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017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连接有双绞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前,在被要求屏蔽来自噪声的影响的电路中,有时采用称为双绞线(twistedpair)的、将2根电线绞在一起而构成的电线。在这样的双绞线的各电线的末端分别连接有端子,并被收纳于相对于连接器的壳体相邻的腔中。作为公开了上述技术的文献,可以举出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4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即使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与一般的连接器同样地,只要各端子正式地收纳于对应的腔内的话,各端子被个别地设于各腔内的矛状件卡止,从而防脱。但是,近年来,由于端子的小型化要求高,伴随与此,矛状件也进行了小型化,因此如何维持端子保持力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即使在双绞线中,也会检查连接于各电线的端子对是否正式地以防脱状态收纳于腔内。具体地讲,对构成双绞线的各电线个别地施加拉拔力而进行检查。但是,在使用双绞线的情况下,由于两根电线接近,所以即使作业者想要个别地拔出各电线,往往抓住两根电线而对两根电线同时施加拉拔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连接于电线的一个端子处于半插入状态,但如果另一个端子处于正式卡止状态的话,则会有无论哪一个端子都不会被拔出的情况。

以前,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在各电线插入到腔的入口的跟前部分,在一定程度的长度范围内解开绞合。因此,在绞合解开的范围中,会担心双绞线的噪声降低的功能丧失。

本发明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双绞线保持噪声降低功能、且不能得到充分的端子保持力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双绞线,其由一对电线绞在一起而构成;端子,其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绞线的各末端;壳体,在其中形成有个别地收纳所述端子的腔;以及矛状件,其能挠曲地配置于所述壳体内并能与所述端子卡止,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与所述双绞线连接的成对的所述端子收纳于相邻的所述腔内,并且在所述相邻的腔内以横跨所述相邻的腔之间的方式一体地且能连动地形成有矛状件。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连接于双绞线的各末端的成对的端子同时插入到对应的成对的腔。于是,端子对一边使一体形成的矛状件挠曲一边前进,只要各端子正式地插入到腔内的话,端子对被矛状件大致同时地弹性卡止。如此,能将矛状件沿宽度方向大型化,以便相对于端子对共用矛状件,由此矛状件自身的刚性提高,并能使相对于端子的保持力提高。

另外,在端子插入后,对双绞线施加拉拔力,从而进行两个端子是否正式地被矛状件卡止的检查。根据本发明,假设端子对中任意一方处于半插入的话,矛状件就成为挠曲状态,从而端子对一起从腔拔出,因此能检测出端子对中的至少一方端子处于不完全的插入状态。

另外,根据本发明,使构成双绞线的两根电线一起拔出,不必像以前那样、在长的范围解开绞合,因此噪声降低的功能也原样地维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载网络的局部的图。

图2是接合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是扭曲后的接合端子与阴端子的连接状况的立体图。

图4是接合端子和阴端子连接的状态的接合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7是壳体的左侧视图。

图8是壳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接合端子较浅地插入于壳体的第1端子收纳部内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接合端子在壳体的第1端子收纳部内插入到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b-b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接合端子在壳体的第1端子收纳部内插入到正式深度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c-c线剖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突片进入通道和凸轮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矛状件部分的壳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18是从第1端子收纳部侧观看矛状件部分时的侧剖视图。

图19是将矛状件部分切断而示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矛状件的前部形成有用于解除所述矛状件与所述端子的卡止的共用解除操作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只要对共用解除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矛状件向卡止解除方向挠曲变形,就能同时拔出与双绞线连接的端子对。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成对地开口有用于成形所述矛状件的两个侧面部的贯通孔,并且所述贯通孔与用于安装与所述端子卡止的止动体的止动体安装孔连通,在所述止动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贯通孔的开口被所述止动体封闭。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壳体开口的用于成形矛状件的贯通孔被止动体封闭,因此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内,并且还能避免矛状件非故意地被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将与所述双绞线连接的成对的所述端子进行收纳的腔的排列方向设定为与所述矛状件的挠曲方向正交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将收纳成对的端子的腔之间的间距缩小。因此,即使在腔内也能保持双绞线所具有的高噪声去除功能。

<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

(车载网络的概要)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车载网络中使用的接合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称为can(controlareanetwork)的车载网络的一部分,多个电子控制单元u彼此能通过线束wh进行通信。

线束wh由干线1和从上述干线1在多个分支处3分支的分支线2构成,各个分支线2在各自的分支末梢与各电子控制单元u连接。另外,干线1以及各分支线2由将二根电线w成对地绞在一起而构成的双绞线构成。

干线1在各分支处3朝向接合连接器co形成有迂回路径4。各迂回路径4中的往路4a和复路4b在接合连接器co内中继、且向各电子控制单元u分支。

(接合端子:参照图2)

在接合连接器co内,收纳有一对图2所示的接合端子5(图1中仅示出一个接合端子5。)。接合端子5为导电金属制,由沿宽度方向并列的3根突片端子6和将这些突片端子6的端部进行连结的平板状的连结片7形成。上述的由双绞线成对的电线w在两个接合端子5之间分别经由阴端子9a、9b而与成对的突片端子6连接。

在各突片端子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的一侧缘伸出形成有大致方形状的从动部8。在各从动部8的前缘部形成有表面呈弯曲状的倒角部8a。倒角部8a是用于顺利地进入后述的凸轮部27的部分。

接合端子5是通过冲压对平板的基材进行冲裁而形成,因此突片端子6的两个侧缘成为断裂面。如图2所示,突片端子6通过冲压进行冲裁时的形状为各突片端子6的板面(该图所示的表面和背面)和连结片7的板面呈同一平面的形状,但是组装到接合连接器co后的形态如图3所示,成为各突片端子6绕其轴线扭曲90度,从而使连结片7的板面和突片端子6的板面成为大致正交的位置关系。对于该部分,以后详细说明。

(阴端子:参照图3)

阴端子9a、9b针对分别用于干线和分支线的阴端子使用同一的端子。阴端子9a、9b也为在通过冲压对导电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冲裁后,弯曲加工成规定形状。阴端子9a、9b由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10和配置于端子连接部10的后部的电线连接部11构成,端子连接部10中能插入突片端子6。电线连接部11进一步由线筒11a和绝缘筒11b构成,线筒11a将在电线(构成双绞线的各电线)的端部露出的芯线铆接,绝缘筒11b将电线w的包覆部分铆接。

端子连接部10折弯成方筒状而形成,顶面成为双层壁。端子连接部10的顶面中的外表面侧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被切削而构成为单层结构。由此,端子连接部10中顶面的外表面侧突出形成有一对突部12a、12b,一对突部12a、12b沿前后夹着该切削部分。两个突部12a、12b均具有作为稳定装置的功能,前侧的突部12a还具有与后述的矛状件13卡止的功能。

另外,如图4等所示,在端子连接部10的内部形成有弹性接触片14,弹性接触片14用于与接合端子5的各突片端子6电连接。如该图所示,弹性接触片14向后方悬臂状地延伸而形成,并且能向与两个突部12a、12b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换言之,弹性接触片14的挠曲沿矛状件13的挠曲方向(x方向:参照图4、图6)进行。

(连接器的壳体:主要参照图4-图8)

壳体15为合成树脂制,在内部形成有:一对第1端子收纳部16(在图4中壳体15内的位于左侧的收纳部,在该图中仅示出单侧的第1端子收纳部16。),其用于收纳一对接合端子5;以及1对第2端子收纳部17(在图4中壳体内的位于右侧的收纳部,在该图中仅示出单侧的第2端子收纳部17。),其用于收纳共计3对阴端子(2对干线用阴端子9a和1对分支线用阴端子9b)。各第2端子收纳部17分别具备共计3个腔18,腔18用于收纳两个干线用阴端子9a和一个分支线用阴端子9b。

如图6所示,与构成双绞线的两根电线w连接的成对的阴端子(干线用阴端子9a以及分支线用阴端子9b)在成对的各第2端子收纳部17中收纳于在图示左右方向(在该图中y方向)相邻的腔18内。如该图所示,在构成各第2端子收纳部17的腔18中,沿y方向的间距设定得比沿x方向的间距窄。

另外,如图4等所示,在各第2端子收纳部17和相应的两个第1端子收纳部16之间的边界壁19开口有用于使突片端子6贯通的插通孔20,并且开口有用于形成矛状件13的前端中央部的共用解除操作部30或者进行矛状件13的卡止解除操作的贯通孔21。该贯通孔21以在壳体15内沿着前后方向连通到第1端子收纳部16侧的方式形成。

(矛状件:主要参照图17-图19)

另外,在壳体15中,在后述的止动体安装孔22的主体部收纳部22a(参照图5)的前侧设有矛状件13,矛状件13将与双绞线的各电线w连接的阴端子9a、9b对同时卡止。这些矛状件13在第2端子收纳部17中沿x方向配置3个。如图17-图19所示,各矛状件13以朝向前方悬臂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各矛状件13以具有横跨在y方向上相邻的腔18之间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且各自能向x方向挠曲变形,并且以能够将被收纳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腔18的成对的阴端子9a、9b一并卡止的方式一体形成。

如图19所示,矛状件13的上表面中的两个阴端子9a、9b的前侧的突部12a通过的区域凹陷地形成有一对退避凹部31。两个退避凹部31在从矛状件13的后端到比前端稍微靠后方的部位的范围沿前后方向形成。两个退避凹部31中的从后端到中央部的区间形成为大致水平状,并且形成有水平凹部31a,在阴端子9a、9b被矛状件卡止的状态下,后侧的突部12b位于水平凹部31a,但是在从中央部到前端形成有逐渐上升的上坡的斜面31b。矛状件的前端面的中央部朝向里侧切口,从而在切口的底面形成有前述的共用解除操作部30。

在矛状件13的前端面形成有一对卡止面32,一对卡止面32在宽度方向上夹着前述的共用解除操作部30,一对卡止面32分别能与对应的阴端子9a、9b的前侧的突部12a卡止。在解除对于阴端子9a、9b对的卡止时,长的棒状的解除工具(未图示)从第1端子收纳部16侧插入于贯通孔21而对共用解除操作部30进行操作,从而矛状件13向解除方向挠曲操作。

如图18所示,各矛状件13以相对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腔18稍微向图示的左方向偏位的方式形成。并且,如该图所示,两个腔18之间的分隔壁33和共用解除操作部30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对应的位置关系。另外,两个卡止面32中位于图18所示的右侧的卡止面32成为与对应的腔18在宽度方向上匹配的位置关系、且由比该腔18稍微窄的宽度尺寸形成,但是两个卡止面32中位于左侧的卡止面32成为相对于对应的腔18稍微向左侧偏位的位置关系、且由与该腔18大致相同宽度的尺寸而形成。

另外,如图17、图18所示,为了成形各矛状件13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的前部侧,在壳体15的两个侧面,针对每个矛状件13,每侧各开口有3个贯通孔34。因此,在壳体15的单体状态下,各矛状件13的前部侧的两个侧面从各贯通孔34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各贯通孔34与止动体安装孔22的两个脚部收纳部22b连通,当止动体23正式地安装于壳体15时,止动体23的脚部封闭各贯通孔34从而能隐藏各矛状件13。

此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15中的一侧面开口有止动体安装孔22。止动体安装孔22以与整个腔18连通的方式形成。止动体安装孔22由主体部收纳部22a和一对脚部收纳部22b构成,主体部收纳部22a与止动体23的主体部23a匹配并将其收纳,一对脚部收纳部22b以在止动体安装孔22的宽度方向两侧连通的方式配置从而收纳止动体23的两个脚部(详细未图示)。

另一方面,安装于该止动体安装孔22的止动体23的主体部23a形成为能插通阴端子9a、9b的框状,在各框部形成有能分别与各阴端子9a、9b的端子连接部10的后端卡止的卡止突起24。另外,止动体23的两脚部详细未图示,但是形成为相对于对应的脚部收纳部22b能在深度方向的二个位置卡止,其结果,止动体23能相对于壳体15被保持在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二个位置。在临时卡止位置,各卡止突起24在阴端子9a、9b的进入路径的外侧待机,从而各阴端子9a、9b相对于腔18自由地插拔,但是在正式卡止位置,各卡止突起24进入阴端子9a、9b的进入路径内,从而各卡止突起24能卡止于端子连接部10的后端。

接着,对第1端子收纳部16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第1端子收纳部16沿着y方向配置成二段。如图13等所示,在两个第1端子收纳部16的入口部分形成有连结片收纳部25,在连结片收纳部25收纳两个接合端子5的连结片7。连结片收纳部25的开口宽度形成为比对应的接合端子5的连结片7的宽度稍微窄。因此,在接合端子5收纳于第1端子收纳部16的状态下,连结片7的前端缘与第1端子收纳部16的底壁抵触,并且以压入状态嵌入于连结片收纳部25,从而整体防脱。

如图7、图9、图10所示,在两个第1端子收纳部16内分别沿x方向并列形成有3个突片进入通道26,在各个突片进入通道26中能插入接合端子5的各突片端子6。各突片进入通道26分别沿前后方向笔直地形成,在各突片进入通道26中能插入接合端子5的各突片端子6。各突片进入通道26分别沿前后方向笔直地形成,呈与对应的腔大致同轴。各突片进入通道26的入口部分以与连结片收纳部25连通的状态形成。各突片进入通道26的前端作为前述的插通孔20而在边界壁19开口。如图7等所示,突片进入通道26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孔形状,具有比突片端子的外径大的孔径。

如图15-图16所示,在各突片进入通道26遍及全长地连通形成有凸轮部27。凸轮部27以与从动部8的板厚大致相等、或比从动部8的板厚稍大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从而能使从动部8进入。如图15、图16所示,凸轮部27的从第1端子收纳部16的入口(壳体15的后端)到稍微进入里侧的区间成为沿前后方向笔直的笔直部28。并且,在比笔直部28位于前部侧的长度范围形成有螺旋部29。螺旋部29以绕突片进入通道26的轴线螺旋状地回旋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从螺旋的始端到终端的回旋角度为大致90度。凸轮部27以从螺旋的终端向前直到前端始终维持螺旋的终端的截面形状的状态的方式形成。

但是,在y方向中成对的第1端子收纳部16之间,描绘螺旋的回旋方向成为相反方向。例如,在图10、图12、图14中,在y方向上位于左侧的第1端子收纳部16中回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相对于此,在位于右侧的第1端子收纳部16中则成为逆时针方向。

于是,在接合端子5插入到第1端子收纳部16的过程中,各突片端子6的从动部8最初沿凸轮部27的笔直部28前进,因此不发生突片端子6的变形。但是,如图11所示,在从动部8进入凸轮部27的螺旋部29的时刻,接合端子5的连结片7的前端部进入连结片收纳部25内而从板厚方向被夹持,然后,随着从动部8沿螺旋部29的螺旋路径移动,各突片端子6绕各自的轴线扭曲变形。结果是,从动部8和连结片7成为大致错开90度相位的关系。换言之,在接合端子5插入到第1端子收纳部16的最初时刻,突片端子6的板面方向是沿y方向的方向,但是在接合端子5向第1端子收纳部16的插入完成时刻,突片端子6的板面方向则变换成x方向。

另外,在接合端子5的插入操作已完成的状态下,从动部8位于螺旋部29的前端部,并处于被螺旋部29的相对的内壁面从板厚方向夹持的状态,因此限制为不会从扭曲变形状态返回(弹回)。

接着,针对接合连接器co的制造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进行将两个接合端子5收纳于第1端子收纳部16内的作业。在该情况下,将两个接合端子5的各突片端子6插入到对应的突片进入通道26的同时,将各从动部8插入到对应的凸轮部27的笔直部28(参照图9、图10)。

如图11所示,当在上述状态下压入接合端子5时,连结片7的前端部进入连结片收纳部25的入口部分,因此连结片7被连结片收纳部25内的相对壁面从板面方向夹持。另一方面,各从动部8进入螺旋部29的入口部分,所以伴随接合端子5的压入,从动部8受到从螺旋部29的内表面(凸轮面)绕突片端子6的轴芯朝向规定方向的扭曲力。

然后,当连结片7的前端抵触到第1端子收纳部16的底壁时,完成接合端子5的插入。此时,连结片7的长边方向两个侧缘以咬入连结片收纳部25内的相对壁的状态压入,因此整个接合端子5以防脱状态收纳于第1端子收纳部16。另一方面,此时各从动部8到达螺旋部29的前端部,在从动部8到达螺旋部29的前端部的期间,各突片端子6绕其轴线被施加90度的扭曲力。其结果,如上所述,各突片端子6的板面最初朝向与连结片7的板面方向相同的方向、即y方向,但是在接合端子5的收纳完成时扭曲90度而变换为x方向。

接着,对干线用阴端子9a以及分支线用阴端子9b与接合端子5的各突片的连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干线1在朝向各电子控制单元u的每个分支处3具有迂回路径4。各迂回路径4由朝向接合连接器co的往路4a和从接合连接器co再次回到干线1的复路4b构成。在成为往路4a的构成双绞线的两根电线w的端部以及成为复路4b的构成双绞线的两根电线w的端部分别连接干线用阴端子9a。另外,在与各电子控制单元u连接的成为分支线的构成双绞线的两根电线w的端部分别连接分支线用阴端子9b。

然后,如图1所示,与构成迂回路径4的往路4a的双绞线的各端部连接的干线用阴端子9a对同时插入到在图6中y方向中成对的两个第2端子收纳部17的图示左端的腔18(在图1中,腔18图示省略)(另外,在图1中了为了便于制图,仅示出一侧的干线用阴端子9a以及一侧的接合端子5)。同样地,与迂回路径4的复路4b连接的干线用阴端子9a对分别同时插入到在y方向上成对的两个第2端子收纳部17的图示中央的腔18内。另外,分支线用阴端子9b对同时插入到在y方向上成对的两个第2端子收纳部17的图示右端的腔18内。

另外,在任意的阴端子对插入到对应的腔对情况下,双绞线即使在两个腔18的入口部分,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绞合松开,电线彼此处于保持绞在一起的靠近状态。另外,如上所述,在各阴端子9a、9b插入腔18内时,止动体23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

这样,当连接于双绞线的各电线w的阴端子9a、9b对同时插入到在y方向上对应的腔18内时,两个端子使成为一体的同一矛状件13一边挠曲一边前进,当前侧的突部12a通过矛状件13时,矛状件13弹性恢复。其结果,阴端子9a、9b对一起卡止于矛状件13,从而构成为一次卡止状态。然后,在使止动体23从临时卡止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时,止动体23的各卡止突起24卡止于对应的阴端子9a、9b的端子连接部10的后端,因此各阴端子9a、9b与矛状件13一起双重防脱。

如上所述,当各阴端子9a、9b正式地插入到对应的腔18内时,对应的接合端子5的突片端子6进入到各阴端子9a、9b的端子连接部10内。在该过程中,突片端子6一边使弹性接触片14挠曲一边滑动接触,从而成为电连接状态。在该期间,弹性接触片14不是与突片端子6的断裂面接触而是与板面接触,因此不会因为切断面而受到损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co中,连接于双绞线的阴端子9a、9b对共用使用一个矛状件13,因此不会有一方的阴端子半插入,而另一方的阴端子正式卡止的情况。对于这一点,可以想到,若是以前的话,由于阴端子被个别的矛状件卡止,所以在成对的一方的阴端子被矛状件13卡止的情况下,即使另一方的阴端子半插入时也不能拔出,但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情况下,阴端子9a、9b对一起从腔18拔出。因此,不必像以前那样,在腔18的入口部分解开双绞线的绞合,而是在绞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插入到腔。因此,电线w彼此处于相互的距离接近的状态,因此不会丧失噪声降低的功能。

另外,若是以前的话,阴端子9a、9b对被个别的矛状件卡止,所以当伴随端子的小型化,矛状件也形成为窄宽度时,可能有因为矛状件自身的刚性降低而不能得到端子保持力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共用的矛状件13形成为宽宽度,所以能相对于阴端子9a、9b得到高保持力。

另外,本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co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接合端子5和迂回路径4中的往路用以及复路用的干线用阴端子9a被中继,进行与干线1的分支处3之间的连接。按照该要领将各分支处3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干线1的整体。另外,在各分支处3连接接合端子5和分支线用阴端子9b,从而各电子控制单元u从干线1进行分支而进行连接。按照该要领,通过在各分支处3进行连接,从而构筑车载网络,并能在电子控制单元u之间进行通信。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不在将连接于各双绞线的阴端子9a、9b对收纳的腔的排列方向(y方向)上设定矛状件13的挠曲方向,而是在与腔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设定矛状件13的挠曲方向。因此,能缩小收纳阴端子9a、9b对的腔之间的间距。因此,无论是在与连接器的连接部位,还是在腔内,都能保持双绞线所具有的高噪声去除功能。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即使变更矛状件13的位置,由于将突片端子6绕轴线扭曲大致90度,所以不会使阴端子的弹性接触片14与接合端子5的突片端子6的断裂面抵接,能从损坏保护弹性接触片14。而且,不是事先进行突片端子6的扭曲加工,而是伴随接合连接器co向壳体15的插入操作进行突片端子6的扭曲加工,因此与没有事先进行加工对应地,能提高接合连接器的制造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接合端子5的插入操作已完成的状态下,从动部8位于螺旋部29的前端部,并且被螺旋部29中相对的内壁面从板厚方向夹持的状态,因此各突片端子6不会发生从扭曲变形的状态返回(弹回)的情况。因此,还能够得到突片端子6能稳定地抵接于对应的阴端子9a、9b的弹性接触片14的板面这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为根据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的实施例也包括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适用于被用于车载网络的接合连接器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并不限定连接器的用途·形式。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接合端子和阴端子同时收纳于一个壳体内的情况,但也可以适用于仅收纳阴端子的阴连接器。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矛状件卡止阴端子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卡止阳端子。

(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共用解除操作部配置于矛状件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例如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的端部。总之,在对共用解除操作部进行解除操作时,只要矛状件处于不发生扭曲等,在宽度方向上平衡地向解除方向挠曲变形的位置的话,设置部分就不应被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9a…干线用阴端子(端子)

9b…分支线用阴端子(端子)

13…矛状件

15…壳体

18…腔

30…共用用解除操作部

w…电线

co…接合连接器(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