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22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属于变压器散热配件。



背景技术:

电焊机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使被接触物相结合的目的。其结构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大功率的变压器。

变压器运行时,绕组和铁芯的损耗会产生大量热量,为防止过热产生的绝缘损坏,必须及时散热。对于小功率、小容量的变压器,通过通风系统和自然对流就可以满足散热要求。对于大功率的变压器,一般采用液冷的散热方式。

目前,变压器常用的散热器为片式散热器,该片式散热器由多个散热片组成,每个散热片是由薄钢板压出凹槽后,两片对焊成一片散热片。现有散热片的有效散热面积小,其散热效果不能满足超大功率的变压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并且管壁与机器表面充分接触,提高换热能力。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设有集流管、法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一组首尾连接的扁管,该扁管包括第一换热扁管、第二换热扁管、连通第一换热扁管和第二换热扁管用的回流扁管,其中第一换热扁管和第二换热扁管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部;一组首尾连接的扁管以连续S型的结构设置。这种设计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并且管壁与机器表面充分接触,提高换热能力;通过一组扁管的自由组合,可以制成不同规格、大小的换热装置,适用性广且成本低。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换热管通过一组扁管相对焊接而成,其中连接部为焊接部。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根据需要来定制换热管的尺寸。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法兰,一组扁管通过连接法兰首尾连接。这种设计可以进行扁管之间的拆装,使用更灵活。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扁管的横截面为长圆孔形。这种设计使管壁与机器表面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换热介质的用量。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扁管呈U形。这种设计使介质流动更顺畅,并增大扁管的有效换热面积。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换热管采用铜材料制成。这种设计提高换热管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换热管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一组扁管依次连接。这种设计提高了换热管的强度,防止因扁管数量太多导致整体的不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增大了换热面积,并且管壁与机器表面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能力;通过一组扁管的自由组合,可以制成不同规格、大小的换热装置,适用性广;使用灵活,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扁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扁管的左视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中:1-扁管,2-第一换热扁管,3-第二换热扁管,4-回流扁管,5-连接部,6-连接法兰,7-加强筋,8-上集流管,9-下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集流管、法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一组首尾连接的扁管1,该扁管1包括第一换热扁管2、第二换热扁管3、连通第一换热扁管2和第二换热扁管3用的回流扁管4,其中第一换热扁管2和第二换热扁管3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部5;一组首尾连接的扁管1为连续S型的结构设置。一组扁管1之间焊接而成,其中连接部5为焊接部。扁管1的横截面为长圆孔形,其管壁的长条部与变压器接触。扁管1呈U形并采用铜材料制成。换热管一端与上集流管8连接,另一端与下集流管9连接。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扁管1的连接部5设有连接法兰6,一组扁管1通过法兰6首尾连接。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扁管式换热装置,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换热管设有加强筋7,加强筋7分别与一组扁管1依次连接,加强筋7设置在扁管1管壁的长条部,可以为设置在扁管1中心位置的一条加强筋7,也可以为均匀设置的两条加强筋7。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