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4012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具有板端绝缘体、板端中心端子、板端遮蔽端子以及金属盖体。板端绝缘体凹设有置入空间,天线模块可进入置入空间,而分别与板端中心端子和板端遮蔽端子电性接触。金属盖体可与板端遮蔽端子电性接触,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还可对天线模块的移动提供限制,而可作为各种薄型移动式装置的天线回路。
【专利说明】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端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的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天线用来传送与接收射频信号,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移动式装置。移动式装置大部分的天线回路都包含有以下构件:RF射频模块及其RF板端连接器与RF跳线(该RF跳线一般是由同轴线缆以及设置于线缆两端的PLUG连接器所构成)、以及天线模块及其RF板端连接器。所述天线回路的特性阻抗一般均会要求需要符合50欧姆的匹配,以使天线的射频传输效果符合需求。然而,RF跳线通常会藉由PCB采弹片或焊接方式达成与天线模块的接触,但如此经常会因为与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无法有效遮蔽,导致天线回路的特性阻抗无法守住50欧姆匹配的要求,而落在65到75欧姆的范围内,加上天线模块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使得天线厂商需要重新对天线模块件进行逆向调频的设计,以将整个天线回路的特性阻抗调回到符合50欧姆匹配的要求,如此将造成天线模块设计的困难度增加。
[0003]一般移动式装置的天线回路设计,为避免干扰并取得最佳的天线效果,天线模块往往要与RF射频模块隔开设置,天线模块与RF射频模块两者间会藉由RF跳线进行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天线回路。在常规的设计中,天线模块与RF射频模块两者均会设置可供RF跳线两端的PLUG连接器扣合的RF板端连接器,使得RF跳线可连接彼此而构成天线回路。应说明的是,RF跳线还可藉由焊接方式与天线模块接合。
[0004]上述的天线回路设计,主要是因为RF射频模块与天线模块要隔开设置,故采用RF跳线进行彼此的连接。但近年来一些诸如穿戴式手表等微型无线移动式装置,因为其内部的设置空间十分有限,并无法采用传统的RF跳线连接RF射频模块与天线模块,遂有人提出将天线模块直接与RF射频模块接合而形成天线回路的看法。对此,业界目前已开发出RFPLUG板端连接器,此类的RF PLUG板端连接器可被采用SMT的方式焊在天线模块上,如此天线模块就可藉由RF PLUG板端连接器与RF射频模块上的RF板端连接器嵌合,以在无RF跳线(接近零距离)的情况下与RF射频模块形成完整的天线回路。
[0005]然而,将RF PLUG板端连接器透过SMT制程精准焊接在天线模块上难度极大,且要将天线模块上的RF PLUG板端连接器与RF射频模块上的RF板端连接器进行嵌合时,作业员的视线容易受到天线模块背面侧的遮蔽,使得将RF PLUG板端连接器对准RF板端连接器十分困难,而造成连接器间容易发生嵌合不确实与损坏的问题。另外,为使RF PLUG板端连接器与RF板端连接器间的嵌合力足够,两连接器间具有介于1.(Tl.1mm间的嵌合高度限制,如此将无法满足现在或未来各种薄型移动式装置的高度需求。
[0006]基于前述情况,在确保天线模块与RF射频模块的连接符合50欧姆匹配以及零距离为前提下,如何解决嵌合高度的限制与天线模块与RF射频模块的嵌合不确实的问题,遂为所属【技术领域】人员所迫切关注的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端连接器,可对天线模块提供符合50欧姆匹配的高频特性以及接近零距离的电性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端连接器,具有可对天线模块提供纵向限位的盖体,因此与天线模块的嵌合所需的高度毋须太高,而可满足各式薄型移动式装置的高度需求。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本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具有掀盖构造,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可包括板端绝缘体、板端中心端子、板端遮蔽端子以及金属掀盖。所述板端绝缘体凹设具有置入口的置入空间,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得通过置入口进入置入空间;板端绝缘体还具有侧向限位结构及防呆结构,其中,侧向限位结构用以对天线模块提供侧向限位,以阻止天线模块侧向离开置入空间,防呆结构与天线模块的部分形状有着结构互补的设计,以阻止天线模块接触部位颠倒置入。板端中心端子设于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置入空间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用来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以传送或接收天线模块的信号端信号,板端中心端子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板端遮蔽端子设于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置入空间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用来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的接地端导体,板端遮蔽端子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金属掀盖接合板端绝缘体,并具有掀翻结构与扣合结构,金属掀盖得藉由掀翻结构受力转动直到其扣合结构扣合板端绝缘体或板端遮蔽端子,以与板端遮蔽端子外露出板端绝缘体的部位电性接触,形成屏蔽回路而对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并阻止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经由置入口纵向离开。
[0010]优选地,侧向限位结构及防呆结构可为自板端绝缘体延伸进入置入空间的凸块,或形成于板端绝缘体构成置入空间的侧壁的缺口。板端绝缘体构成置入空间的侧壁可形成有颈口,用于供给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能顺利由上而下进入置入空间。金属掀盖的内壁面乃可凸设有按压部,用于按压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以确保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与接地端导体,能够分别与其对应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电性接触。金属掀盖的外壁面可凸伸出掀起部,用于供给施力以掀起金属掀盖,而外露板端绝缘体的置入空间。
[00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外提供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本实施例主要的连接器结构基本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相同,有别于前者的设计是,本实施例板端连接器的盖体无法掀翻,且被设计成侧插式,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可经由板端连接器的侧边插入,以与板端连接器进行信号的传递。其同样由板端绝缘体、板端中心端子、板端遮蔽端子以及金属盖体所组成。所差异的是采用固定式金属盖体设计,有别于前者的掀盖式设计。
[0012]在本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具有侧向插入构造,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包括板端绝缘体、板端中心端子、板端遮蔽端子以及金属盖体。板端绝缘体形成具有侧向插入口的插入空间,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得通过侧向插入口侧向插入到插入空间内的指定位置。板端中心端子设于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插入空间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以传送或接收天线模块的信号端信号,板端中心端子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板端遮蔽端子设于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插入空间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接地端导体,板端遮蔽端子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金属盖体与板端绝缘体接合为一体,用于使得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可顺利经由侧向插入口插入插入空间。金属盖体与板端遮蔽端子电性接触,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插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金属盖体面对该板端绝缘体的内表面可设有至少一个止退结构,以阻止插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经由侧向插入口离开,而防止天线模块轻易松脱。
[0013]优选地,止退结构可与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部分形状有着结构互补的设计,以阻止接触部位颠倒置入置入空间。金属盖体可以通过扣接或铆合方式与板端绝缘体结合为一体。止退结构可为金属盖体上的打凹结构。金属盖体在靠近板端绝缘体侧向插入口的部位可具有引导结构,用于引导天线模块进入插入空间。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可在无RF跳线(接近零距离)的情况下直接与天线模块嵌合,故可省去RF跳线及其线端连接器的设置,使天线回路的设置成本大幅降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具有与板端遮蔽端子外露出板端绝缘体的部位电性接触的金属盖体,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而确保其50欧姆匹配的高频特性。所述的金属盖体还可对电性连接的天线模块提供纵向限位,因此,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的高度无须过高就能与天线模块嵌合,而可应用于各式薄型移动式装置天线回路的设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板端中心端子与板端遮蔽端子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的组合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金属掀盖掀起以等待天线模块进入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天线模块进入置入空间中以后金属掀盖朝板端绝缘体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与天线模块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沿AA线端截切后的截面图。
[0022]图8为图6沿BB线端截切后的截面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板端中心端子与板端遮蔽端子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板端绝缘体与金属盖体的分解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板端绝缘体与金属盖体的组合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等待天线模块进入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与天线模块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14为图13沿CC线端截切后的截面图。
[0029]图15为图13沿DD线端截切后的截面图。
[0030]图16为图13沿EE线端截切后的截面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板端连接器(掀盖式),11.板端绝缘体,111.置入空间,1111.置入口,112.侧向限位结构,113.防呆结构,114.颈口,12.板端中心端子,121.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122.板端中心端子接脚,13.板端遮蔽端子,131.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132.板端遮蔽端子接脚,14.金属掀盖,141.扣合结构,142.按压部,143.掀起部,2.天线模块,21.接触部位,211.信号端导体,212.接地端导体,3.板端连接器(侧插式),31.板端绝缘体,311.插入空间,3111.插入口,32.板端中心端子,321.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322.板端中心端子接脚,33.板端遮蔽端子,331.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332.板端遮蔽端子接脚,34.金属盖体,341.止退结构,342.引导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0034]第一实施例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掀盖构造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利用掀盖的扣合达成对天线模块的嵌合,除了可以大幅降低对天线模块嵌合所需求的高度,还可以确保在无RF跳线(接近零距离)的情况下直接与天线模块达成50欧姆匹配的电性连接,故可省去RF跳线及其线端连接器的设置,使天线回路的设置成本大幅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降低板端连接器的嵌合高度,而可适用于现今或未来任何薄型的智能手机以及穿戴式的科技产品。所述的天线模块例如为与呈板状的FPC、PCB、LDS等各种形式的天线。
[0036]请参阅图1到图8,为本实施例板端连接器及其搭配使用的天线模块的示意图,如上述参阅的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I的形状为矩形,但也可设计为圆形、椭圆、三角等各式形状,而不应以图中所示的形状为限。本实施例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I具有掀盖构造,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2电性连接,可包括有板端绝缘体11、板端中心端子12、板端遮蔽端子13以及金属掀盖14。所述的天线模块2例如为RF平板式天线件,其接触部位21可区分为信号端导体211与接地端导体212。
[0037]板端绝缘体11凹设有置入空间111,所述置入空间111具有朝上开放的置入口1111。与本实施例板端连接器I搭配的板状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可在金属掀盖14掀起时,翻转朝下并以水平方式或一定的倾斜角度侧向移动到置入口 1111上方,接着由上而下通过置入口 1111进入置入空间111,直到与置入空间111的底部外露的接触部电性接触为止。板端中心端子12设置于板端绝缘体11,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11置入空间111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121,用于供给电性接触置入空间111中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信号端导体211,以传送或接收天线模块2的信号端信号。相应地,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信号端导体211的位置设置于对应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121的位置,因而无须外加RF跳线以及其线端连接器,就能直接与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121电性接触而进行电性信号的传递,使得天线回路的设置成本大幅降低。板端中心端子12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11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122 (请参图2),板端中心端子接脚122可搭接RF射频模块,以连通天线模块2信号端导体211与RF射频模块的电性信号。
[0038]所述置入空间111的断面可由底部向置入口 1111方向逐渐扩大,以形成用以引导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进入置入空间111的引导结构,解决小尺寸的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不易滑移进入置入空间111的问题,如此可有效减少将天线模块2置入板端连接器I的作业时间。所述板端绝缘体11可选用耐SMT高温的塑料为材质,藉由埋入式射出或组立的方式形成,而分别对板端中心端子12与板端遮蔽端子13提供定位与电性隔离作用。如图2所示,板端绝缘体11还具有至少一个由挡块形式所形成的侧向限位结构112,所述侧向限位结构112用以对天线模块2提供侧向限位,以阻止天线模块2侧向离开置入空间111,而中断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与板端连接器I的电性连接。此外,板端绝缘体11还可在形成置入空间111的侧壁中形成供穿过天线模块2的颈口 114,用于供给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能在不受到板端绝缘体11干涉的情况下,顺利由上而下进入板端绝缘体11的置入空间 111。
[0039]为防止作业员将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以颠倒的方向置入板端连接器I的置入空间111,板端绝缘体11在置入空间111底部两侧边角落或非角落位置可分别形成防呆结构113,所述防呆结构113具有不对称且与天线模块2的形状有着结构互补的设计,以避免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颠倒放入置入空间111,而发生无法达成与板端中心端子12或板端遮蔽端子13电性接触的状况。防呆结构113可为自板端绝缘体11延伸进入置入空间111两侧边结构不对称的凸块,或形成于板端绝缘体11构成置入空间111的两侧壁结构不对称的缺口。所述的结构不对称例如是将置入空间底部两侧边的一边设计成矩形缺口,另一边设计成圆弧缺口,相应地,天线模块两侧边的一边需设计成与上述矩形缺口形状结构互补的矩形凸块,另一边设计成与上述圆弧缺口形状结构互补的圆弧凸块,如此以形成有效的置入防呆设计,避免作业员组立天线模块时发生颠倒置入的疏失。
[0040]板端遮蔽端子13设置于板端绝缘体11而具有电性屏蔽的作用。板端遮蔽端子13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11置入空间111底部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131,用于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相应地,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分别延伸至对应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131的位置并外露,而可在没有外加RF跳线及其线端连接器的情况下,就能分别电性接触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131而传递电性信号。板端遮蔽端子13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11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132,用于搭接RF射频模块(图未示)以传递电性信号。
[0041]应说明的是,板端中心端子接脚以及板端遮蔽端子接脚可选择为SMT接脚或THROUGH HOLE接脚以与RF射频模块结合。如图1所示,板端遮蔽端子接脚132的数量为三个,板端中心端子接脚122的数量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板端中心端子接脚122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脚132的数量,仍可视需求适当调整。
[0042]金属掀盖14可区分成由掀翻结构连接彼此的接合部位与转动部位。所述接合部位用于接合板端绝缘体11,藉由掀翻结构,金属掀盖14的转动部位就可受力转动而自板端绝缘体11往上掀起(亦可称朝背离板端绝缘体11的方向转动),以外露置入空间111的置入口 1111,以让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可顺利经由置入口 1111由上而下进入置入空间111。
[0043]金属掀盖14的转动部位可受力转动直到其扣合结构141扣合板端绝缘体11或板端遮蔽端子13为止,此时其内壁面的按压部142可经由置入口 1111对天线模块2提供按压力,以确保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信号端导体211与接地端导体212,分别与其对应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121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131电性接触,并对天线模块2提供纵向限位,阻止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经由置入口 1111由下而上纵向离开置入空间111,如此,即便板端连接器I对天线模块2所能提供的嵌合高度很小,亦可藉由金属掀盖14对天线模块2提供足够的纵向限位力量,使得天线模块2不易受到外力影响而脱离板端连接器I,这样,本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I的嵌合高度最低可到0.6mm,可适用于现在或未来各式薄型的移动式装置。
[0044]应说明的是,当金属掀盖14与板端绝缘体11或板端遮蔽端子13扣合时,金属掀盖14可电性接触板端遮蔽端子13裸露出板端绝缘体11的部位,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置入空间111内的天线模块2形成完整的屏蔽环境,以确保其50欧姆匹配的高频特性。如图5所示,金属掀盖14的外壁面设有翘起部位以作为掀起部143,用于供给施力而令金属掀盖14转动,而开放置入空间111。
[0045]第二实施例
[00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侧向插入构造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与前实施例设计基本相同,主要的差异为本实施例板端连接器的盖体并无设计掀起结构,而整体设计成一种可供天线模块接触部位侧向插入的槽框,以达成对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的限位与电性连接。另外,本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还设计有止退结构,可有效防止天线模块轻易地自板端连接器上松脱离开。
[0047]请参阅图9到图16,为本实施例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板端连接器3具有侧向插入构造,可直接供呈板状的FPC、PCB、LDS等结构形式的天线模块2侧向插入而进行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板端连接器3可由板端绝缘体31、板端中心端子32、板端遮蔽端子33以及金属盖体34所构成。板端中心端子32设置于板端绝缘体31,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31插入空间311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321,用于供给电性接触板端绝缘体31插入空间311中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信号端导体211,以传送或接收天线模块2的信号端信号。相应地,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信号端导体211延伸至对应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321的位置并外露,因而无须借助RF跳线及其线端连接器,就能与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321电性接触而传递电性信号。板端中心端子32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31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322(请参图15到图16),用于搭接RF射频模块,以将天线模块2信号端导体211的电性信号传递给RF射频模块。
[0048]板端遮蔽端子33设置于板端绝缘体31,并具有外露于板端绝缘体31插入空间311底部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331,用于供给电性接触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以传送或接收天线模块2的接地端信号。相应地,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延伸至对应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331的位置并外露,因而无须藉由RF跳线及其线端连接器,就能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331电性连通而传递电性信号。板端遮蔽端子33还具有延伸出板端绝缘体31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332 (请参图15到图16),用于搭接RF射频模块,以将天线模块2接地端导体212的电性信号传递给RF射频模块。
[0049]板端绝缘体31形成具有侧向插入口 3111的插入空间311,用于使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得以通过侧向插入口 3111进入插入空间311,而使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信号端导体211与板端中心导体接触部321电性接触,并使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331电性接触。
[0050]如图11至图13所示,与板端连接器3搭配使用的呈板状的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可在翻转后通过所述侧向插入口 3111进入插入空间311,直到抵靠形成插入空间311的板端绝缘体31的内壁面为止。
[0051]所述的插入空间311可由内部向侧向插入口 3111逐渐扩大断面,藉以提供引导结构342逐步引导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进入插入空间311,以解决小尺寸的天线模块接触部位不易进入插入空间311的问题,进而减少将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置入板端连接器的时间。板端绝缘体31可选用耐SMT高温的塑料为材质,藉由埋入式射出或组立的方式形成,而对板端中心端子32与板端遮蔽端子33提供定位。
[0052]金属盖体34藉由扣接或铆合方式与板端绝缘体31接合为一体,使整体构成可侧向插入的槽框,以让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可顺利经由侧向插入口 3111进入插入空间311。在本实施例中,接合的金属盖体34与板端绝缘体31,可对插入空间311中的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提供移动的限制,使得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不易受到外力的牵引,在侧向以外的其他方向脱离板端连接器3。金属盖体34可电性接触板端遮蔽端子33裸露出板端绝缘体的部位,而间接与插入空间311中天线模块2接触部位21的接地端导体212电性连通,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置插入空间311中天线模块2的接触部位21提供一完整的屏蔽环境,以确保其高频特性。
[0053]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盖体34内表面还设有至少一个止退结构341,可对进入插入空间311的天线模块2提供干涉,以阻止插入空间311中的天线模块2经由侧向插入口 3111离开。举例来说,金属盖体的内表面可设置一个以上的止退卡点作为止退结构,相应地,天线模块对应所述止退结构的位置可设计成裸空或非裸空的凹部;当天线模块侧插进入板端连接器时,因为止退卡点会对天线模块的滑移提供阻力,使得要让天线模块朝内移动就要提供足以克服前述滑移阻力的插入力量。当金属盖体的止退卡点进入天线模块的凹部后,止退卡点对天线模块所提供的滑移阻力就会明显感受降低,甚至还会听到止退卡点与天线模块凹部的插入定位声响,藉此就可确认天线模块的插入是否到位。当天线模块要侧向退出板端连接器而接触止退卡点时,止退卡点就会对天线模块产生干涉力量以阻止移动,如此,将造成进入插入空间的天线模块无法轻易地脱离。
[0054]另外,应说明的是,金属盖体的内表面可设置复数左右非对称的止退结构,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呆设计,藉以避免作业员错将天线模块以正反颠倒的方向插入板端连接器。
[00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以降低天线回路的设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可对天线模块提供完整的电性屏蔽,以确保其50欧姆匹配的高频特性,还设有防呆结构,以阻止天线模块颠倒置入。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还提供有金属盖体,以限制与其电性连接的天线模块的纵向移动,因此无须过高的高度就能与天线模块嵌合,而可应用于各式薄型移动式装置天线回路的设置。
[00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具有掀盖构造,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包括: 板端绝缘体,凹设具有置入口的置入空间,所述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得通过该置入口进入该置入空间;该板端绝缘体还具有侧向限位结构及防呆结构,其中,该侧向限位结构用以对该天线模块提供侧向限位,以阻止该天线模块侧向离开该置入空间,该防呆结构具有不对称且与该天线模块的部分形状有着结构互补的设计,用以使该天线模块接触部位无法颠倒置入该置入空间; 板端中心端子,设于所述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板端绝缘体置入空间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所述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以传送或接收该天线模块的信号端信号,该板端中心端子还具有延伸出该板端绝缘体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 板端遮蔽端子,设于所述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板端绝缘体置入空间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所述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的接地端导体,该板端遮蔽端子还具有延伸出该板端绝缘体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以及 金属掀盖,接合所述板端绝缘体,并具有掀翻结构与扣合结构,该金属掀盖得藉由该掀翻结构受力转动,直到其扣合结构扣合所述板端绝缘体或板端遮蔽端子,以与该板端遮蔽端子外露出该板端绝缘体的部位电性接触,形成屏蔽回路而对该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并阻止该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经由该置入口纵向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及防呆结构为自所述板端绝缘体延伸进入所述置入空间的凸块,或形成于该板端绝缘体构成该置入空间的侧壁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绝缘体构成所述置入空间的侧壁形成有颈口,用以使该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能够顺利由上而下进入所述置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掀盖的内壁面凸设有按压部,用以按压所述置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以确保该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与接地端导体,分别与其对应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与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电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掀盖的外壁面凸伸有掀起部,用于供给施力以掀起该金属掀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翻结构为铰接的结构。
7.一种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具有侧向插入构造,可直接与呈板状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包括: 板端绝缘体,形成具有侧向插入口的插入空间,所述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得通过该侧向插入口侧向插入该插入空间; 板端中心端子,设于所述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该板端绝缘体插入空间底部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所述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信号端导体,以传送或接收该天线模块的信号端信号,该板端中心端子还具有延伸出该板端绝缘体的板端中心端子接脚; 板端遮蔽端子,设于所述板端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该板端绝缘体插入空间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触部,用于供给电性接触所述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接地端导体,该板端遮蔽端子还具有延伸出该板端绝缘体的板端遮蔽端子接脚;以及 金属盖体,与所述板端绝缘体接合为一体,用以使该天线模块的接触部位可顺利经由所述侧向插入口插入所述插入空间;该金属盖体与所述板端遮蔽端子电性接触,以形成屏蔽回路而对该插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提供电性屏蔽;该金属盖体面对该板端绝缘体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止退结构,以阻止该插入空间中的天线模块经由该侧向插入口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结构具有不对称且与所述天线模块接触部位的部分形状有着结构互补的设计,用以使该天线模块接触部位无法颠倒插入所述插入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体以扣接或铆合方式与所述板端绝缘体结合为一体;所述止退结构为所述金属盖体上的打凹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RF射频模块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体在靠近所述板端绝缘体侧向插入口的部位具有引导结构,用以引导所述天线模块进入所述插入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983582SQ20142040244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陈世杰 申请人: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