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7561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大尺寸晶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获得小尺寸、轻质量、高性能、低功耗以及宽带宽的3D IC集成和3D Si集成技术产品,芯片/转接板晶圆的厚度必须非常薄。对于存储芯片堆叠,其中每个芯片厚度不超过50微米,并且最终要减薄到20微米。无论是有源还是无源转接板,其厚度通常不超过200微米。
[0003]晶圆减薄不是太困难,绝大多数晶圆背面磨削机均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并可以将晶圆磨削到5微米厚。然而,在整个半导体加工和组装过程中,薄晶圆的拿持是个难题。通常在对芯片/转接板晶圆进行背面磨削露出TSV-Cu之前,需将其临时键合到另一载体晶圆上,然后完成后续的半导体制程,如金属化、钝化、凸点下金属层制作以及封装工艺。以上过程结束后,需将薄晶圆从载体晶圆上移除,然后对器件晶圆进行后续检测。对于超薄晶圆,由于磨削损伤使晶圆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后续检测过程中,已不可能通过人工手工进行晶圆传输,否则会使晶圆破碎,大大增加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设计一种晶圆的夹持装置以实现对大尺寸超薄晶圆的无损伤传输。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可实现对大尺寸超薄晶圆的无损伤传输。其结构简单,且设备的成本低。
[000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吸盘部分、提手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其中支撑底座I能绕固定于吸盘侧壁上的旋转轴18旋转;吸盘部分包括吸盘表面凹槽2、填充物3、吸孔4、第一腔室7、轻质阀门6、进气阀门8、开关9、管道19和真空发生器20 ;凹槽顶端高于吸盘表面,吸孔4位于凹槽中心,吸孔4由填充物3填充;吸盘设有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23,第一腔室7呈圆柱形,第二腔室23呈圆环形,两个腔室由轻质阀门6隔开;吸盘底端安置真空发生器20,真空发生器进气口 15外接压缩空气,真空发生器排气口 16连通空气,真空发生器真空口 17位于第一腔室7内;吸盘侧壁设有进气阀门8,进气阀门8由管道19和开关9组成;吸盘底端与提手11通过螺钉10连接,提手11与把手侧臂24固结,把手侧臂24与把手12固结;驱动电机13位于把手侧臂形成的空腔内,由电机支撑臂14支撑。
[0008]进一步,填充物3为带孔透气物质。轻质阀门6就是材质密度较为轻容易被推开而已。
[0009]本发明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发明吸盘部分可对翘曲晶圆进行分区吸附,通过进气阀门充气可释放晶圆,从而实现对晶圆的夹持与传输。
[0011]2、本发明支撑底座可实现对装置的支撑,可避免吸盘上的凹槽直接接触到外界支撑物体,避免凹槽损坏和堵塞。
[0012]3、本发明夹持装置的提手部分便于装置的拿持与移动。
[0013]4、本发明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设备吸附晶圆不意图;
[0016]图3为设备放置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I一支撑底座,2 —凹槽,3—填充物,4一吸孔,5—吸盘,6—轻质阀门,7—第一腔室,8—进气阀门,9—开关,10 —螺钉,11—提手,12—把手,13 —电机,14 —电机支撑臂,15—真空发生器进气孔,16—真空发生器排气孔,17—真空发生器真空口,18—支座旋转轴,19一管道,20—真空发生器,21—支撑物,22—晶圆,23—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底座1、吸盘部分、提手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其中支撑底座I可绕旋转轴18进行旋转,使用设备时将支撑底座旋转到吸盘的侧壁位置,不使用设备时将支撑底座旋转到吸盘表面,设备放置时可支撑设备以免支撑物接触到吸盘部分。吸盘部分由吸盘表面凹槽2、填充物3、吸孔4、第一腔室7、轻质阀门6、进气阀门8、开关9、管道19、真空发生器20构成;凹槽顶端高于吸盘表面,凹槽由多孔物质填充可防止颗粒堵塞吸孔;吸盘的腔室由轻质阀门隔开可实现对大尺寸翘曲晶圆的分区吸附;吸盘底端安置真空发生器20,真空发生器进气口 15外接压缩空气,真空发生器排气口 16连通空气,真空发生器真空口 17位于第一腔室7内;吸盘侧壁设有进气阀门8,进气阀门8由管道19和开关9组成,打开开关9 ;吸盘底端与提手11通过螺钉10连接,提手11与把手侧臂15固结,把手侧臂15与把手12固结;驱动电机13位于把手侧臂形成的空腔内,由电机支撑臂14支撑。
[0021]图2为设备吸附晶圆示意图,使用设备时,开启电机,真空发生器20的真空口 17在吸盘腔室7产生真空,首先对晶圆22中心区域进行吸附,随着第一腔室7真空度的增加,在气压作用下轻质阀门6打开,此时第二腔室23产生真空可对晶圆22边缘区域进行吸附;需要释放晶圆22时,关闭电机13,打开进气阀门8的开关9,空气首先由管道19进入第二腔室23,从而释放晶圆边缘区域,然后空气进入第一腔室7真空消失,晶圆中心区域得到释放。
[0022]图3为设备放置示意图,不使用设备时,将支撑底座I旋转到吸盘表面,支撑设备,以免支撑物21接触到吸盘。
[002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是出于有效说明和描述本发明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和范围的条件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披露的具体实施例,而是覆盖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I)、吸盘部分、提手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其中支撑底座(I)能绕固定于吸盘侧壁上的旋转轴(18)旋转;吸盘部分包括吸盘表面凹槽(2)、填充物(3)、吸孔(4)、第一腔室(7)、轻质阀门(6)、进气阀门(8)、开关(9)、管道(19)和真空发生器(20);凹槽顶端高于吸盘表面,吸孔(4)位于凹槽中心,吸孔⑷由填充物⑶填充;吸盘设有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23),第一腔室(7)呈圆柱形,第二腔室(23)呈圆环形,两个腔室由轻质阀门(6)隔开;吸盘底端安置真空发生器(20),真空发生器进气口(15)外接压缩空气,真空发生器排气口(16)连通空气,真空发生器真空口(17)位于第一腔室(7)内;吸盘侧壁设有进气阀门(8),进气阀门(8)由管道(19)和开关(9)组成;吸盘底端与提手(11)通过螺钉(10)连接,提手(11)与把手侧臂(24)固结,把手侧臂(24)与把手(12)固结;驱动电机(13)位于把手侧臂形成的空腔内,由电机支撑臂(14)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填充物(3)为带孔透气物质。
【专利摘要】一种大尺寸超薄晶圆的夹持装置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括设备支撑底座、吸盘部分、提手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位于吸盘边缘且可进行旋转;所述吸盘由二个腔室组成,腔室之间通过可旋转轻质阀门隔开,两侧腔室侧壁各设进气阀门,吸盘上吸附结构由吸孔、凹槽和填充物质构成,吸盘底安置真空发生器;所述提手部分由提手臂和把手构成,提手臂与吸盘底部通过禁锢螺钉连接,把手与提手臂焊接连接;所述电机位于把手形成的空腔内部并由支撑臂支撑。可实现对超薄晶圆的拾取与传输,降低晶圆破片率。
【IPC分类】H01L21/683
【公开号】CN104992921
【申请号】CN201510420092
【发明人】秦飞, 孙敬龙, 安彤, 陈沛, 宇慧平, 王仲康, 唐亮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