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0147阅读:10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的一种用于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如图1所示,该GGNMOS器件形成于半导体硅衬底10上,其具有栅极(Gate)14和位于栅极两侧的N型掺杂的源端(Source)11和12和漏端(Drain)17和16。在现有用于ESD(静电释放)保护的GGNMOS(栅接地NMOS)器件中,为了提高GGNMOS器件的ESD泄流能力,通常在GGNMOS器件中采用不对称的源端和漏端结构,即对漏端作延展(extension)处理,并且在漏端延展区(drain extension)加入非金属硅化物区15(silicide blocking)来增加漏端的压仓电阻,以改善ESD泄流时的电流分布和泄流均匀性,并可增加二次击穿电流。

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ESD泄流时的电流主要还是在漏端扩散区(drain diffusion)和沟道(channel)的表面流动(如图示箭头所指),而硅的热导率是栅氧化物的几百倍,因而栅氧层13(Gate oxide)是热的不良导体,硅衬底10(substrate silicon)相对而言则是热的良导体,所以ESD导通电流越靠近漏端扩散区表面和沟道表面,就越不利于ESD泄放电流产生的热量的散发,因而就越容易导致栅氧层13的融化而引起器件的各种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提高GGNMOS(栅接地NMOS)的ESD泄流能力,从而提高GGNMOS器件的ESD保护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包括建立在半导体硅衬底上的栅极,位于栅极两侧的源端和漏端,所述漏端具有NLDD掺杂区和N+掺杂区,并朝向源端方向延展,所述NLDD掺杂区在其延展区设有非金属硅化物区,并在所述非金属硅化物区下方设有一P型掺杂区,所述N+掺杂区与P型掺杂区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P型掺杂区为P型轻掺杂区。

优选地,所述P型掺杂区与非金属硅化物区具有重叠部分,并形成悬浮的P型轻掺杂区。

优选地,所述P型掺杂区与NLDD掺杂区之间在其延展区形成一个悬浮的反向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反向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大于所述N+掺杂区与半导体硅衬底中的P阱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优选地,所述栅极与半导体硅衬底之间具有栅氧层。

一种上述的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一半导体硅衬底,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中形成P阱;

步骤S02: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定义出栅极、源端和具有延展区的漏端区域;

步骤S03: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沉积栅氧层和栅极材料,并制作形成栅极,然后,对源端和漏端区域进行NLDD离子注入,形成NLDD掺杂区,并在漏端NLDD掺杂区的延展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的悬浮P型掺杂区;

步骤S04:形成栅极侧墙;

步骤S05:对源端和漏端的接触孔接出区域进行N+离子注入,形成N+掺杂区,以形成源端和漏端;

步骤S06:在漏端NLDD掺杂区的延展区表面形成非金属硅化物区。

优选地,步骤S03中,形成轻掺杂的悬浮P型掺杂区时的离子注入能量范围:1KeV~200KeV,剂量范围:1E12cm-2~1E16cm-2

优选地,步骤S05中,对源端和漏端区域进行N+离子注入时,将所形成的漏端的N+掺杂区边界限制在漏端的接触孔区,以确保漏端的N+掺杂区与P型掺杂区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优选地,还包括:

步骤S07:在源端和漏端的N+掺杂区之上形成接触孔。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GGNMOS的漏端延展区设置一个P型掺杂区,以与漏端的NLDD掺杂区之间形成一个悬浮的反向二极管,来改变漏端ESD电流的分布,使ESD泄放电流偏离漏端扩散区表面和导通沟道表面,以此来提高GGNMOS的ESD泄流时的散热能力,并以此提升在器件发生回滞效应时的二次击穿电流,另外,本发明通过将漏端N+掺杂限制在漏端接触孔的接出区,增加了漏端的压仓电阻,可进一步增加ESD泄流时的均匀性,从而提高GGNMOS器件的ESD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用于ESD保护的GGNMOS器件;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来加以理解。

在以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栅接地NMOS)器件,建立在半导体硅衬底上,包括位于半导体硅衬底20上的栅极(Gate)24,位于栅极两侧的半导体硅衬底中的源端(Source)21和22和漏端(Drain)27和28。在所述栅极24与半导体硅衬底20之间可按常规设置有栅氧层(Gate Oxide)23。

请参阅图2。在半导体硅衬底20中的源端和漏端下方设有P阱(P well)。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发明的GGNMOS器件中同样采用了不对称的源端21、22和漏端27、28结构,即对漏端27、28作了延展处理,使得漏端27、28的面积(宽度)明显大于源端21、22的面积(宽度)。

请参阅图2。所述源端具有NLDD(N-)掺杂区21和N+掺杂区22,其中NLDD掺杂区21构成整个源端扩散区的边界,N+掺杂区22构成源极。所述漏端具有NLDD(N-)掺杂区27和N+掺杂区28,其中NLDD掺杂区27构成整个漏端扩散区的边界,N+掺杂区28构成漏极。漏端朝向源端的方向延展,即漏端的NLDD掺杂区27和N+掺杂区28都朝向源端的方向进行了延展。但是,漏端NLDD掺杂区27的延展区将明显地大于漏端N+掺杂区28的延展区,使得在图示漏端扩散区的边界与漏端N+掺杂区之间存在一个宽裕的NLDD掺杂区区域。在这个NLDD掺杂区区域,即漏端的NLDD掺杂区在其延展区设有非金属硅化物区26。非金属硅化物区26通常位于漏端NLDD掺杂区27的延展区表面。并且,图示非金属硅化物区26的左边界可以与栅极24的右边界相接;非金属硅化物区26的右边界可以与漏端N+掺杂区28的左边界相接。

请继续参阅图2。利用上述的漏端NLDD掺杂区的延展区,在所述非金属硅化物区26的下方设有一P型掺杂区25。该P型掺杂区25可通过掺杂能量和剂量都比较小的离子注入形成,即该P型掺杂区25为轻掺杂的P型掺杂区。因而P型掺杂区25的上端与非金属硅化物区26之间可形成部分重叠;P型掺杂区25的图示下表面以及左右端都位于漏端NLDD掺杂区27的延展区以内。从而,P型掺杂区25成为一个悬浮(floating)的P型轻掺杂区。并且实际上,所述P型掺杂区25与漏端的NLDD掺杂区27之间在其延展区形成了一个悬浮的反向二极管(reverse diode),即NLDD/P反向二极管。

在形成此NLDD/P反向二极管时,要保证该NLDD/P反向二极管具有较大的反向击穿电压,即应保证该NLDD/P反向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reverse breakdown voltage)大于漏端N+掺杂区与半导体硅衬底中的P阱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这可通过控制注入剂量来实现。同时,还要保证形成的NLDD/P反向二极管具有一定的深度,以确保ESD电流尽可能地偏离漏端扩散区表面和沟道表面,有利于器件ESD泄流时的散热,从而提高器件的二次击穿电流。这可通过控制注入能量来实现。

请参阅图2。在进行漏端的N+掺杂区注入时,应使得漏端N+掺杂区28的边界与P型掺杂区25之间不至于产生重叠。这就要求漏端的N+掺杂区28与P型掺杂区25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漏端的扩散电阻(non-silicided N type diffusion resistor)会进一步提高,也可使得本发明GGNMOS器件的压仓电阻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器件发生回滞效应(snapback)时的二次击穿电压和ESD泄放电流的均匀性。

当ESD事件触生时,由于P型掺杂区起到的阻挡作用,ESD泄放电流将主要从漏端扩散区和沟道的底部流向源端(如图2箭头所指),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经过漏端扩散区和沟道的表面流向源端,从而使ESD电流更加偏离导通沟道,以此来提高GGNMOS的ESD泄流时的散热能力,并提升在器件发生回滞效应时的二次击穿电流(热击穿电流),从而提高GGNMOS器件的ESD保护能力。

可以将本发明的上述新型GGNMOS器件应用到ESD保护电路中的例如输入输出端的保护电路中和电源对地的ESD保护电路中,来提升芯片整体的ESD防护能力。

应用本发明可产生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有利于增加漏端的压仓电阻,改善ESD泄流时的均匀性和电流分布。

2)有利于改善ESD泄流时漏端的电流分布,使ESD泄放电流尽可能地偏离漏端扩散区表面和沟道表面,有利于ESD泄流时的散热,从而提高ESD器件的二次击穿电流。

上述技术效果可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本发明进行的TCAD仿真结果、例如通过电流分布图和矢量图对比来实际验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上述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用作ESD保护的GGN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一半导体硅衬底20,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20中通过常规CMOS工艺进行掺杂离子注入,形成P阱和沟道;在进行掺杂离子注入后,对器件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注入产生的缺陷。

步骤S02: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20上定义出栅极、源端和具有延展区的漏端区域;

步骤S03:可采用常规的半导体工艺,例如CVD工艺,在所述半导体硅衬底20上沉积并形成栅氧层23;接着,在栅氧层上方再继续淀积栅极材料,并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制作形成栅极24和栅氧层23。然后,采用常规工艺,对源端和漏端区域进行NLDD(N-)离子注入,形成NLDD(N)掺杂区21、27,并在漏端NLDD掺杂区27的延展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的悬浮P型掺杂区25。进行注入后还包括进行退火处理的步骤。上述方法都可以采用现有的公知技术来实现,故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再展开说明。

在形成轻掺杂的悬浮P型掺杂区时,可采用的离子注入工艺为:离子注入能量范围:1KeV~200KeV,剂量范围:1E12cm-2~1E16cm-2。此工艺可保证形成的NLDD/P反向二极管具有较大的反向击穿电压,即保证该NLDD/P反向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大于漏端N+掺杂区与半导体硅衬底中的P阱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同时还可保证形成的NLDD/P反向二极管具有一定的深度,以确保ESD电流尽可能地偏离漏端扩散区表面和沟道表面,有利于器件ESD泄流时的散热,从而提高器件的二次击穿电流。

步骤S04:可采用公知的侧墙工艺,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制作形成栅极侧墙。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公知技术来实现,故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再展开说明。

步骤S05:可采用常规工艺,对源端和漏端的接触孔接出区域进行N+离子注入(即进行源/漏注入),形成N+掺杂区22、28,并退火,从而形成源端和漏端。

在进行N+源/漏注入时,应在布局(layout)中将漏端的N+掺杂区域仅仅限制在漏端的接触孔区,从而确保漏端的N+掺杂区28与P型掺杂区25之间不至于产生重叠,并具有一定的间隔。

步骤S06:可采用常规工艺,在漏端NLDD掺杂区27的延展区表面形成非金属硅化物区26。

还可包括:

步骤S07:可采用常规后道工艺,在源端和漏端的N+掺杂区22、28之上继续制作形成源/漏接触孔,以及进行金属互连工艺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GGNMOS的漏端延展区设置一个P型掺杂区,以与漏端的NLDD掺杂区之间形成一个悬浮的反向二极管,来改变漏端ESD电流的分布,使ESD泄放电流偏离漏端扩散区表面和导通沟道表面,以此来提高GGNMOS的ESD泄流时的散热能力,并提升在器件发生回滞效应时的二次击穿电流,另外,本发明通过将漏端N+掺杂限制在漏端接触孔的接出区,增加了漏端的压仓电阻,可进一步增加ESD泄流时的均匀性,从而提高GGNMOS器件的ESD保护能力。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