至所述框架的前面上的由所述壁板覆盖的区域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板,其中所述接合件包括配置成结合至所述框架的多个结合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板, 其中所述接合件包括: 前底座,所述前底座沿框架的前面布置并配置成使得该前底座的沿所述框架的前面的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及 腿部,每个所述腿部都配置成从所述前底座向后突出, 其中所述腿部配置成使得每个腿部都插入设在所述框架中的相应接合孔内并且每个腿部的梢端与相应接合孔的内周缘接合,每个腿部对应于所述结合部。
5.一种配线器具组件,包括: 配线器具;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配线器具的贴附板,该贴附板配置成保持所述配线器具并固定至建筑物的安装面;以及 用于所述配线器具的壁板,该壁板配置成可拆卸地附连至所述贴附板的前面。
【文档编号】H01H9/02GK103515124SQ20131023517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李钟镐, 李昞勋, 姜镐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