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FePt赝自旋阀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11898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FePt赝自旋阀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磁性材料或自旋电子学材料领域,涉及赝自旋阀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利用应力调控FePt赝自旋阀材料中的两个铁磁层的磁矩排列方式(平行排列或反平行排列),从而实现磁电阻显著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赝自旋阀(PSV)材料可以很灵敏地探测外界弱磁场的变化,因而在高灵敏度读出磁头、磁性传感器以及磁随机存储器中都具有潜在的应用背景。传统的赝自旋阀材料结构是:铁磁层(FM1)/非磁性隔离层(NM)/铁磁层(FM2)(如图4所示)。通常需要外加磁场来改变两个磁性层的磁矩排列方式—平行排列(图4a)或反平行排列(图4b),进而实现体系电阻的高低变化。对于赝自旋阀材料而言,通常情况下,需要施加的外加磁场非常大,因此需要能够提供大磁场的装置,增加了赝自旋阀的成本;同时,大的磁场作用在磁性材料上,会通过磁致效应产生热量,影响器件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在尽可能小的工作磁场甚至不需要磁场的情况下,实现电阻的变化,是高效自旋电子学器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FePt合金材料是常见的赝自旋阀中的铁磁性材料,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目前,研究者通过多种方法来调节FePt赝自旋阀所需的外加工作磁场,进而调控其灵敏度。比如,选择不同的磁性层材料,或调节两个磁性层的厚度,或者改变两个磁性层的沉积温度,来控制两个磁性层的磁矩反转所需要的磁场大小,进而控制两个磁性层的磁矩排列方式。但是,这些调控手段均需要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对材料体系以及工艺参数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因此,如何简单、普适地调控两个磁性层的磁矩排列方式,对于发展FePt赝自旋阀材料及其器件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应力调控FePt赝自旋阀材料中的两个磁性层的磁矩排列方式(平行排列或反平行排列),从而实现磁电阻显著变化的方法。

一种制备FePt赝自旋阀材料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依次经过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表面抛光处理后的Cu-Zn-Al基片上沉积FePt/Ru/FePt/Ta多层膜,沉积完毕后,对其进行热处理,诱导FePt原子有序及其硬磁性能。最后,对上述薄膜体系进行光刻处理,以获得纳米柱状阵列结构,引出电极。

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

(1)、对Cu-Zn-Al基片进行预拉伸处理、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所述的Cu-Zn-Al基片厚度为0.5~0.8毫米,预拉伸量为15%~20%,酸化处理的PH值为6-7,酸化时间为3-5分钟,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5~2纳米。上述预拉伸处理、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的顺序优选依次进行预拉伸处理、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

(2)、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步骤(1)所述Cu-Zn-Al基片上依次沉积FePt原子、Ru原子、FePt原子以及Ta原子,形成FePt/Ru/FePt/Ta多层膜结构,所述的沉积过程中溅射室的本底真空度1×10-5~5×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0.3~0.8Pa,沉积得到的FePt原子层的厚度为Ru原子层的厚度为Ta原子层的厚度为

(3)、在真空环境下,对步骤(2)中得到的复合体系进行热处理,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2×10-5~5×10-5Pa,热处理的温度为350~400℃,保温时间为20~40分钟;最后,冷却到室温;

(4)、对上述热处理后的复合体系进行光刻处理,形成纳米级别柱状阵列,柱的直径为柱之间的间距为在柱状阵列两端引出电极,以通入电流;

(5)随后,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就可以调控基片产生拉伸形变(降温至-70℃以下)或压缩形变(升温至100℃以上),相应地在FePt/Ru/FePt多层膜上施加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进而可以调控多层膜的磁矩呈现平行排列或反平行排列方式,即实现赝自旋阀功能。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对Cu-Zn-Al基片进行预拉伸处理,可以诱发其发生马氏体相变;对上述预拉伸处理的Cu-Zn-Al基片进行表面酸化处理和抛光处理,可以大大减少表面的氧化层、降低表面粗糙程度,为FePt合金在Cu-Zn-Al基片上的外延生长提供了很好的表面质量。在上述处理完毕的Cu-Zn-Al基片上沉积FePt/Ru/FePt/Ta多层膜之后,利用350~400℃热处理过程可以使该多层膜体系由软磁性变为硬磁性。在此之后,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赝自旋阀的功能了,具体如下:

当温度低于Cu-Zn-Al基片的相变温度(20~100℃)时,Cu-Zn-Al基片未发生形变,FePt/Ru/FePt/Ta多层膜没有受到明显的晶格应力作用,此时,为了降低体系的总能量,多层膜中的两层FePt的磁矩会自然地呈现反平行排列,体系呈现高电阻状态(如图5b所示)。然而,当Cu-Zn-Al基片逐渐加热到100℃之上,Cu-Zn-Al基片会发生由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的转变过程,晶格点阵发生整体切变,产生压缩形变,在多层膜体系上就会施加压缩应力,该应力作用可以调节FePt原子间的距离,给体系增加一定的应力能,促使FePt层的磁矩排列具有各向异性,即磁矩沿各个方向排列的能量是不同的,这使得两个FePt层的磁化方向保持一致,以降低体系的总能量,即此时两个FePt层的磁矩平行排列(如图5a所示),体系呈现低电阻状态。

相应地,当温度处于-70~20℃时,Cu-Zn-Al基片未发生形变,FePt/Ru/FePt/Ta多层膜没有受到明显的晶格应力作用,此时,为了降低体系的总能量,多层膜中的两层FePt的磁矩会自然地呈现反平行排列,体系呈现高电阻状态。如果将Cu-Zn-Al基片降低到-70℃之下,Cu-Zn-Al基片会发生由奥氏体相向马氏体相的逆转变过程,晶格点阵发生相反的形状回复,以产生拉伸形变,在多层膜体系上就会施加拉伸应力。该拉伸应力也同样给多层膜体系增加应力能,造成磁矩排列的各向异性,因此,两个FePt层又会呈现平行排列模式(如图5c所示),整个多层膜体系呈现低电阻状态。所以,通过控制基片的温度,就可以控制多层膜体系的应力状态,进而实现高电阻状态和低电阻状态,即赝自旋阀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此发明只需要采用廉价的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基片,通过控制温度就能很好地产生高低阻态的变化,实现赝自旋阀功能,因此具有制备简单、控制方便的特点;而且,此方法不需要高成本的稀有金属或昂贵的附加装置,因此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未来自旋电子学技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经过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表面抛光处理、热处理以及光刻处理后的Cu-Zn-Al基片/多层膜的电阻变化率随温度的曲线,其中,基片厚度为0.5毫米,预拉伸量为15%;表面酸化处理的PH值为6,酸化时间为3分钟;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5纳米;真空热处理过程为:350℃/20分钟,真空度为2×10-5Pa;薄膜沉积过程中的仪器本底真空度1×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0.4Pa;光刻处理之后,形成的柱状结构的直径柱之间的间距为

图2为经过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表面抛光处理、热处理、光刻处理后的Cu-Zn-Al基片/多层膜的电阻变化率随温度的曲线,其中,基片厚度为0.7毫米,预拉伸量为18%;表面酸化处理的PH值为6.5,酸化时间为4分钟;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8纳米;真空热处理过程为:380℃/30分钟,真空度为4×10-5Pa;薄膜沉积过程中的仪器本底真空度3×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0.8Pa;光刻处理之后,形成的柱状结构的直径柱之间的间距为

图3为经过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表面抛光处理、热处理以及光刻处理后的Cu-Zn-Al基片/多层膜的电阻变化率随温度的曲线,其中,基片厚度为0.8毫米,预拉伸量为20%;表面酸化处理的PH值为6.9,酸化时间为5分钟;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2纳米;真空热处理过程为:400℃/40分钟,真空度为6×10-5Pa;薄膜沉积过程中的仪器本底真空度5×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1.0Pa;光刻处理之后,形成的柱状结构的直径柱之间的间距为

图4为传统的赝自旋阀材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外加磁场的方向,空心箭头表示FM层的磁矩方向:(a)外加磁场引导铁磁层(FM1)和铁磁层(FM2)呈现平行排列,即低电阻状态;(b)外加磁场引导铁磁层(FM1)和铁磁层(FM2)呈现反平行排列,即高电阻状态

图5本专利中的FePt赝自旋阀材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Cu-Zn-Al基底的应力方向,空心箭头表示FePt层的磁矩方向:(a)Cu-Zn-Al基底产生压缩应变,两个FePt层的磁矩呈现平行排列,即低电阻状态;(b)Cu-Zn-Al基底无应变时,两个FePt层的磁矩呈现反平行排列,即高电阻状态;(b)Cu-Zn-Al基底产生拉伸应变,两个FePt层的磁矩呈现平行排列,即低电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样品的制备条件为:首先,对Cu-Zn-Al基片进行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其中,基片厚度为0.5毫米,预拉伸量为15%;表面酸化处理PH值为6,酸化时间3分钟;表面抛光处理: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5纳米。处理完毕后,利用丙酮和酒精进行表面清洗,获得表面干净的Cu-Zn-Al表面。然后,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上述处理后的Cu-Zn-Al基片上,依次沉积FePt原子(厚度为)、Ru原子(厚度为)、FePt原子(厚度为)、Ta原子(厚度为),从而制备Cu-Zn-Al基片/多层膜,溅射沉积前的本底真空度为1×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0.4Pa。沉积完毕后,对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真空度为1×10-5Pa,350℃/20分钟,以诱导多层膜结构中的FePt由软磁性转变为硬磁性。然后,对上述热处理后的复合体系,进行光刻处理,以形成柱状结构,其柱的直径为柱之间的间距为最后,在柱的两端引出电极进行电学测试。

图2中样品的制备条件为:首先,对Cu-Zn-Al基片进行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其中,基片厚度为0.7毫米,预拉伸量为18%;表面酸化处理PH值为6.5,酸化时间4分钟;表面抛光处理: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8纳米。处理完毕后,利用丙酮和酒精进行表面清洗,获得表面干净的Cu-Zn-Al表面。然后,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上述处理后的Cu-Zn-Al基片上,依次沉积FePt原子(厚度为)、Ru原子(厚度为)、FePt原子(厚度为)、Ta原子(厚度为),从而制备Cu-Zn-Al基片/多层膜,溅射沉积前的本底真空度为3×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0.8Pa。沉积完毕后,对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真空度为4×10-5Pa,380℃/30分钟,以诱导多层膜结构中的FePt由软磁性转变为硬磁性。然后,对上述热处理后的复合体系,进行光刻处理,以形成柱状结构,其柱的直径为柱之间的间距为最后,在柱的两端引出电极进行电学测试。

图3中样品的制备条件为:首先,对Cu-Zn-Al基片进行预拉伸、表面酸化处理以及表面抛光处理,其中,基片厚度为0.8毫米,预拉伸量为20%;表面酸化处理PH值为6.9,酸化时间5分钟;表面抛光处理: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2纳米。处理完毕后,利用丙酮和酒精进行表面清洗,获得表面干净的Cu-Zn-Al表面。然后,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上述处理后的Cu-Zn-Al基片上,依次沉积FePt原子(厚度为)、Ru原子(厚度为)、FePt原子(厚度为)、Ta原子(厚度为),从而制备Cu-Zn-Al基片/多层膜,溅射沉积前的本底真空度为6×10-5Pa,溅射时氩气压为1.0Pa。沉积完毕后,对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真空度为6×10-5Pa,400℃/20分钟,以诱导多层膜结构中的FePt由软磁性转变为硬磁性。然后,对上述热处理后的复合体系,进行光刻处理,以形成柱状结构,其柱的直径为柱之间的间距为最后,在柱的两端引出电极进行电学测试。

从图1到图3,很明显可以看出,不论哪种制备条件下,均出现了电阻的变化,即实现了赝自旋阀的功能。以图2为例,当温度低于Cu-Zn-Al基片的相变温度(20~100℃)时,Cu-Zn-Al基片未发生形变,FePt/Ru/FePt/Ta多层膜没有受到明显的晶格应力作用,此时,多层膜中的两层FePt的磁矩会自然地呈现反平行排列(如图2中插图所示),体系呈现高电阻状态。然而,当Cu-Zn-Al基片逐渐加热到100℃之上,Cu-Zn-Al基片会发生由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的转变过程,产生压缩形变,在多层膜体系上就会施加压缩应力,该应力作用使得两个FePt层的磁化方向保持一致,即此时两个FePt层的磁矩平行排列,体系呈现低电阻状态。相应地,当温度处于-70~20℃时,Cu-Zn-Al基片未发生形变,FePt/Ru/FePt/Ta多层膜没有受到明显的晶格应力作用,此时多层膜中的两层FePt的磁矩会自然地呈现反平行排列(如图2中插图所示),体系呈现高电阻状态。如果将Cu-Zn-Al基片降低到-70℃之下,Cu-Zn-Al基片会发生由奥氏体相向马氏体相的逆转变过程,在多层膜体系上就会施加拉伸应力。该拉伸应力同样会造成两个FePt层又会呈现平行排列模式(如图2中插图所示),整个多层膜体系呈现低电阻状态。所以,通过控制基片的温度,就可以控制多层膜体系的应力状态,进而实现高电阻状态和低电阻状态,即赝自旋阀功能,电阻变化率可以达到5.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