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709发布日期:2018-07-07 10:1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动车等)已有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客户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锂电池为例,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

对于电池而言,如何实现更大的空间利用率,一直是电池结构设计的重要目标,是能否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整形装置,能够提升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电芯的整形效率及整形精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整形机构,所述第一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沿整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整形压板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一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一整形辅助压板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一整形辅助压板在所述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

第二整形机构,所述第二整形机构与所述第一整形机构在所述整形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整形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整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整形压板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二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二整形辅助压板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二整形辅助压板在所述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为丝杠驱动组件,所述丝杠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及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螺杆及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一整形辅助压板中的一者或所述第二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二整形辅助压板中的一者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的轴向及所述螺杆的轴向均与所述整形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及所述螺杆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柱,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整形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三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地,

所述第一整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螺母连接;

所述第一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一整形辅助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一支撑板。

优选地,

所述第二整形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螺母连接;

所述第二整形压板及所述第二整形辅助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

优选地,还包括侧整形机构,所述侧整形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整形组件,两个所述侧整形组件设置成在侧整形方向产生同步电芯挤压运动,所述侧整形方向与所述整形方向不同。

优选地,所述侧整形组件包括侧整形压板、侧驱动电机、侧传动机构及侧丝杠机构,所述侧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侧传动机构与所述侧丝杠机构连接,所述侧丝杠机构包括侧螺杆及与所述侧螺杆螺纹连接的侧螺母,所述侧螺母与所述侧整形压板连接,并设置成带动所述侧整形压板在所述侧整形方向上运动;

所述侧驱动电机的转轴及所述侧螺杆的轴向与所述侧整形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侧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的同步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侧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侧螺杆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包括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可实现两个电芯同时整形,从而提高了电芯的整形效率;其中,由于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分别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该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可分别在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互独立工作,这样设计可缓解一个整形机构损坏导致整个电芯整形装置无法工作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一个整形机构损坏的情况下,另一个整形机构仍可正常工作,延长了电芯整形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保证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的整形精度,从而提升了电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由于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相互独立工作,因此,第一整形机构与第二整形机构不相互影响,该电芯整形装置通过第一整形机构与第二整形机构能够同时整形出尺寸(例如:厚度)不同的电芯,提高了电芯整形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整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芯整形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中丝杠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中丝杠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中侧整形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板;

2-第二支撑板;

3-第三支撑板;

4-连接柱;

5-底座;

11-驱动电机;

12-主动齿轮;

13-中间齿轮;

14-从动齿轮;

15-螺杆;

16-螺母;

17-齿轮组底板;

18-齿轮组顶板;

19-齿轮组支撑板;

21-侧驱动电机;

211-第一带轮,212-第二带轮,213-平行带轮,214-同步带,215-平行同步带;

22-侧螺杆;

23-侧螺母;

31a-第一安装板;

31b-第二安装板;

32-压力传感器;

33-隔热板;

34-加热板;

341-加热棒;

35a-第一整形压板;

35b-第二整形压板;

36-辅助隔热板;

37-辅助加热板;

371-辅助加热棒;

38a-第一整形辅助压板;

38b-第二整形辅助压板;

41-侧整形驱动块;

42-侧整形支撑块;

43-侧整形安装板;

44-侧整形压力传感器;

45-侧整形隔热板;

46-侧整形加热板;

47-侧整形压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整形装置,该电芯整形装置可以向电芯提供挤压力,以消除电芯内部的冗余间隙,使电芯极片的层和层之间形成相互贴合效果,提高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如图1至图3所示,电芯整形装置包括第一整形机构和第二整形机构,可实现两个电芯同时整形,从而提高了电芯的整形效率。其中,第二整形机构与第一整形机构在整形方向上相对设置,该整形方向可为竖直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整形机构和第二整形机构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这样在实现对两个电芯进行整形的同时,还可减小电芯整形装置的占地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的整形操作主要针对方形电芯而言,方形电芯有六个侧面,两两相对,除了有极耳伸出的一对侧面,其它两对侧面均可以通过电芯整形装置整形,以消除电芯内部的冗余间隙。以上所述的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可以对电芯的其中一对侧面进行整形,例如,沿电芯厚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面。

具体地,第一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沿整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第一驱动组件设置成驱动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第二整形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沿整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成驱动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

由于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分别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该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可分别在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互独立工作,这样设计可缓解一个整形机构损坏导致整个电芯整形装置无法工作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一个整形机构损坏的情况下,另一个整形机构仍可正常工作,延长了电芯整形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保证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产生的挤压力分别均匀作用到各电芯上,以保证第一整形机构和第二整形机构的整形精度,从而提升了电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由于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相互独立工作,因此,第一整形机构与第二整形机构不相互影响,该电芯整形装置通过第一整形机构与第二整形机构能够同时整形出尺寸(例如:厚度)不同的电芯,提高了电芯整形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为丝杠驱动组件,该丝杠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1、传动机构及丝杠机构。具体地,丝杠机构包括螺杆15及与螺杆15螺纹连接的螺母16,驱动电机11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杆15连接,螺母16与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中的一者或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中的一者连接。

当驱动电机11的转轴转动时,由于该螺杆15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连接,因此,该螺杆15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且该螺杆15通过自身转动驱动螺母16沿螺杆15的轴向(轴线方向)进行平移运动,以带动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中的一者移动,从而使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或带动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中的一者移动,从而使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丝杠驱动组件驱动整形压板(第一整形压板35a或第二整形压板35b)及整形辅助压板(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或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一方面可以简化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降低驱动组件的组装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整形压板或整形辅助压板在整形方向上的移动精度,使得电芯能够受到均匀的挤压力,提高了第一整形机构或第二整形机构的整形精度,从而提升了电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该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均为丝杠驱动组件,可简化整个电芯整形装置的结构,从而可降低电芯整形装置的组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11的转轴的轴向及螺杆15的轴向均与整形方向平行,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降低丝杆驱动组件的驱动难度,而且还可保证第一整形机构与第二整形机构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电芯整形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传动机构可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主动齿轮12及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2及从动齿轮14分别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及螺杆15连接,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简化传动机构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传动机构的组装成本;而且还可保证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从而保证螺杆15的转动稳定性;另外,由于齿轮传动机构的承载能力高,因此,可以保证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该主动齿轮12及从动齿轮14分别通过销键结构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及螺杆15连接。

在对电芯进行整形时,为了避免电芯与螺杆15发生干涉,该螺杆15与整形压板及辅助整形压板的侧面需具有一定距离,为此,该传动机构还包括中间齿轮13,主动齿轮12通过中间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相啮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还可包括齿轮组底板17、齿轮组顶板18及齿轮组支撑板19,该齿轮组底板17及齿轮组顶板18在中间齿轮13的轴向上相对设置,且齿轮组支撑板19连接齿轮组底板17与齿轮组顶板18以围成限制腔,该中间齿轮13位于限制腔内,通过该限制腔可防止中间齿轮13在自身轴向上发生窜动的情况。另外,该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还可包括齿轮组固定轴,该齿轮组固定轴穿过中间齿轮13的轴孔且其相对两端分别与齿轮组底板17及齿轮组顶板18连接,以防止中间齿轮13在自身径向上发生窜动的情况,提高了传动机构的传动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电芯整形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的连接柱4,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沿整形方向依次设置,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上分别设置有底座5,连接柱4通过与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上的底座5连接,以实现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之间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1及第二支撑板2通过连接柱4连接,可形成固定第一整形机构的框架结构,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通过连接柱4连接,可形成固定第二整形机构的框架结构。

优选地,连接柱4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2与第三支撑板3之间可通过四个连接柱4连接,以保证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前述提到的驱动电机11及传动机构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或第三支撑板3背离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这样设计可简化电芯整形装置的结构,另外还可避免驱动电机11及传动机构在整形方向上的尺寸对第一整形机构或第二整形机构的最大整形尺寸的限制,也就是说,该驱动电机11及传动机构在整形方向上的尺寸不影响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结构的整形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整形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板1及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第一安装板31a,该第一安装板31a与螺母16连接,且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位于第一安装板31a及第一支撑板1之间,并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1a及第一支撑板1。

当驱动电机11的转轴转动时,由于该螺杆15通过前述齿轮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连接,因此,该螺杆15在齿轮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且该螺杆15通过自身转动驱动螺母16沿螺杆15的轴向(轴线方向)进行平移运动,以带动第一安装板31a向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板31a上的第一整形压板35a与第一支撑板1上的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即:对位于第一整形压板35a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之间的电芯进行整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整形压板35a通过第一安装板31a与螺母16连接,在保证第一整形压板35a的移动平稳性的同时,该第一整形压板35a的尺寸可根据待整形电芯的尺寸而定,提高了第一整形机构的使用灵活性;另外,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直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上,不需要设计额外的用于支撑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的支撑部件,因此,简化了第一整形机构的结构,从而了电芯整形装置的降低成本。

同理,第二整形机构还可包括位于第二支撑板2及第三支撑板3之间的第二安装板31b,第二安装板31b与螺母16连接;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位于第二安装板31b及第二支撑板2之间,并分别安装于第二安装板31b及第二支撑板2。

当驱动电机11的转轴转动时,由于该螺杆15通过前述齿轮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连接,因此,该螺杆15在齿轮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且该螺杆15通过自身转动驱动螺母16沿螺杆15的轴向(轴线方向)进行平移运动,以带动第二安装板31b向靠近第二支撑板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板31b上的第二整形压板35b与第二支撑板2上的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在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即:对位于第二整形压板35b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之间的电芯进行整形。

本实施例中,第二整形压板35b通过第二安装板31b与螺母16连接,在保证第二整形压板35b的移动平稳性的同时,该第二整形压板35b的尺寸可根据待整形电芯的尺寸而定,提高了第二整形机构的使用灵活性;另外,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上,不需要设计额外的用于支撑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的支撑部件,因此,简化了第二整形机构的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安装板31a及第二安装板31b的运动平稳性,该第一安装板31a及第二安装板31b可与连接柱4滑动安装,该连接柱4可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获取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力(即:施加于各整形工位上的电芯的压力)的具体数值,从而保证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结构的整形精度,该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还可包括压力传感器32,第一整形压板35a与第一安装板31a之间及第二整形压板35b与第二安装板31b之间分别设置有该压力传感器32。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芯整形装置还可包括多个加热板34、多个隔热板33、辅助加热板37及辅助隔热板36,其中,第一安装板31a、一个压力传感器32、一个隔热板33、一个加热板34及第一整形压板35a依次设置,第二安装板31b、另一个压力传感器32、另一个隔热板33、另一个加热板34及第二整形压板35b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板1、辅助隔热板36、辅助加热板37及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依次设置,第二支撑板2、辅助隔热板36、辅助加热板37及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热板34及辅助加热板37可以实现对电芯的热压整形,热压整形后的电芯不容易恢复变形,整形效果更好,通过设置隔热板33及辅助隔热板36可以避免热量传递其它结构(例如压力传感器32等)上,影响其它结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加热板34及辅助加热板37分别包括板体及辅助板体,该加热板34及辅助加热板37还分别包括多根加热棒341及多根辅助加热棒371。具体地,多根加热棒341插入加热板34的板体的内部且呈等距排布,以使加热板34的板体受热均匀,从而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整形压板上。同理,多根辅助加热棒371插入辅助加热板37的辅助板体的内部且呈等距排布,以使辅助加热板37的辅助板体受热均匀,从而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整形辅助压板上。

如前所述,对于方形电芯而言,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对电芯进行整形,上述的第一整形机构及第二整形机构可以实现电芯厚度方向整形,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还可包括侧整形机构,侧整形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整形组件,两个侧整形组件设置成在侧整形方向产生同步电芯挤压运动,侧整形方向与整形方向不同。由此可知,侧整形机构与整形机构(第一整形机构或第二整形机构)可以从不同方向同步挤压电芯,以共同实现对方形电芯的整形。

如图6所示,侧整形组件包括侧整形压板47、侧驱动电机21、侧传动机构及侧丝杠机构,侧驱动电机21可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或第二支撑板2上,且侧驱动电机21通过侧传动机构与侧丝杠机构连接,侧丝杠机构包括侧螺杆22及与侧螺杆22螺纹连接的侧螺母23,侧螺母23与侧整形压板47连接,并设置成带动侧整形压板47在侧整形方向上运动,侧驱动电机21的转轴及侧螺杆22的轴向与侧整形方向平行。

当侧驱动电机21的转轴转动时,由于该侧螺杆22通过侧传动机构与侧驱动电机21的转轴连接,因此,该侧螺杆22在侧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侧驱动电机21的转轴进行同步转动,且侧螺杆22通过自身转动驱动侧螺母23沿侧螺杆22的轴向(轴线方向)进行平移运动,以带动侧整形压板47在侧整形方向上运动,从而对位于两侧整形压板47之间的电芯进行整形。

本实施例中,通过侧驱动电机21与侧丝杠传动机构配合以驱动侧整形压板47在侧整形方向上产生电芯挤压运动,一方面可以简化侧整形组件的结构,降低侧整形组件的组装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侧整形压板47在侧整形方向上的移动精度,使得电芯能够受到均匀的挤压力,提高了侧整形机构的整形精度,从而提升了电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侧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211、第二带轮212及连接第一带轮211及第二带轮212的同步带214,第一带轮211与侧驱动电机21的转轴连接,第二带轮212与侧螺杆22连接,也就是说,该侧传动机构为同步带传动机构,此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传动效率高。

其中为了提高侧整形压板47的传动稳定性,侧丝杠传动机构可设置两个,但不限于两个,为了保证这两个侧丝杠传动机构的螺杆15同步转动,侧传动机构还可包括平行带轮213及平行同步带215,第二带轮212与平行带轮213分别与一螺杆15连接,且平行同步带215连接从动带轮与平行带轮213。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电芯整形装置还可包括侧整形驱动块41、侧整形支撑块42、侧整形安装板43、侧整形压力传感器44、侧整形隔热板45及侧整形加热板46。具体地,侧螺母23与侧整形驱动块41相连,侧整形驱动块41与侧整形支撑块42相连,且侧整形支撑块42也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或第二支撑板2上的直线滑轨上;侧整形安装板43跨连两侧的侧整形支撑块42,侧整形压力传感器44、侧整形隔热板45、侧整形加热板46、侧整形压板47依次相互连接组成侧整形组件并安装在侧整形安装板43上。如前所述,当侧驱动电机21转动时,侧螺母23沿侧螺杆22轴向做平移运动,带动侧整形驱动块41、侧整形支撑块42、侧整形安装板43、侧整形压力传感器44、侧整形隔热板45、侧整形加热板46及侧整形压板47同时做平移运动,以此来实现对电芯侧面的挤压成形动作。

基于上述结构,上述整形压板(第一整形压板35a或第二整形压板35b)、整形辅助压板(第一整形辅助压板38a或第二整形辅助压板38b)及侧整形压板47均使用模具钢材质制成,以提高其结构强度。其中,在整形过程中,由于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需向电芯施加很大的挤压力,这会使得电芯与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之间形成真空,这一现象会造成电芯与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粘接,整形后两者不容易脱离,造成下料困难,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在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上开设有破真空气孔,待整形完成后,可以通过破真空气孔向电芯与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之间输入压缩空气,从而打破形成在两者之间的真空,压缩空气可以通过外部气源供给。

示例性的,破真空气孔可以采用均布的方式布满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但不仅限于此。

另外,当采用热整形时,为了避免温度升高造成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与电芯发生粘接,还可以在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与电芯接触的表面设置绝缘防粘层。绝缘防粘层可以由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PP(聚丙烯)制成。本实施例中,绝缘防粘层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材料以镀覆的方式形成在整形压板、整形辅助压板及侧整形压板47的表面上,一方面,陶瓷镀层耐高温,适合在热整形方式下使用;另一方面,陶瓷镀层的平整度较低,同时可以防止整形压板与电芯之间产生较大的粘合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