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36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转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连接器装置,尤其涉及转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将机柜内的印制板与机柜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时,往往需要在机柜上设置与柜体内的印制板电连接的转接连接器。如申请日为2016.03.28、公布号为CN10582677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转接连接器及使用该转接连接器的设备机柜。这种连接器壳体外周设有安装法兰,并通过该安装法兰固定在机柜的安装面板上,其位于机柜内的一端与印制板导通,外端用于与外部设备导电连接。

在对这种转接连接器进行接地或屏蔽设计时,经常需要将连接器壳体与机柜的安装面板导通,从而实现内部印制板的接地端与机柜的导通或者连接器所连线缆的屏蔽层与机柜的安装面板的导通。目前常用的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的导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连接器壳体安装法兰上设置弹片,在连接器安装在安装面板上时,通过弹片在轴向上实现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的有效连接;另外一种是在壳体安装法兰上设置凸台,安装时通过凸台与面板的接触而实现连接导通作用。

该两种常用的接地方式均是通过轴向接触实现连接器壳体和面板的导通,由于人为因素对该种轴向连接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在安装不到位时,很容易造成接地触点接触不可靠现象;另外不管是通过弹片还是设置凸台方式实现接地,均会增加壳体占用安装面板的位置空间,对产品整体体积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安装面板接地导通可靠的转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插入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并伸入安装面板内的插装段,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在插装段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用于与安装面板上的安装孔的内孔壁面接触的弹性导电环。通过在连接器的插装段设置弹性导电环,能够在径向方向实现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之间的接触导通,避免传统的通过轴向接触实现连接器壳体和安装面板的导通的方式因为连接器的安装因素造成接触不可靠的问题;而且采用径向接触也节省了连接器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所述弹性导电环为C型环,便于与连接器壳体的安装。

所述C型环包括基体,基体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披槽,相邻两个披槽之间具有可在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鼓包结构。在连接器安装在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内时,弹性鼓包结构能够径向挤压变形,与安装孔内壁面弹性压紧,增大了接触面积,还能够保证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的可靠接触。

所述插装段上在对应于安装面板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环槽,所述C型环箍在安装环槽内并与安装环槽的至少一侧槽壁点焊连接。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位于弹性导电环的外侧并用于与安装面板的外侧面连接。安装法兰设置在弹性导电环的外侧,能够封堵弹性导电环与安装面板的安装孔之间的间隙,避免外部水汽和灰尘进入。

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用于与印制板接地端导电接触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导通。

所述接地接触件包括环状基体,所述环状基体的内壁面连接有两个上下对应且轴向延伸的接地触片,两个接地触片构成接地触片对且两个接地触片之间的间隙构成供适配的接地端金手指轴向插入的插合空间,环状基体通过其外周面设置的接触部与连接器壳体接触。

所述环状基体为C型环状结构,两个接地触片连接在C型环状基体的两端。

C型环状基体的两端径向向内弯折并形成用于与绝缘体上的卡装槽卡接连接的卡装臂,接地触片与C型环状基体两端的卡装臂一体连接。

环状基体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长孔,所述接触部为设置在相邻两个长孔之间的弹性鼓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安装在安装面板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一未安装弹性导电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弹性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导电环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6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中片式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连接器壳体1,连接器壳体1具有插入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并伸入安装面板内的插装段,连接器壳体1在插装段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用于与安装面板9上的安装孔的内孔壁面接触的弹性导电环2。通过在连接器的插装段设置弹性导电环2,能够在径向方向实现连接器壳体1与安装面板9之间的接触导通。

具体地,弹性导电环2包括C型环状基体20,基体20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披槽21,相邻两个披槽21之间具有可在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导电环弹性鼓包结构22。在连接器安装在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内时,弹性导电环弹性鼓包结构22能够径向挤压变形,与安装孔内壁面弹性压紧,增大了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的可靠接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导电环也可以直接采用表带触指或弹簧触指。

连接器壳体1的插装段上在对应于安装面板9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环槽19,C型环箍在安装环槽19内并与安装环槽的槽壁点焊连接,如图1所示B处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C型环壳体通过径向连接螺钉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上。连接器壳体1的外周面设有安装法兰11,安装环槽19从安装法兰11的内侧面开始向内轴向延伸。这样将安装法兰设置在弹性导电环的外侧,能够封堵弹性导电环与安装面板的安装孔之间的间隙,避免外部水汽和灰尘进入。

连接器壳体1内设有用于与印制板接地端导电接触的接地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导通,这样通过该转接连接器实现了机柜内部印制板与机柜壳体的导通接地。其中,现有技术中实现接地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导通的方式有很多中,本实用新型的转连接器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较为优选的方式,具体如下:

如图6-7所示,连接器壳体1内插装有绝缘体10,接地接触件13以及用于输电的导电接触件均安装在绝缘体上。接地接触件13包括C型环状基体130,C型环状基体130箍在绝缘体10的后端外周面上且与通过外周面与连接器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C型环状基体130的两端设有轴向延伸的接地触片1302,两个接地触片1302上下相对设置构成接地触片对,且两个接地触片1302之间的间隙构成供适配的接地金手指轴向插入的插合空间。

具体地,C型环状基体130的两端径向向内弯折并形成卡装臂1301,接地触片1302与C型环状基体130两端的卡装臂1301一体连接,绝缘体10的用于安装C型环基体130的外周面上设有两个径向向内延伸的卡装槽101,卡装臂1301卡在卡装槽101中,方便的实现了片式接触件与绝缘体的固定连接,简化了连接结构。C型环状基体130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长孔1300,相邻两个长孔1300之间设置有片式接触件弹性鼓包结构1303,片式接触件在箍在绝缘体10上后,通过片式接触件弹性鼓包1303与连接器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能够实现片式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内周面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了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绝缘体10内安装的导电接触件包括前端的插针12以及连接在插针12后端的导电触片对120,导电触片对120包含两个上下相对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与构成片式接触件的两个接地触片1302结构相同,导电触片的前端通过竖直部分一体连接且铆接在插针12的后端。导电接触件的触片对和片式接触件的触片对在径向方向上并列设置,共同构成转接连接器的后端插接端。

为了对导电接触件和片式接触件的触片对进行保护,绝缘体10的后端分别在触片对的上下两侧设有悬伸臂100,悬伸臂100的后端在触片对的后侧设有相向弯折的护板102,护板102挡在触片对的上下两个触片的后侧,避免在转接连接器与印制板的插接过程中触片对被印制板碰撞而弯折或损坏。

导电接触件和片式接触件的触片对的两个触片对称弯折,而使之间的间隙在轴向方向上两端大、中间小,这样在于适配的金手指导电接触时,通过弯折变形的弹性力能够压紧在金手指的上下侧面,保证导电接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片式接触件的环状基体为C型环结构,接地触片一体连接在C型环的两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状基体为封闭的圆环,触片通过点焊或螺钉连接固定在环状基体的内壁面上;或者接地触片通过点焊连接在C型环的两端;上述实施例中,绝缘体上设置有卡装槽并通过将环状基体的卡装臂卡入卡装槽中实现片式接触件与绝缘体的固定安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绝缘体上可以不设置卡装槽,仅仅在绝缘体上设置容纳接地触片对的容纳槽,而片式接触件可以通过在环状基体上设置与绝缘体连接的连接螺钉固定在绝缘体上;或者也可以在绝缘体上设置供环状基体的前端插入的开口朝后的环槽将片式绝缘体固定在绝缘体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环状基体上用于与连接器壳体接触的接触部位设置在环状基体的两个长孔之间的弹性鼓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可以直接为环状基体的外周面,或者环状基体的外周面平直圆柱面,在其外周设置凸起形成所述接触部。

在其他使用情况,例如在转接连接器连接电缆时,可以使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壳体导通,那么通过弹性导电环也能够将电缆屏蔽层与机柜导通,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结构简单,方便的实现了连接器壳体与机柜安装面板的导通,方便接地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