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0111发布日期:2020-11-27 10:2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又称控制按钮(简称按钮),是一种手动且一般可以自动复位的低压电器。按钮通常用于电路中发出启动或停止指令,以控制电磁起动器、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线圈电流的接通和断开。

中国专利文献cn106816336a公开了一种按钮开关,包括:中空壳体,其具有形成有引导部的内周面,引导部包括旋转限制部和返回限制部;操作按钮,其包括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能够沿轴向上下移动的第一棘轮齿;凸轮从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能够被引导到旋转限制部和返回限制部的凸轮部以及与第一棘轮齿啮合的第二棘轮齿,凸轮从动件能够沿轴向上下移动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第一弹簧,其驱使凸轮从动件沿返回方向接近操作按钮,以使第一棘轮齿和第二棘轮齿彼此啮合;金属制的接触构件,其包括与凸轮从动件接合的接合部以及可动触点,并且被构造成与凸轮从动件一体旋转;固定接触件,其被构造成能够与可动触点相接触,并且包括通过旋转接触构件而能够被切换的触点。

但是这种按钮开关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接触构件通过结合部与凸轮从动件接合在一起,需要随凸轮从动件旋转才能使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上的触点接合,这种结构设置复杂,占用空间大,且第一弹簧是抵接在接触构件平滑表面上,在按压接触构件旋转时容易发生安装倾斜及偏移情况,安装稳定性差,受力不稳定,影响按钮开关使用效果,存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按钮开关的接触构件随凸轮从动件旋转才能与固定接触件结合,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以及第一弹簧在接触构件上容易发生倾斜或偏移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触头结构无需旋转就能接合,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弹簧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的按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头、静触头、以及驱动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按钮相连,还包括:

第一弹性组件,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动触头设置于所述驱动轮底部的第一安装腔,和沿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连接在所述动触头上的定位套筒,以及连接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动触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套筒上;

第二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套筒底端的第二安装腔,和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定位轴,以及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定位轴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动触头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动触头呈板状结构,所述动触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轴向相对的连接孔,所述定位套筒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中。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定位套筒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凸边,所述环形凸边与所述动触头底面配合相抵。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按钮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棘齿结构,所述棘齿结构包括环形布置在所述按钮底边上的多个第一棘齿,和对应所述第一棘齿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上的多个第二棘齿。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可容纳所述按钮和所述驱动轮的圆形空腔,所述上盖设有引导所述按钮和所述驱动轮沿所述圆形空腔移动的导向结构。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棘齿外侧的第一凸起,和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环形间隔布置在所述圆形空腔内壁的多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凸起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棘齿外侧的第二凸起,和环形间隔布置在所述圆形空腔内壁上的多个第二滑槽,多个所述第二滑槽和多个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圆形空腔的圆周方向依次相邻间隔布置。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相邻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导向斜槽,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凸起受所述棘齿结构驱动,沿所述导向斜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滑动切换。

在上述的按钮开关中,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上盖的轴向延伸设置,其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插入的插入口,其顶部设有防止所述第一凸起脱离所述第一滑槽的限位挡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开关,通过在动触头上连接定位套筒,根据第一弹簧的一端套设到定位套筒,另一端安装在驱动轮的第一安装腔中,以及根据第二弹簧的一端装在定位套筒的第二安装腔,另一端套在壳体的定位轴上,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起到定位安装作用,可防止两弹簧在安装或受力按压过程中发生安装位置偏移和倾斜,并保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沿二者之间的轴向对齐,从而对动触头施加运动方向反向的作用力,即第一弹簧在驱动轮的作用下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而第二弹簧则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以实现复位运动,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按钮开关避免再采用传统的动、静触头转动接触的驱动方式,简化了结构,减小占用空间,安装两弹簧又较为方便,且安装稳定性好,提升按钮开关的使用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开关,所述定位套筒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凸边,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动触头施加偏压力,所述第二弹簧对所述定位套筒施加偏压力,使所述环形凸边紧密贴合在所述动触头的底面上,无需借助螺栓组件就能实现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动触头的紧密相连,使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动触头形成联动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开关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底座;12-上盖;13-圆形空腔;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导向斜槽;17-插入口;18-限位挡板;

2-动触头;21-连接孔;

3-静触头;

4-驱动轮;41-第二棘齿;42-第二凸起;

5-按钮;51-第一棘齿;52-第一凸起;

61-第一安装腔;62-定位套筒;63-第一弹簧;64-第二安装腔;65-第二弹簧;66-定位轴;67-环形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一种按钮开关,包括壳体1,和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动触头2、静触头3、以及驱动所述动触头2与静触头3接触或分离的驱动轮4,所述驱动轮4与按钮5相连,还包括:

第一弹性组件,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动触头2设置于所述驱动轮4底部的第一安装腔61,和沿所述第一安装腔61的轴向连接在所述动触头2上的定位套筒62,以及连接所述驱动轮4和所述动触头2的第一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3的一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61,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套筒62上;

第二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套筒62底端的第二安装腔64,和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64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定位轴66,以及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64和所述定位轴66上的第二弹簧65,所述第二弹簧65和所述第一弹簧63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在动触头2上连接定位套筒62,根据第一弹簧63的一端套设到定位套筒62,另一端安装在驱动轮4的第一安装腔61中,以及根据第二弹簧65的一端装在定位套筒62的第二安装腔64,另一端套在壳体1的定位轴66上,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对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5起到定位安装作用,可防止两弹簧在安装或受力按压过程中发生安装位置偏移和倾斜,并保证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5沿二者之间的轴向对齐,从而对动触头2施加运动方向反向的作用力,即第一弹簧63在驱动轮4的作用下驱使动触头2与静触头3接触,而第二弹簧65则驱使动触头2与静触头3分离以实现复位运动,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按钮开关避免再采用传统的动、静触头转动接触的驱动方式,简化了结构,减小占用空间,安装两弹簧又较为方便,且安装稳定性好,提升按钮开关的使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套筒62可伸入到所述第一安装腔61内,所述定位轴66可伸入到所述第二安装腔64内。

如图2所示,所述动触头2呈板状结构,所述动触头2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61轴向相对的连接孔21,所述定位套筒62穿设在所述连接孔21中,且所述动触头2的两端设有动触点,所述静触头3对应所述动触点设有静触点,使第一弹簧63、定位套筒62、第二弹簧65沿所述第一安装腔61轴向对齐,并相连处于同一直线上,使得动触头2分别受到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5的作用力时较为平稳,保证动、静触头合闸或分闸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定位套筒62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凸边67,所述环形凸边67与所述动触头2底面配合相抵,通过所述第一弹簧63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偏压力,所述第二弹簧65对所述定位套筒62施加偏压力,使所述环形凸边67紧密贴合在所述动触头2的底面上,无需借助螺栓组件就能实现所述定位套筒62和所述动触头2的紧密相连,使所述定位套筒62和所述动触头2形成联动配合。

如图2所示,所述按钮5与所述驱动轮4之间设置有棘齿结构,所述棘齿结构包括环形布置在所述按钮5底边上的多个第一棘齿51,和对应所述第一棘齿51设置在所述驱动轮4上的多个第二棘齿41,通过所述第二棘齿41和所述第二棘齿41的相互啮合,使所述按钮5在按压过程中可驱动所述驱动轮4转动。

下面结合图2-3对所述壳体1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所述上盖12包括可容纳所述按钮5和所述驱动轮4的圆形空腔13,所述上盖12设有引导所述按钮5和所述驱动轮4沿所述圆形空腔13移动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棘齿51外侧的第一凸起52,和对应所述第一凸起52环形间隔布置在所述圆形空腔13内壁的多个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凸起5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14中,从而使所述按钮5滑动连接于所述上盖12中,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棘齿41外侧的第二凸起42,和环形间隔布置在所述圆形空腔13内壁上的多个第二滑槽15,所述第二凸起4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15中,从而使所述驱动轮4滑动连接于所述上盖12中,且多个所述第二滑槽15和多个所述第一滑槽14沿所述圆形空腔13的圆周方向依次相邻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凸起52、所述第二凸起42、所述第一滑槽14和所述第二滑槽15的设置数量相同,使所述驱动轮4受所述棘轮结构驱动旋转时,所有的所述第二凸起42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14和所述第二滑槽15之间实现同步切换。

如图3所示,相邻所述第一滑槽14与所述第二滑槽15之间设置有导向斜槽16,按压所述按钮5时,所述第二凸起42受所述棘齿结构驱动,沿所述导向斜槽16在所述第一滑槽14和所述第二滑槽15之间滑动切换,由于所述第一滑槽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槽15的长度,以致于所述第一弹簧63在所述驱动轮4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4时,所述驱动轮4和所述动触头2之间距离较长,所述第一弹簧63受挤压程度小,其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的偏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弹簧65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的偏压力,此时所述动触头2和所述静触头3处于分离状态,开关断开;在所述驱动轮4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5时,所述驱动轮4和所述动触头2之间距离变小,所述第一弹簧63受挤压程度大,其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的偏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65对所述动触头2施加的偏压力,此时所述动触头2和所述静触头3处于接合状态,开关接通。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滑槽14沿所述上盖12的轴向延伸设置,其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凸起52和所述第二凸起42插入的插入口17,其顶部设有防止所述第一凸起52脱离所述第一滑槽14的限位挡板18,所述按钮5和所述驱动轮4从下往上安装到所述上盖12中。

下面结合图2-4对所述按钮开关的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

先按压所述按钮5时,所述第一凸起52和所述第二凸起42沿所述第一滑槽14向下滑动,直到所述第二凸起42脱离所述插入口17,此时所述第一弹簧63受挤压变形并带动所述动触头2与所述静触头3接合,在所述第二凸起42脱离所述插入口17后,所述第一棘齿51和所述第二棘齿41相互啮合,使所述第二凸起42从所述第一滑槽14转动到所述导向斜槽16中,松手后在所述第一弹簧63的反作用力下,所述第二凸起42沿所述导向斜槽16滑入到所述第二滑槽15中,此时所述动触头2和所述静触头3仍保持接触状态,开关接通;

再次按压所述按钮5,所述第一凸起52沿所述第一滑槽14滑动,所述第二凸起42沿所述第二滑槽15滑动,直到所述第一棘齿51和所述第二棘齿41相互啮合驱动所述第二凸起42从所述第二滑槽15转动到所述导向斜槽16中,此时所述第二弹簧65推动所述动触头2远离所述静触头3,所述第一弹簧63推动所述第二凸起42沿所述导向斜槽16滑入到所述第一滑槽14中,这时所述动触头2和所述静触头3处于分断状态,开关断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