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Al‑Si3N4‑Ti/Ni/Ag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968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Al-Si3N4-Ti/Ni/Ag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快恢复二极管工艺中,由于Ag的化学性质稳定,活跃性低,富延展性反光率极高,可达99%以上,导致在生产时与Si3N4接触时,粘附性不好,容易产生Si3N4脱落和断裂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封装可靠性,不适合用于快恢复二极管芯片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Al-Si3N4-Ti/Ni/Ag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该二极管通过使用金属层置于钝化层上,解决了Si3N4易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Al-Si3N4-Ti/Ni/Ag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该二极管从下至上依次为:Si-SiO2快恢复二极管、Al层、Si3N4和Ti/Ni/Ag金属层;采用蒸发或者溅射的方式在Si-SiO2快恢复二极管的P型Si上制作Al层后,淀积Si3N4保护层,最后在Al层对应的Si3N4保护层开口溅射Ti/Ni/Ag金属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Ti/Ni/Ag金属层置于钝化层Si3N4上,解决了由于Ag反光率高导致与Si3N4接触后容易产生Si3N4脱落和断裂的现象,从而实现批量生产。增加了Al在第一层,Al与P+、N+硅或多晶硅能形成低阻的欧姆接触,使得芯片的正向压降最小,而且与绝缘体SI3N4有良好的附着性,性能最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有Al-Si3N4-Ti/Ni/Ag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最下层主要为Si-SiO2结构的快恢复二极管基本结构,通过在N-型Si上腐蚀图形,离子注入和推P型Si制作出PN结,在P型Si上制作一层SiO2,覆盖N-型Si,露出P型Si,在P型Si上制作多晶硅栅极。

在基本结构上为连接用的金属Al层,在上面为起到保护作用制作由Si3N4组成的钝化层,最顶端为封装使用的Ti/Ni/Ag金属层。

本发明中先使用蒸发或溅射的方式蒸渡Al,Al厚度理论值为1.5±0.3um,反射率理论值控制在180%-200%左右,此层金属厚度较薄与P型Si能形成低阻的欧姆接触,使得芯片的正向压降达到最小,之后使用PECVD淀积Si3N4,淀积厚度理论值为6000±300埃,折射率理论值2.1%±0.2%,最后在Si3N4上再次以溅射的方法蒸渡Ti/Ni/Ag金属层,金属层厚度通常在2000埃/2000埃/40000埃左右,以达到封装焊接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