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231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制动防抱死控制连接及提示刹车片磨损状态的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车载技术的发展,同时国家把“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相应的整车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标配车型上配备了基本的ABS功能,而高档豪华型轿车在完善ABS功能的同时,将汽车制动摩擦片摩擦报警系统(BVA功能)和动态适应底盘控制系统融入进去,在汽车领域制动摩擦片摩擦报警系统原理就是摩擦片磨损到最后时会同时磨损刹车感应线,刹车感应线本来是短路的,但是磨损断了一点后就会变成断开的,指示灯就会亮。而动态适应底盘控制系统(DCC功能),可以调节减震的软硬程度,通过中控“T”型挡位旁边的按键进行控制,可以让你在舒适、普通和运动三种模式下驾驶汽车,电控减震器可以根据设定提供不同的减震阻尼,另外该系统还和转向系统相连,可以同步改变方向盘的力度和车身对转向指令的反应灵敏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
[0003]防抱死制动装置,英文“ant1-lock braking system”,我们一般称“ABS”。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0004]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nt1-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中,作为其传输信号和指令的线束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司自主研发的装配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线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实现信号传输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生产,减少制造成本和生广中的风险,提尚广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
[0006]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包括:芯线、线芯外被、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第三注塑件、第一 PUR管、第二 PUR管、第三PUR管、第一橡胶护套、第一连接器、第二橡胶护套、第二连接器、第四注塑件、第五注塑件、第六注塑件、卡子和ABS速度感应器,所述芯线设于线芯外被的内部,所述线芯外被依次穿过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后再穿至第三注塑件中,所述的第三注塑件将芯线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第三芯线,所述的第一芯线穿过第一 PUR管和第一橡胶护套后插入第一连接器中,所述第二芯线穿过第二 PUR管和第二橡胶护套后插入第二连接器中,所述第四注塑件设于第二 PUR管上,所述第三芯线穿过第三PUR管后插入第五注塑件中,所述的第六注塑件设于第三PUR管上,所述卡子设于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之间的线芯外被上,且其与车身卡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均与ABS速度感应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其通过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和ABS速度感应器连接,其根据驾驶员选择的模式,调节发动机、变速箱、专向助力等系统的工作,从而实现线束与全车完全匹配和协调,且,根据车身的高度和加速情况,能够有效的调节避震软硬,确保了汽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芯线采用铜导体结构导线制成,其由六根互相绝缘的单芯导线构成,所述的单芯导线内的铜丝数量均为645%,且,所述铜丝的直径小于等于0.1mm,让整个汽车的运行更稳定且更容易受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第三注塑件、第四注塑件、第五注塑件和第六注塑件均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及尺寸,它们与钣金相配合。
[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采用特殊铜导体结构导线制成,其单丝最大直径为0.10mm,在生产的过程通过压接至注塑,直到最后成品电气连续性机密封性测试,有效的提高了线束的质量,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和ABS速度感应器连接,其根据驾驶员选择的模式,调节发动机、变速箱、专向助力等系统的工作,从而实现线束与全车完全匹配和协调,使得汽车运行的更加稳定且更容易受控。
[001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第三注塑件、第四注塑件、第五注塑件和第六注塑件均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及尺寸,它们与钣金相配合能够有效的防止线束与钣金之间的摩擦,预防了车辆在行驶时振动导致线束脱落的风险,确保了汽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芯线-1、线芯外被-2、第一注塑件-3、第二注塑件-4、第三注塑件-5、第一PUR管-6、第二 PUR管-7、第三PUR管_8、第一橡胶护套_9、第一连接器-10、第二橡胶护套-11、第二连接器-12、第四注塑件-13、第五注塑件-14、第六注塑件-15、卡子-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包括:芯线1、线芯外被2、第一注塑件3、第二注塑件4、第三注塑件5、第一 PUR管6、第二 PUR管7、第三PUR管8、第一橡胶护套9、第一连接器10、第二橡胶护套11、第二连接器12、第四注塑件13、第五注塑件14、第六注塑件15、卡子16和ABS速度感应器。
[0016]上述各部件的关系如下:
[0017]所述芯线I采用铜导体结构导线制成,其由六根互相绝缘的单芯导线构成,所述的单芯导线内的铜丝数量均为645%,且,所述铜丝的直径小于等于0.1mm,所述芯线I设于线芯外被2的内部,所述线芯外被2依次穿过第一注塑件3和第二注塑件4后再穿至第三注塑件5中,所述的第三注塑件5将芯线I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第三芯线,所述的第一芯线穿过第一 PUR管6和第一橡胶护套9后插入第一连接器10中,所述第二芯线穿过第二 PUR管7和第二橡胶护套11后插入第二连接器12中,所述第四注塑件13设于第二 PUR管7上,所述第三芯线穿过第三PUR管8后插入第五注塑件14中,所述的第六注塑件15设于第三PUR管8上,所述卡子16设于第一注塑件3和第二注塑件4之间的线芯外被2上,且其与车身卡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2的另一端均与ABS速度感应器连接。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注塑件3、第二注塑件4、第三注塑件5、第四注塑件13、第五注塑件14和第六注塑件15均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及尺寸,它们与钣金相配合。
[0019]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线(I )、线芯外被(2)、第一注塑件(3)、第二注塑件(4)、第三注塑件(5)、第一 PUR管(6)、第二 PUR管(7)、第三PUR管(8)、第一橡胶护套(9)、第一连接器(10)、第二橡胶护套(11)、第二连接器(12)、第四注塑件(13)、第五注塑件(14)、第六注塑件(15)、卡子(16)和ABS速度感应器,所述芯线(I)设于线芯外被(2)的内部,所述线芯外被(2)依次穿过第一注塑件(3)和第二注塑件(4)后再穿至第三注塑件(5 )中,所述的第三注塑件(5 )将芯线(I)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第三芯线,所述的第一芯线穿过第一 PUR管(6 )和第一橡胶护套(9 )后插入第一连接器(10 )中,所述第二芯线穿过第二 PUR管(7 )和第二橡胶护套(11)后插入第二连接器(12 )中,所述第四注塑件(13 )设于第二 PUR管(7 )上,所述第三芯线穿过第三PUR管(8 )后插入第五注塑件(14)中,所述的第六注塑件(15)设于第三PUR管(8)上,所述卡子(16)设于第一注塑件(3)和第二注塑件(4)之间的线芯外被(2)上,且其与车身卡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2)的另一端均与ABS速度感应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I)采用铜导体结构导线制成,其由六根互相绝缘的单芯导线构成,所述的单芯导线内的铜丝数量均为645%,且,所述铜丝的直径小于等于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注塑件(3)、第二注塑件(4)、第三注塑件(5)、第四注塑件(13)、第五注塑件(14)和第六注塑件(15)均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及尺寸,它们与钣金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包括:芯线、线芯外被、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第三注塑件、第一PUR管、第二PUR管、第三PUR管、第一橡胶护套、第一连接器、第二橡胶护套、第二连接器、第四注塑件、第五注塑件、第六注塑件、卡子和ABS速度感应器,所述的第三注塑件将芯线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第三芯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ABS+DCC+BVA功能线束,其通过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和ABS速度感应器连接,其根据驾驶员选择的模式,调节发动机、变速箱、专向助力等系统的工作,从而实现线束与全车完全匹配和协调,且,根据车身的高度和加速情况,能够有效的调节避震软硬,确保了汽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IPC分类】B60R16/02, B60T17/00
【公开号】CN204821413
【申请号】CN201520563472
【发明人】张开兴
【申请人】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