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649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一种能够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通过在接线端子上焊接焊脚,然后实现进入接线端子中的导线与焊脚实现电性连接。随着现在电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接线端子进入市场,市场上现有的接线端子多采用螺丝固定待接入的导线。

但是,利用螺丝固定导线的接线端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样的导线接入操作十分麻烦并且也会因螺丝的松动产生电连接不稳定,甚至发生断路等现象,以至于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另外,当前市场上的接线端子大多单独地具有焊脚和塑件,在制造接线端子产品时,需要首先把塑件部分做好,然后再将塑件部分与焊脚固定在一起,这将使得接线端子的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不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固定外部接入的导线,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的改进型的接线端子。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的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本体具有供导线进入的进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上端面、下端面、弯折面以及对应弯折面的背面,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背面一体成型;下端面形成有能够对应进线口且倾斜朝向上端面的弹性部,以在弹性部受到拨动力而产生形变时,在弹性部与接线端子本体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供导线通过的导线夹口;上端面、下端面、弯折面以及弹性部均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

为了方便用户在接线端子本体的外部拨动弹性部,以将导线接入到接线端子中,作为改进,所述弯折面上具有拨动孔,弹性部上具有能够沿着拨动孔边缘运动的取线部;所述拨动孔的边缘处具有对弹性部的运动位置进行限位的取线限位槽。用户拨动该接线端子的取线部,使取线部沿着拨动孔边缘运动至取线限位槽的过程时,弹性部便会受力产生形变,并且在该弹性部与接线端子本体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供导线通过的导线夹口,这样将导线穿至导线夹口处,然后除去对取线部的拨动力后,导线就可以被牢固地被固定接线端子中。

为了使取线部在拨动孔边缘运动的更加平滑,以保证弹性部产生稳定的形变,再改进,所述拨动孔的边缘具有弧形部分,取线限位槽的一端衔接拨动孔上的弧形部分,取线限位槽的另一端呈倾斜状态地向上衔接弯折面。其中,作为对拨动孔边缘上弧形部分的优化限定,所述弧形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为锐角。

改进地,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上具有正对进线口的接线限位部,以通过接线限位部避免接入的导线一端穿出接线端子本体。

另外,作为可选的结构形式,所述接线限位部的周围形成有呈L型的空隙。

作为弯折面与接线端子本体的上端面的生产方式,可选择地,所述弯折面由接线端子本体的上端面弯折形成。

为了方便将焊脚与该接线端子进行焊脚,改进地,所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下端面具有至少一个供焊脚用的焊接面。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为呈片状或者柱状。

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通过工具拨动接线端子上的弹性部,改进地,所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端面具有供外部工具进入以能够顶触弹性部的工具插入孔。用户将工具插入到接线端子的工具插入孔中,并使工具顶触到弹性部,从而可以由工具给弹性部施加有朝向下端面的顶触力,继而实现了弹性部受力产生形变,这样就可以在弹性部与上端面之间形成了一个供导线通过的夹口,导线就可以穿过并固定在接线端子中。

为了有效地避免经接线口进入的导线穿出到接线端子的外部,改进地,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靠近进线口且平行于弯折面的侧面;沿垂直弯折面且朝向接线端子本体外侧的方向上,所述侧面高于弯折面,且在侧面与弯折面之间设置有防止进入接线口中的导线穿出的挡线部。

另外,在所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下端面留置有能够显露倾斜的弹性部的残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对于传统的接线端子,本发明中的接线端子通过将其上端面、下端面与背面采用一体成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上端面、下端面、弯折面以及弹性部均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通过下端面形成的弹性部,可以在弹性部受到拨动力发生形变并形成导线夹口后,可以加个外部需要接入的导线牢固地固定住,以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右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仰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7为导线插入到图1所示接线端子中时的示意图;

图8为接线端子的拨动孔具有弧形部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正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左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右视图;

图13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仰视图;

图14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中的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接线端子本体1具有供导线2进入的进线口10,接线端子本体1具有上端面11、下端面12、弯折面111以及对应弯折面111的背面14,上端面11、下端面12以及背面14一体成型;在下端面12形成有能够对应进线口10且倾斜朝向上端面12的弹性部121,以在弹性部121受到拨动力而产生形变时,在弹性部121与接线端子本体1的上端面11之间形成供导线通过的导线夹口。此处通过将上端面11、下端面12以及背面14做一体成型设计,不再需要像传统的接线端子塑件载流体等组装而成,从而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在本实施例一中,弹性部121选择采用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令弹性部121采用柱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一中,接线端子中的上端面11、下端面12、弯折面111以及弹性部121均采用导体材料,例如导电的金属材料,这样可以保证实现进入的导线实现电连接。例如,上述各部分均可以优先选择使用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铜质材料做成。

在弯折面111上具有拨动孔112,弹性部121上具有能够沿着拨动孔112边缘运动的取线部122;拨动孔112的边缘处具有对弹性部121的运动位置进行限位的取线限位槽113。此处针对弯折面111的结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在接线端子本体1的外部拨动弹性部121,以将导线2接入到接线端子中。参见图7所示,用户拨动该接线端子的取线部122,使取线部122沿着拨动孔112边缘运动至取线限位槽113的过程时,弹性部121便会受力产生形变,并且在该弹性部121与接线端子本体1的上端面11之间形成供导线2通过的导线夹口,这样将导线2穿至导线夹口处,然后除去对取线部122的拨动力后,导线2就可以被牢固地被固定接线端子中。当然,拨动孔112可以设计为大致呈L形的结构,并以该L形结构的拐角处作为取线限位槽113,可以参见图1中所示的拨动孔112。

为了使取线部122在拨动孔112边缘运动的更加平滑,以保证弹性部产生稳定的形变,作为改进措施,拨动孔112的边缘具有弧形部分114,取线限位槽113的一端衔接拨动孔112上的弧形部分114,取线限位槽113的另一端呈倾斜状态地向上衔接弯折面111。具体参见图8所示。当然,作为对拨动孔边缘上弧形部分的优化限定,弧形部分114对应的圆心角为锐角。

为了避免接入的导线一端穿出接线端子本体,作为改进,接线端子本体1上具有正对进线口10的接线限位部13,以通过接线限位部13避免接入的导线一端穿出接线端子本体。其中,接线限位部13的周围形成有呈L型的空隙130。

在本实施例一中,弯折面111由接线端子本体1的上端面11弯折形成。当然,弯折面111还可以是由紧邻接线限位部13的一侧面16延伸形成。当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接线端子上的弯折面111与侧面115、另一侧面116三者之间也可以设计成一体的结构形式。

为了方便将焊脚焊接在接线端子上,具体地,在接线端子本体1的下端面12具有至少一个供焊脚用的焊接面123。

在接线端子本体1的上端面11具有供外部工具进入以能够顶触弹性部121的工具插入孔100。用户需要通过工具拨动接线端子上的弹性部时,用户将工具插入到接线端子的工具插入孔100中,并使工具顶触到弹性部121,从而可以由工具给弹性部121施加朝向下端面12的顶触力,继而弹性部121受力产生形变,这样就在弹性部121与上端面11之间形成了一个供导线通过的夹口,导线就可以穿过并固定在接线端子中,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导线在接线端子内的插入或者取出。其中,此处上端面11上的工具插入孔100可以采用与弯折面111上的拨动孔112连成一体的结构形式;当然,工具插入孔100也可以是与拨动孔112相互独立的,参见图8中所显示的情形。

另外,为了有效地避免经接线口进入的导线穿出到接线端子的外部,作为改进,本实施例一中的接线端子本体1具有靠近进线口10且平行于弯折面111的侧面115;沿垂直弯折面111且朝向接线端子本体外侧的方向上,侧面115高于弯折面111,且在侧面115与弯折面111之间设置有防止进入接线口中的导线穿出接线端子的挡线部116。

其中,在本实施例一中,接线端子本体1的下端面12可以留置有能够显露倾斜的弹性部121的残缺口124。残缺口124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满足弹性部121的形变限度需要,以适应尽可能粗的导线插入到接线端子中。

实施例二

如图9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接线端子与实施例一中接线端子的其他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中接线端子的弯折面111上没有拨动孔112,对应地,弹性部121上也没有沿拨动孔112边缘运动的取线部122。使用本实施例二中的接线端子时,用户需要将工具插入到上端面11的工具插入孔100中,以利用工具来朝着下端面的方向顶触弹性部121,从而使得弹性部121受力产生形变后,在弹性部121与上端面11之间形成供该导线进入或取出的夹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