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10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通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信用连接器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能接受4个usb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备壳体与由弯曲成l字的金属所构成的多个电触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71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器中已知有多条电线的各端部分别与各电触点连接的构成的电连接器。此外,作为多条电线,已知有被屏蔽层及绝缘包覆层总括地包围的电线。在将这样的电线连接至电触点时,需要在电线的端部将屏蔽层及绝缘包覆层剥除。由此,电线的端部会产生未受屏蔽层覆盖的部分,对于未受屏蔽层覆盖的部分而言阻抗会变化。阻抗的变化点上会产生信号的反射,从而有通信质量降低的顾虑。

本发明是根据如上所述的事情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抑制通信质量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传送通信用的信号的多条电线、连接到各所述电线的多个端子、收容所述多个端子的壳体、将所述多条电线总括地覆盖的绝缘包覆层,所述电线中的所述端子侧的端部为未被所述绝缘包覆层覆盖的露出部,进一步具备:夹在所述多条电线中的至少一条电线与所述绝缘包覆层之间的导电性的第1屏蔽部件、将所述一条电线中的所述露出部包围的导电性的第2屏蔽部件,所述第1屏蔽部件与所述第2屏蔽部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电线中端子侧的端部为未被绝缘包覆层覆盖的露出部。由此,能轻易在端部使各电线弯曲,从而可轻易将各端子与各电线进行连接。此处,一条电线的露出部被第2屏蔽部件覆盖,第2屏蔽部件与第1屏蔽部件电连接。由此,能抑制在一条电线中被绝缘包覆层覆盖的部分与露出部之间阻抗发生变化,从而能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此外,所述多条电线能具备与所述第1屏蔽部件电连接的排扰线。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排扰线与地面电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噪声的影响。

此外,所述多条电线能设为,具备与所述一条电线相邻的电线,所述一条电线及所述相邻的电线在被所述绝缘包覆层覆盖的部分处通过互相绞合而构成双绞线,所述第2屏蔽部件为将所述一条电线及所述相邻的电线包围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降低一条电线及相邻的电线的噪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抑制通信质量降低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用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卸除第2屏蔽壳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卸除第2屏蔽壳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卸除第2屏蔽壳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通信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卸除第2屏蔽壳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屏蔽电线的端部将绝缘包覆层剥除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对屏蔽电线卷绕第2屏蔽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

图9是表示屏蔽电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信用连接器

11、12、13、14:多条电线

11a、11b:一对电线(一条电线及相邻的电线)

11c:排扰线

15:绝缘包覆层

19a:一条电线中的露出部

20:端子

30:壳体

61:第1屏蔽部件

62:第2屏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利用图1至图9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用连接器10搭载于例如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配设于例如车辆内的车载电气安装件(汽车导航系统、etc、监视器等)与外部机器(相机等)之间、或车载电气安装件间的有线通信路径上。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z轴)是将图3中左方定义为前方,右方定义为后方,左右方向(x轴)是将图3中上方定义为左方,下方定义为右方,上下方向(y轴)是以图5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用连接器10如图2所示,具备屏蔽电线17、与构成屏蔽电线17的各电线11~14分别连接的多个端子20、收容多个端子20的壳体30、将壳体30及构成屏蔽电线17的各电线覆盖的屏蔽壳50。

(屏蔽电线17)

屏蔽电线17为能进行1ghz以上的高速通信的电线,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传送通信用的信号的多条电线11~14、将多条电线11~14总括地包围且由编织金属细线而成的编织线所构成的屏蔽层18(也参照图9)、包覆屏蔽层18的外周且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所构成的绝缘包覆层15(护套)。此外,电线11~14与屏蔽层18之间填充有由绝缘性的线或纸带等所构成的充填部件(未图示)。

电线11为带有屏蔽层与排扰线的差分对电缆(differentialpaircable)的电线。电线11如图9所示,具备一对电线11a、11b(一条电线及相邻的电线)与排扰线11c。一对电线11a、11b如图9所示彼此相邻,在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通过互相绞合而构成双绞线。电线11为例如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3.0规格的电线,设有2组。

电线12为与使用电线11的通信相比数据的最大传送速度较低的通信用的电线,设为无屏蔽的双绞线电缆(twistedpaircable)。电线12如图2所示,为具备一对电线12a、12b的usb2.0规格的电线。一对电线12a、12b在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互相绞合而构成双绞线。

电线13为连接到未图示的电源的一条电源线,电线14为连接到地面的一条接地线。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17具备2组电线11(电线11a、11b、排扰线11c)、1组电线12(电线12a、12b)、电线13、电线14,由合计10条电线所构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2组电线11中的一方电线11与电线13、14在横向排成一列,在其下方,另一方电线11与电线12在横向排成一列。此外,一方电线11与另一方电线11是以成为互为对角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其中,图9中仅图示上侧的电线11,它以外的电线省略图示。

电线11~14中的末端部(端子20侧的端部)为未被屏蔽层18及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露出部。由此,各电线11~14在末端部能分别独立地弯曲,从而能轻易进行对各端子20的连接。

除了排扰线11c以外,各电线12~15用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所构成的绝缘层对由金属线所构成的导体部进行包覆,在其末端部(端子侧的端部)绝缘层被剥除,从而露出与端子20连接的导体部。排扰线11c是由金属线所构成的导体部所构成。其中,排扰线11c也可以由导体部与绝缘层构成。

如图9所示,电线11a、11b、排扰线11c被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所包围。第1屏蔽部件61为具有导电性的薄膜,例如能使用被称为alpet(注册商标)的金属带。alpet是将铝箔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借助聚氯乙烯(pvc)等积层而形成为带状的。

第1屏蔽部件61夹在电线11a、11b、排扰线11c与绝缘包覆层15之间。第2屏蔽部件62为具有导电性的薄膜,能利用例如铜箔等。第2屏蔽部件62缠绕在电线11、11b、排扰线11c中的露出部19a、19b、19c(未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上。此外,第2屏蔽部件62的内周面设有未图示的粘结剂层,成为粘结于电线11a、11b、排扰线11c的构成。

第1屏蔽部件61的端部61a从绝缘包覆层15露出,第2屏蔽部件62在其端部62a上以与第1屏蔽部件61的端部61a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端部62a的内周面会与端部61a的外周面抵接。排扰线11c以与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的两内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由此,排扰线11c、第1屏蔽部件61、第2屏蔽部件62分别形成电连接。

(端子20)

端子20如图4所示,前方侧为角筒状的端子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1的后方侧一体形成有与电线11~14的导体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23。端子连接部21设有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公端子连接的弹性接触片22(参照图5)。电线连接部23具有底板24,电线11~14的导体部通过例如向底板24焊锡或焊接等而与电线连接部23电连接。

(壳体30)

壳体30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如图4所示,具备将各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1加以收容的壳体主体31、与将厚度尺寸减小而向壳体主体31的后方延伸出的延出部36。壳体主体31为长方体状,具有收容端子20的腔32。腔32在左右方向排列有5个,上下方向设有2层。

各腔32具有与端子连接部21的外周形状对应的矩形剖面,根据端子连接部21的长度而向前后方向延伸。腔32的前端部形成有限制端子20往前方移动的前阻挡壁(未图示)。

延出部36从壳体主体31的后端往后方延伸。延出部36如图4及图6所示,具有以能载置各端子20的电线连接部23的方式排列的槽状的多个载置部37。载置部37具有底面37a与从底面37a的两侧缘立起的槽壁37b,并根据延出部36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各自的端子20的数目以沿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

(屏蔽壳50)

屏蔽壳50如图1所示,具备覆盖壳体主体31的第1屏蔽壳51、配置于第1屏蔽壳51的后方并覆盖多条电线11~14的第2屏蔽壳57。此外,屏蔽壳50与地面电连接。第1屏蔽壳51为例如铜或铜合金等金属制,如图2所示,具备包围壳体30的角筒状的壳体包围部52、与第2屏蔽壳57电连接的连接部54。

壳体包围部52左右的侧面部设有由能弹性变形的挠曲片所构成的被卡止部53。当从壳体30的后方侧将第1屏蔽壳51嵌入到壳体30时,则被卡止部53会卡止于将壳体30的侧面切去而形成的卡止部(未图示)。连接部54从壳体包围部52的侧面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成板状,通过接触第2屏蔽壳57的内表面而与第2屏蔽壳57电连接。

第2屏蔽壳57为铜或铜合金等金属制,如图1所示,具备前方侧开口的箱形的电线屏蔽部58与外嵌在屏蔽电线17上的圆筒形状的屏蔽连接部59。电线屏蔽部58包围多条电线11~14的整体。屏蔽连接部59与在例如屏蔽电线17的末端部回折到绝缘包覆层15的外侧的屏蔽层18连接。屏蔽连接部59与屏蔽层18之间的固定能利用例如焊接或压接等进行。

接着针对通信用连接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所示,在屏蔽电线17中将第1屏蔽部件61、屏蔽层18、绝缘包覆层15的各端部剥皮,使电线11~14中的端子20侧的端部露出。此时,预先使第1屏蔽部件61的端部61a(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露出。然后,将屏蔽层18的端部回折到绝缘包覆层15的外周面。接着,利用剥皮钳等将除了排扰线11c以外的各电线12~15的绝缘层剥除,使与端子20连接的各导体部16露出。

接着如图8所示,将第2屏蔽部件62卷绕于电线11a、11b、排扰线11c上。其中,第2屏蔽部件62的z轴方向的长度z1(参照图9)能适当设定,例如相对于露出部19a、19b中被绝缘层覆盖的部分的长度z2而言,优选设定为z1与z2之间的差为3mm以下。

接着,如图3所示,将电线11~14的导体部16通过焊锡或熔接等而与端子20的电线连接部23连接。然后,将第1屏蔽壳51装配到壳体30上,接着将第2屏蔽壳57装配到第1屏蔽壳51上。由此完成通信用连接器1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线11、12、13、14中,端子20侧的端部为未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露出部。由此,能轻易地在端部使各电线11、12、13、14弯曲,从而能轻易将各端子20与各电线11、12、13、14进行连接。此处,一对电线11a、11b中的一对露出部19a、19b被第2屏蔽部件62覆盖,第2屏蔽部件62与第1屏蔽部件61电连接。由此,能抑制一对电线11a、11b中未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与露出部19a、19b之间阻抗发生变化,从而能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假设在不具备第2屏蔽部件62的构成的情形下,露出部19a、19b会直接与屏蔽壳50的电线屏蔽部58相对配置。由此,在露出部19a、19b中,与地面的距离相较其他部分更大,阻抗会变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第2屏蔽部件62,从而能抑制这样的情形。

此外,多条电线11、12、13、14具备与第1屏蔽部件61电连接的排扰线11c。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将排扰线11c与地面电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噪声的影响。

此外,一对电线11a、11b在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处通过互相绞合而构成双绞线。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降低一对电线11a、11b的噪声。此外,通过将第2屏蔽部件62卷绕于一对电线11a、11b上,能抑制一对电线11a、11b间的间隔局部地改变,从而能抑制电线的阻抗变化。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述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页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的材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者而可适当变更。

(2)构成屏蔽电线17的电线的条数或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者而可适当变更。

(3)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用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将电线11a、11b、及排扰线11c总括地包围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电线11a、11b被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包围。此外,也可以设为将在电线11a、11b上卷绕有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的结构与排扰线11c用绝缘带总括地包围的构成。

(4)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列举用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将构成双绞线的一对电线11a、11b包围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一条电线被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包围即可。

(5)一对电线11a、11b也可以在未被绝缘包覆层15覆盖的部分互相绞合。

(6)第1屏蔽部件61及第2屏蔽部件62只要电连接即可,也可以不直接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