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8278发布日期:2020-12-08 15:1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电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性连接器,用于例如汽车的电性电路的连接,且内部的多处的密封构件形成为一体。

现有技术

在使用于汽车等的电性连接器中,有必要使用密封构件作成防水构造,以使水不会渗入至内部的电性要件部分。

于该情形中,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ousing)本体固定连接端子,在与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嵌合时,必须使用例如由合成橡胶等所构成的环状的密封(seal)构件将内部作成防水构造。且除此之外,通常进行通过对连接端子逐个地附加设置的密封筒而对各个连接端子本身施行防水对策。

另外,在外壳本体本身未将连接端子直接固定而是在外壳本体内内含的端子保持件等的另外的构件内将连接端子予以保持的情形中,必须进一步地将外壳本体与该将连接端子保持的构件之间作成防水构造。由此,于该情形中,外壳本体在对于所述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密封构件以及对于将连接端子保持的构件的密封构件的两处需要环状的密封构件。

作为该种电性连接器,于例如专利文献1中,是在存在于母外壳内的突出部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的两处分别配置独自的防水密封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38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于该专利文献1的电性连接器中,需要两个独自的防水密封构件,而成为导致零件数量的增加、组装作业时间的增加。这些密封构件大多是通过手工作业装设于外壳本体内,故就算在只是忘了插入一个的情形中也有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隐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课题且将外壳本体内两处的密封构件彼此连通而一体成形的电性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性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含有:外壳本体,包含:中筒,设置在中央部;以及外筒,以将所述中筒包围的方式设置有间隙地配置在所述中筒的外侧;以及端子保持件,将多个连接端子保持且从所述外壳本体的后方插入至所述外壳本体内的所述中筒的内侧;所述电性连接器是将已内置了与所述连接端子对向的对手侧连接端子的对手侧电性连接器嵌合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前方,进行由所述连接端子彼此所进行的电性连接,并且将所述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插入至所述中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在所述中筒设置有将所述中筒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打通的连通孔,并且于所述中筒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由经由所述连通孔而连通且一体化的合成橡胶所构成;所述中筒的外表面的所述第一密封部邻接所述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且将所述中筒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之间作成防水构造,所述中筒的内表面的所述第二密封部邻接所述端子保持件且将所述中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端子保持件之间作成防水构造。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性连接器通过在外壳本体内于中筒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连通且一体化的两处的密封部,实现与外壳本体的前方侧的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连结状态中的防水构造以及与在外壳本体内含的端子保持件的连结状态中的防水构造。

另外,中筒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的两处的密封部彼此是通过射出成型而经由设置于中筒的连通孔一体成型,故零件数量少,制作容易,且不会有不时地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看已组装状态的电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看已分解状态的电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将已组装状态的电性连接器于铅直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

图5是于水平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

图6是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从前方观看已组装状态的实施例的电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看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观看已分解状态的电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将已组装状态的电性连接器于铅直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图5是于水平方向切断的纵剖面图。

电性连接器是由以下所构成:外壳本体1;端子保持件2,从该外壳本体1的后方插入至外壳本体1内;扣止板部3,连结于该端子保持件2的前端,且可于与端子保持件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横方向移动;以及操作构件4,用以使外壳本体1内的扣止板部3于横方向移动。又,这些外壳本体1、端子保持件2、扣止板部3、操作构件4是分别以合成树脂材料通过射出成型所制作。

端子保持件2从外壳本体1的后部插入且嵌合,将后述的连接端子的后端部予以保持。另外,扣止板部3是可于横方向移动地连结在端子保持件2的前端,与端子保持件2一起插入至外壳本体1内,通过从外壳本体1的前部推入的操作构件4而被操作。通过该操作构件4的推入,扣止板部3相对于端子保持件2于与端子保持件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横方向移动,将内建于端子保持件2的连接端子的后端扣止,而成为连接端子不会相对于端子保持件2前后移动。

如图6所示,该电性连接器是在例如属于所谓母端子的连接端子t经由合成橡胶所构成的防水用的密封筒ta而附加设置电线w,例如成为可将上下两段各六列(row)的合计十二个连接端子t从端子保持件2的后方侧插入。又,连接端子t的前端成为与对手侧的公端子嵌合的角筒状的连接部tb。然后,外壳本体1与已内置了相同数量的插入型的连接端子的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嵌合,完成了由公母的连接端子彼此所进行的电性连接。

电性连接器的大小是作成在已组装状态为例如宽度24mm、高度14mm、长度24mm,且可因应内置的连接端子t的大小、个数等而采用适宜的大小。

在外壳本体1的中央部设置有中筒1a,且以将中筒1a大幅度地包围的方式设置有间隙地将外壳本体1的外筒1b配置在中筒1a的外侧,外筒1b的后部是连结在中筒1a的后方,中筒1a与外筒1b是一体成型。

中筒1a的后部为了供端子保持件2插入而向后方开口,被插入的端子保持件2的后方的框部2a是通过保持件保持部1c被保持,中筒1a的前端作为防水部。然后,在使用时,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插入至中筒1a与外筒1b之间。

从中筒1a隔开些微的间隔地在中筒1a的内侧的更前方形成有较中筒1a小径且为筒状的端子保持部1e,端子保持部1e通过多个肋1f而从中筒1a的内侧被支持。端子保持部1e是用以在端子保持部1e的内部保持连接端子t的连接部tb,前端部留有供对手侧连接器的公型的连接端子插入的开口部1g而封闭。另外,在保持件保持部1c的两侧部形成有长沟状的暂时插入用沟部1h,在保持件保持部1c的上下部形成有各两个正式插入用沟部1i。

在端子保持件2的后方的框部2a的后端设置有用以供连接端子t分别地插入的开孔2b。在端子保持件2的框部2a的左右侧设置有暂时插入用扣止突起2c,在将端子保持件2插入至外壳本体1内而对于外壳本体1暂时插入时,暂时插入用扣止突起2c嵌入至保持件保持部1c的暂时插入用沟部1h。另外,在框部2a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两个正式插入用扣止突起2d,于端子保持件2的正式插入时,正式插入用扣止突起2d嵌入至保持件保持部1c的正式插入用沟部1i。又,在端子保持件2的前端设置有扣止臂2e,该扣止臂2e具有用以将连接端子t的连接部tb的后端分别地扣止的弹性力。

中筒1a的前端周围被由例如硅橡胶所构成的合成橡胶作为防水构件包围。然后,属于第一密封部的第一密封部1j是以环绕除了肋1f以外的中筒1a的前端外表面的方式形成,该第一密封部1j是与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邻接且将中筒1a的前端外表面与外壳h之间作成防水构造。该第一密封部1j也经由连通孔1k而连接于中筒1a的内表面,该连通孔1k由设置在中筒1a的基部的多个小孔所构成。属于第二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1m是环绕中筒1a的基部的内表面地形成在中筒1a的内表面,该第二密封部1m是与端子保持件2邻接且将中筒1a的内表面与端子保持件2之间作成防水构造,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彼此是通过连通孔1k而一体化。

第一密封部1j以及与该第一密封部1j连结的第二密封部1m是分别经由多个连通孔1k通过例如射出成型而一体成型在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所构成的中筒1a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中筒1a与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坚固地结合,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彼此通过设置在中筒1a的连通孔1k而连结且一体化,故不会有只装设了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之中的一方的情况,也不会有只有一方不时地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能有效地阻止水的渗入,故将中筒1a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各者的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的表面作成剖面波浪形状。优选为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是在外壳本体1的射出成型时通过二色成型法将硅橡胶射出成型而附加设置,更优选为将硅橡胶交联(crosslink)。第一密封部1j是将中筒1a与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之间予以防水,故会重复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拆装,容易大幅移动,故为了补强,作成剖面积较第二密封部1m还大且波浪形状也较第二密封部1m还大。

又,在外壳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用以维持外壳本体1与对手侧连接器的外壳h的嵌合状态的锁固臂1n。

于电性连接器的组装中,首先将于前端装设了扣止板部3的端子保持件2以暂时插入状态安装于外壳本体1内。该暂时插入状态是通过将设置在端子保持件2的暂时插入用扣止突起2c嵌入于保持件保持部1c的暂时插入用沟部1h而完成。在该端子保持件2的暂时插入状态下,若将连接端子t插入至端子保持件2的开孔2b,则连接部tb会将扣止臂2e挠曲且上推;若穿过扣止臂2e,则扣止臂2e复元且连接部tb通过扣止臂2e的钩部而被扣止,完成了往后方的防止脱落。

接下来,将端子保持件2往外壳本体1内进一步推入,将端子保持件2的正式插入用扣止突起2d嵌合于保持件保持部1c的正式插入用沟部1i,使端子保持件2成为对于外壳本体1的正式插入状态。之后,从外壳本体1的前方将操作构件4往端子保持件2推入,通过操作构件4于横方向移动扣止板部3,通过将连接端子t分别地固定而组装电性连接器。

在端子保持件2的正式插入状态下,通过设置在中筒1a的内表面的第二密封部1m将端子保持件2与外壳本体1之间作成防水构造,即将端子保持件2与中筒1a的内表面之间成为防水构造。另外,在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嵌合时,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插入至中筒1a与外筒1b之间,通过设置在中筒1a的外表面的第一密封部1j将外壳本体1与外壳h之间作成防水构造,即将中筒1a的外表面与外壳h之间作成防水构造。

如此,电性连接器通过在外壳本体1内于中筒1a连通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的两处的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而实现电性连接器与外壳本体1的前方侧的对手侧电性连接器的外壳h的连结状态中的防水构造以及电性连接器与在外壳本体1内含的另外的端子保持件2的连结状态中的防水构造。

另外,中筒1a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两个表面的两处的第一密封部1j、第二密封部1m彼此是通过射出成型连通中筒1a而一体成型,故零件数量少且制作容易。由此,不需要现有的以各个密封构件的手工作业进行的装设,另外也不会发生密封构件的忘记装设等。

图中:

1外壳本体

1a中筒

1b外筒

1c保持件保持部

1e端子保持部

1f肋

1g开口部

1h暂时插入用沟部

1i正式插入用沟部

1j第一密封部

1k连通孔

1m第二密封部

1n锁固臂

2端子保持件

2a框部

2b开孔

2c暂时插入用扣止突起

2d正式插入用扣止突起

2e扣止臂

3扣止板部

4操作构件

h外壳

t连接端子

ta密封筒

tb连接部

w电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