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78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涉及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特别是电池的结构。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达到2600Wh/kg,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目前锂硫电池在使用前基本都是湿态搁置的状态,湿态锂硫电池由于自放电较大,不可逆容量损失也较大,造成电池在使用过程的容量衰减较快,无法满足长时间贮存,且不能满足及时使用的需求。

为了解决湿态锂硫电池的长期贮存问题,且能够使得锂硫电池具有使用机动灵活的特性,设计了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将锂硫电池的电池堆部分与电解液部分完全分隔开来,在使用时通过电信号将气体发生器点火,在短时间内即可使电解液推入到电池堆内部,从而激活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以解决锂硫电池在湿态贮存时寿命较短、不能满足及时使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包括底板,气液分离板,电池堆壳体,电池堆壳体内部为电池极板组,极板组的极耳部分通过固定在盖板Ⅲ上的跨接片焊接到接线柱上,并通过接线柱引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引线,盖板Ⅱ固定于盖板Ⅲ上,盖板Ⅰ固定于盖板Ⅱ上,电池堆上部为双筒贮液器,其通过进液连接头固定在电池堆上,并用紧固螺母进行紧固,双筒贮液器的连通结构Ⅰ上安装气体发生器,进液连接头底部与分流通道连通。

进液连接头与盖板Ⅲ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进液连接头与气液分离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双筒贮液器的连通结构Ⅱ与进液接头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隔膜。

分流通道底部通过进液孔与极板组连通。

底板,气液分离板,电池堆壳体,盖板Ⅰ,盖板Ⅱ,盖板Ⅲ均采用尼龙或聚丙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

双筒贮液器为不锈钢材料。

所述的密封垫圈为氟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的底板、气液分离板、电池堆壳体、盖板Ⅰ、盖板Ⅱ、盖板Ⅲ结构件均采用尼龙或聚丙烯等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尼龙或聚丙烯等材料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双筒贮液器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双筒贮液器的连通结构Ⅱ与进液接头之间设置的有隔膜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聚四氟乙烯可以耐受电解液;密封垫圈采用氟橡胶,氟橡胶在激活及工作时间等短时间内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激活装置采用气体发生器作为动力源,激活前接入电激活信号,气体发生器提供气源,在密闭的空腔内形成气压,贮液器中的电解液在气压驱动下压破隔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电池堆壳体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自动激活贮备式锂硫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气液分离板2,电池堆壳体3,电池堆壳体3内部为电池极板组15,极板组15的极耳部分通过固定在盖板Ⅲ 11上的跨接片14焊接到接线柱12上,并通过接线柱12引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引线,盖板Ⅱ 10固定于盖板Ⅲ 11上,盖板Ⅰ 9固定于盖板Ⅱ 10上,电池堆上部为双筒贮液器8,其通过进液连接头6固定在电池堆上,并用紧固螺母19进行紧固,双筒贮液器8的连通结构Ⅰ16上安装气体发生器17,进液连接头6底部与分流通道4连通;进液连接头6与盖板Ⅲ 1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5,进液连接头6与气液分离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5;双筒贮液器8的连通结构Ⅱ 18与进液接头6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隔膜;分流通道4底部通过进液孔20与极板组15连通;底板1,气液分离板2,电池堆壳体3,盖板Ⅰ 9,盖板Ⅱ 10,盖板Ⅲ 11均采用尼龙或聚丙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双筒贮液器8为不锈钢材料;密封垫圈5为氟橡胶材料。

电池在装配时应先装配干态电池堆部分,然后将双筒贮液器8安装在干态电池堆上部,并用紧固螺母19进行紧固,最后安装气体发生器17。电池激活时,先接入电激活信号,使气体发生器17作用产生气源,在密闭的空腔内形成气压,通过双筒贮液器8推动内部电解液7并将隔膜压破,使贮液器与干态电池堆之间的管路连通,在外力作用下就能使电解液7通过进液连接头6进入到分流通道4,并在短时间内通过进液孔20进入到电池堆内部,从而快速激活电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