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895发布日期:2019-05-21 20:3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容量范围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个重要领域。在电池生产装配过程中,涉及到将多个极群集体装配入电池壳内,由于极群的整体厚度大于电池壳的内部空间,传统的操作是人工先将极群依次放入装夹治具,手工压紧后,通过设备一次压入电池壳内,上述操作的缺点是:1、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装夹过程中有大量铅尘,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2、单件极群依次放入治具,工作效率低;3、因电池盒为柔性材质制成,其在受到挤压时可产生形变,因此先放入几个极群后,会使电池盒产生形变,导致电池盒内剩余的空间狭小,很难再放入后续的极群,且电池盒内集群腔室间距较小,无法提供集群夹持机构的空间,需要装夹治具的中转,治具的结构复杂,重量较重,人工频繁搬运装夹治具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极群入槽的自动化操作、装配速度快、装配效率高的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用于将极群引导装配入电池槽体内,所述导入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中空夹套和设于夹套内的隔板,所述隔板沿夹套的高度方向插入夹套,将夹套的内部中空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限位腔体;所述限位腔体至少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单元和第二腔体单元,于多组极群装配入电池槽体内时,极群分成至少两组先后装配入第一腔体单元和第二腔体单元。本实用新型将夹套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限位腔体,再将分组的极群分成至少两次分别装配入电池槽体内,使一组集群抓取后通过夹套直接插入到电池壳内成为可能,省去了中转的夹具,将夹套分割成多个较小体积的限位腔体,硬质的隔板保证了相邻的限位腔体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即一组极群插入第一腔体单元内后,第二腔体单元的多个限位腔体不会被挤压产生变形,从而不会影响第二组极群的装配,装配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呈平板状结构,其两侧设有与夹套上的凹槽适配的限位凸部。限位凸部搭设在凹槽内,隔板的两侧壁与夹套内壁相接触,装配结构简单,限位腔体空间独立。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位于夹套上部开口一侧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便于极群插入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由硬质材质制成。硬质材料制成的隔板可以支撑极群被压缩后趋向蓬开的作用力,避免隔板变形影响相邻限位腔体的形状、大小,保证极群的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导入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可分别与夹套两侧的凸沿配合,将夹套移动至电池槽体上方。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同步移动实现导入装置的上下升降,适应极群入槽的自动化程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与凸沿相连的连接板,平行设于连接板上方的平衡板,用于连接平衡板和连接板的连接轴,及一端与平衡板配合的驱动件。驱动件驱动平衡板上下移动,带动连接板,使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夹套上下移动,从而在极群和电池槽体完成装配时,可以将夹套上移,给电池槽体的转移进行让位;平衡板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在驱动件其整体上下移动时平稳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还包括导向轴,该导向轴可与外界台面配合,引导夹套沿平行于导向轴的方向平移。导向轴保证夹套的上下水平移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轴与外界台面通过直线轴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与夹套配合,无需人工干涉,就能全自动完成夹套与电池槽体的配合连接,自动化程度高;2)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硬质的隔板将夹套的中空部分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限位腔体,多个极群单独安装入单个限位腔体内,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形变影响相邻极群的装配;3)极群分成至少两组,按时间先后分别装配入第一腔体单元和第二腔体单元,相邻限位腔体之间的干涉小,装配简单省力;4)无需特别设置挤压装置和工序,通过机械手夹持时的挤压就可以进行装配入槽,工序得到简化;5)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槽体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槽体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槽体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蓄电池极群入槽的导入装置,其设置在用于夹取极群1的机械手和用于放置极群1的电池槽体2之间,用于将极群1引导装配进入电池槽体2内,电池槽体2由带有一定柔性的材质制成,即其受压后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导入装置包括具有上、下贯穿开口的中空夹套3,设置在夹套3内的多块隔板4,第一移动机构5及第二移动机构6,夹套3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形成多组沿夹套3壁厚方向延伸的凹槽33,凹槽33上部形成供隔板4插入的入口,夹套3由硬质材质制成,隔板4为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平板状结构,其两侧形成限位凸部41,多块隔板4自上开口沿夹套3的高度方向插入夹套3时,该限位凸部41搭设在凹槽33内。多块隔板4将夹套3的内部中空分割成了多个独立的限位腔体31,为了便于极群1插入限位腔体31,每块隔板4靠近夹套3上部开口一端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倾斜面42,两个侧壁上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即隔板4该端部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多块隔板4相互独立,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五块隔板4连为一体结构。隔板4的数量为五块,其将夹套3分割成六个相互独立的限位腔体31,即六个区域a1、b1、a2、b2、a3、b3。限位腔体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单元和第二腔体单元,即图5中第一腔体单元包括a1、a2、a3,第二腔体单元包括b1、b2、b3,

第一移动机构5和第二移动机构6分别与夹套3两侧的凸沿32配合连接,具体的,第一移动机构5包括连接板51,与连接板51相平行、且位于连接板51上方的平衡板52,两端分别与连接板51上表面和平衡板52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接轴53,及下表面与外界台面相连的驱动件54;连接板51部分位于凸沿32的下方,与夹套3外壁相接触,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驱动件54为气缸,驱动件54一端与平衡板52相抵或相连,驱动件54驱动第一移动机构5整体上移或下降;第一移动机构5还包括导向轴55,导向轴55的顶端与平衡板52相连,导向轴55穿过外界台面,通过直线轴承与外界台面滑动连接,保证第一移动机构5带着夹套3垂直上下升降。

第二移动机构6的结构与第一移动机构5的结构相同,其对称设置在夹套3另一侧的凸沿上,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和第二移动机构6将夹套3移动至电池槽体2的正上方;通过机械手夹取一组极群,此时机械手对极群有挤压作用,每组极群包括三个极群单元,即机械手单次同时抓取三个极群单元,并将其同时安装插入第一腔体单元,也就是限位腔体a1、限位腔体a2、限位腔体a3内,如图2所示,由于隔板4为硬质材料,其与夹套3内壁形成的空间形状、大小固定,极群单元的插入不会对限位腔体b1、限位腔体b2、限位腔体b3造成影响,导致其发生形变;通过机械手再次夹取另一组极群,同样的,此时机械手对极群有挤压作用,这一组极群也包括三个极群单元,即机械手单次同时抓取三个极群单元,并将其同时安装插入第二腔体单元,也就是限位腔体b1、限位腔体b2、限位腔体b3内;通过夹套3的作用,两组、六个极群单元顺利插入电池槽体2内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5和第二移动机构6将夹套3向上移动,脱离装配有极群1的电池槽体2后,将电池槽体2转移。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