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17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
背景技术
:硅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很大的理论比容量,远大于石墨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开发硅基负极材料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单质硅储锂后体积膨胀严重,导致硅负极涂层粉化、从集流体上脱落,循环寿命极差,不具有实用价值。而硅氧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可以大大改善了储锂后体积膨胀问题,但是硅氧材料的首次效率只有约70%,远低于石墨材料的首次效率(约90%)。为了改进首次效率偏低的问题,在硅氧负极上补充金属锂作为一种思路,受到了广泛认同。对于在负极上补锂的实现方法,国内外专家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方式:申请公布号为CN102779975A的专利:在待补锂负极极片上方设置储存锂粉的喂料槽,实施补锂时,锂粉在电场作用下吸附在负极片表面,然后经过辊压使锂粉牢固的粘附在负极片表面,从而实现补锂。这种方法能实现在电极表面均匀补锂的前提条件是锂粉颗粒要小且均匀、压辊的表面平整度极高、压辊应尽可能少粘附锂粉。申请公布号为CN105489846A的专利:通过辊压复合锂带与待补锂电极,将锂带粘附到待补锂电极上,从而形成补锂电极,同时作为复合锂带基体的第一基材剥离、收卷。这种方法实用化的前提条件是能获得超薄的锂带(厚度一般小于10μm)、压辊的表面平整度应极高(以避免不均匀)。申请公布号为CN105702943A的专利:先制备负极材料与导电剂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装入导电料槽,滴加电解液至混合粉末浸润,采用不锈钢垫片将滴加了电解液的混合粉末压实,在不锈钢垫片上设置隔膜,在隔膜上设置垫片,在垫片上再设置锂片,通过装置将所有部件密封在一起,然后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密封装置化成,从而实现负极材料预嵌锂。申请公布号为CN204966620U的专利:供锂装置和待补锂负极极片保持接触、共同浸没在电解液中,由于供锂装置和待补锂负极极片接触,因此具备电子通道,又由于二者共同浸没在电解液中,二者之间也具有离子通道,其补锂机理相当于一个内短路的半电池,锂离子从供锂装置脱出,在待补锂负极极片上得电子还原,因此可实现补锂。上面列举了常见的几种补锂方式,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采用锂粉进行补锂的方式对锂粉颗粒的均匀度要求极高,且要求压辊的表面平整度极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难保证该苛刻的条件,从而导致补锂质量不高;采用超薄锂带压接方式,超薄金属锂带目前并不容易获得,特别是要求厚度误差极小的超薄锂带,假设要补一层3μm的锂,如果某个点多出0.1μm,那该点即比平均值大3.33%,采用超薄锂带补锂的难点在于首先要获取超薄锂带,即使解决了超薄锂带获取的问题,也还要面临超薄锂带易褶皱、极易断裂的问题;补锂需要用到电解液的,要解决好预嵌锂粉末干燥或者补锂后电极干燥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发新的补锂技术十分必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补锂均匀且效率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包括用于对带状待补锂负极极片收、放卷的极片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对两卷带状固体电解质分别进行收、放卷的两套电解质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对两卷带状锂源分别进行收、放卷的两套锂源收、放卷机构,两套电解质收、放卷机构和两套锂源收、放卷机构顺次布置在极片收、放卷机构两侧,以便带状待补锂负极极片的两侧由内而外依次为带状固体电解质和带状锂源,补锂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极片贴合的贴合辊,补锂装置还包括用于与带状锂源电连接的正极供电件以及与待补锂负极极片电连接的负极供电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补锂的新技术,通过电池原理同时实现对负极极片两面补锂,相对于容易断带的超薄锂带压合补锂、需要解决烘干问题的使用电解液补锂、对颗粒均匀性要求较高的锂粉补锂等三种技术而言,本技术不仅工序简单高效,而且加工出的产品的质量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贴合辊有两套,分别位于放卷机构传动路径的下游和收卷机构传动路径的上游,两套贴合辊之间设有多根过渡辊,过渡辊与电源正极相连,构成所述正极供电件。带状锂源、带状固体电解质、带状待补锂负极极片汇集到贴合辊,在贴合辊和过渡辊上紧密贴合。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过渡辊能够自转。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的基础上,负极供电件至少有两对,一对布置在极片放卷机构与第一套贴合辊之间、另一对布置在极片收卷机构与第二套贴合辊之间。待补锂负极极片通过负极供电件实现与电源负极连接,带状锂源通过正极供电件实现与电源正极连接,当带状锂源、带状固体电解质和带状复合锂带基体在过渡辊上贴合缠绕时,补锂回路形成。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两排过渡辊中的一排过渡辊的直径大于另一排过渡辊的直径。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3任意一项的基础上,锂源收、放卷机构,电解质收、放卷机构以及极片收、放卷机构均包括:用于收、放卷的收卷轴和放卷轴、用于导向的导辊、用于张紧的浮辊。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贴合辊包括贴合辊,在使用时,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极片同时汇集到贴合辊上,并在贴合辊和过渡辊处实现五者的贴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源与五层带状物料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的原理图;图4为实施例6中的带状锂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带状锂源,2-固体电解质,3-待补锂负极极片,4-放卷轴,5-导辊,6-浮辊,7-贴合辊,8-正极导电辊,9-负极导电辊,10-收卷轴,11-直流恒流源,20-锂覆层,21-铜基体,A-放卷,B-补锂,C-收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补锂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双面连续补锂的装置,除控制系统外,还包括放卷机构、补锂机构和收卷机构。控制系统总体控制装置运行。放卷机构和收卷机构用于放置并以恰当的张力牵引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和待补锂负极极片3。放卷机构包括两套带状锂源放卷机构、两套带状固体电解质放卷机构以及一套待补锂负极极片放卷机构,放卷机构至少是由放卷轴4、导辊5、浮辊6等部件构成;收卷机构包括两套带状锂源收卷机构、两套固体电解质收卷机构以及一套已补锂负极极片收卷机构,收卷机构至少是由导辊5、浮辊6、收卷轴10等部件构成。补锂机构是由负极导电辊9、正极导电辊8、直流恒流电源11及补锂回路等构成,其中正极导电辊8与直流恒流源的正极相连,负极导电辊9与直流恒流源的负极相连。负极导电辊9设置在第一个正极导电辊8之前和最后一个正极导电辊8之后,也即是在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汇集之前和分离之后。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经过各自的放卷机构后,在贴合辊7处汇集到一起,进入补锂机构,经过补锂机构后进入收卷机构各自收卷。在恰当的收放卷张力下,两套带状锂源1、两套固体电解质2、一套待补锂负极极片3紧密的贴合在正极导电辊8的表面。当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在正极导电辊8表面紧密贴合时,带状锂源1与待补锂负极极片3之间同时具备电子通道和锂离子通道,在此条件下接通补锂回路,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从带状锂源1通过外电路流向待补锂负极极片3,锂离子从带状锂源1脱出,穿过固体电解质2,在待补锂负极极片3上得电子还原,生成金属锂,从而实现对负极补锂。设置n(n是正整数)个正极导电辊8,正极导电辊8与直流恒流源的正极连接。设置m(m是正整数)个负极导电辊9,优选的,m是≥2的自然数,更优选的,m是≥4的自然数,负极导电辊9和直流恒流源的负极连接。正极导电辊8和负极导电辊9是导电的辊状物,常温下其电子电阻率小于10-3Ω·m。正极导电辊8的辊径与负极导电辊9的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各正极导电辊8的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各负极导电辊9的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正极导电辊8和负极导电辊9可以自转,以利于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收放卷。设置可以传输锂离子的固体电解质2以分隔(或连接)带状锂源1与待补锂负极极片3,所述固体电解质2常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大于10-7S/cm,优选的,固体电解质2常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大于10-4S/cm。带状锂源1是金属锂带、复合锂带或者是锂离子电池正极。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都是带状物,都可以进行收放卷操作。本实施例中:(1)设置4个负极导电辊9和275个正极导电辊8,各负极导电辊9直径均为150mm,负极导电辊9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正极导电辊8分为直径100mm和直径150mm两个规格,其中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138个,直径150mm正极导电辊137个,相邻两个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8的轴心间距200mm,直径150mm正极导电辊8的轴心到与其相邻的两个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8轴心连线的距离为175mm。通过这种设置,整个补锂区内有效补锂长度约为60m;(2)待补锂负极极片3宽84mm、单面涂布量4.5mg/cm2(活性物质含量94%、比容量680mAh/g,单位面积容量约2.876mAh/cm2,活性物质首次效率70%);(3)固体电解质膜选用Li1.4Al0.4Ti1.6(PO4)3材质的LISICON型无机固体电解质2、锂离子电导率为1.12×10-3S/cm、厚度为0.030mm、宽度为110mm;(4)带状锂源1为宽100mm、厚0.150mm的金属锂带;(5)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1712A,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和待补锂负极极片3的走带速度均为20m/min。本申请使用带状锂源1,避免使用比表面积巨大的锂粉,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带状锂源1可以是金属锂带(不必是超薄金属锂带,可以使用200μm甚至更厚的锂带),也可以是复合锂带,还可以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本申请使用固体电解质2,避免使用电解液。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避免了补锂后极片需要干燥的问题。本装置实现补锂的原理是,将带状锂源1、固体电解质2、待补锂负极极片3组成一个敞开式的全固态半电池(以金属锂带或复合锂带为锂源时)或者全固态电池(以锂离子电池正极为锂源时);然后,对该全固态半电池(或全固态电池)控制电流放电(或充电)。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1712A,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的走带速度均为40m/min。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1712A,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的走带速度均为60m/min。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3424A,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的走带速度均为40m/min。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5136A,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的走带速度均为60m/min。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状锂源为宽100mm、总厚0.150mm的复合锂带,复合锂带是以0.010mm厚的铜箔为基体,即铜基体21,铜箔上覆一层0.140mm厚的锂层,即锂覆层20,其结构如图4所示。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状锂源为宽100mm、单面涂布量为17mg/cm2钴酸锂正极。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状锂源为宽100mm、单面涂布量为15mg/cm2锰酸锂正极。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状锂源为宽100mm、单面涂布量为15mg/cm2磷酸铁锂正极。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状锂源为宽100mm、单面涂布量为17mg/cm2锂镍钴锰氧化物(三元)正极。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体电解质膜选用宽度110mm、厚度50μm、30℃时离子电导率为7.5×10-4S/cm的改性PEO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4个负极导电辊和137个正极导电辊,各负极导电辊直径均为150mm;正极导电辊分直径100mm和直径150mm两个规格,其中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69个,直径150mm正极导电辊68个,相邻两个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的轴心间距200mm,各直径150mm正极导电辊的轴心到与其相邻的两个直径100mm正极导电辊轴心连线的距离为175mm。通过这种设置,整个补锂区内有效补锂长度约为30m。直流恒流源设定电流值856A,带状锂源、固体电解质和待补锂负极走带速度均为10m/min。将各实施例补锂后获得的负极、以及未补锂负极(作为对比例)裁切成990mm长的负极段(宽为84mm),与正极(宽80mm、长922mm、单面涂布量18.7mg/cm2、活性物质含量96%、单位面积容量2.713mAh/cm2,正极活性材料首次效率88%)、极耳、隔膜、铝塑壳、电解液等经过焊接、卷绕、顶侧封、注液、化成等工序制作成软包装锂离子电芯,统计其首次充放电效率及定容容量如下:实施例首次效率定容容量(mAh)对比例60.02%2728.2实施例187.52%3978.2实施例273.77%3353.2实施例369.19%3145.0实施例487.51%3977.7实施例587.51%3977.7实施例687.52%3978.2实施例787.51%3977.7实施例887.52%3978.2实施例987.52%3978.2实施例1087.52%3978.2实施例1187.51%3977.7实施例1287.51%3977.7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实施补锂,并且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走带速度能定量控制补锂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