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210发布日期:2018-12-21 19:5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背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伏电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电,并源源不断的对外界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光伏组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环境对组件的影响,包括风雪的机械负荷、紫外辐射等。

然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差,长期处于紫外光辐照环境下的背板会产生气泡、黄变、脱层等现象,也有些背板只关注抗紫外效果而忽视了阻隔水汽和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差、综合性能不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包括氟膜层、胶粘层、绝缘层、抗紫外E膜层和导热层;所述绝缘层的一面与所述氟膜层通过所述胶粘层粘合;所述绝缘层的另一面与所述抗紫外E膜层的一面通过所述胶粘层粘合;所述抗紫外E膜层的另一面贴合有导热层;所述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聚碳酸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所述氟膜层设有孔隙。

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层的成分为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水汽的抗侵蚀性能,价格低廉,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氟膜层为聚四氟乙烯膜、聚三氟氯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膜和聚氟乙烯膜中的一种,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中添加有氟碳树脂,散热效果好,光电转化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抗紫外E膜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通过抗紫外胶水贴合,增加了光伏组件的抗紫外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20~300微米,在不增加背板厚度的前提下保持较好的性能,散热效果也比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抗紫外光伏背板采用具有抗紫外的E膜与绝缘层进行复合,使得光伏组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及抗紫外性能;氟膜层设有孔隙,可以增加背板的内热向外排放的速率;氟膜层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的抗紫外光伏背板的综合性能高,使用期限能长达25年以上,长时间使用没有紫外变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紫外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紫外E膜层;2、绝缘层;3、氟膜层;4、胶粘层;5、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如附图1所示,一种抗紫外光伏背板,包括氟膜层3、胶粘层4、绝缘层2、抗紫外E膜层1和导热层5;所述绝缘层2的一面与所述氟膜层3通过所述胶粘层4粘合;所述绝缘层2的另一面与所述抗紫外E膜层1的一面通过所述胶粘层4粘合;所述抗紫外E膜层1的另一面贴合有导热层5;所述绝缘层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聚碳酸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所述氟膜层设有孔隙。

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层4的成分为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水汽的抗侵蚀性能,价格低廉,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氟膜层3为聚四氟乙烯膜、聚三氟氯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膜和聚氟乙烯膜中的一种,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5中添加有氟碳树脂,散热效果好,光电转化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抗紫外E膜层1与所述绝缘层4之间通过抗紫外胶水贴合,增加了光伏组件的抗紫外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2的厚度为220~300微米,在不增加背板厚度的前提下保持较好的性能,散热效果也比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抗紫外光伏背板采用具有抗紫外的E膜与绝缘层进行复合,使得光伏组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及抗紫外性能;氟膜层设有孔隙,可以增加背板的内热向外排放的速率;氟膜层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的抗紫外光伏背板的综合性能高,使用期限能长达25年以上,长时间使用没有紫外变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