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488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源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动力电源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电源模块的连接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电源模块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几种:一种是铜极耳超声波焊接转铝极耳后激光焊接,由于超声波焊接两种不同金属,异种金属片熔点不一致,出现焊接材料不熔融或脆弱,无法使铜铝完美结合,容易出现分层现象,而且超声波金属焊接时高频振动传递到需焊接的金属表面,操作现场产生高频刺耳噪音。另一种是打孔锁螺丝工艺技术,即通过汇流排固定电池极耳,然后通过紧固件机械紧固,这种连接方式使电池堆在长期运动中运行,螺丝松动造成接触不良;而且连接板通过压紧方式,接触表面容易产生接触电阻。还有一种是同种材料焊接后中间连接采用螺丝固定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使电池运行中产生热量氧化接触表面,造成电阻增大,进而会影响模块的使用性能和整个电源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的新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可解决铜铝超声波焊接贴合不紧、铜铝激光焊接硬脆性的问题,避免螺丝松动接触电阻不稳定及材料接触面有氧电化学反应电阻变大,改善模块模组串并联接触电阻,降低电池堆整体内阻提高电池堆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所述电源模块由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而成,每个电池单元为1个电芯或由至少2个电芯并联而成,电芯正负极设有极耳,分别为铝极耳和铜极耳,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置有与电芯的极耳对应的极耳孔,将电芯的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后弯折90°后与汇流排焊接,所述汇流排为铜铝复合板,铜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并弯折90°后所接触到的汇流排为铜面,铝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并弯折90°后所接触到的汇流排为铝面。

优选的,所述铜铝复合板靠近电芯的一面为铝面,外露的一面的一部分为铜面、一部分为铝面,铜极耳3穿过极耳孔并弯折90°后接触面为铜面,铝极耳穿过极耳孔并弯折90°后接触面为铝面。

优选的,所述极耳与汇流排的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铜铝复合板作为汇流排,铜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并弯折90°后所接触到的汇流排为铜面,铝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并弯折90°后所接触到的汇流排为铝面。铜极耳直接与汇流排的铜面激光焊接,铝极耳直接与汇流排的铝面激光焊接,同种金属焊接后可完美结合,不需要再通过紧固件机械紧固,不但节省工序,而且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螺丝松动产生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铜铝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芯;2-铝极耳;3-铜极耳;4-汇流排;41-铜面;42-铝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电源模块连接结构,该电源模块由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而成,每个电池单元由2个电芯1并联而成,电芯正级设有铝极耳2,负极设有铜极耳3,还包括汇流排4,汇流排4设置有与电芯1的极耳对应的极耳孔,将电芯的极耳穿过所对应的极耳孔后与汇流排4激光焊接。

该汇流排4为铜铝复合板,靠近电芯的一面为铝,外露的一面上的一部分为铜面、一部分为铝面,使的负极的铜极耳3穿过极耳孔时可以接触到铜的部分,弯折90°后也可以贴合到铜面上,正极的铝极耳穿过极耳孔并弯折90°后所接触到的汇流排为铝面。

该铜铝复合板总厚度为3.5mm,其中铜板厚度为0.5mm。

铜铝复合板是铜板与铝板,通过冷轧热轧爆炸复合法,爆炸轧制法等方式焊接在一起,不能分开的新型材料,铜铝复合板是永久性原子间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在各种环境温度中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选用本实施例的铜铝复合板作为汇流排,由于铜极耳直接与汇流排的铜面激光焊接,铝极耳直接与汇流排的铝面激光焊接,同种金属焊接后可完美结合,不需要再通过紧固件机械紧固,不但节省工序,而且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螺丝松动产生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