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969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具有该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在针电极(即电晕极)与接收极(即网电极)之间加上一定高压后,产生前向电晕放电,针电极的针尖附近的气体发生电离,形成数以亿级的离子,结合空气分子或尘埃颗粒,使其带电,并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迅速被接收极吸引,保持惯性而继续运动,形成有益的离子风。

为了减少噪音,现有的一些空调室内机通常采用离子风模块代替送风风机实现送风,或者采用离子风模块和送风风机同时驱动送风。无论如何,离子风模块的性能和送风效果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送风速度。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离子风模块出风速度的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出风速度较高的产品化的离子风发生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速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针状电极的安装和拆卸过程。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良好、噪音较低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

网状电极,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布置,且具有多个圆形的网孔;以及

电极桁条,与所述网状电极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所述电极桁条上安装有多个针状电极,每个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均指向所述网状电极的相应的一个所述网孔的中心;其中

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进一步优选为范围在0.2~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

可选地,所述网孔的直径为范围在20~30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每个所述针状电极的长度均相同,且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为范围在0.7~0.9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桁条上均设有多个针孔,每个所述针孔内均安装有一所述针状电极;且

每个所述针孔的周围均设有一凸出于所述电极桁条的莲花式锁合结构,所述莲花式锁合结构的周壁间断设置,并由所述电极桁条的表面向靠近所述网状电极的方向逐渐收缩闭合,直至在所述莲花式锁合结构的顶端形成一具有预设大小的开口,以供所述针状电极可拆卸地卡入所述莲花锁合结构并插入所述针孔中。

可选地,所述电极桁条的朝向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设有一附加电极板,所述网状电极与所述电极桁条之间、以及所述网状电极与所述附加电极板之间均施加有电压,所述网状电极与所述电极桁条之间的电压远小于所述网状电极与所述附加电极板之间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

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可选地,具有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送风口呈圆形,且每个所述开闭结构均包括:

中央挡板,其固定不动地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中央,且其外周缘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出风区域;以及

多个曲形叶片,沿所述中央挡板的周向依次设置,配置成可向所述中央挡板的中心聚拢以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出风区域,以及配置成可向背离所述中央挡板中心的方向展开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出风区域。

本发明的设计人通过对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速度与多种参数有关,主要包括针状电极的长度、针状电极的非针尖部分的直径、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网状电极的网孔直径以及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的网孔直径之间的比值等等。其中,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的网孔直径之间的比值尤为重要。

为此,本发明通过在多个不同的高压下对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多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将当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的网孔直径之间的比值特别设计成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由此,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速度较高,获得了较好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分别对针状电极的长度、针状电极的非针尖部分的直径、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网状电极的网孔直径进行了特别设计,可进一步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速度。

进一步地,离子风发生装置通过在其电极桁条的每个针孔周围特别设计一莲花式锁合结构,并对莲花式锁合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设计,可将莲花式锁合结构可拆卸地插入莲花式锁合结构中。由此,可通过莲花式锁合结构卡紧针状电极,从而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简化了针状电极的安装操作,同时,在需要更换针状电极时,只需要直接将其拔出即可,简化了其拆卸操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针状电极与网状电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至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极桁条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9是图8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14和图1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结构的曲形叶片的不同方位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本发明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100,放电模组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于两个的更多个。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10包括沿其送风方向依次排列的三个放电模组100。每个放电模组100均包括网状电极110和电极桁条120。网状电极110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参见图1中的箭头p)布置,且具有多个圆形的网孔111。电极桁条120与网状电极110平行地设置于网状电极110的一侧。具体地,在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上,电极桁条120可设置于网状电极110的上游侧。

进一步地,电极桁条120上安装有多个针状电极121,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针状电极与网状电极的示意性结构图,每个针状电极121的针尖均指向网状电极110的相应的一个网孔111的中心。

本发明的设计人通过对离子风发生装置10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速度与多种参数有关,主要包括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针状电极121的非针尖部分的直径d、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网状电极110的网孔直径d以及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110的网孔直径之间的比值等等。其中,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110的网孔直径之间的比值尤为重要。

为此,本发明通过在多个不同的高压下对离子风发生装置10进行多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将当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状电极110的网孔111直径之间的比值特别设计成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由此,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速度较高,获得了较好的出风效果。例如,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孔111直径之间的比值可以为0.10、0.15、0.20、0.25或0.30。

图3至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具体地,图3至图7中的uave表示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图3中的g/d表示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孔111直径之间的比值。图3中示出了在网孔111直径d取五种不同数值时,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与网孔111直径d之间的比值g/d和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分析可知,当比值g/d在0.1~0.3范围内时,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较高。当比值g/d大于0.3时,所有表示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大小的线段均快速下降。因此,当比值g/d在0.1~0.3范围内取值时,离子风发生装置10才能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

进一步地,当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与网孔111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2~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时,效果最佳,即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最高。

图4中的d表示网孔111的直径,v表示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施加的电压。图4中示出了当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的电压取五种不同的电压值时,网孔111直径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之间的关系。从图4中分析可知,当网孔111直径d为范围在20~30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时,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较高。当网孔111直径d小于20mm时,所有表示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大小的线段均快速上升。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网孔111直径d优选为范围在20~30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例如,网孔111直径d可以为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30mm。

进一步地,参见图4,当网孔111直径d为25mm时效果最佳。

图5中的g表示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v表示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施加的电压。图5中示出了当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的电压取五种不同的电压值时,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之间的关系。从图5中分析可知,当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时,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较高。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优选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例如,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可以为2mm、3mm、4mm、5mm或6mm。

进一步地,参见图5,当针状电极121的针尖距网状电极110的垂直距离g为3mm时效果最佳。

图6中的l表示针状电极121的长度,v表示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施加的电压。图6中示出了当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的电压取五种不同的电压值时,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之间的关系。从图6中分析可知,当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时,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较高。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优选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例如,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可以为2mm、3mm、4mm、5mm或6mm。

进一步地,参见图6,当针状电极121的长度l为3mm时效果最佳。

图7中的d表示针状电极121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v表示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施加的电压。图7中示出了当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的电压取五种不同的电压值时,针状电极121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d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之间的关系。从图7中分析可知,当上述直径d为范围在0.7~0.9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时,出风口最大平均出风速度uave的值较高。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针状电极121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d优选为范围在0.7~0.9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例如,针状电极121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d可以为0.70mm、0.75mm、0.80mm、0.85mm或0.90mm。

进一步地,参见图7,当针状电极121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d为0.7mm时效果最佳。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极桁条的示意性正视图,图9是图8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图10是沿图8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进一步地,每个电极桁条120上均设有多个针孔122,每个针孔122内均安装有一针状电极121,针状电极121的针尖指向网状电极110。特别地,每个针孔122的周围均设有一凸出于电极桁条120的莲花式锁合结构123,莲花式锁合结构123的周壁间断设置,并由电极桁条120的表面向靠近网状电极110的方向逐渐收缩闭合,直至在莲花式锁合结构123的顶端形成一具有预设大小的开口1231(即莲花式锁合结构123大致呈未完全开放的莲花状),以供针状电极121可拆卸地卡入莲花式锁合结构123并插入针孔122中。

由此,可通过莲花式锁合结构123卡紧针状电极121,从而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简化了针状电极121的安装操作,同时,在需要更换针状电极121时,只需要直接将其拔出即可,简化了其拆卸操作。进一步地,莲花式锁合结构123的周壁为非连续的,相比于周壁连续的其他锁紧机构来说,莲花式锁紧结构123的变形能力更强,且更不易折断,提高了用户插拔针状电极121的顺畅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莲花式锁合结构123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锁片1232,该多个锁片1232均匀分布在同一空心半球体上,以保证针状电极121受到的来自于莲花式锁合结构123的锁紧力更加均衡,从而避免针状电极121倾斜。同时,可使得每个锁片1232均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便提供合适的锁紧力,并在受到挤压等外力作用时利于变形。

进一步地,该半球体的球心与针孔122的中心处于同一条垂直于电极桁条120的直线上,以使得插入针孔122中的针状电极121与针孔122同心,从而通过多个锁片1232确保针状电极121的精确定位,以确保针状电极121的针尖产生更优的放电效果,进而产生更多的离子,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高压电离效率。

为了避免锁片1232过多导致不易变形而增加针状电极121的安装和拆卸难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锁片1232的数量选择为四个。并且,四个锁片1232两两相对且对称设置,能够以较少的锁片1232保证对针状电极121的锁紧作用更加均衡和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1231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开口1231的直径选择成使其与针孔122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7~0.8之间的任一比例值。例如,开口1231的直径与针孔122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可以为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由此,即可保证针状电极121卡入莲花式锁合结构123后,多个锁片1232能够对针状电极121产生合适大小的卡紧作用,又不会因开口1231过小导致卡紧力太大或锁片1232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甚至折断。优选地,当开口1231的直径与针孔122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0.75时效果最佳。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开口1231意指针状电极121尚未插入莲花式锁合结构123时,莲花式锁合结构123的顶端所具有的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片1232的顶端均具有朝向开口1231且沿垂直于电极桁条120的方向延伸的曲面1232a,多个锁片1232的曲面处于同一个圆柱体的侧面上,开口1231为由多个锁片1232的曲面共同限定形成的圆柱状开口。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极桁条120的朝向网状电极110的一侧均设有一附加电极板130,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以及网状电极110与附加电极板130之间均施加有电压,网状电极110与电极桁条120之间的电压远小于网状电极110与附加电极板130之间的电压。由此,可在附加电极板130和网状电极110之间形成单独的电场,因此,附加电极板130与网状电极110之间的电压只需要很小就可以起到明显的加速离子在其间电场运动的效果,这样,电极桁条120与网状电极110之间的电压无需很大,就可以实现较大出风速度的目的,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整体上的送风效率和该装置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电极桁条120与网状电极110之间的电压不是很大,有效地减少了由于高压电离产生的臭氧等有害物质,避免了打火、放电等不良现象。

具体地,网状电极110与附加电极板130之间的电压为伏级,例如可以在几伏到几十伏之间即可满足需求。电极桁条120与网状电极110之间的电压则是千伏级,例如可以在5kv~13kv之间的范围内取值,由此,既能够保证产生的离子风风量满足用户要求,又能够避免因高压电离产生有害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附加电极板130与电极桁条120的每个针状电极121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每个针状电极121均穿设于相应的一个通孔中。由此,可通过该通孔对针状电极121进行精确限位,并对针状电极121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同时,电极桁条120上的所有针状电极121均被精确限位后,还可防止电极桁条120因强度不够而导致变形从而影响电离过程,减弱了对电极桁条120的强度要求。

进一步地,每个通孔的周向表面均设有绝缘部件,以避免附加电极板130与针状电极121之间产生漏电、放电等现象。具体地,该绝缘部件可以为贴设于通孔周向表面的绝缘层或涂覆于通孔周向表面的绝缘材料,例如绝缘胶水或其他合适的绝缘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极桁条120的多个针状电极121在电极桁条120上排成多行多列的形式。每相邻两行的针状电极121中,每相邻的三个非共线的针状电极121排布成等腰三角形(参见图8中的虚线三角形);每相邻两列的针状电极121中,每相邻的三个非共线的针状电极排布成等腰三角形(参见图8中的虚线三角形),以避免产生电晕效应。由于电晕效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得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10还包括净化模块140,净化模块140在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上位于上述至少一个放电模组100的下游侧,以对上述至少一个放电模组100产生的离子风进行净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其中,x轴正方向指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侧,y轴正方向指向室内机的右侧,z轴正方向指向室内机的上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30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机壳30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31,该至少一个送风口31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31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20。

上述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10设置于机壳30内,以用于提供送往上述至少一个送风口31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31的离子风。离子风发生装置10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10具有压损小、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噪音。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设置于机壳30内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空气的温度。空调室内机1可单独通过离子风发生装置10驱动送风,也可以与风机类组件相配合共同驱动送风。离子风发生装置10产生的离子风可以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送出,也可不经换热装置换热直接送出,以单独送风或与风机类组件驱动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开闭机构20的送风口31呈圆形。每个开闭结构30均包括中央挡板21和多个曲形叶片22。中央挡板21固定不动地设置于相应的一个送风口31的中央,其外周缘与相应的一个送风口31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出风区域。例如,上述中央挡板21可以为圆形,则相应的出风区域为环形。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上述中央挡板21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其它形状。

多个曲形叶片22沿中央挡板21的周向依次设置,多个曲形叶片22配置成可以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聚拢以至少部分地打开出风区域,并且可以完全聚拢收缩至中央挡板21的前侧或后侧。由此,可在空调室内机1停机时,使得多个曲形叶片22向送风口31边缘展开,并可以完全封闭出风区域,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和杂质进入风道内部,从而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工作效果。在空调室内机1工作时,多个曲形叶片22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聚拢收缩,以完全打开出风区域,以便于空调室内机1送风。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曲形叶片22的数量可以为6个,而且沿中央挡板21的周缘均匀地设置。优选地,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聚拢收缩至中央挡板21的后侧,也就是说,多个曲形叶片22处于完全收拢状态时,中央挡板21可以遮蔽多个曲形叶片22,用户无法从送风口外部观察到曲形叶片22,使得送风口处的外形更加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收拢至中央挡板21的后侧,不占用额外的风道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多个曲形叶片22还可以向背离中央挡板21中心的方向展开以至少部分地封闭出风区域。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展开至完全覆盖上述环形出风区域,以实现送风口的全面封闭。

图14和图1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结构的曲形叶片的不同方位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曲形叶片22近似成月牙形,其具有一外轮廓边缘部和一内轮廓边缘部,外轮廓边缘部呈凸形,内轮廓边缘部呈凹形。内轮廓边缘部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时朝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设置,则相应地,外轮廓边缘部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时可朝向送风口31的内周缘。外轮廓边缘部和内轮廓边缘部共同限定出曲形叶片22的根端和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曲形叶片22的外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内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三圆弧形区段223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朝向曲形叶片22的根端逐渐靠近,从而使得曲形叶片22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和第三圆弧形区段223朝向曲形叶片22的末端逐渐靠近,从而使得曲形叶片22的末端同样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沿指向曲形叶片22的根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曲形叶片22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和第三圆弧形区段223沿指向曲形叶片22的末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曲形叶片22的末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区段221的曲率与中央挡板21的外周缘的曲率相等。也就是说,当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聚拢至中央挡板21后侧时,多个曲形叶片22的第一圆弧形区段221与中央挡板21的外周缘重合。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后,每个曲形叶片22的部分区域位于与该曲形叶片22的相邻的两个曲形叶片22之间。第二圆弧形区段222的曲率与送风口31的内周缘曲率相等。也就是说,当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展开至覆盖出风区域时,多个曲形叶片22的第二圆弧形区段222与送风口31的内侧周缘重合。如此设计,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收拢至中央挡板21后侧或完全展开遮蔽出风区域,使得送风口31处的外形更加完整、美观。

另外,第三圆弧形区段223的曲率和长度与第一圆弧形区段221的曲率和长度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展开至覆盖出风区域时,相邻两个曲形叶片22的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三圆弧形区段刚好拼合在一起,使得多个曲形叶片22能够完整地覆盖出风区域,同时相邻曲形叶片22之间尽可能不发生交叠,以充分利用曲形叶片的大小,使得送风口处的外形更加完整、美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多个曲形叶片22的聚拢和展开,每个曲形叶片22优选地绕其根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央挡板21的前侧或后侧。而且,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后,每个曲形叶片22的部分区域位于与该曲形叶片的相邻的两个曲形叶片2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形区段221上还具有从邻近曲形叶片22根端向远离根端方向渐高的导向凸缘225,以在多个曲形叶片22收缩或扩展运动时,在室内机前后方向上对多个曲形叶片22进行导向,以便于多个曲形叶片22可至少部分重叠。这样设置是因为多个曲形叶片22在收拢的过程当中,相邻的曲形叶片22可能会发生机械干涉。上述导向凸缘225靠近根端的位置较低,远离根端的位置较高,在相邻的曲形叶片22收拢至相互叠加时,导向凸缘225可以引导相邻叶片朝向后侧略微移动,以使得相邻的曲形叶片22在开闭结构20的前后方向上错开,以防止机械干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