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9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水线束。



背景技术:

线束,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目前线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传统的线束如图1所示,通常在线缆1’的外周面上固定一个金属环3’,然后通过注塑工艺于线缆1’的外部设置防水件2’,防水件2’将金属环3’包覆,使得金属环3’与防水件2’相互抵持,从而避免防水件2’于线缆1’上脱落。然而,结构较为复杂,固定金属环3’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并且,难以保证金属环3’不会发生松动进而发生与线缆1’脱离的情况,因此,生产及使用中存在较大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现提供一种防水线束,通过直接在线缆外侧开设凹环以增大线缆与防水层之间的保持力,简化工艺,使得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线束,包括线缆和设于所述线缆外部的防水件,所述线缆包括至少两根导线和设于所述导线外部的外包层,所述外包层的外周面设有凹环,所述凹环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且所述侧壁与所述外包层的外周面相垂直,所述防水件为通过注塑工艺设置在所述外包层外部的注塑件,所述防水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包层外部的套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套接部上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凹环相配合且收容于所述凹环内,所述卡持部能够抵持所述凹环的所述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件的短径与所述外包层的短径之差大于等于2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有四根。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层的外周面上位于所述防水件的两侧设有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层由橡胶材料制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线束,通过直接在线缆外侧开设凹环以增大线缆与防水层之间的保持力,简化工艺,使得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传统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一种防水线束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线缆,2、防水件,11、导线,12、外包层,121、凹环,1211、侧壁,122、防滑凸起,1211、侧壁,21、套接部,22、卡持部,1’、线缆,2’、防水件,3’、金属环,11’、导线,12’、外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线束,包括线缆1和设于线缆1外部的防水件2。

其中,线缆1包括至少两根导线11以及套设在导线11上的外包层12。外包层12由橡胶材料制得,且外包层12的外周面设有凹环121,凹环121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211,侧壁1211与外包层12的外周面相垂直。本实施方式中,线缆1有四根,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线缆1还可以有两根、三根或四根以上,此处不作限制,并且,线缆1的数量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3,本实施方式中,外包层12的截面呈椭圆形状,导线11沿所述外包层12截面的长径方向均匀一字排列,且导线11沿外包层12截面的短径对称设置。

请结合图2、图3所示,防水件2为通过注塑工艺设置在外包层12外部的注塑件,防水件2的截面呈椭圆形状,与线缆1的外包层12同心设置,且防水件2截面的长径与外包层12的长径共线。

进一步地,防水件2包括套设于外包层12外部的套接部21和连接在套接部21上的卡持部22,卡持部22与凹环121相配合且收容于凹环121内。当沿线缆1的轴向相对线缆1移动时,防水件2的卡持部22能够抵持在凹环121的侧壁1211上,防止了卡持部22与凹环121脱离,进而避免了防水件2相对线缆1发生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使得防水件2不发生移动或脱落,外包层12的外周面上位于防水件2的两侧均设有防滑凸起122。具体地,防滑凸起122抵持在防水件2的套接部21上,从而进一步地防止防水件2相对线缆1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导线11沿外包层12横截面的长径方向均匀一字排列,防水件2的短径与外包层12的短径之差大于等于2mm,进而使得防水件2的外部距离导线11的最小边距(即,注塑包胶的最小边距)增大,从而提升了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线束,通过直接在线缆1外侧开设凹环121以增大线缆1与防水层2之间的保持力,简化工艺,使得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