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储存装置及电池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85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极对10与该功率型电极对20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并容置于壳体47内。该壳体47设有外部正极端子31将该内部正极端子(+)相连,以及外部负极端子32将该内部负极端子(一)相连。此外,该壳体47内部设置电解质(图中未显示),从而形成该电池30。
[0044]请参阅图4,图4为前述电池30内部组成的示意图。该能量型电极对10的正极电极11包括电流收集板13及覆盖于该电流收集板13的表面的正极涂层15,而该负极电极12包括电流收集板14及覆盖于该电流收集板14的表面的负极涂层16。该功率型电极对20的该正极电极21包括电流收集板23及覆盖于该电流收集板23的表面的正极涂层25,而该负极电极22包括电流收集板24及覆盖于该电流收集板24的表面的负极涂层26。在该正极电极11、该负极电极12、该正极电极21以及该负极电极22之间分别依序设置隔尚膜17、隔离膜37以及隔离膜27。虽然该隔离膜17、该隔离膜37以及该隔离膜27的材料可以不同,但本实施例对于该隔离膜17、37及27采用相同的材料。该正极电极11、该负极电极12、该正极电极21、该负极电极22、该隔离膜17、该隔离膜37以及该隔离膜27均容置于该壳体47内。此外,第一电解质48设置于该壳体47中的该正极电极11、该负极电极12、该隔离膜17以及该隔离膜37之间及周围;以及第二电解质49设置于壳体47中的该正极电极21、该负极电极22、该隔离膜27、以及该隔离膜37之间及周围,通过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形成电导通回路,以供该电池30进行充放电。
[0045]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池50内部组成的示意图。该电池50配置两个能量型电极对10,该两个能量型电极对10之间再设置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该两个能量型电极对10及该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以并联方式电连接,且所有的内部正极端子(+)与外部正极端子51相连,而所有的内部负极端子(一)与外部负极端子52相连。
[0046]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池60内部组成的示意图。该电池配置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该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之间再设置能量型电极对10,该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及该能量型电极对10以并联方式电连接,且所有的内部正极端子(+)与外部正极端子61相连,而所有的内部负极端子(一)与外部负极端子62相连。
[0047]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池70内部组成的示意图。该电池70依序配置能量型电极对10、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能量型电极对10、两个功率型电极对20以及能量型电极对10,亦即将前述该电池60的该两个电极对插置于前述该电池50的两个等电极对中间,该等能量型电极对10及该等功率型电极对20以并联方式连结,且所有的内部正极端子(+)与外部正极端子71相连,而所有的内部负极端子(一)与外部负极端子72相连。
[0048]由于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的种类可以是液态的或是胶态的,因此实际上,电池的组装方法会因所使用的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图8所示,假如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为液态,其组装方法如下:将正极涂层15附着于电流收集板13的表面以形成正极电极11、将负极涂层16附着于电流收集板14的表面以形成负极电极12、并将正极涂层25附着于电流收集板23的表面以形成正极电极21、以及将负极涂层26附着于电流收集板24的表面以形成负极电极22(步骤
81);于该正极电极11与该负极电极12之间设置隔离膜17,以组装成能量型电极对10,以及于该负极电极21与该负极电极22之间设置隔离膜27,以组装成功率型电极对20(步骤
82);于该能量型电极对10及该功率型电极对20之间设置隔离膜37,并将上述组件放入壳体47内(步骤83);以及将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分别注入该壳体47内(步骤 84)。
[0049]如图9所示,如果该第一电解质48及该第二电解质49为胶态,其组装方法如下:将正极涂层15附着于电流收集板13的表面以形成正极电极11、将负极涂层16附着于电流收集板14的表面以形成负极电极12、并将正极涂层25附着于电流收集板23的表面以形成正极电极21、以及将负极涂层26附着于电流收集板24的表面以形成负极电极22 (步骤91);分别在该正极电极11及该负极电极12的表面涂覆该第一电解质48、以及于该负极电极21以及该负极电极22的表面涂覆该第二电解质49 (步骤92);于已涂覆该第一电解质48的该正极电极11及该负极电极12之间可以但非必须另外设置隔离膜17,以形成能量型电极对10,以及于已涂覆该第二电解质49的该正极电极21及该负极电极22之间可以但非必须另外设置隔离膜27,以形成能量型电极对20(步骤93);以及于该能量型电极对10及该功率型电极对20之间可以但非必须另外设置隔离膜37,并将上述组件放入壳体47内(步骤94)。
[0050]本发明以较佳之实施例说明如上,仅用于帮助了解本发明之实施,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之精神,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领悟本发明的精神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润饰及等同的变化替换,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
【主权项】
1.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一单位放电功率的能量型电极对,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包括表面具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正极、表面具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一负极; 具有第二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二单位放电功率的功率型电极对,所述功率型电极对包括表面具有第三活性材料的第二正极、表面具有第四活性材料的第二负极,其中所述功率型电极对电连接于所述能量型电极对; 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及所述功率型电极对; 第一电解质,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及所述第一负极之间;以及 第二电解质,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及所述第二负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解质与所述第二电解质的组成物为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并联于所述功率型电极对;所述第一电解质为液态或胶态;以及所述第二电解质为液态或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隔离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及所述第一负极之间;以及 第二隔离膜,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及所述第二负极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位能量密度高于所述第二单位能量密度,且所述第一单位放电功率低于所述第二单位放电功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与所述第三活性材料相同,且其中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与所述第四活性材料相同。6.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能量型电极对,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隔离膜,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隔离膜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及周围的第一电解质; 提供功率型电极对,所述功率型电极对包含第三电极、第四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及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隔离膜,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二隔离膜及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及周围的第二电解质; 在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及所述功率型电极对之间设置第三隔离膜;以及 提供壳体,以容置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及所述功率型电极对, 其中所述第一电解质与所述第二电解质的组成物为相同。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及所述第三电极的表面均具有第一活性材料;以及 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及所述第四电极的表面均具有第二活性材料。8.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一单位放电功率的能量型电极对; 具有第二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二单位放电功率的功率型电极对,所述功率型电极对电连接于所述能量型电极对; 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及所述功率型电极对; 第一电解质,设置在所述能量型电极对之内及周围;以及 第二电解质,设置在所述功率型电极对之内及周围, 其中所述第一电解质及所述第二电解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使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及所述功率型电极对通过所述第一电解质及所述第二电解质来分别形成电导通回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能量型电极对并联于所述功率型电极对。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储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位能量密度高于所述第二单位能量密度,且所述第一单位放电功率低于所述第二单位放电功率。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及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能量储存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一单位放电功率的能量型电极对,包括表面具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正极、表面具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一负极;具有第二单位能量密度及第二单位放电功率的功率型电极对,包括表面具有第三活性材料的第二正极、表面具有第四活性材料的第二负极,其中功率型电极对电连接于能量型电极对;壳体,容置能量型电极对及功率型电极对;第一电解质,设置于第一正极及第一负极之间;以及第二电解质,设置于第二正极及第二负极之间。其中第一电解质与第二电解质的组成物为相同。
【IPC分类】H01M10/04
【公开号】CN105098220
【申请号】CN201410190700
【发明人】黄炳照, 苏威年, 郑铭尧
【申请人】黄炳照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