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26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在装配前需要对其正面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时通常需要通过翻转架进行辅助,翻转架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从输送线上夹持,而后翻转90°,从而方便人工进行检验,现有的翻转架上通常采用机械卡爪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夹持,由于机械卡爪在使用时不仅容易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缘部刮伤,而且容易遮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缘部,不方便人工检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不仅不会伤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而且不会遮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缘部,方便全方位进行自动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包括自动检测装置、位于两侧的侧支架、转动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的转轴、中部与所述转轴相固定连接的翻转架,所述翻转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均通过输气软管与负压气源相连通,所述翻转架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偏离所述翻转架的中部,所述连接部与其中一侧所述侧支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翻转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支架上的安装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扫描摄像头、设置于一侧所述侧支架上的LED监控屏,所述扫描摄像头以及所述LED监控屏均与自动检测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翻转架呈矩形,所述翻转架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有所述负压吸盘。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侧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部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负压吸盘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吸盘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负压吸附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转轴的两端与相应所述侧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至少三个负压吸盘吸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部,而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翻转,从而便于人工进行检测,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固定,不仅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造成刮伤,而且检测时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缘部造成遮挡,通过设置扫描摄像头在翻转架翻转的过程中逐步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扫描检测,扫描后的信号发送给自动检测控制器进行数据对比,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而且通过LED监控屏显示检测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翻转架示意图。

其中:1、侧支架;2、转轴;3、翻转架;4、负压吸盘;5、连接部;6、驱动气缸;7、转动轴承;8、安装架;9、扫描摄像头;10、LED监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检测翻转架,包括自动检测装置、位于两侧的侧支架1、转动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支架1之间的转轴2、中部与所述转轴2相固定连接的翻转架3,所述翻转架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负压吸盘4,所述负压吸盘4均通过输气软管与负压气源相连通,所述翻转架3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偏离所述翻转架3的中部,所述连接部5与其中一侧所述侧支架1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翻转架3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支架1上的安装架8、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架8上的扫描摄像头9、设置于一侧所述侧支架1上的LED监控屏10,所述扫描摄像头9以及所述LED监控屏10均与自动检测控制器相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采用至少三个负压吸盘4吸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部,而后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翻转,从而便于人工进行检测,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固定,不仅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造成刮伤,而且检测时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缘部造成遮挡,通过设置扫描摄像头9在翻转架3翻转的过程中逐步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扫描检测,扫描后的信号发送给自动检测控制器进行数据对比,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而且通过LED监控屏10显示检测参数。

为了提高吸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稳定性,所述翻转架3呈矩形,所述翻转架3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有所述负压吸盘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的缸体与所述侧支架1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部5相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负压吸盘4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吸盘4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负压吸附孔。

为了减少转轴2与两侧的侧支架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转轴2的两端与相应所述侧支架1之间通过转动轴承7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