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拉杆、拉杆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04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连接拉杆、拉杆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拉杆、拉杆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实现不同电子器件之间电性连接的重要部件。实践中,为了满足多样性的电性连接需要,电连接器也需要相应的安装结构以实现特定需要的连接。譬如,为了获得稳定的电性连接性能,在某些应用场合需要采用拉杆锁定件。可以理解的是,拉杆锁定件,也即是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简称CPA)件。在另外一些应用中,需要拉杆锁定件与连接拉杆配合,以省力地实现组装。采用连接拉杆的电连接器,也可称之为杠杆式电连接器。相应地,如何使得具有拉杆锁定件与连接拉杆的电连接器的组装占用空间小,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组装稳固的拉杆锁定件、连接拉杆、拉杆组件及电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具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突出设置有阻挡臂。所述阻挡臂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形成侧向限位槽,以容置拉杆锁定件的止挡部,所述阻挡臂沿所述安装凹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止挡部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阻挡臂包括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悬臂沿所述安装凹槽的一侧纵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用于与拉杆锁定件的止挡部预锁配合。所述第二悬臂用于与拉杆锁定件的止挡部终锁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预锁限位通孔。所述预锁限位通孔可用于与拉杆锁定件的限位部预锁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终锁配合部。所述预锁限位通孔与所述终锁配合部沿所述安装凹槽的纵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终锁配合部可用于与拉杆锁定件的限位部终锁配合。

优选地,所述终锁配合部为终锁限位通孔或终锁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保持臂。所述保持臂沿所述安装凹槽的纵向延伸设置,以用于与拉杆锁定件的限位腔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后端限位凹槽。所述后端限位凹槽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后端连通设置,所述后端限位凹槽可容置拉杆锁定件的后端,并阻挡拉杆锁定件的后部脱出所述安装凹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拉杆为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锁定件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拉杆。所述拉杆锁定件包括本体及止挡部。所述本体沿其纵向延伸设置,且容置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止挡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个侧壁或两个侧壁上。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阻挡臂沿所述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底端突出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预锁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部可延伸至所述预锁限位通孔内,以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阻挡配合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前端具有弹性卡接部。所述限位部突出设置在所述弹性卡接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接部呈悬臂梁结构,并自所述本体向其前端连续延伸。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前端部。所述限位前端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延伸设置,以用于与安装壳体终锁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前端部与所述弹性卡接部之间形成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拉杆锁定件还包括受力部,所述受力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端上,所述受力部在受到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及其反向的外力时驱动所述拉杆锁定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拉杆移动地设置。所述受力部的前端开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限位缺口连通设置,以与连接拉杆沿所述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终锁配合部。所述预锁限位通孔与所述终锁配合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所述限位部可与所述终锁配合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阻挡配合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终锁配合部为终锁限位通孔或终锁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前端具有限位缺口。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保持臂。所述保持臂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延伸至所述限位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拉杆锁定件还包括受力部,所述受力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端上,所述受力部在受到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及其反向的外力时驱动所述拉杆锁定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拉杆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的前端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缺口与所述限位腔连通。所述保持臂延伸至插设在所述限位腔内,以与所述受力部沿所述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后端限位凹槽。所述后端限位凹槽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后端连通。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后端部。所述限位后端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延伸设置,且可自所述安装凹槽插设至所述后端限位凹槽,以阻挡所述拉杆锁定件脱出所述安装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安装壳体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突出设置的抵顶部。所述本体的底端突出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预锁限位通孔。所述抵顶部可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通孔内,将所述限位部顶出至所述预锁限位通孔外地设置,以解除所述拉杆锁定件的预锁状态。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穿设通孔。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突出设置的前端限位配合部;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具有前端限位容腔;所述前端限位容腔可自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延伸进入所述穿设通孔地设置。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前端部;所述限位前端部沿所述本体的纵向延伸设置,且可插设至所述前端限位容腔内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包括前部限位壁、侧部限位壁及顶部限位壁。所述前部限位壁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前壁正对设置。所述侧部限位壁与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正对设置。所述顶部限位壁设置在所述前部限位壁与所述侧部限位壁的顶部。所述前部限位壁、所述侧部限位壁与所述顶部限位壁围成所述前端限位容腔。

优选地,所述前端限位部为两个。两个前端限位容腔正对设置,且与所述安装凹槽连通设置。所述限位前端部为两个,且可分别抵接插设在对应所述前端限位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拉杆还包括转动安装部,所述转动安装部具有卡接腔或卡接通孔。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突出设置的卡扣,所述卡扣可与所述卡接腔或卡接通孔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具有插设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插设在所述插设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拉杆锁定件通过设置止挡部即能够组装在连接拉杆上,使得结构精简。相应地,拉杆锁定件通过连接拉杆实现与安装壳体的组装,避免与安装壳体直接配合组装,从而精简了安装壳体的结构及减小了安装壳体的占用空间。所述拉杆锁定件可与所述连接拉杆实现预锁组装配合,从而形成作为整体的拉杆组件实现安装在安装壳体上。最终,所述拉杆锁定件的限位部被安装壳体的抵顶部上顶而挤出预锁限位通孔外,从而拉杆锁定件能够继续移动至与安装壳体及连接拉杆终锁组装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杆锁定件示出了本体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拉杆锁定件示出了本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拉杆示出了安装座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连接拉杆示出了安装座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拉杆锁定件与图2的连接拉杆在预锁组装配合组成拉杆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拉杆组件示出了安装座的底部的投影图。

图7为图5的拉杆组件示出了安装座的顶部的投影图。

图8为图7的拉杆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示出的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9的电连接器在安装有连接端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电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的电连接器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2的电连接器沿D-D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杆锁定件101。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包括本体10及止挡部20。所述止挡部20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侧壁上,以用于安装至下述连接拉杆201上。

所述本体10用于支撑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其他部件。所述本体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节省制造材料及占用空间,所述本体10大致为平板状。

所述止挡部20用于以与连接拉杆201阻挡配合的方式,而将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安装至该连接拉杆201上。为了增强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配合的稳固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20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两个侧壁上。所述止挡部20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沿所述本体10的横向与连接拉杆201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20为与所述本体10厚度相当的矩形块。

为了便于外力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推动所述拉杆锁定件101,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还包括受力部30。所述受力部30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顶端上。所述受力部30在受到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及其反向的外力时,带动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相对于连接拉杆201移动地设置。所述受力部30的具体形状只要便于受力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力部30具有第一受力面31及第二受力面32。所述第一受力面31与所述第二受力面32背对设置。所述第一受力面31用于承受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的外力,从而将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自预锁位置推动至终锁位置,即将所述拉杆锁定件101最终安装在连接拉杆201上。所述第二受力面32用于承受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的方向的外力,从而将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分离。为了避免外力在施加在所述受力部30时发生滑脱的问题,所述第一受力面31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凸肋36。相应地,所述第二受力面32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凸肋37。所述第一防滑凸肋36、第二防滑凸肋37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凸肋36及第二防滑凸肋37为突出的肋条。为了与连接拉杆201的保持臂260阻挡配合,所述受力部30的前端设置有限位腔35。所述限位腔35用于容置保持臂260,以保持对该保持臂260的限位。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的稳固阻挡性能,所述本体10的底端突出设置有限位部40。所述限位部40用于与连接拉杆201的预锁限位通孔240阻挡配合,以将所述拉杆锁定件101预组装在连接拉杆201上。所述限位部40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容置在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内,且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0大致为梯形凸台。优选地,所述限位部40设置在下弹性卡接部45的底部。

为了便于使得所述限位部40能够省力及长时间重复与下述预锁限位通孔240预锁配合及解除预锁状态,所述本体10的前端突出设置有弹性卡接部45。所述弹性卡接部45用于支撑所述限位部40。所述弹性卡接部45具有弹性形变结构,即所述限位部40受到下述安装壳体301的抵顶部320的上顶时能够弯折,使得所述限位部40脱离预锁限位通孔240,且所述弹性卡接部45在所述限位部40与所述抵顶部320脱离时恢复原状。为了提升弹性性能,所述弹性卡接部45为悬臂梁结构。

为了增强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的稳固阻挡性能,所述本体10的前端具有限位缺口52。所述限位缺口52用于容置连接拉杆201的保持臂260。所述限位缺口52与所述限位腔35连通,从而便于保持臂260延伸进入限位腔35内以进一步阻挡配合。在本实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缺口52由所述弹性卡接部45与下述限位前端部62围成。

为了增强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的稳固阻挡性能,所述本体10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前端部62。所述限位前端部62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延伸设置,以用于与安装壳体301终锁阻挡配合。所述限位前端部62至少为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前端部62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缺口52。

为了增强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连接拉杆201的预组装时的稳固性能,所述本体10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后端部72。所述限位后端部72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延伸设置,以与连接拉杆201预锁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后端部72为与所述本体10厚度相当的板状结构。

为了便利于制造及提升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为一体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为注塑一体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拉杆201。所述连接拉杆201可用于安装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拉杆锁定件101。

所述连接拉杆201包括安装座210。所述安装座210的顶面具有安装凹槽211。所述安装凹槽211突出设置有阻挡臂220。所述阻挡臂220与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侧向限位槽225,以容置拉杆锁定件101的止挡部20,且沿所述安装凹槽211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止挡部20阻挡配合。所述侧向限位槽225的尺寸能够能够实现对所述止挡部20的限位即可。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容置所述本体1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凹槽211大致为矩形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示出的箭头T用于指示所述本体10沿其纵向的延伸方向。所述箭头T也即是安装凹槽211的纵向方向。所述箭头T指示的方向,也即是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自预锁位置推动以安装至终锁位置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纵向”与“横向”、“顶端”与“底端”、“顶部”与“底部”、“顶”与“底”、“上”与“下”、“左”与“右”均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阻挡臂220的形状只要能够与所述止挡部20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臂220大致为矩形凸柱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挡臂220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的延伸长度可以同时满足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在预锁位置及终锁位置的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材料及减小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在自预锁位置安装至终锁位置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所述阻挡臂220包括第一悬臂221及第二悬臂222。所述第一悬臂221与所述第二悬臂222沿所述安装凹槽211的纵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悬臂221用于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所述止挡部20预锁配合。所述第二悬臂222用于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所述止挡部20终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221与所述第二悬臂2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悬臂221与所述第二悬臂222可以为相同结构。在本实例中,所述悬臂221与所述第二悬臂222为矩形凸块。

为了避免所述止挡部20的厚度过大从而与所述阻挡臂220及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形成摩擦阻挡,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开设有容置通孔230。所述容置通孔230与所述悬臂220沿所述安装凹槽211的深度方向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孔230为两个。该两个所述容置通孔230分别与所述第一悬臂221、第二悬臂222正对设置。

为了使得所述连接拉杆201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预锁配合时提升稳固性能,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设置有与后端限位凹槽218。所述后端限位凹槽218与所述安装凹槽211连通。所述后端限位凹槽218用于容置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限位后端部72。

为了与拉杆锁定件101的限位部40形成在预锁配合时获得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设置有预锁限位通孔240。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的具体形状及位置只要能够与与限位部40形成预锁配合,且与下述安装壳体301的抵顶部320终锁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大致为矩形通孔。

为了使得所述连接拉杆201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终锁配合时提升稳固性能,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面设置有终锁限位配合部250。所述终锁配合部250与所述后端限位凹槽218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也即是,所述终锁配合部250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前端。所述终锁配合部250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限位部40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锁配合部250为终锁限位凹槽。当然,所述终锁配合部250为终锁限位通孔。

为了使得容置下述安装壳体301的前端限位容腔332,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还设置有穿设通孔219。所述穿设通孔219的形状只要能够容置下述安装壳体301的前端限位容腔332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大致为矩形通孔。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拉杆201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的限位配合性能,所述安装凹槽211内设置有保持臂260。所述保持臂260沿所述安装凹槽211的纵向延伸设置,且在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预锁组装配合时可延伸至插设限位缺口52内,且在终锁配合时插设在所述受力部30的限位腔35内。所述保持臂260的具体结构及位置只要能够实现插设在所述限位腔35内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臂260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底部且延伸至与该安装凹槽211的前端壁相接触。

为了便于实现转动,所述连接拉杆201还包括转动安装部290。所述转动安装部29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10的底面上。所述转动安装部290用于可转动地设置在下述安装壳体301上。所述转动安装部290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安装部290为沿所述本体10的横向延伸的板状。为了增强稳固转动性能,所述转动安装部290为两个。该两个所述转动安装部290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10的前端的底部及后端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安装部290具有转动通孔292。所述转动通孔292也可以由转动槽替代。

为了使得所述连接拉杆201转动到位而完全安装在下述安装壳体301后保持稳固组装一体,所述转动安装部290具有卡接配合部2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配合部294为卡接通孔。作为变形,所述卡接通孔也可以为卡接槽替代。

为了便利于制造及提升机械强度,所述连接拉杆201为一体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拉杆201可以为注塑一体件。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杆组件200。所述拉杆组件200包括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及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连接拉杆201。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拉杆201上。

下面具体说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所述连接拉杆201的预锁配合关系:

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处于预锁位置时,所述本体10容置自所述安装凹槽211内。所述止挡部20设置在所述容置通孔230与所述第一悬臂221之间,以使得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所述连接拉杆201在沿所述安装凹槽211的深度方向阻挡配合。所述限位部40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内,从而使得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所述连接拉杆201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阻挡配合。所述限位后端部72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槽218内,从而使得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所述连接拉杆201沿所述本体10的横向阻挡配合。此时,所述保持臂260延伸进入所述限位缺口52内,且与所述限位腔35正对设置。

关于所述拉杆锁定件101与所述连接拉杆201的终锁配合关系,将在与下述安装壳体301完成最终组装时进行描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9及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300。所述电连接器300包括如实施例三记载的所述拉杆组件200及安装壳体301。所述拉杆组件2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301上。

请参阅图11,所述安装壳体301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301大致为矩形立方体。所述安装壳体301具有突出设置的抵顶部320。所述抵顶部320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内,且沿所述限位部40自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挤出,以与所述连接拉杆201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阻挡配合。所述抵顶部320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上顶所述限位部40而挤出该限位部4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顶部320为突出的矩形平台。所述安装壳体301具有插设腔360。所述插设腔360用于容置下述连接端子302。所述插设腔360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只要能够满足容置连接端子302即可。

为了增强所述安装壳体301与所述拉杆组件20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壳体301具有突出设置的前端限位配合部330。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330具有前端限位容腔332。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自所述连接拉杆201的底部延伸进入所述穿设通孔219,从而与所述限位前端部62限位配合。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330包括前部限位壁334、侧部限位壁336及顶部限位壁338。所述前部限位壁334与所述安装凹槽211的前壁正对设置。所述侧部限位壁336与所述安装凹槽211的侧壁正对设置。所述顶部限位壁338设置在所述前部限位壁334与所述侧部限位壁336的顶部。所述前部限位壁334、所述侧部限位壁336与所述顶部限位壁338围成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为开放的矩形腔。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330为两个。该两个所述前端限位配合部330正对设置。两个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正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安装凹槽211 连通,以容置对应所述限位前端部62,以阻止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脱离所述安装凹槽211。所述限位前端部62可以抵接地方式插设在对应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内,从而增强稳定限位性能,组织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脱离所述安装凹槽211。

为了与所述拉杆组件200实现转动配合,所述安装壳体301上设置有转动配合部340。所述转动配合部340与所述转动安装部290配合。在本实施中,所述转动配合部340为转动轴。

为了稳固实现终锁组装配合,所述安装壳体301上设置有卡扣350。所述卡扣350与所述连接拉杆201的卡接配合部294卡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350与作为卡接配合部294的卡接通孔卡接配合。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2至图15,作为实施例四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300’。与实施例四不同的是,所述电连接及器300’还包括连接端子302。

所述连接端子302用于实现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端子302的具体规格、种类及数量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电连接端子302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壳体301的插设腔360内。

下面具体说明所述安装壳体301与所述拉杆组件200的组装配合关系,即所述拉杆锁定件101处于终锁位置时的各部件配合关系:

所述拉杆组件20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301转动,及通过所述转动安装部290相对于所述转动配合部340的转动,从而使得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内的限位部40靠近且正对所述抵顶部320,使得所述抵顶部320与所述限位部40相抵接,直至所述抵顶部320延伸进入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内,且上顶所述限位部40而将该限位部40完全挤出至所述预锁限位通孔240外。然后,通过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施加外力在所述受力部30上,从而推动所述拉杆锁定件101自预锁位置移动至终锁位置。此时,所述止挡部20与所述第二悬臂222阻挡配合。所述限位部40移动至与所述终锁限位配合部250阻挡配合。所述保持臂260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的反向插设在所述限位腔35内。所述限位前端部62沿所述本体10的纵向插设在所述前端限位容腔332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