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829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多个电芯、正极固定盖和负极固定盖,多个电芯通过正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集流板并联连接,正极固定盖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电芯安装槽,在电芯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电芯的正极压接在第一过孔上,每个第一过孔与相邻的第一过孔之间的轴线距离大于电芯的直径,每个电芯与相邻的电芯之间均存在间隙,在电芯安装槽的槽底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间隔定位电芯的凸台,负极固定盖与正极固定盖结构相同、对称设置,电芯的负极压接在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上,所述正极固定盖和负极固定盖通过固定盖支撑管或卡扣连接。本装置能够有效保证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种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没有统一标准,各个电池厂开发出的动力电池的形状、大小、容量、性能方面各不相同,适应性受到局限,同时单位能量的成本较高。
[0003]中国专利CN202384424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并联的电芯,在电芯的正极端覆盖正极导电集流片,在电芯的负极端覆盖负极导电集流片,正极卡模盖板覆盖在正极导电集流片上,负极卡模盖板覆盖在负极导电集流片上,电池模组的电芯通过卡模固定,在卡模上设有用以固定电芯的通孔,卡模包括上卡模和下卡模,上卡模的通孔与下卡模的通孔一一垂直对应,在上卡模的侧面和下卡模的侧面覆盖有铜板,铜板的外侧覆盖有侧盖板。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动汽车需求的电池的标准,并联适当数量的电芯,可解决上述问题。
[0004]但是,由于该电池模组的电芯是通过在卡模内设置通孔来固定的,存在着散热性能差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在大大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保证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多个电芯、正极固定盖、负极固定盖、正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集流板,所述多个电芯通过正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集流板并联连接,所述正极固定盖固定多个电芯的正极,负极固定盖固定多个电芯的负极,所述正极固定盖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电芯安装槽,在电芯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电芯的正极压接在第一过孔上,每个第一过孔与相邻的第一过孔之间的轴线距离均大于电芯的直径,每个电芯与相邻的电芯之间均存在间隙,在电芯安装槽的槽底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间隔定位电芯的凸台,负极固定盖与正极固定盖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所述电芯的负极压接在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上,所述正极固定盖和负极固定盖通过固定盖支撑管或卡扣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固定安装在正极固定盖的上端面上,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上设有多个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所述接触片通过弹性片与正极导电集流板连接,每个接触片均穿过正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后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与正极导电集流板结构相同、对称设置,负极导电集流板固定安装在负极固定盖的下端面上,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上的接触片穿过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后与电芯的负极电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集流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正极导电集流板上的第二过孔与正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负极导电集流板上的第二过孔与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的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每个第二过孔的直径均大于每个第一过孔的直径。
[0009]可选的,还包括正极导电铜板和负极导电铜板,正极导电铜板固定安装在正极导电集流板的上端面上,负极导电铜板固定安装在负极导电集流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正极导电铜板和负极导电铜板上均开设有第三过孔,所述正极导电铜板上的第三过孔与正极导电集流板上的第二过孔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所述负极导电铜板上的第三过孔与负极导电集流板上的第二过孔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所述每个第三过孔的直径均与每个第二过孔的直径相同。
[0010]可选的,所述正极导电铜板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弯折板,在正极弯折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正极连接螺母,所述负极导电铜板的一端设置有负极弯折板,在负极弯折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负极连接螺母。
[0011]可选的,所述正极固定盖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在正极导电集流板和正极导电铜板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数量相同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插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负极固定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铜板上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数量相同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插在第二安装孔内。
[0012]可选的,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和负极导电集流板均为镍片。
[0013]可选的,还包括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所述正极盖板盖接在正极导电铜板的上端面上,正极盖板通过第一连接柱与正极固定盖固定连接,所述负极盖板盖接在负极导电铜板的下端面上,负极盖板通过第二连接柱与负极固定盖固定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电芯为18650型电芯,电芯的数量为45个。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标准的电芯并联,利用了成熟的标准电芯,可靠性较强,可以根据不同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标准,设置不同数量的电芯,以满足不同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从而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本装置的电芯只通过正极固定盖和负极固定盖固定连接,并且相邻的电芯之间设置间隙,相邻电芯之间用凸台间隔,使外部吹入的冷风能够从电芯之间的间隙通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卡模固定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芯的温度,保证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爆炸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排列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排列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正极固定盖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正极固定盖的仰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负极固定盖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负极固定盖的俯视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正极导电集流板的立体图。
[0024]图中标记不意为:10-电芯;20_正极固定盖;21_电芯安装槽;22_第一过孔;23-凸台;24_固定盖支撑管;25_第一定位柱;30_负极固定盖;40_正极导电集流板;41-接触片;42-弹性片;43-第二过孔;50-负极导电集流板;60_正极导电铜板;61_第三过孔;62_正极弯折板;64_第一安装孔;70_负极导电铜板;80_正极盖板;81_第一连接柱;90_负极盖板;91_第二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6]实施例1
[00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如图1所示,本电池模组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多个电芯10、正极固定盖20、负极固定盖30、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
[0028]多个电芯10通过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并联连接,正极固定盖20固定多个电芯10的正极,负极固定盖30固定多个电芯10的负极。
[0029]结合图4、图5所示,正极固定盖2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电芯安装槽21,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22,第一过孔22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电芯的数量为45个,因此第一过孔22的数量也为45个,多个第一过孔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面上均匀分布,电芯10的正极压接在第一过孔22上,也就是说第一过孔22的直径小于电芯的直径。其中所述的“压接”,是指电芯10的正极压在第一过孔22上,并且与开设第一过孔22的表面(也就是电芯安装槽的槽底面)接触,但二者并不存在固定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压接”均是指接触并压在一起,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固定连接关系。每个电芯10的轴线与相应的第一过孔22的轴线同轴设置,每个第一过孔22与相邻的第一过孔22之间的轴线距离大于电芯10的直径。结合图2、图3所示,每个电芯10与相邻的电芯10之间均存在间隙。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间隔定位电芯10的凸台2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凸台23的形状均呈近似三角形,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均为向中部凹陷的圆弧形。
[0030]结合图6、图7所示,负极固定盖30与正极固定盖20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所述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是指负极固定盖30与正极固定盖20上下对称,负极固定盖30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电芯安装槽21,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22,第一过孔22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多个第一过孔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面上均匀分布,电芯10的负极压接在负极固定盖30上的第一过孔22上,正极固定盖20和负极固定盖30通过固定盖支撑管24连接,支撑管24的数量为4根,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固定盖20和负极固定盖30的四个角上。正极固定盖20和负极固定盖30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卡扣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各种卡扣,卡扣的一部分固定连接在正极固定盖上,另一部分固定连接在负极固定盖上,然后通过两部分扣合在一起,实现正极固定盖和负极固定盖之间的连接。
[0031]如图1所示,正极导电集流板40固定安装在正极固定盖20的上端面上,结合图8所示,在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设有多个接触片41,每个接触片41上均开设有一个矩形槽。接触片41的数量与电芯10的数量相同,接触片41均通过弹性片42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连接,每个接触片41均穿过正极固定盖20上的第一过孔22后与电芯10的正极电连接。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其中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是指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下对称设置,在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设有多个接触片41,每个接触片41上均开设有一个矩形槽,接触片41的数量与电芯10的数量相同,接触片41均通过弹性片42与负极导电集流板50连接。负极导电集流板50固定安装在负极固定盖30的下端面上,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接触片41穿过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22后与电芯10的负极电连接。
[0032]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43,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的第二过孔43与正极固定盖20上的第一过孔22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第二过孔43与负极固定盖30上的第一过孔22的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每个第二过孔43的直径均大于每个第一过孔22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均为镍片。
[0033]为了便于接线,本装置还设置有正极导电铜板60和负极导电铜板70,正极导电铜板60固定安装在正极导电集流板40的上端面上,负极导电铜板70固定安装在负极导电集流板50的下端面上。在正极导电铜板60和负极导电铜板70上均开设有第三过孔61,正极导电铜板60上的第三过孔61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的第二过孔43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负极导电铜板70上的第三过孔61与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第二过孔43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每个第三过孔61的直径均与每个第二过孔43的直径相同。在正极导电铜板60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弯折板62,在正极弯折板62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正极连接螺母(图中未示出),在负极导电铜板70的一端设置有负极弯折板(图中未示出),在负极弯折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负极连接螺母(图中未示出)。
[0034]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集流板和导电铜板均通过定位柱定位。在正极固定盖2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25,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5的数量为4个,在正极固定盖20的上端面上均布。在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正极导电铜板60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5数量相同的第一安装孔64,第一定位柱25穿插在第一安装孔64内。负极固定盖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4个,在负极固定盖30的下端面上均布。负极导电集流板50和负极导电铜板70上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数量相同的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柱穿插在第二安装孔内。
[0035]为了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且便于更好的固定导电集流板和导电铜板,本装置还包括正极盖板80和负极盖板90,正极盖板80盖接在正极导电铜板60的上端面上,正极盖板80通过第一连接柱81与正极固定盖2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柱81有四个,其两端分别与正极盖板80和正极固定盖20的四个角连接。负极盖板90盖接在负极导电铜板70的下端面上,负极盖板90通过第二连接柱91与负极固定盖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柱91也有四个,其两端分别与负极盖板90和负极固定盖30的四个角连接。
[0036]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电芯为18650型电芯。18650型电芯指电池的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圆柱体型的电池。
[0037]本电池模组所选用的单体电池为标准的18650电池,广泛应用在工业及民用领域,产品技术成熟,价格相对较低,采购选择范围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组设计,可大大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降低整个电动汽车的总成本。本装置加工相对加工简单,加工周期短,同时根据不同车型需求,开发同原理的模组(并联电芯数量不同),提供不同容量的电池包总成。
[00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多个电芯(10)、正极固定盖(20)、负极固定盖(30)、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所述多个电芯(10)通过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并联连接,所述正极固定盖(20)固定多个电芯(10)的正极,负极固定盖(30)固定多个电芯(10)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固定盖(2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电芯安装槽(21),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22),所述第一过孔(22)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电芯(10)的正极压接在第一过孔(22)上,每个第一过孔(22)与相邻的第一过孔(22)之间的轴线距离均大于电芯(10)的直径,每个电芯(10)与相邻的电芯(10)之间均存在间隙,在电芯安装槽(21)的槽底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间隔定位电芯(10)的凸台(23),所述负极固定盖(30)与正极固定盖(20)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所述电芯(10)的负极压接在负极固定盖(30)上的第一过孔(22)上,所述正极固定盖(20)和负极固定盖(30)通过固定盖支撑管(24)或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40)固定安装在正极固定盖(20)的上端面上,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设有多个接触片(41),所述接触片(41)的数量与电芯(10)的数量相同,所述接触片(41)通过弹性片(42)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连接,每个接触片(41)均穿过正极固定盖(20)上的第一过孔(22)后与电芯(10)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结构相同、对称设置,负极导电集流板(50)固定安装在负极固定盖(30)的下端面上,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接触片(41)穿过负极固定盖上的第一过孔(22)后与电芯(10)的负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均 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43),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的第二过孔(43)与正极固定盖(20)上的第一过孔(22)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第二过孔(43)与负极固定盖(30)上的第一过孔(22)的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每个第二过孔(43)的直径均大于每个第一过孔(2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导电铜板(60)和负极导电铜板(70),正极导电铜板(60)固定安装在正极导电集流板(40)的上端面上,负极导电铜板(70)固定安装在负极导电集流板(50)的下端面上,所述正极导电铜板(60)和负极导电铜板(70)上均开设有第三过孔(61),所述正极导电铜板(60)上的第三过孔(61)与正极导电集流板(40)上的第二过孔(43)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所述负极导电铜板(70)上的第三过孔(61)与负极导电集流板(50)上的第二过孔(43)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所述每个第三过孔(61)的直径均与每个第二过孔(43)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铜板(60)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弯折板(62),在正极弯折板(62)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正极连接螺母,所述负极导电铜板(70)的一端设置有负极弯折板,在负极弯折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池模组负极连接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固定盖(2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25),在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正极导电铜板(60)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5)数量相同的第一安装孔(64),所述第一定位柱(25)穿插在第一安装孔(64)内,所述负极固定盖(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负极导电集流板(50)和负极导电铜板(70)上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数量相同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插在第二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集流板(40)和负极导电集流板(50)均为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盖板(80)和负极盖板(90),所述正极盖板(80)盖接在正极导电铜板(60)的上端面上,正极盖板(80)通过第一连接柱(81)与正极固定盖(20)固定连接,所述负极盖板(90)盖接在负极导电铜板(70)的下端面上,负极盖板(90)通过第二连接柱(91)与负极固定盖(3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0)为18650型电芯。
10.根据权利 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0)的数量为45个。
【文档编号】H01M10/613GK203859172SQ20142028272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刘飞, 文锋, 王占国, 阮旭松, 宋建平 申请人: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