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94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各类电子产品的核心储能装置,通常通过汇流电路板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形成电池模组,以达到各类电子产品所需的电量及电压。然而,现有的单体电池的与汇流电路板的连接复杂,连接电线较多,电线的固定结构不可靠,安全隐患大,并且,整个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无规则性,难以实现模块化、自动化生产。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组件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单体电池正负极同侧、无线连接且易于拆卸维修的电池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单体电池、固定座、连接件、负极汇流板、绝缘板及正极汇流板;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端面及侧壁;所述固定座开设有收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持片、卡持环及负极焊片,所述卡持片设置于所述卡持环的一侧,所述负极焊片设置于所述卡持环的另一侧;所述负极汇流板、绝缘板及正极汇流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负极汇流板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正极汇流板的靠近所述绝缘板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凸台,所述绝缘板对应所述凸台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孔;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负极汇流板上,所述单体电池靠近所述正极端面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及通孔内,所述卡持片及所述卡持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卡持环套住所述单体电池靠近所述正极端面的一端,且所述卡持片卡持所述单体电池的侧壁,所述负极焊片抵靠于所述负极汇流板,且所述负极焊片电性连接于所述负极汇流板;所述凸台收容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正极端面与所述凸台接触,且所述正极端面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正极汇流板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体电池为圆柱状,所述收容孔、通孔及卡持环为圆形,所述收容孔的直径、所述通孔的直径及所述卡持环的直径均对应于所述单体电池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具有顶面及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收容孔贯穿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向靠近所述顶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负极焊片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对应,一个负极焊片对应收容于一个凹槽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的形状为六棱柱状,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凹槽对应位于六棱柱的相邻两个侧面连接的位置,一个凹槽对应于六棱柱的一个棱角。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片、卡持环及负极焊片一体成型,且所述负极焊片与所述卡持环垂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为圆台,所述凸台的直径自所述正极汇流板向绝缘板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贯穿孔为圆孔,所述贯穿孔的直径自所述正极汇流板向绝缘板的方向依次减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焊片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与所述负极汇流板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汇流板与所述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所述正极汇流板之间均通过黏胶粘合固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单体电池的正极通过正极端面与所述凸台接触与所述正极汇流板电性连接,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负极汇流板电性连接,实现了单体电池正负极同侧无线连接,简化了电池组件的内部结构;并且,单体电池拆装方便且整体结构模块化,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100包括单体电池10、固定座20、连接件30、负极汇流板40、绝缘板50及正极汇流板60。

所述单体电池10为圆柱状,所述单体电池10包括正极端面101、负极端面102及侧壁103,所述正极端面101与所述负极端面102相对且所述侧壁103连接所述正极端面101及所述负极端面102。具体的,所述正极端面101即所述单体电池10的正极,所述负极端面102及所述侧壁103均为所述单体电池10的负极。

所述固定座20具有顶面201及与所述顶面201相对的底面202,所述固定座20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201及所述底面202的收容孔203,所述收容孔203为圆形,所述收容孔203的直径对应于所述单体电池10的直径,所述单体电池10靠近所述正极端面10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03内。具体的,所述底面202向靠近所述顶面201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204,所述凹槽204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间隔位于所述底面202并位于收容孔203周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20的形状为六棱柱状,所述凹槽204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凹槽204对应位于六棱柱的相邻两个侧面连接的位置,即一个凹槽204对应于六棱柱的一个棱角。

所述连接件30包括卡持片301、卡持环302及负极焊片303,所述卡持片301及所述卡持环302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03内,所述卡持片301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卡持环302的一侧,所述卡持片301用于卡持所述单体电池10;所述卡持环302套住所述单体电池10靠近所述正极端面101的一端,且所述卡持片301卡持所述单体电池10的侧壁103;所述负极焊片303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卡持环302的另一侧,且所述负极焊片303与所述卡持环302垂直,所述负极焊片303超过所述底面202且伸出所述收容孔203。具体的,所述负极焊片303的数量与所述凹槽204的数量对应,一个负极焊片303对应收容于一个凹槽204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片301、卡持环302及负极焊片303一体成型,所述卡持环302为圆形,所述卡持环302的直径与单体电池10的直径对应。

所述负极汇流板40、绝缘板50及正极汇流板6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固定座20设置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上。

所述负极焊片303抵靠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且所述负极焊片303电性连接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即所述负极焊片303位于所述固定座20的底面202与所述负极汇流板40之间。所述负极汇流板40还开设有圆形的通孔401,所述通孔401与所述收容孔203位置相对,所述通孔401的直径与所述单体电池10的直径对应,所述单体电池10靠近所述正极端面10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03及通孔401内,所述正极端面101抵靠于所述绝缘板50。

所述绝缘板50设置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及所述正极汇流板60之间,所述正极汇流板60的靠近所述绝缘板50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凸台601,所述绝缘板50对应所述凸台601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孔501,所述凸台601收容于所述贯穿孔501内。所述正极端面101与所述凸台601接触,且所述正极端面101通过所述凸台601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601为圆台状(即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所述凸台601的直径自所述正极汇流板60向绝缘板50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贯穿孔501为圆孔,所述贯穿孔501的直径自所述正极汇流板60向绝缘板50的方向依次减小。

所述绝缘板50将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隔开,保证了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之间的绝缘特性。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焊片303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与所述负极汇流板40电性连接,利于焊接;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与所述绝缘板50、所述绝缘板50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之间均通过黏胶粘合固定。

组装时,先将负极汇流板40、绝缘板50及正极汇流板60通过黏胶粘合固定,再将连接件30装入所述固定座20收容孔203,且将所述固定座20设置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上,所述负极焊片303电性连接于所述负极汇流板40,最后,单体电池10装入所述收容孔203及通孔401,所述卡持环302套住所述单体电池10靠近所述正极端面101的一端,且所述卡持片301卡持于所述单体电池10的侧壁103,所述正极端面101与所述凸台601接触,且所述正极端面101通过所述凸台601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100,单体电池10的正极通过正极端面101与所述凸台601接触与所述正极汇流板60电性连接,单体电池10的负极通过连接件30与所述负极汇流板40电性连接,实现了单体电池10正负极同侧无线连接,简化了电池组件100的内部结构;并且,单体电池10拆装方便且整体结构模块化,易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