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171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庭、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电子卡连接器作为媒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卡连接器一般包括端子模组、盖设于端子模组上的具有一插接空间的金属外壳,固定于金属外壳一侧的退卡机构及可承载至少一电子卡后插入插接空间内的卡托。退卡机构一般包括推杆及退卡件。所述退卡件中部通过枢接安装于铁壳一端,所述推杆一端与退卡件一端卡扣联动配合,推杆另一端供使用者推拉操作。通过推杆一端联动退卡件,退卡件另一端抵推托盘而实现卡托从插接空间的退出动作。

现有技术中,所述退卡件一般通过铆接固定于金属外壳。具体为金属外壳适当位置开设一通孔,退卡件对应通孔位置开设配合孔,并通过一金属铆钉将退卡件可枢转的铆接于金属外壳之上,铆钉用作为退卡件相对金属外壳转动的转轴。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金属的延展特性,铆钉铆接的动作会使铆钉发生形变,铆钉与金属外壳的通孔及铆钉与退卡件的配合孔之间的间 隙难以把控,经常出现铆钉因铆接过紧或铆接过松而使得退卡件转动不顺畅或退卡件与金属外壳之间因间隙过大而产生异响。从而影响产品良率及实际使用手感。

鉴于此,有必要将现有的电子卡连接器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所述退卡机构的退卡件与金属外壳枢接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盖设在端子模组外围的金属外壳及固设于电子卡连接器一侧的退卡机构,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形成有插接空间并形成供一插入组件插入的插接口,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推杆及可与所述推杆联动的退卡件,所述推杆于插拔方向上可滑动的组设于电子卡连接器一侧,所述金属外壳远离插接口一端形成有通孔状枢转孔,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穿过枢转孔而将所述退卡件枢接于金属外壳内侧,所述退卡件以定位轴为转轴相对金属外壳旋转,所述定位轴与所述退卡件固定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轴包括圆柱状定位主体及与所述定位主体一端连接的限位帽,所述定位轴的定位主体穿过金属外壳的枢转孔,且定位主体远离限位帽的一端与退卡件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有与顶板所在面呈上下落差状的凹陷部,所述枢转孔位于凹陷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轴的限位帽容纳于所述凹陷部 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卡件上对应于枢转孔位置贯穿形成有配合孔,所述定位轴的定位主体穿设于配合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轴的定位主体穿过配合孔并露出于退卡件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轴与退卡件通过点焊固定或胶粘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卡机构的推杆可滑动的组设于金属外壳一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由顶板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及由顶板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端板,所述各端板及各侧板的侧缘弯折延伸形成有与顶板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至对接电路板,所述顶板、侧板、端板及固定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插接空间并形成所述插接口,所述金属外壳的顶板靠近其中一侧板的位置向插接空间内撕破折弯形成有与侧板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的限位部,所述推杆组装固定于所述限位部及与所述限位部相邻的侧板之间,并且由顶板及固定部上下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限位部相邻的侧板的侧缘延伸形成有悬臂状限位臂,所述限位臂沿插入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所述限位臂对应由下至上弹性抵压于推杆侧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定位轴将退卡件与金属外壳枢转固定,由于定位轴与退卡件之间通过点焊、粘胶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定位轴不会发生变形,退卡件与金属外壳枢接稳定。且定位轴、退卡件及金属外壳 制作工艺简单,组装方便,生产公差易于把控,且组装后整体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退卡机构及开关端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退卡机构及开关端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视图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1、固定在金属外壳1一侧的退卡机构2及固定在金属外壳一端的开关端子4。所述金属外壳1盖设于至少一个端子模组(未图示)外围而形成电子卡连接器。所述端子模组可以为豆腐块形式,即端子模组与金属外壳1相互独立。当然在其它事实例中,所述端子模组亦可以为与金属外壳1四周扣合固定的形式。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金属外壳1由一整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包括大致呈平板状的顶板11、由顶板11两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12、由顶板11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端板13。所述端板13和侧板12相互断开而未连接。所述各端板13及各侧板12的侧缘垂直延伸形成有与顶板11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固定部123。所述固定部123用于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固定。 所述顶板11、侧板12、端板13及固定部123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插接电子卡(未图示)或卡托(未图示)的插接空间101并形成插接口102。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金属外壳1的顶板11靠近其中一侧板12位置向插接空间101内撕破折弯形成有与侧板1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限位部111。与所述限位部111相邻的侧板12的侧缘延伸形成有悬臂状限位臂121。所述限位臂121沿插入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顶板11相对设置,限位臂121于电子卡连接器厚度方向可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金属外壳1的顶板11远离插接口102一端位置向下冲压折弯形成有与顶板11所在面呈上下落差状的凹陷部112,所述凹陷部112呈水平状,所述凹陷部112上贯穿形成有枢转孔1120。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退卡机构2包括长条形板状推杆21及与推杆21联动的退卡件22。所述推杆21组装固定于所述限位部111及与所述限位部111相邻的侧板12之间。所述限位臂121对应由下至上弹性抵压于推杆21的侧缘,限位臂121可使推杆21稳定安装于金属外壳1上,防止推杆21发生异动异响。所述推杆21可于插拔方向上相对金属外壳1实现移动。所述推杆21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退卡件22配合的限位缺口211。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所述退卡件22大致呈金属板状,退卡件22中间部位对应金属外壳1的枢转孔1120贯通形成有配合孔221。退卡件22一端卡位于推杆21的限位缺口211内。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设有定位轴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轴3大致呈螺钉状。所述定位轴3包括有圆柱状定位主体31及与所述定位主体31一端连接的限位帽32。所述限位帽32的最大宽度大于金属外壳1的枢转孔1120的孔径,所述限位帽32的最大宽度大于退卡件22 的配合孔221的孔径。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定位轴3的定位主体31由上至下穿过枢转孔1120并穿设于退卡件22的配合孔221内(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轴3的定位主体31穿过配合孔221并露出于退卡件22外)。所述定位轴3的定位主体31远离限位帽32的一端通过点焊、粘胶或其他固定方式与退卡件22固定于一体。所述定位轴3的限位帽32容纳贴合于金属外壳1的凹陷部112内。所述退卡件22可以以定位主体31为转轴于金属外壳1的枢转孔1120内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定位轴3将退卡件22与金属外壳1枢转固定,由于定位轴3与退卡件22之间通过点焊或粘胶固定,定位轴3不会发生变形,退卡件22与金属外壳1枢接稳定。在生产过程中,仅需把控枢转孔1120的孔径、配合孔221孔径及定位主体31的外径即可。而无需担心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因铆接而变形所产生的过紧、过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轴3、退卡件22及金属外壳1制作工艺简单,组装方便,生产公差易于把控,且组装后整体稳定性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