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093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扶持,以及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及储能等产品上。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电连接可靠性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整个电池系统的性能表现与寿命。因此,动力电池模组的设计已成为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模组的设计要考虑其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连接方式可靠性等。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有效增强电连接的可靠性,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固定支架、复合连接块、汇流片及电连接片;所述电池组包括两个电池区,每个电池区内设有多个电池列,每个电池列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每个电池列内的多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依次串联连接,两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正负极朝向相反;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支架的多个穿孔,所述电池组两端的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一一穿过对应一个穿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端且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组的第一固定支架及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远离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设有与多个穿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槽,每个定位槽内安装对应一个复合连接块,每个复合连接块与对应一个电池列一端的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所述汇流片包括第一汇流片及第二汇流片,所述第一汇流片抵靠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开设有多个定位槽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汇流片数量有两个,每个第一汇流片用于并联一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所述第一汇流片上开设有与多个定位槽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每个连接孔用于穿过对应一个定位槽;所述电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片上,每个电连接片用于电连接相邻两个定位槽内的复合连接块;所述第二汇流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远离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流片将两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串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包括一个第一收容部及自所述第一收容部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设置于所述穿孔外且与所述穿孔相连通;每个复合连接块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定位槽的第一收容部内,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定位槽的第二收容部内;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的一个穿孔相连通,每个通孔用于穿过对应一个正极或一个负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连接块由铝质基体、第一镍片及第二镍片通过分子扩散焊接制成,所述铝质基体夹在所述第一镍片及所述第二镍片之间;所述第一镍片覆盖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二镍片覆盖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铝质基体、所述第一镍片及所述第二镍片。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穿孔之间设有多个卡块;所述主体部的外缘向所述主体部的中心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定位缺口;每个定位缺口与每个卡块一一配合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部上开设有一个安装缺口;所述电连接片包括一个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两个接触部及连接所述固定部及两个接触部的两个连接条;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汇流片固定连接,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两个复合连接块设有第二镍片的一侧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呈弯折状且设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汇流片的材质为铝;每个第一汇流片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个极耳,每个第一汇流片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个采集部,所述极耳及所述采集部上皆设有一层镍片。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设有多个定位槽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第一汇流片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汇流片的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的多个定位柱一一配合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汇流片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与对应一个电池列一端的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相配合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汇流片由铝质本体、第一铜片及第二铜片通过分子扩散焊接制成,所述铝质本体夹在所述第一铜片及所述第二铜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复合连接块的表面采用局部分子扩散焊接镍片,增强了电连接的可靠性。电连接片采用铝片连接电芯,解决了铜箔难以熔断的问题,工艺简单并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第一汇流片上的电连接位置通过分子扩散焊接镍片,避免了铝片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膜,改善了第一汇流片导电过流能力。第二汇流片为铜铝复合材料,把铝和铜做成一个复合整体,有利于减轻模组重量与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复合连接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第一汇流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第二汇流片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第一固定支架、第一汇流片、复合连接块及电连接片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组10、固定支架20、复合连接块30、汇流片40及电连接片50。

请参阅图2,所述电池组10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电池区,每个电池区内设有多个电池列101,每个电池列101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所述单体电池11呈圆柱状且所述单体电池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正极111和一个负极112。每个电池列101内的多个单体电池11的正负极依次串联连接。具体地,所述电池组10大致呈长方体状。两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正负极朝向相反。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述固定支架2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10的两端且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组10的第一固定支架21及第二固定支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的正极111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另一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的正极111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所述固定支架2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支架20的多个穿孔23。所述电池组10两端的多个单体电池11的正极111或负极112一一穿过对应一个穿孔23。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远离所述单体电池11的一侧设有与多个穿孔23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槽211。每个定位槽211内安装对应一个复合连接块30。所述定位槽211包括一个圆形的第一收容部212及自所述第一收容部212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二收容部213。具体地,所述第一收容部212设置于所述穿孔23外且与所述穿孔23相连通,所述第一收容部212与所述穿孔23之间设有多个卡块214,具体地,所述卡块214的数量有两个。所述第二收容部213上开设有一个安装缺口215。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设有多个定位槽211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柱24。

请参阅图5,所述复合连接块30数量有多个,每个复合连接块3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对应一个定位槽211内。每个复合连接块30与对应一个电池列101一端的一个单体电池11的正极111或负极112电连接。每个复合连接块30包括环形主体部31及自所述主体部31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2。具体地,所述主体部3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31的一个通孔311。每个通孔31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一个穿孔23相连通,每个通孔311用于穿过对应一个正极111或一个负极112。所述主体部31的外缘向所述主体部31的中心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定位缺口3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缺口312数量有两个。每个定位缺口312与每个卡块214一一配合固定,从而实现每个复合连接块30与每个定位槽211的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主体部31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11的第一收容部212内,所述延伸部32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11的第二收容部21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连接块30由铝质基体33、第一镍片34及第二镍片35通过分子扩散焊接制成。所述铝质基体33夹在所述第一镍片34及所述第二镍片35之间。所述第一镍片34覆盖在所述主体部31及所述延伸部32上。所述第二镍片35覆盖在所述主体部31上。所述通孔311贯穿所述铝质基体33、所述第一镍片34及所述第二镍片35。

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汇流片40包括第一汇流片41及第二汇流片42。所述第一汇流片41抵靠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开设有多个定位槽21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汇流片41数量有两个,每个第一汇流片41用于并联一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所述第一汇流片41上开设有与多个定位槽211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411,每个连接孔411用于穿过对应一个定位槽211。所述第一汇流片4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汇流片41的多个定位孔412,多个定位孔412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多个定位柱24一一配合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汇流片4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相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汇流片41的材质为铝。每个第一汇流片4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个极耳413。两个第一汇流片的两个极耳413分别是所述电池模组100的正极和负极。每个极耳413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极耳413的多个连接螺孔415,所述连接螺孔415与螺丝相配合从而实现与其他电池模组100电性连接。每个第一汇流片4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个采集部416,每个采集部416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模组100的温度及电压。所述极耳413及所述采集部416上皆设有一层镍片414,可以理解地,所述镍片414能解决改善铝质的第一汇流片41氧化形成氧化膜从而降低导电性的问题。

所述第二汇流片4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远离所述单体电池11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流片42将两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串联。所述第二汇流片42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421,每个固定孔421与对应一个电池列101一端的一个单体电池11的正极111或负极112相配合固定。所述第二汇流片42由铝质本体422、第一铜片423及第二铜片424通过分子扩散焊接制成,所述铝质本体422夹在所述第一铜片423及所述第二铜片424之间,可增加过流能力,保障导电性能。

请参阅图8及图9,所述电连接片50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片41上,所述电连接片50的数量有多个,每个电连接片50用于电连接相邻两个定位槽211内的复合连接块30。所述电连接片50包括一个固定部51、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51两侧的两个接触部52及连接所述固定部51及两个接触部52的两个连接条53。所述固定部51与所述第一汇流片41固定连接,两个接触部52分别与两个复合连接块30设有第二镍片35的一侧的延伸部3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53呈弯折状且设置于所述安装缺口21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片50的材质为铝。当所述电池模组100的电流过大,所述电连接片50可作为保险丝起到过流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隔板60,所述隔板60包括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所述第一隔板61抵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此时,两个第一汇流片41夹在所述第一隔板6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之间。所述第二隔板62抵靠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上,此时,所述第二汇流片42夹在所述第二隔板6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之间。

组装时,将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设置于所述电池组10的两端并与所述电池组10固定,此时,多个单体电池11的正极111或负极112一一穿过对应一个穿孔23。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多个定位槽211内一一设置一个复合连接块30。

然后,将每个电连接片50的固定部51与所述第一汇流片41焊接固定,将所述第一汇流片41远离所述电连接片50的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设有多个定位槽211的一侧。此时,每个定位槽211收容在所述第一汇流片41的对应一个连接孔411内。每个电连接片50上的两个接触部52一一设置于相邻两个定位槽211内的复合连接块30的延伸部32上,并用激光焊接将所述接触部52与所述延伸部32焊接固定为一体。多个单体电池11的正极111或负极11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穿孔23、所述复合连接块30上的通孔311与螺帽7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单体电池11与所述第一汇流片41的电性连接。

最后,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上设置一个第二汇流片42,使所述电池组10内的两个电池区内的多个电池列101串联起来。将所述第一隔板61抵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此时,两个第一汇流片41夹在所述第一隔板6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之间。所述第二隔板62抵靠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上,此时,所述第二汇流片42夹在所述第二隔板6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复合连接块的表面采用局部分子扩散焊接镍片,增强了电连接的可靠性;电连接片采用铝片连接电芯,解决了铜箔难以熔断的问题,工艺简单并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第一汇流片上的电连接位置通过分子扩散焊接镍片,避免了铝片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膜,改善了复合板导电过流能力;第二汇流片为铜铝复合材料,把铝和铜做成一个复合整体,有利于减轻模组重量与导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