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439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半导体器件,具体为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均呈“凹”形,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内设有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侧墙及其保护结构,保护结构的设立能保证侧墙不受损伤,保存完整的形貌,具有更加稳定的工艺生产特性和电学特性表现。
【专利说明】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半导体器件,具体为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背景技术】
[0002]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诸如工业逆变器、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家用电器等电力电子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平面栅型IGBT依然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此类IGBT优势在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相较于沟槽栅型IGBT,其主要问题在于JFET效应(结型场效应管)所导致的夹紧现象,导致导通压降较大。
[0003]为减小JFET效应,提高PIN区域面积与PNP区域面积之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提高该比值可以通过增加栅极宽度(L)或者减小元胞窗口宽度(W)。前者会导致元胞尺寸增大,降低器件产率,并可能导致击穿电压减小;后者既能改善导通压降,又能减小元胞尺寸,提高器件产率;因此后者更受大家的亲睐。但是受限于光刻精度,元胞窗口的缩小存在限制,如欲进一步缩小W,就必须引入更高进度的光刻设备,这将提高器件本身的制作成本。
[0004]现在提出了一种无需光刻的自对准技术,即侧墙技术。由于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侧墙工艺之后,还有许多步骤,涉及到高温、刻蚀等等,会对侧墙的形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侧墙耐电压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在侧墙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侧墙保护功能的新型IGBT器件结构。
[0005]现有专利CN201110448456.0、申请日为2011-12-28、名称为“沟槽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为: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槽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提供衬底,分为有源区和终端结构区域;在终端结构区域开出保护环的窗口 ;通过离子注入和扩散工艺在衬底中形成器件保护环;在衬底表面形成场氧,完成有源区定义;在衬底和场氧表面形成沟槽硬掩模层和光刻胶层,并对光刻胶层作图形化;刻蚀沟槽硬掩模层,露出衬底;在衬底表面淀积侧壁保护层并回刻,在沟槽硬掩模层的两侧侧壁处形成保护侧墙,在衬底表面生长热氧化层;以沟槽硬掩模层和保护侧墙为硬掩模,依次刻蚀热氧化层和衬底,在衬底中形成沟槽,热氧化层在沟槽顶部边缘伸入保护侧墙与衬底之间,形成鸟嘴。
[0006]上述专利是针对沟槽型IGBT,并不能适用于平面型IGBT,并且上述专利的的保护侧墙不能起到在工艺中掩膜的作用,其所提到的侧墙保护层实际上仍然是只是侧墙而已,并没有针对侧墙本身再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0008]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均呈“凹”形,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内设有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凹”型的两凸起端内,同时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也分别位于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的“凹”型的两凸起端内,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的两凸起端、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两凸起端齐平与,所述三部分的两凸起端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多晶硅栅极、第二绝缘层、侧墙保护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上设置有侧墙绝缘层,所述侧墙绝缘层与第一绝缘层、多晶硅栅极和第二绝缘层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集电区。
[0010]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或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或N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类型相异。
[0011]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均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金属氧化物层。
[0012]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为氧化铝层、氧化锡层、氧化镓层、氧化铋层或氧化锌层。
[0013]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厚度大于5000A,侧墙保护层厚度大于100A。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侧墙及其保护结构,保护结构的设立能保证侧墙不受损伤,保存完整的形貌,具有更加稳定的工艺生产特性和电学特性表现。
[0016]2、本实用新型的侧墙不仅承担工艺中掩膜(注入及刻蚀)的作用,而且还是器件的功能组成部分(承受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本专利的侧墙可以选用氧化硅,非常方便。
[0017]3、由于在侧墙设置之后,还会有多步工艺,包括高温、刻蚀等,会对侧墙的形貌、厚度等造成损伤;侧墙保护层的引入可以避免这些过程的损伤。由于在本专利中,侧墙要承担电压的作用,因此侧墙的形貌和厚度至关重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10: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20: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30: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40: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50:第二导电类型集电区,160:第一绝缘层,170:多晶硅栅极,180:第二绝缘层,190:侧墙绝缘层,210:侧墙保护层,220:第三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均呈“凹”形,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内设有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凹”型的两凸起端内,同时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也分别位于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的“凹”型的两凸起端内,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的两凸起端、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两凸起端齐平与,所述三部分的两凸起端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60、多晶硅栅极170、第二绝缘层180、侧墙保护层210和第三绝缘层220,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上设置有侧墙绝缘层190,所述侧墙绝缘层190与第一绝缘层160、多晶硅栅极170和第二绝缘层180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集电区150。
[0021 ] 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和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和N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类型相异。
[0022]第一绝缘层160、第二绝缘层180和第三绝缘层220均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
金属氧化物层。
[0023]金属氧化物层为氧化铝层、氧化锡层、氧化镓层、氧化铋层或氧化锌层。
[0024]第二绝缘层180和第三绝缘层220厚度大于5000A,可以为6000A或者10000A ;侧墙保护层210厚度大于100A,可以为200A或300A。
[002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侧墙及其保护结构,保护结构的设立能保证侧墙不受损伤,保存完整的形貌,具有更加稳定的工艺生产特性和电学特性表现。侧墙不仅承担工艺中掩膜注入及刻蚀的作用,而且还是器件的功能组成部分承受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本专利的侧墙可以选用氧化硅,非常方便。由于在侧墙设置之后,还会有多步工艺,包括高温、刻蚀等,会对侧墙的形貌、厚度等造成损伤;侧墙保护层210的引入可以避免这些过程的损伤。由于在本专利中,侧墙要承担电压的作用,因此侧墙的形貌和厚度至关重要。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均呈“凹”形,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120)内设置有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凹”型的两凸起端内,同时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也分别位于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的“凹”型的两凸起端内,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的两凸起端、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130)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两凸起端齐平与,所述三部分的两凸起端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60)、多晶硅栅极(170)、第二绝缘层(180)、侧墙保护层(210)和第三绝缘层(220),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140)上设置有侧墙绝缘层(190),所述侧墙绝缘层(190)与第一绝缘层(160)、多晶硅栅极(170)和第二绝缘层(180)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110)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集电区(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和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和N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类型相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60)、第二绝缘层(180)和第三绝缘层(220)均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金属氧化物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为氧化铝层、氧化锡层、氧化镓层、氧化铋层或氧化锌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80)和第三绝缘层(220)厚度大于5000A,侧墙保护层(210)厚度大于100A。
【文档编号】H01L29/06GK203481236SQ20132057767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胡强, 张世勇, 王思亮, 樱井建弥 申请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