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948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组装多个装置、零件而使用的电气设备中,使用将各装置、零件所具备的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等导体彼此连接的各种连接器。
[0003]作为这样的连接器的一例,已知有在数字相机中将具有自动焦点检测装置的相机主体与更换透镜电连接的连接器(作为例子有专利文献I)。
[0004]该连接器具有板簧状的端子,该端子配置于在更换透镜的圆筒状的壳体的厚度内所设置的端子收置部。即,端子的一端侧相对于壳体以不动的状态固定,在从该处延伸的悬臂梁状的自由端侧设有触点部,该触点部与在成为连接对象物的相机主体的透镜连接部所设置的触点部件相连接。
[0005]触点部从在壳体所设置的端子插通孔向外突出,若相机主体的透镜连接部的触点部件在该突出处与该触点部接触,则以相对于壳体的固定部位为支点移位而在按压接触的状态下导通连接。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 - 063929

【发明内容】

[0009]但是,在如上述那样将装置、设备、部件彼此(以下简称为“装置间”。)机械以及电连接而使用的电气设备中,存在下述问题:为了使装置间的机械连接容易进行而作为游隙设置的微小间隙和/或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松动,对于电连接而言会成为连接不良的原因。即,在进行电连接的上述连接器中,端子的一端侧相对于壳体固定,因此端子的触点位置不动。因此存在下述风险:相机主体与更换透镜由于间隙和/或松动而从标准的机械连接状态稍稍错位,仅因为这一点,相机主体的透镜连接部的触点部件与更换透镜的端子的标准的触点位置也产生错位而变得不能得到正确的电连接。
[0010]在相机的使用时、携行时等受到振动和/或冲击的时候也会产生与此同样的不良情况。即,存在相机主体与更换透镜的机械连接状态由于振动和/或冲击而产生微小的错位、从标准的触点位置错开的不良情况。
[0011]本发明是以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机械连接的装置间产生错位也能够可靠地维持电导通连接的连接器。
[001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构如下这样构成。
[0013]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壳体和在壳体所具备的端子,端子具有:第I触点部,其通过与位于壳体外部的第I连接对象物的接触而向壳体内部移位;和从第I触点部延伸的弹性片部;其特征在于:弹性片部具有:支点部,其成为第I触点部的所述移位的支点;和第2触点部,其在壳体的所述收置部内部,通过第I触点部的移位而以支点部为支点向第2连接对象物被施力而与之按压接触并导通连接。
[0014]根据本发明,以第I触点部为施力点、以第2触点部为受理点、以支点部为支点的杠杆原理发挥作用,与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的第I触点部以支点部为支点而移位,由此能够使弹性片部产生弹力同时使第2触点部相对于第2连接对象物紧紧地按压接触。由此,能够实现第I接触部与第2接触部处的可靠的导通接触,能够实现连接可靠性高的连接器连接。
[0015]对于本发明,能够将弹性片部设为平板形状。
[0016]根据将弹性片部设为平板形状的本发明,能够将端子与连接器薄型化。因此能够将具备连接器的装置、设备、部件小型化。
[0017]本发明的壳体具备收置部,在该收置部中端子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
[0018]在端子固定于壳体的连接器中,如上所述,为了机械连接所设置的装置间的间隙和/或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松动对于电连接而言恐会成为连接不良的原因。
[0019]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壳体具备收置部,在该收置部中端子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由于间隙和/或松动、进而由于振动和/或冲击而在标准的触点位置产生错位,在第I连接对象物错位时端子也能够在连接器内部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电导通连接。另外,在将第I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于连接器时,即使由第I连接对象物按压端子也能够移动,所以能够与第I连接对象物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相应地实现适当的导通连接。
[0020]而且,将端子设为能够移动的所述本发明,更具体地说,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壳体具有弹性片部的收置部,弹性片部被保持得能够在收置部内部在弹性片部的板面方向上移动。
[0021]本发明能够设为下述结构:第I触点部形成为触点突起部;壳体具有该触点突起部插通的触点插通孔;在触点突起部与触点插通孔之间,具有允许触点突起部向孔边缘方向移动的可动间隙。
[0022]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第I触点部形成为连接可靠性高的突起状的触点突起部,使其能够在触点插通孔的内部移动。
[0023]本发明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壳体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端子;触点插通孔为与多个端子并排配置的端子的间距方向相比在相对于该间距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孔宽度大的形状。
[0024]通过这样设置,即使在具备多个端子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可动间隙同时以窄间距排列配置端子。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在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小型化。
[0025]本发明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壳体为弯曲形状;端子沿壳体的弯曲方向并排配置。
[0026]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壳体为弯曲形状的连接器。因此,能够设为如上所述的相机主体的透镜连接部和/或更换透镜的壳体那样具备弯曲形状的电气设备的壳体的连接器。
[0027]本发明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壳体是至少使第I板状部件与第2板状部件重合并在这两个板状部件之间形成所述收置部而成的;在第I板状部件或第2板状部件的任一板状部件上,具有允许与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且移位的第I触点部移位的开口部。
[0028]由此,通过开口部移位的第I触点部与壳体不干涉,所以能够实现壳体薄型的连接器,因此能够有助于电气设备的小型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移位的第I触点部不会穿过壳体的开口部的板厚而突出到外部。由此,移位后的第I触点部不会突出到连接器的外部,所以端子不会与其他的周边部件等干涉。
[0029]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即使由于为了装置间的机械连接而设置的微小间隙和/或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松动、另外由于产生振动和/或冲击,而导致标准的触点位置错位,也能够维持可靠的导通连接,所以能够使机械连接与电连接同时成立。由此,能够有助于将装置、设备、部件彼此连接而使用的电气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从上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1]图2是从下侧观察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2]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3]图4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0034]图5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5]图6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0036]图7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左视图。
[0037]图8是表示图1的端子的立体图。
[0038]图9是图1的壳体的分解图。
[0039]图10是图3的连接器的箭头SA - SA剖视图。
[0040]图11是表示连接对象物连接于图10的连接器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0041]图12是从上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2]图13是从下侧观察图12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3]图14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4]图15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0045]图16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0046]图17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0047]图18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的左视图。
[0048]图19是表示图12的端子的立体图。
[0049]图20是图14的连接器的箭头SB — SB剖视图。
[0050]图21是表示连接对象物连接于图20的连接器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0051]附图标记说明
[0052]1:连接器(第I实施方式)
[0053]2:透镜的FPC (第2连接对象物)
[0054]3:相机主体的透镜连接部(第I连接对象物)
[0055]4:壳体(第I实施方式)
[0056]4a:收置部
[0057]4b:开口部
[0058]4c:导入口
[0059]5:端子(第I实施方式)
[0060]5a:弹性片部
[0061]5b:触点突起部(第I触点部)
[0062]5b1:触点部
[0063]5c:内部触点部(第2触点部)
[0064]5d:端部(支点部)
[0065]6:上侧板(第I板状部件)
[0066]6a:装设部
[0067]6b:触点插通孔
[0068]6b 1:可动间隙
[0069]6c:分隔壁部
[0070]6d:内侧面
[0071]6dl:固定部
[0072]7:下侧板(第2板状部件)
[0073]7a:安装部
[0074]8:充电器的FPC (第2连接对象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