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83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剥线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剥线机。



背景技术:

剥线机就是将电线等外包裹的塑料外皮与金属芯剥离的机器。

现有的剥线机如公告号为CN2055835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剥线机,其内部包含了两组转轴,转轴之间呈相互平行设置,还设置了刀片,刀片的刀刃与两个转轴之间的间隙相对,在实际剥线的过程中,线束先被刀片割开,然后挤压于两组转轴之间,从而对线束进行剥线。

如上述类型的剥线机,尽管其内部能对多直径大小的线束进行剥线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直径偏小的线束经过该类剥线机时,其剥线的准确度就会非常差,甚至无法进行正常剥线操作,剥线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剥线机,其能大幅度扩大线束剥离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剥线机,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第一剥线部、第二剥线部、驱动源;

所述第一剥线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以及第一出料口,第一支架上设有从第一进料口向第一出料口一侧依次排列的导线组件、切线组件、压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用于将线束引导至切线组件,所述切线组件用于对线束进行切线操作,所述压线组件用于对切线完成的线束进行挤压操作,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导线组件以及压线组件同时动作;

所述第二剥线部包括第二支架、安装于第二支架内的剥线组件,所述剥线组件与第一剥线部之间连接有传输组件,所述第一剥线部的运转动力通过传输组件传递至剥线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剥线的线束通过导线组件进入到切线组件,驱动源会同时驱动导线组件以及压线组件进行动作,一方面,直径较大的线束可直接通过第一剥线部进行剥线动作;另一方面,第一剥线部可通过传输组件把动力直接传递至剥线组件,即第一剥线部与第二剥线部的动力来源同时来自于同一驱动源,并且两者能同时运作,直径较小的线束可放置于第二剥线部进行剥线操作,进而扩大线束剥离的适用范围;另外,第一剥线部和第二剥线部能同时运作,即相当于是两个剥线工位,其剥线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优选的,所述导线组件包括与第一支架相连的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上左右滑移连接有两个压线块,两个压线块之间形成引导线束通过的引线通道,所述压线板上还设置了用于驱动两个压线块相向或者相背运动的板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剥离的线束会被放置于引线通道内,由于各批次的线束直径尺寸均不相同,可通过板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压线块相向或者相背运动,最终使引线通道的宽度得到适应性改变,适应引导各直径尺寸线束。

优选的,所述板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上设有动力输入端以及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为外齿柱,每个压线块上均设有外齿条且每个外齿条均与动力输出端外侧相互啮合,两个压线块上的外齿条以动力输出端中部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力输入端能接收外界动力,外界动力会直接驱动动力输出端进行旋转,由于两个压线块上的外齿条以动力输出端中部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无论动力输出端正转还是反转,均能驱动外齿条进行相向或者是相背运动,当外齿条相向运动时,引线通道的宽度大小即会变小,适应引导小直径线束;当外齿条相背运动时,引线通道的宽度大小即会变大,适应大直径线束;从而能引导一定直径尺寸线束。

优选的,所述切线组件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切线移动辊、切线固定辊,所述切线移动辊上下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切线移动辊上下滑移的切线驱动组件,所述切线移动辊与切线固定辊上均设有切线环刃,且两个切线环刃之间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束会直接通入到切线移动辊与切线固定辊之间,切线驱动组件能直接驱动切线移动辊进行上下移动,并使两个切线环刃同时切割于线束的外侧壁上;切线移动辊与切线固定辊之间的间距会根据线束的直径大小进行改变,剥线的有效范围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切线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表面的切线主齿盘、两个切线驱动螺杆,每个切线驱动螺杆贯穿且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表面,两个切线驱动螺杆一端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切线移动辊端部,且两个切线驱动螺杆的另一端上分别固定设有切线副齿盘,所述切线副齿盘与切线主齿盘相互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切料主齿盘,即可同时带动两个切线副齿盘进行同时旋转,进而使两个切线驱动螺杆进行同步转动,对切线移动辊的两端同时施力,整个切线移动辊的上下移动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压线移动辊、压线固定辊,所述压线移动辊上下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压线移动辊上下移动的压线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束经过切线组件之后,线束表面会出现由切线环刃切割出的切槽,然后再经过压线移动辊与压线固定辊之间,整个线束即会被直接挤压,从而直接使线束的外橡胶层与金属线芯之间发生分离;压线移动辊与压线固定辊之间的间距会根据线束的直径大小进行改变,剥线的有效范围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压线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表面的压线主齿盘、压线驱动螺杆,所述压线驱动螺杆贯穿且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表面,所述压线驱动螺杆一端螺纹连接于压线移动辊端部,且另一端上固定设有压线副齿盘,所述压线副齿盘与压线主齿盘相互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压料主齿盘,即可同时带动两个压线副齿盘进行同时旋转,进而使两个压线驱动螺杆进行同步转动,对压线移动辊的两端同时施力,整个压线移动辊的上下移动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靠近第一进料口的侧壁上设置剥线进料件,所述剥线进料件上设有若干进料孔,所述剥线组件包括呈上下设置且外辊壁相互贴合的两个剥线辊,每个剥线辊上均设有若干剥线环槽,若干剥线环槽沿着剥线辊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孔供线束通入,整个进料孔能对线束进行准确的引导作用,第二剥线部适用于剥离小直径的线束,在每个剥线辊上设置了剥线环槽,相当于剥线辊上设置了若干剥线齿,线束经过两个剥线辊之间后,能受到较为强烈的挤压,可对整个线束起到剥离作用。

优选的,每个进料孔的孔径大小均不相同,且沿背离第一剥线部一侧进料孔孔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进料孔的直径均不相同,能达到准确引导不同直径的线束的作用;其次,大小依次排列的进料孔,也方便操作人员寻找到更加合适的进料孔,以适应对应直径大小的线束。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内还设有与剥线辊一一对应设置的挡料件,每个挡料件上均设有若干凸起,每个凸起对应嵌入到剥线环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束在受到剥线辊的滚压之后,难免会粘附在剥线辊的外侧壁上,此时,挡料件上的凸起会直接对粘附在剥线辊上的线束进行剔除,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位于第一进料口一侧的结构特征;

图2为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爆炸图,主要用于展示第一剥线部和第二剥线部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3为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位于第一出料口一侧的结构特征;

图4为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线组件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导线组件的整体结构;

图6为导线组件的局部剖面图,用于展示动力输出端与外齿条之间的配合关系。

附图标记:1、支撑台;2、第一剥线部;3、第一支架;4、第一进料口;5、第一出料口;6、导线组件;7、压线板;8、压线块;9、引线通道;10、板驱动组件;11、驱动箱;12、动力输入端;13、动力输出端;14、外齿条;15、切线组件;16、切线移动辊;17、切线固定辊;18、切线驱动组件;19、切线主齿盘;20、切线副齿盘;21、切线驱动螺杆;22、切线环刃;23、压线组件;24、压线移动辊;25、压线固定辊;26、压线驱动组件;27、压线主齿盘;28、压线驱动螺杆;29、压线副齿盘;30、第二剥线部;31、第二支架;32、剥线进料件;33、进料孔;34、剥线组件;35、剥线辊;36、剥线环槽;37、挡料件;38、凸起;39、传输组件;40、驱动源;41、第一啮合齿轮;42、第二啮合齿轮;43、驱动轮;44、第三驱动齿轮;45、辅助齿轮组;46、第四驱动齿轮;47、传动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功能剥线机,参见图,包括安置于地面的支撑台1,支撑台1的上台面上依次从左到右设置了第一剥线部2以及第二剥线部30,并且支撑台1内还设置了驱动源40,该驱动源40可选用驱动电机,驱动源40可用于同时驱动第一剥线部2与第二剥线部30进行运作。

以下针对第一剥线部2做详细介绍:

参见图1以及图4,第一剥线部2包括了安装于支撑台1上台面的第一支架3,该第一支架3上前后设置了第一进料口4以及第一出料口5,第一支架3上设有从第一进料口4向第一出料口5一侧依次排列的导线组件6、切线组件15、压线组件23,线束从第一进料口4进入到第一剥线部2内,先通过经过导线组件6的引导作用引导至切线组件15,切线组件15直接对线束进行切线操作,之后线束被压线组件23进行挤压操作。

其中的导线组件6结构,参见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导线组件6包括与第一支架3相连的压线板7,在压线板7的上板面设置了两个压线块8,两个压线块8与压线板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移连接,滑移连接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两个压线块8之间形成引导线束通过的引线通道9,在压线上还设置了用于驱动两个压线块8相向或者相背运动的板驱动组件10,而板驱动组件10包括位于压线板7下侧的驱动箱11,驱动箱11内设有动力输入端12以及动力输出端13,动力输出端13为外齿柱,每个压线块8上均设有外齿条14,两个外齿条14之间呈相互间平行设置,两个外齿条14之间相互错位设置,两个压线块8上的外齿条14以动力输出端13中部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每个外齿条14均与动力输出端13外侧相互啮合。

其中,参见图1以及图2所示,切线组件15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切线移动辊16、切线固定辊17,切线移动辊16与切线固定辊17均能发生周向旋转,该切线移动辊16上下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架3,切线移动辊16与切线固定辊17上均设有切线环刃22,且两个切线环刃22之间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切线移动辊16上下滑移的切线驱动组件18,切线驱动组件18包括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3上表面的切线主齿盘19、两个切线驱动螺杆21,每个切线驱动螺杆21贯穿且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3上表面,两个切线驱动螺杆21一端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切线移动辊16端部,且两个切线驱动螺杆21的另一端上分别固定设有切线副齿盘20,切线副齿盘20与切线主齿盘19相互啮合。

其中参见图1以及图3所示,压线组件23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压线移动辊24、压线固定辊25,所述压线移动辊24上下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架3,第一支架3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压线移动辊24上下移动的压线驱动组件26,压线驱动组件26包括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3上表面的压线主齿盘27、压线驱动螺杆28,压线驱动螺杆28贯穿且旋转连接于第一支架3上表面,压线驱动螺杆28一端螺纹连接于压线移动辊24端部,且另一端上固定设有压线副齿盘29,压线副齿盘29与压线主齿盘27相互啮合。

另外,参见图1以及图4所示,切线固定辊17背离第二剥线部30的端部、压线固定辊25背离第二剥线部30的端部均设置了第一啮合齿轮41,在第一支架3背离第二剥线部30的侧壁上旋转连接有驱动轮43,驱动源40与驱动轮43之间通过同步带进行相连,且驱动轮43上设置了能与第一啮合齿轮41相啮合的第二啮合齿轮42,驱动轮43发生周向旋转,第二啮合齿轮42与第一啮合齿轮41相互啮合,驱动源40的旋转动力能直接传递至压线固定辊25上。

以下针对第二剥线部30做详细介绍:

第二剥线部30包括第二支架31、剥线组件34,第二支架31安装在支撑台1的上表面,剥线组件34安装在第二支架31内;第二支架31靠近第一进料口4的侧壁上设置剥线进料件32,剥线进料件32上设有若干进料孔33,每个进料孔33的孔径大小均不相同,且沿背离第一剥线部2一侧进料孔33孔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剥线组件34包括呈上下设置且外辊壁相互贴合的两个剥线辊35,每个剥线辊35上均设有若干剥线环槽36,若干剥线环槽36沿着剥线辊35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第二支架31内还设有与剥线辊35一一对应设置的挡料件37,每个挡料件37上均设有若干凸起38,每个凸起38对应嵌入到剥线环槽36内;

另外,剥线组件34与第一剥线部2之间连接有传输组件39,传输组件39实际可选用以下结构,在切线固定辊17或者是压线固定辊25靠近第二剥线部30的端部设置了第三驱动齿轮44,第一支架3靠近第二剥线部30的侧壁上旋转连接有辅助齿轮组45,两个剥线辊35靠近第一剥线部2的端部均设置了第四驱动齿轮46,两个剥线辊35上的第四驱动齿轮46相互啮合,第三驱动齿轮44、辅助齿轮组45、第四驱动齿轮46之间通过传动链47相连,以实现第一剥线部2内的动力直接传递至第二剥线部30内。

工作流程:

操作人员可同时在第一剥线部2和第二剥线部30进行剥线操作;

在第一剥线部2内,依据待剥线的线束尺寸大小,通过动力输入源驱动动力输出源,从而同时啮合两个外齿条14,两个压线块8之间发生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切线主齿盘19旋转,并与切线副齿盘20相互啮合,切线驱动螺杆21会直接带动切线移动辊16上下运动,此时切线移动辊16与切线固定辊17之间的间距便会得到调整;压线主齿盘27旋转,并与压线副齿盘29相互啮合,压线驱动螺杆28会直接带动压线移动辊24上下运动,此时压线移动辊24与压线固定辊25之间的间距便会得到调整;所有调整步骤完毕之后,驱动源40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剥线部2内,线束依次从导线组件6内的引线通道9进入到切线组件15内,线束被切线环刃22进行切割,之后再被压线移动辊24和压线固定辊25进行压线;

在第二剥线部30内,第二剥线部30内的动力由第一剥线部2通过传输组件39传输入,线束直接从进料孔33插入到两个剥线辊35之间,经过剥线辊35挤压的线束之后会被挡料件37的凸起38挤压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