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155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气体排出阀的方形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方形二次电池中,在由铝等金属形成的电池壳内收纳有发电元件即卷绕电极组,注入有电解液。电池壳具有周侧面和底面,上部的一面开口。周侧面通常形成为具有一对宽边侧面、和与该宽边侧面连接的一对窄边侧面的截面矩形。电池壳的上部开口部在收纳卷绕组之后,由设有正极以及负极的外部端子的电池盖进行封口,从电池盖的注液口向电池壳内注入电解液。电池盖与正、负极外部端子绝缘。电池壳以及电池盖与正极或负极相比电位不同,为不具有极性的中性。

在电池盖上设置有开裂阀。开裂阀在电池壳的内压增加时通过开裂来排出电池壳内的气体使内压减少。通过使开裂阀进行的气体排出稳定化,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以气体排出的稳定化为目的,例如提出了在电池盖以及开裂阀与卷绕组之间以覆盖开裂阀的方式设置具有成为气体流路的多个开口部的绝缘体的技术(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258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技术的情况下,在没有电池盖的变形的状态下,在气体产生时能够稳定地进行气体排出。然而,在电池盖向卷绕组一侧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具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多个开口部的绝缘体会被推压至卷绕组,成为气体的流路的多个开口部的大部分被卷绕组堵塞,因此气体不再流动。另外,在不具有专利文献1的气体排出稳定化结构的、通常构成的电池中,在电池盖向卷绕组一侧发生变形从而电池盖的开裂阀抵接卷绕组的情况下,开裂阀会被卷绕组堵塞,成为不能进行气体排出的状态。

这样的电池盖的变形例如在电池从盖一侧被压缩的情况下发生。在方形电池中,电池盖的特别是开裂阀、注液口周围容易发生变形,特别是在组合了多个电池而成的模块中,由于针对电池盖的中央所具备的开裂阀而连接气体排出用导管,因此在模块由于事故等发生变形的情况下,电池盖很可能通过气体排出用导管而发生变形。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电池盖向卷绕组一侧发生变形也能够从开裂阀稳定地排出气体的方形二次电池。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在电池壳的开口部一侧配置扁平卷绕组的弯曲表面部,所述开口部被具有开裂阀和注液口的电池盖密封,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凸部,其至少在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开裂阀之间被配置在所述电池盖上,且对置面位于比所述开裂阀更靠近所述弯曲表面部一侧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电池盖向卷绕组一侧发生了变形,由于凸部的对置面抵接于卷绕组的弯曲表面部,因此能够防止开裂阀被卷绕组堵塞。因此,能够确保从扁平卷绕组的气体喷出部分到开裂阀的气体流路,能够从开裂阀稳定地排出气体。再者,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方形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方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卷绕电极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对实施例1中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为对实施例1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对向实施例1中的组电池安装气体排出用导管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对实施例2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对实施例3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对实施例4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对实施例5中的电池盖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对适用了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100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为方形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方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方形二次电池100具备金属制的电池壳1及电池盖8。电池壳1具有:长方形的底面12,其具有一对长边部和一对短边部;一对相对的宽幅侧面13,它们与底面12的一对长边部连续且面积相对较大;以及一对相对的窄幅侧面14,它们与底面12的一对短边部连续且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在与底面12相对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11。

在电池壳1内收纳有扁平状的卷绕组3,电池壳1的开口部11被电池盖8密封。电池盖8具有俯视大致长方形的平板形状,所述平板形状具有将开口部11闭塞的大小,电池盖8的周端缘被焊接至开口部11的开口端缘。在电池盖8上设置有作为外部端子的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经由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对扁平卷绕组3进行充电,或对外部负载供电。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在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分隔地配置。在电池盖8上一体地设置有开裂阀81。当电池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开裂阀81开裂而排出电池壳1内的气体,从而降低电池壳1内的压力。由此,确保方形二次电池100的安全性。开裂阀81配置在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的位置。

在电池壳1内隔着绝缘保护膜2而容纳有扁平卷绕组3。扁平卷绕组3被卷绕成扁平状,因此具有截面半圆形的相对的一对弯曲表面部、和连续地形成于这一对弯曲表面部之间的平坦表面部。扁平卷绕组3以卷绕轴方向沿着电池壳1的横宽方向的方式从一边的弯曲表面部侧插入至电池壳1内,另一边的弯曲表面部侧被配置在开口部11侧。

扁平卷绕组3的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经由正极集电板4a与正极端子7a电连接。此外,扁平卷绕组3的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经由负极集电板4b与负极端子7b电连接。由此,经由正极集电板4a及负极集电板4b从扁平卷绕组3向外部负载供电,并且经由正极集电板4a及负极集电板4b向扁平卷绕组3供给外部发电电力而进行充电。

为了使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集电板4b以及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分别与电池盖8电绝缘,在电池盖8上设置有垫片6及正极绝缘板5a、负极绝缘板5b。作为正极端子7a及正极集电板4a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铝合金,作为负极端子7b及负极集电板4b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铜合金。此外,作为垫片6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硫醚、全氟烷氧基氟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

此外,在电池盖8上设置有用以向电池壳1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82。注液口82位于正极端子7a与开裂阀81之间。在将电解液注入至电池壳1内之后,注液口82通过注液塞83加以密封。此处,作为注入至电池壳1内的电解液,例如可以使用在碳酸乙烯酯等碳酸酯系有机溶剂中溶解六氟磷酸锂(lipf6)等锂盐而得的非水电解液。

正极端子7a、负极端子7b具有露出至外部并与汇流条等焊接接合的矩形形状的端子头部71a、71b。在端子头部71a、71b的下表面分别突出地设置有轴部73a、73b。轴部73a、73b穿插于电池盖8的开口部8a、8b且相比于正极集电板4a、负极集电板4b的正极集电板基部41a、负极集电板基部41b而言向电池壳1的内部侧突出,顶端加以铆合,从而将正极端子7a、负极端子7b和正极集电板4a、负极集电板4b一体地固定在电池盖8上。在正极端子7a与电池盖8之间以及负极端子7b与电池盖8之间分别介存有垫片6,在正极集电板4a与电池盖8之间以及负极集电板4b与电池盖8之间分别介存有正极绝缘板5a和负极绝缘板5b。

正极集电板4a、负极集电板4b具有正极集电板基部41a、负极集电板基部41b和正极侧连接端部42a、负极侧连接端部42b,所述正极集电板基部41a、负极集电板基部41b以与电池盖8的下表面相对的方式平行配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正极侧连接端部42a、负极侧连接端部42b在正极集电板基部41a、负极集电板基部41b的侧端弯折并沿电池壳1的宽幅侧面13朝底面12侧延伸,与卷绕组3的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连接。在正极集电板基部41a、负极集电板基部41b上分别形成有供轴部73a、73b插通的正极侧开口孔43a、负极侧开口孔43b。

以沿着扁平卷绕组3的扁平表面且与扁平卷绕组3的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中心轴方向而在所述扁平卷绕组3的周围缠绕有绝缘保护膜2。绝缘保护膜2例如由pp(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成的一张片材或者多张膜构件构成,具有能够以与扁平卷绕组3的扁平表面平行且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缠绕中心进行缠绕的长度。

图3为表示将实施例1中的卷绕组的一部分展开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扁平卷绕组3是通过将负极电极32和正极电极34以在它们之间放置分隔膜33、35的方式卷绕成扁平状而构成。卷绕组3中,最外周的电极为负极电极32,进而在其外侧卷绕分隔膜33、35。分隔膜33、35具有使正极电极34与负极电极32之间绝缘的作用。

负极电极32的涂布有负极合剂层32b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大于正极电极34的涂布有正极合剂层34b的部分,由此,构成为涂布有正极合剂层34b的部分必定被涂布有负极合剂层32b的部分夹住。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在平面部分加以捆束并通过焊接等加以连接。再者,虽然分隔膜33、35在宽度方向上宽于涂布有负极合剂层32b的部分,但由于由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在端部的金属箔表面露出的位置进行卷绕,因此不会成为捆束、焊接时的障碍。

正极电极34在正极金属箔的两面具有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合剂而得的正极合剂层34b,在正极金属箔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不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合剂的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负极电极32在负极金属箔的两面具有涂布负极活性物质合剂而得的负极合剂层32b,在负极金属箔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不涂布负极活性物质合剂的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正极金属箔露出部34c和负极金属箔露出部32c是金属箔的箔表面露出的区域,以配置在卷绕轴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位置的方式加以卷绕。

关于负极电极32,制作负极合剂,所述负极合剂是对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晶碳粉末100重量份添加作为黏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以下,称为pvdf)10重量份,并在其中添加作为分散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下,称为nmp)加以混炼而得。在厚度10μm的铜箔(负极金属箔)的两面以留出焊接部(负极未涂布部)的方式涂布该负极合剂。其后,经过干燥、压制、裁剪工序,获得不含铜箔的负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厚度为70μm的负极电极32。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例示的是负极活性物质使用非晶碳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能够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天然石墨、人造的各种石墨材料、焦炭等碳质材料、si或sn等的化合物(例如,sio、tisi2等)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其颗粒形状也无特别限制,可为鳞状、球状、纤维状、块状等。

关于正极电极34,制作正极合剂,所述正极合剂是对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锰酸锂(化学式limn2o4)100重量份添加作为导电材料的鳞状石墨10重量份和作为黏合剂的pvdf10重量份,并在其中添加作为分散溶剂的nmp加以混炼而得。在厚度20μm的铝箔(正极金属箔)的两面以留出焊接部(正极未涂布部)的方式涂布该正极合剂。其后,经过干燥、压制、裁剪工序,获得不含铝箔的正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厚度为90μm的正极电极3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的是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锰酸锂的情况,但也可使用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的其他锰酸锂、利用金属元素对一部分进行取代或掺杂而得的锂锰复合氧化物、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钴酸锂或钛酸锂、利用金属元素对它们的一部分进行取代或掺杂而得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展示的是使用pvdf作为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中的涂布部的黏合材料的情况,但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丁苯橡胶、聚硫橡胶、硝化纤维素、氰乙基纤维素、各种乳胶、丙烯腈、氟乙烯、偏二氟乙烯、氟丙烯、氟化氯丁二烯、丙烯酸系树脂等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此外,作为轴芯,例如可以使用将弯曲刚性比正极金属箔、负极金属箔、分隔膜33、35都高的树脂片卷绕而构成的轴芯。

图4为对实施例1中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书的立体图,图5为对实施例1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5的(a)为正极绝缘板和负极绝缘板的立体图,图5的(b)为图1的a-a线截面图。

正极绝缘板5a以及负极绝缘板5b成为朝着电池盖8的开裂阀81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具有与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对置的凸部54a、55a、54b。如图4所示,正极绝缘板5a在电池盖8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介存有基端,并且沿着电池盖8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顶端被配置在与开裂阀10邻接的位置。而且,负极绝缘板5b在电池盖8与负极集电板4b之间介存有基端,并且沿着电池盖8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顶端被配置在与开裂阀81邻接的位置。

如图5的(a)所示,正极绝缘板5a具有沿着电池盖8延伸的长方形的平板部51a。在平板部51a上形成有用于使正极端子7a的轴部73a插通的端子用开口部52a,以及连通电池盖8的注液口82的注液用开口部53a。而且,在正极绝缘板5a上设置有本发明的特征性构成即凸部54a、55a。

负极绝缘板5b具有沿着电池盖8延伸的长方形的平板部51b。如图5的(a)所示,在平板部51b上形成有用于负极端子7b的轴部73b贯通的端子用开口部52b。而且,在负极绝缘板5b上设置有本发明的特征性构成即凸部54b。

凸部54a、55a、54b为在正极集电板4a与电池盖8之间设置的绝缘构件即正极绝缘板5a、以及在负极集电板4b与电池盖8之间设置的绝缘构件即负极绝缘板5b的一部分,并且被一体地设置在平板部51a、51b上。凸部54a、55a、54b从平板部51a、51b突出,与弯曲表面部3a对置的对置面相比于开裂阀81位于弯曲表面部3a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凸部54a、55a、54b成为在电池盖8变形前的通常状态下已经抵接于弯曲表面部3a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为在这样的通常状态下具有规定间隙地对置的构成。

凸部54a、55a、54b的对置面的宽度小于扁平卷绕组3的厚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相互相同的突出高度和宽度。凸部54a、55a、54b并不是仅指具有从周围凸出的部分的状态,还指存在具有凹部等、存在高的部分与低的部分的高低差、并且在抵接于扁平卷绕组3时能够具有成为空气的流路的空间的形状。

如图4所示,凸部54a以在开裂阀81与注液口82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侧边的方式,设置在比注液用开口部53a更靠近平板部51a的顶端侧的位置。而且,凸部55a以位于注液口82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的方式,被设置在注液用开口部53a与端子用开口部52a之间的位置。凸部54b以在负极集电板4b与开裂阀81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侧边的方式,跨越平板部51b的顶端和端子用开口部52b之间地设置。

如上所述,凸部54a、55a、54b与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相对着地配置,特别地,正极绝缘板5a的凸部54a和负极绝缘板5b的凸部54b分别被配置在开裂阀81的两侧的邻接的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方形二次电池100上施加冲击,电池盖8向扁平卷绕组3一侧变形,也能够防止电池盖8抵接于扁平卷绕组3从而导致开裂阀81被扁平卷绕组3闭塞。因此,能够在开裂阀81的两侧确保电池壳1内的气体到达至开裂阀81为止的气体流路,能够使气体稳定地从开裂阀81排出。

另外,凸部55a在与正极集电板4a的正极集电板基部41a邻接的位置配置有基端,因此即使电池盖8向扁平卷绕组3一侧变形,也能够保持正极集电板基部41a与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的净距。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正极集电板4a的正极集电板基部41a碰上扁平卷绕组3而发生的短路事件的发生。

正极绝缘板5a以及负极绝缘板5b的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树脂,并且为了在电池盖8与扁平卷绕组3之间进行支撑,优选高刚性的材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开裂阀81的两侧设置凸部54a、54b,在开裂阀81的两侧确保流路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在电池盖8变形时确保向开裂阀81的流路即可,因此也可以仅在与开裂阀81的单侧邻接的位置设置。电池盖8由于注液口82的部分的刚性降低容易变形,因此在将凸部设置在开裂阀81的某一边侧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设有注液口82的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与开裂阀81的正极一侧邻接的位置设置凸部54a。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绝缘板5a的凸部54a、55a和平板部51a,以及负极绝缘板5b和凸部54b分别为一体部件,但是凸部与平板部也可以为单独的部件。在为单独的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材质的自由度,相当于凸部分的部件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例如铝),能够选择刚性高的材质。在单独部件的情况下,相当于凸部分的部件如果材质为树脂的话则通过一体成形配置在电池盖8上,如果材质为金属的话则通过焊接等配置在电池盖8上。

图6为对向实施例1中的组电池排出气体的气体排出用导管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为整体立体图,图6的(b)为表示气体排出用导管的配置图像的正视图。

将多个适用了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100组合而成的组电池的模块为了将从方形二次电池100的开裂阀81排出的气体安全地排出至规定的场所而具有气体排出用导管101。在气体排出用导管101中,作为耐受高温的气体的耐热性高的材质的部件,大多使用例如铁等金属制的部件。金属制的气体排出用导管101由于与树脂制的部件相比较刚性较高,因此在例如搭载在车辆上的模块由于事故等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通过气体排出用导管101推压电池盖8,存在电池盖8向扁平卷绕组3一侧变形的可能性。

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形的情况下,电池盖8的气体排出用导管101抵接的导管抵接部产生大幅地变形。在本发明中,在电池盖8的至少气体排出用导管101抵接的导管抵接部的里侧,配置有正极绝缘板5a以及负极绝缘板5b的凸部54a、54b,因此能够防止电池盖8的开裂阀81抵接于扁平卷绕组3而堵塞,能够确保用于有效地排出电池壳1内部的气体的流路。

[实施例2]

图7为对实施例2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的图。此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之处在于将正极侧的绝缘板和负极侧的绝缘板由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开裂阀81的两侧所设置的凸部54a、54b经由绝缘板205相互连接地连续设置。

绝缘板205具有与电池盖8的下表面相对置地平行地配置的长方形的平板部251。平板部251在电池盖8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介存有一边端部,在电池盖8与负极集电板4b之间介存有另一边端部。而且,在平板部251的长边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连通电池盖8的开裂阀81的开裂阀用开口部253b。在绝缘板205上,设有凸部54a、54b、55a。凸部54a和凸部54b以被配置在与开裂阀81的两侧邻接的位置的方式,在之间经由开裂阀用开口部253b被分为一边侧和另一边侧地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不是如实施例1的构成那样将绝缘板设为分成正极侧和负极侧的两个部件,而是由作为一体的部件构成,相比于实施例1的构成具有能够消减部件数量、组装性优异这样的效果。而且,与实施例1同样地,即使例如向方形二次电池100施加冲击导致电池盖8向扁平卷绕组3一侧发生了变形,也能够防止电池盖8的开裂阀81抵接于扁平卷绕组3而被堵塞,能够在开裂阀81的两侧确保电池壳1内的气体到开裂阀81为止的气体流路,能够使气体稳定地从开裂阀81排出。

绝缘板的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树脂,并且为了在电池盖8与扁平卷绕组3之间进行支撑,优选高刚性的材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板205的凸部54a、54b、55a与平板部251为一体的部件,但是也可以由单独的部件构成。通过做成单独的部件,能够提高材质的自由度,例如构成凸部54a、54b、55a的部件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例如铝),能够选择刚性高的材质。在为单独部件的情况下,构成凸部的部件如果材质为树脂的话则通过一体成形等配置在电池盖8上,如果材质为金属的话则通过焊接等配置在电池盖8上。

[实施例3]

图8为对实施例3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此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之处在于,平行地设置多根凸部。

在本实施例中,以由正极绝缘板305a和负极绝缘板305b这两个部件构成绝缘板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如实施例2那样,由一个部件构成绝缘板的情况也能够适用。

正极绝缘板305a在电池盖8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介存有基端,沿着电池盖8的下表面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并且顶端被配置在邻接开裂阀10的位置。而且,负极绝缘板305b在电池盖8与负极集电板4b之间介存有基端,沿着电池盖8的下表面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并且顶端被配置在邻接开裂阀81的位置。

在正极绝缘板305a与负极绝缘板305b上,一体地设置有凸部354a、355a、354b。凸部354a、355a、354b分别从平板部51a、51b朝向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凸出地设置,与弯曲表面部3a对置的对置面位于比开裂阀81更靠近弯曲表面部3a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凸部354a、355a、354b为在电池盖8变形前的通常状态下已经抵接于弯曲表面部3a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为在这样的通常状态下具有规定间隙地对置的构成。

凸部354a以在开裂阀81和注液口82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侧边的方式,设置在比注液用开口部53a更靠近平板部51a的顶端一侧的位置。而且,凸部355a以位于注液口82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的方式,被设置在注液用开口部53a与端子用开口部52a之间的位置。凸部354b以在负极集电板4b与开裂阀81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侧边的方式,跨越平板部51b的顶端和端子用开口部52b之间地设置。

如图8的(b)所示,凸部354a、355a、354b的对置面的宽度小于扁平卷绕组3的厚度。而且,在正极绝缘板305a的短边方向以及负极绝缘板305b的短边方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多根。凸部354a、355a、354b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相互相同的突出高度和宽度。

在例如实施例1那样凸部仅为一根的情况下,若电池盖8产生更大的变形的话,则可能凸部会陷入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因变形后的扁平卷绕组3而导致气体排出流路变窄。然而,为了防止陷入而增大对置面的话,则在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与电池盖8之间形成的空间的截面积就会变窄,气体排出流路会变窄。

针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正极绝缘板305a的短边方向以及负极绝缘板305b的短边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了多根凸部354a、355a、354b,因此能够抑制这些凸部354a、355a、354b陷入扁平卷绕组3,能够防止气体排出流路变窄。凸部354a、355a、354b使气体通过平行延伸的多根凸部之间以确保直至开裂阀81为止的气体流路,从而能够使气体稳定地从开裂阀81排出。凸部354a、355a、354b的根数、配置间隔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没有限制,只要能够抑制向扁平卷绕组3的陷入,并且能够确保气体排出流路即可。

[实施例4]

图9为对实施例4中的绝缘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此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之处在于,在凸部的对置面与平板部之间设有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由正极绝缘板405a和负极绝缘板405b这两个部件构成绝缘板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如实施例2那样,由一个部件构成绝缘板的情况也能够适用。

正极绝缘板405a在电池盖8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介存有基端,沿着电池盖8的下表面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并且顶端被配置在邻接开裂阀10的位置。而且,负极绝缘板405b在电池盖8与负极集电板4b之间介存有基端,沿着电池盖8的下表面朝着电池盖8的长边方向中央延伸,并且顶端被配置在邻接开裂阀81的位置。

在正极绝缘板405a与负极绝缘板405b上,一体地设置有凸部454a、455a、454b。凸部454a、455a、454b分别从平板部51a、51b朝向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凸出地设置,与弯曲表面部3a对置的对置面位于比开裂阀81更靠近弯曲表面部3a一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凸部454a、455a、454b为在电池盖8变形前的通常状态下已经抵接于弯曲表面部3a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为在这样的通常状态下具有规定间隙地对置的构成。

凸部454a以在开裂阀81和注液口82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侧边的方式,位于比注液用开口部53a更靠近平板部51a的顶端一侧的位置。而且,凸部455a以位于注液口82与正极集电板4a之间的方式,被设置在注液用开口部53a与端子用开口部52a之间的位置。凸部454b以在负极集电板4b与开裂阀81之间的位置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侧边的方式,跨越平板部51b的顶端和端子用开口部52b之间地设置。

在凸部454a、455a、454b上,沿着正极绝缘板405a以及负极绝缘板405b的长边方向延伸地形成有连通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面与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之间的连通路456a、457a、456b。连通路456a、457a、456b通过在对正极绝缘板405a、负极绝缘板405b进行铸造成型时,从平板部51a、51b一侧向凸部454a、455a、454b内突出地配置的公型形成。

通过连通路456a、457a、456b,在凸部454a、455a、454b的各对置面与平板部51a、51b之间具有空间。这样的空间将在电池盖8的开裂阀81和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在电池壳1的窄边侧面14和扁平卷绕组3的卷绕轴方向的端面之间形成的空间连接起来。该空间不会由于电池盖8的变形而被卷绕组弄窄,能够确保气体排出流路,能够使气体稳定地从开裂阀81排出。

例如在实施例1、2的构成中,会有当电池盖8产生更大的变形时,凸部54a、55a、54b陷入卷绕组3,导致变形后的卷绕组3与电池盖8之间的气体排出流路变窄之虞。对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部454a、455a、454b的连通路456a、457a、456b来确保空间,能够确保到电池壳1内的开裂阀81为止的气体流路。

[实施例5]

图10为对实施例5中的电池盖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此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之处在于,在电池盖上设置有凸部。

在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正极绝缘板具有在正极集电板基部41a与电池盖8之间介存的大小,负极绝缘板具有在负极集电板基部41b与电池盖8之间介存的大小。

在电池盖8上一体地设置有凸部554a、555a、554b。凸部554a、555a、554b从电池盖8的下表面551朝向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凸出地设置,与弯曲表面部3a对置的对置面位于比开裂阀81更靠近弯曲表面部3a一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凸部554a、555a、554b为在电池盖8变形前的通常状态下已经抵接于弯曲表面部3a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为在这样的通常状态下具有规定间隙地对置的构成。

凸部554a以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一侧的方式被设置在开裂阀81与注液口82之间。而且,凸部555a被设置在注液口82与开口部8a之间的位置。凸部554b以邻接地位于开裂阀81的一侧的方式被设置在开裂阀81与开口部8b之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凸部554a、555a、554b与扁平卷绕组3的弯曲表面部3a对置地配置,特别地,正极绝缘板5a的凸部554a与负极绝缘板5b的凸部554b分别被配置在开裂阀81的两侧的邻接的位置。因此,即使例如向方形二次电池100施加冲击、电池盖8向扁平卷绕组3一侧发生了变形,也能够防止电池盖8与扁平卷绕组3抵接从而导致开裂阀81被扁平卷绕组3闭塞。因此,能够确保电池壳1内的气体到达开裂阀81为止的气体流路,能够使气体稳定地从开裂阀81排出。

根据本实施例,与如上述的各实施例那样配置具有凸部的部件并在电池盖8上配置凸部的情况相比较,仅在电池盖8上形成凸部554a、555a、554b即可,能够简单地配置凸部。另外,与单独设置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目,能够提高组装简易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发明而做的详细说明,并非一定限定为具备所说明过的所有构成。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还可对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加入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而,可以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替换。

符号说明

100方形二次电池

101气体排出用导管

1电池壳

3扁平卷绕组

3a弯曲表面部

8电池盖

11开口部

54a、54b、55a凸部

81开裂阀

82注液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